图书介绍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资本市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沈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2435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资本市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资本市场的起源与产生1
第一节 信用关系的一般概念1
一、商品流通关系在赊销、预付条件下的二重化1
二、信用关系的产生2
三、信用关系的性质3
四、信贷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必要前提4
第二节 生息资本的古老形式——高利贷资本5
一、高利贷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早已产生;在现代信用制度下仍然存在5
二、高利贷资本的发展是和商人资本的发展,特别是和货币经营资本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6
三、高利贷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区别是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区别8
四、高利贷资本的贷出者9
五、高利贷资本的借入者11
第三节 高利贷资本的特点13
一、高利贷资本的基本特点是利率高、剥削重13
二、高利贷资本的利息来源于奴隶或小生产者的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14
三、高利贷资本具有保守性和寄生性15
四、高利贷资本具有双重作用17
第四节 产业资本分泌出借贷资本18
一、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经历购买、生产和售卖等三个阶段18
二、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分为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是流通和生产的统一21
三、产业资本的循环形成资本的周转与流通23
四、货币到资本的转化,分为两个独立的、彼此分离的过程25
五、产业资本的循环必然地派生和分泌出借贷资本27
第五节 借贷资本的形成28
一、从资本周转中游离出来的货币通过银行的信用中介形成借贷资本28
二、借贷资本是货币作为借贷货币资本的贷放形式30
三、借贷资本的迅速发展是再生产过程发展的结果32
四、产业资本对于高利贷的斗争与改造33
五、建立现代银行制度35
第二章 资本市场的性质与结构37
第一节 生息资本的性质37
一、货币作为资本执行生产利润的手段,形成了资本市场37
二、在资本市场上,货币作为资本变成了商品,这种商品的买卖形式表现为货币的贷放和回流39
三、生息资本作为资本形式的商品,不同于产业资本的任何一种形式41
四、生息资本的独特性质在于,它是作为资本贷放的商品,在于它特殊的运动形式42
第二节 生息资本的特点44
一、生息资本是作为资本的商品44
二、在资本市场上,生息资本作为资本的商品具有同一形式45
三、借款人购买的是资本商品的使用价值,他支付的是从利润中分割的利息48
四、生息资本是作为财产所有权的资本50
第三节 生息资本的特殊运动52
一、生息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52
二、不能把一般资本的运动混同于生息资本特有的运动54
三、货币作为资本的让渡,形成资本商品56
四、资本商品具有执行其资本职能,并在中等条件下生产平均利润的使用价值58
五、资本市场兴起和发展的基本动因是货币作为生息资本能够带来的利润59
六、资本作为商品形式的出现,是由资本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61
第四节 资本市场的表现形式63
一、资本市场上,资本表现的仅仅是一种表面的数量关系63
二、在资本市场上,资本关系被颠倒为物与物的关系64
三、在资本市场上,货币或资本商品具有独立于再生产过程之外进行增殖价值的能力65
四、生出货币、提供利息,成了生息资本在货币形式上固有的属性67
五、在资本市场上,资本取得了纯粹拜物教的形式,完成了资本拜物教的观念68
第五节 生息资本的两大构成70
一、生息资本是由借贷资本和虚拟资本两种形式构成的70
二、资本市场划分为银行借贷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72
三、借贷资本派生出股票、证券等虚拟资本75
四、虚拟资本是转化为取得定期收入即股息的资本索取权76
五、虚拟资本是货币索取权形式的进一步发展78
六、虚拟资本是借贷资本的派生形式,是生息资本的另一种形式79
第三章 资本市场的借贷利息与证券行市81
第一节 平均利润在资本市场上的分割81
一、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最初是在借入资本的场合发生的81
二、资本市场对再生产的独立,形成职能资本家和产权资本家相互独立83
三、资本市场是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之间的对立场所86
四、平均利润在资本市场上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88
五、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使资本关系更加神秘化90
一、资本家分为货币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便创造出利息这个范畴92
第二节 资本市场的借贷利息92
二、利息来源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94
三、利润的量的分割95
四、利润的质的分割98
五、利润的量的分割必然地转变为质的分割101
第三节 利息率及其决定103
一、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货币资本的比率103
二、平均利息率106
三、利息在产业周期中的变动108
四、利息率有下降趋势109
五、利息率降低是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现象111
六、生息资本总是形成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的基础112
第五节 资本市场的证券行市114
一、证券行市是股票等有价证券在交易所中的买卖价格114
二、证券行市受到利息率的调节和决定116
三、证券行市也取决于供求状况和投机程度119
四、一定时期内形成的证券指数的平均最低点是支配证券行市涨落的重要规律122
五、证券行市因为利息率的下降而不断上升124
第四章 资本市场的一般信用128
第一节 商业信用129
一、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129
二、商业信用产生的基础是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市场,并同它们相互影响131
三、商业信用的扩张以资本的容易流回和生产的扩大为基础131
四、商业信用的极度紧张,有可能诱发生产过剩危机132
五、商业信用扩大和加深了生产过程的危机133
第二节 银行信用和银行134
一、银行信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134
二、银行信用把一切借贷货币资本及货币收入吸收到银行,成了信用中介人135
三、资本主义银行的产生137
四、现代银行是在反对高利贷的激烈斗争中创立的140
五、资本主义银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精巧和最发达的产物142
第三节 银行的职能143
一、资本主义银行的基本职能是信用中介143
二、银行是社会生产和分配的形式,具有资本分配的社会职能144
三、资本主义银行具有把货币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职能146
四、资本主义银行具有创造信用工具的职能147
五、资本主义银行具有支付中介职能148
第四节 银行的负债业务149
一、银行负债业务的构成149
二、组织存款150
三、发行信用货币和有价证券154
第五节 银行的资产业务155
一、银行资产业务构成155
二、汇票贴现156
三、银行贷款158
第五章 资本市场的衍生信用161
第一节 衍生信用的概念161
一、衍生信用也就是信用关系的特殊形式或派生形式161
二、银行资本的物质组成具有虚拟性163
三、银行资本的来源和运用本身具有虚拟性164
四、即使借贷资本完全是金银形式的货币,它们的很大部分也是虚拟的166
五、货币的借贷即信用货币形成了货币索取权和虚拟货币的二重存在167
第二节 资本市场的信用工具168
一、信用货币的一般概念168
二、作为信用工具的商业汇票170
三、作为信用工具的银行汇票172
四、作为信用工具的银行券173
五、银行券的流通有自身的规律178
六、作为信用工具的转帐结算179
第三节 虚拟资本的产生与形成181
一、货币在借贷的形式上由于进行许多次的借贷而变成了虚拟货币181
二、货币的虚拟化根源于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184
三、虚拟资本的形成是收入的资本化185
四、银行资本的虚拟化和虚拟资本的产生187
第四节 有价证券190
一、有价证券包括国家证券、股票及公司债券190
二、股票是现实资本的所有权证书191
三、有价证券的买卖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192
四、出卖有价证券的价格,相当于它带来的收入的资本化193
五、在收入既定时,有价证券的价格涨落与利息率的升降成反比194
第五节 证券交易所196
一、资本市场兴起于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196
二、证券交易所成了国民经济的中心点197
三、拥有巨额资本的大货币资本家操纵资本市场197
四、大银行必然取代交易所的职能200
第六章 资本市场的资本积累202
第一节 货币资本的积累202
一、货币资本积累的概念202
二、货币资本积累的必要性205
三、货币资本的积累的作用207
四、货币资本的积累的形式209
五、货币资本的积累的趋势212
第二节 商业汇票的积累215
一、商业汇票是商业信用的代表215
二、商业汇票的互相抵销,取决于资本的回流215
三、商业信用制度,并不排除现金支付的必要216
四、商业信用的界线和规模取决于职能资本的运用状况217
五、商业信用的扩张和收缩与产业资本的生产状况是同步的219
六、商业信用的一部分可以转化为银行信用,并同银行信用相互交织221
第三节 虚拟资本的积累222
一、股票和国债资本的积累,不过表明食利者和国家债务人的增加222
二、国债、股票等虚拟资本的积累,实际上是银行家手中的财富的积累224
三、虚拟资本的积累是支取未来劳动的凭证,是资本索取权的积累225
第四节 借贷资本的积累227
一、借贷资本的积累划分为现实积累和名义积累两种形式227
二、现实积累是指真正的、同产业资本的现实积累相联系的借贷资本的积累228
三、借贷资本的真实积累,应排除几种特殊情况229
四、借贷资本的积累,既是现实资本积累的产物,又是现实资本积累的条件231
五、直接来自于资本或收入的货币,构成了现实的借贷资本积累的基本要素233
第七章 资本市场的资本泡沫235
第一节 资本泡沫的概念235
一、资本泡沫是名义的货币资本,是经济的肥皂泡235
二、利息率和企业主收入率的变动是相反变化的238
三、借贷资本的供求和现实资本的供求并不是一回事239
四、商品资本的供求和借贷资本的供求是两回事240
五、在危机期间,借贷资本供求和现实资本供求的差别,表现得尤为突出242
六、货币发展和转化为虚拟货币243
第二节 借贷资本的名义积累245
一、从收入用于消费部分的扩大来看,借贷资本的积累大于现实资本的积累245
二、货币资本进行积累的特殊形式,使借贷资本积累大于现实资本积累246
三、从利润用于积累的部分看,借贷资本积累也大于现实资本积累247
四、来自于地租、工资等的货币资本的积累,无疑也要大于现实资本的积累248
五、总之,借贷资本的积累和现实资本的积累是两个不同的量249
六、生息资本形式的积累,在本质上都是劳动的所有权证书的积累249
第三节 资本泡沫的形成根源251
一、资本泡沫可以因银行制度的发展而形成251
二、借贷资本积累和现实资本积累是不一致或者相反的251
三、借贷资本的积累能够独立于现实资本积累而进行,形成自身的独立存在252
四、银行通过信用业务的活动片面地扩大了借贷资本的来源254
五、借贷资本的量与货币流通的量是相互独立的257
第四节 资本泡沫的周期表现和后果259
一、资本泡沫的扩大在萧条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259
二、在复苏阶段到繁荣阶段,资本泡沫也会极大地膨胀260
三、在危机阶段资本泡沫缩减,甚至破灭261
四、在危机阶段,借贷资本的缺乏与产业资本的过剩是并存的264
五、在资本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上,资本泡沫都有可能出现265
六、资本泡沫的周期性膨胀和破灭,导致了资本更加广泛地集中266
第八章 资本市场的流通手段与借贷资本267
第一节 流通手段与借贷资本的区分267
一、借贷资本的量和通货的量是完全不同的267
二、收入的货币形式与资本的货币形式之间的区别,不能等同于通货和资本之间的区别268
三、通货和资本的差别,并不是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之间的差别270
四、通货量媒介的资本流通和收入流通,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272
五、在危机时期,通货量在收入的流通上减少,而在资本的流通上增加274
第二节 资本借贷和货币借贷275
一、银行贷款具有信用放款、抵押放款和票据贴现三种形式275
二、银行是资本的贷放、还是流通手段的贷款,要具体分析277
三、银行以自有资本金发放贷款并不是资本的贷放279
四、贵金属的输出,并不是资本的输出,而只是流通手段的输出281
五、通货紧缩是由于生产过剩的危机引起的282
六、在危机即货币紧迫或缺乏时期,人们真正缺乏的并不是资本,而是货币283
第三节 信用对货币流通的调节285
一、信用能够节省流通所需的货币量285
二、信用能够节省银行券的流通量287
三、流通手段量在个别条件下对于利息率有一定影响288
四、流通手段量在一般条件下,并不能影响利息率290
五、信用制度的发展最终使银行准备金趋于消失291
第四节 中央银行对于信用的调节294
一、资本主义中央银行具有半国家机关的性质294
二、中央银行是发行银行券的银行296
二、银行券的发行要受到货币流通规律的决定299
四、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率等办法调节信用302
一、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资本市场支配的货币资本也得到发展305
第一节 资本市场的银行集中305
第九章 资本市场的集中与垄断305
二、银行的集中,最初表现为大银行的统治力量306
三、银行的集中,有可能形成银行资本对于产业资本的统治307
四、大银行的统治力量,在它对资本市场上的利率调节上显示出来307
五、大银行借助于生产垄断的力量,形成与工业垄断资本的融合即金融资本310
第二节 股份资本是金融资本的形成基础311
一、股份公司的成立以生产规模的惊人地扩大为前提311
二、在股份公司内,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了312
三、股份公司的建立,使产业资本由单个的独立资本转化为股份资本313
四、股份公司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组织的一般形式315
五、股份公司代表的股份资本,预示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新阶段的产生317
第三节 资本市场的银行垄断319
一、银行垄断的基础是生产的集中和垄断319
二、银行垄断的形式321
三、银行垄断的方法323
四、大银行的垄断情况324
一、金融资本产生于生产集中引起的银行和工业融合或混合生长326
第四节 金融资本的产生326
二、金融资本是控制工业垄断资本的少数大银行资本328
三、银行由普通的中介企业变成了金融资本的垄断者330
四、银行由简单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331
五、银行成了金融寡头,成了万能机构332
第五节 金融寡头的统治334
一、金融寡头和土地贵族联合统治的化身是国家334
二、银行同政府进行“个人联合”,派出自己的代表336
三、银行为输出资本而引起世界战争338
四、英美等国成为世界金融资本的剥削中心340
五、帝国主义腐朽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食利者阶层的大大增长343
第十章 资本市场的作用与危机345
第一节 资本主义信用的作用345
一、信用加强资本集中、加速资本周转345
二、信用扩大和再分配社会资本346
三、信用加速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节省流通手段和流通费用348
四、信用促进利润率平均化350
五、信用促进资本主义向新的生产方式过渡351
六、信用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加速工人阶级的解放353
第二节 信用危机与经济危机353
一、信用危机与经济危机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353
二、生产过剩危机最初是从货币信用方面爆发出来的355
三、货币信用危机发生有自身的根源357
第三节 信用危机的表现360
一、在货币流通方面360
二、在信用流通方面362
三、在证券市场方面364
四、在利息率方面365
五、在国际收支方面367
六、在货币信用机构方面371
第四节 总危机时期的货币信用危机372
一、危机的表现372
二、危机的消失374
后记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