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结构分析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结构分析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2890078.jpg)
- 游效曾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13031·1225
- 出版时间:1980
- 标注页数:54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结构分析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结构化学的对象及其意义1
§1-2 结构分析方法的特点4
1.物理方法的优缺点4
2.电磁光谱4
第二章 原子结构7
§2-1 物质的微粒性和波动性7
1.光的双重性9
2.实物的双重性10
3.测不准关系12
§2-2 薛定谔方程13
1.薛定谔方程的建立13
2.波函数的一般性质——合理解条件15
1.类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16
目录16
§2-3 类氢原子的量子力学处理16
2.求解结果19
3.量子数的物理概念23
§24电子云分布25
1.径向分布26
2.角度分布27
§2-5 多电子原子的中心力场模型30
1.中心力场模型30
2.参数的经验计算及其应用31
§2-6 元素的周期律33
1.电子自旋33
2.保里原理34
3.核外电子的配布35
§2-7 原子的光谱项37
1.多电子原子的量子数38
2.原子的光谱项40
§2-8 原子光谱分析44
1.谱线的波长45
2.谱线的强度48
第三章 分子结构51
§31一般介绍51
一、价键理论53
§3-2 电子配对法基础53
1.变分函数φ的选择54
2.变分法54
3.氢分子的两种状态57
§3-3 电子配对法的应用59
2.共价键的强度和方向性60
1.共价键的饱和性60
§3-4 有机结构和s-p杂化61
1.问题的提出61
2.杂化轨道理论要点63
3.应用66
§3-5 络合物结构和d-s-p杂化68
1.d-s-p杂化轨道70
2.络合物的结构71
二、分子轨道理论72
§3-6 分子轨道法基本原理73
1.方法概要73
2.最佳成键原则75
§3-7 双原子分子结构76
1.分子轨道的类型和能级次序76
2.示例79
§3-8 共轭分子的结构81
§3-9 共轭分子的性质86
1.分子图87
2.定位法则88
3.前线轨道理论89
三、配位场理论91
§3-10 d能级的分裂91
1.晶体场描述91
2.分子轨道理论描述93
§3-11 配位场理论的应用95
1.络合物的电子结构95
2.络合物的立体构型96
第四章 晶体结构101
§4-1 对称性和点群概念101
1.对称性和对称元素101
2.对称操作的集合——点群104
§4-2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105
1.32种点群105
2.七个晶系108
§4-3 晶体的点阵结构和平移群110
1.晶体结构的周期性111
2.14种空间格子112
§4-4 晶胞结构的描述114
1.晶胞中原子的数目115
2.点坐标115
3.晶面符号116
§4-5 金属单质的结构117
1.密堆积118
2.间隙类型118
§4-6 金属键——能带理论120
3.立方体心堆积120
4.金属原子半径120
1.能带理论概念121
2.导体、绝缘体、半导体123
§4-7 简单离子晶体结构124
1.二元离子晶体的结构124
2.离子的堆积124
3.离子的极化127
4.尖晶石型结构128
§4-8 点阵能129
1.玻恩-哈伯热化学循环130
2.理论计算130
3.应用132
1.分子晶体133
§4-9 其它键型的晶体结构133
2.共价晶体135
3.混合键型晶体136
第五章 X射线衍射法140
一、基本原理140
§5-1 衍射方向和晶胞参数140
1.劳埃方程140
2.布拉格方程141
3.晶面符号和衍射指标143
§5-2 衍射强度和晶胞中原子的分布144
1.强度公式144
2.系统消光146
3.积分强度147
§5-3 电子云密度——傅里叶级数合成法148
§5-4 x射线的产生和性质150
1.x射线谱150
二、实验方法150
2.x射线的吸收性质153
§5-5 粉末法154
1.照相法154
2.衍射计法155
§5-6 单晶法157
1.转动晶体法157
2.运动底片法159
三、应用示例162
§5-7 晶体结构分析162
§5-8 物相分析164
1.分析方法164
2.AsTM卡片的检索166
1.分子中的原子间距和共价半径168
§5-9 共价半径、离子半径和范德华半径168
2.离子半径169
3.范德华半径170
§5-10 高聚物的结晶度和固溶体的晶胞常数171
1.高聚物的结晶度171
2.分子筛的硅-铝比172
§5-11 粒子大小的测定175
1.线宽法175
2.低角散射法177
§5-12 非晶态物质的结构分析178
1.径向分布函数178
2.非晶态物质的结构180
1.分子能级和分子光谱的分类184
§6-1 分子能级和分子光谱184
一、基本原理184
第六章 电子光谱184
2.弗兰克-康登原理187
§6-2 电子能级和跃迁类型188
1.跃迁类型189
2.生色基和助色基190
§6-3 谱带的强度和跃迁几率192
1.谱带的积分强度192
2.选择定则193
二、实验方法195
§6-4 仪器装置195
1.单光束非记录式196
2.双光束记录式197
1.吸收曲线和溶剂选择198
§6-5 某些工作条件198
2.光的强度和单色性控制201
§6-6 分子发射光谱204
1.荧光和磷光204
2.荧光分光光度测定205
三、应用示例207
§6-7 化学分析207
1.条件选择207
2.定量分析208
§6-8 有机结构分析209
1.对比法209
2.计算法210
§6-9 络合物的电子结构和性质212
1.过渡金属络合物212
2.分子加成化合物214
3.软硬酸碱(SHAB)性质的阐明215
1.基态217
§6-10 平衡常数的测定217
2.激发态218
第七章 旋光光谱与圆二色谱221
一、基本原理221
§7-1 光的旋光性及圆二色性221
1.旋光性221
2.圆二色性224
§7-2 光学活性的对称性要求225
§7-3 旋光色散曲线和光学活性发色团228
1.旋光色散曲线228
2.光学活性基团229
二、实验方法230
§7-4 光学活性化合物的制备231
1.非对称化合或分解231
2.手对称守恒反应231
1.旋光计232
3.衍生物的制备232
§7-5 仪器装置232
2.圆二色计234
§7-6 实验条件236
1.温度影响236
2.溶剂和浓度效应237
三、应用示例238
§7-7 单波长旋光法的应用239
1.结构分析239
2.分析测定241
§7-8 构型分析242
1.酮基异构体243
2.双键异构体243
3.络合物的立体化学244
1.八区律规则246
§7-9 构象分析246
2.圆二色谱法247
第八章 振动光谱250
一、基本原理250
§8-1 双原子分子的谐振模型251
1.量子力学处理结果251
2.吸收峰的波数和强度254
§8-2 多原子分子的正则振动255
1.正则振动255
2.能级和选择定则258
§8-3 特征频率259
1.特征频率的实质259
2.倍频、合频、机械偶合和费米共振262
§8-4 影响吸收谱带的因素263
1.主要部件266
§8-5 仪器装置266
二、实验方法266
2.双光束红外光度计工作原理268
§8-6 某些工作条件270
1.样品处理270
2.操作条件的选择271
3.主要附件271
§8-7 拉曼光谱272
1.拉曼谱线273
2.激光拉曼光谱274
三、应用示例277
§8-8 分子常数的计算278
1.弹力常数278
2.键的离解能279
1.标准图谱的查阅280
§8-9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280
2.官能团分析281
3.结构判断282
§8-10 化学分析283
1.定性分析283
2.定量分析285
§8-11 催化剂和表面态的研究288
1.吸附态288
2.表面酸中心289
3.分子筛的硅-铝比291
§8-12 高聚物的取向度和结晶度292
1.偏振光研究取向292
2.结晶度295
1.分子的极化率297
§9-1 分子的极化率和物质的介电常数297
一、基本原理297
第九章 介电常数法和折射率法297
2.物质的介电常数299
3.克劳修斯-莫索第-德拜方程300
§9-2 偶极矩的加和性规则300
1.键矩和基矩301
2.偶极矩和分子对称性302
§9-3 克分子折射度及其加和性303
1.克分子折射度303
2.克分子折射度的加和性305
二、实验方法307
§9-4 介电常数的测定307
1.电桥法307
2.偶极矩的计算309
1.折射计法310
§9-5 折射率的测定310
2.干涉计法313
三、应用示例315
§9-6 克分子折射度的应用315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315
2.化学分析316
§9-7 分子结构的测定317
1.立体结构317
2.络合物结构319
§9-8 分子内旋转的研究320
§9-9 固体中分子的运动321
§9-10 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及成键情况324
1.物质的磁化率328
§10-1 物质磁性的分类328
一、基本原理328
第十章 磁化率法328
2.铁磁性和反铁磁性329
§10-2 分子的磁矩和物质的磁化率331
1.顺磁性的原因331
2.反磁性的原因333
3.朗之万-德拜方程334
§10-3 反磁磁化率的加和性335
1.有机分子335
2.络合物336
二、实验方法338
§10-4 仪器类型338
1.法拉第法338
2.哥埃法340
§10-5 哥埃法的校正和计算341
三、应用示例343
§10-6 过渡金属络合物的结构344
1.过渡金属离子的磁矩和立体结构344
2.配位场理论对络合物磁矩的诠释347
§10-7 化学分析350
1.稀土元素离子的纯度及其分析350
2.其它磁性分析法350
§10-8 有机分子的结构352
1.加和性规则352
2.自由基的鉴定353
§10-9 催化剂的研究355
第十一章 核磁共振谱359
一、基本原理359
§11-1 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行为359
1.屏蔽常数362
§11-2 化学位移362
2.化学位移的大小363
§11-3 自旋-自旋偶合366
1.自旋分裂366
2.峰的数目和强度368
§11-4 谱线的宽度370
1.松弛机理370
2.交换过程372
二、实验方法373
§11-5 仪器装置373
1.方法概要373
2.改善仪器性能的一些措施375
§11-6 化学位移的标准375
§11-7 双共振技术378
1.异类核378
2.同类核379
§11-8 化学分析380
1.定性分析380
三、应用示例380
2.定量分析381
§11-9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382
1.结构的解释和判断382
2.动力学研究383
§11-10 无机络合物的结构386
1.谱线宽度和核间距386
2.非质子核的应用387
§11-11 聚合物的结构389
1.宽谱线核磁共振谱的应用389
2.聚合物的构型389
§12-1 电子在磁场中的行为393
1.齐曼分裂393
一、基本原理393
第十二章 顺磁共振谱393
2.影响g值的因素394
§12-2 超精细分裂396
1.峰的数目和强度比396
2.超精细分裂常数和自旋密度398
§12-3 影响未成对电子能量的因素399
1.相互作用能量399
2.零场分裂和克雷默简并401
3.谱线的宽度402
二、实验方法403
§12-4 仪器装置403
1.方法概要403
1.灵敏度406
2.微分曲线406
§12-5 某些工作条件406
2.双共振技术407
3.电子计算机处理407
三、应用示例409
§12-6 有机自由基的研究410
1.分子轨道理论的诠释410
2.不同状态的图谱411
§12-7 辐照电离自由基的研究413
§12-8 络合物的研究415
1.价态和键型415
2.电子离域作用416
§12-9 催化动力学研究417
1.催化上的应用417
2.反应速率常数418
第十三章 质谱422
一、基本原理422
§13-1 质谱峰的形式422
1.碎片的形成423
2.同位素峰425
§13-2 质谱和分子结构的关系427
1.特征峰的一般规律427
2.准平衡态理论429
二、实验方法431
§13-3 仪器装置431
1.单聚焦质谱仪431
2.高分辨率质谱仪433
§13-4 某些工作条件434
1.样品要求434
2.图谱的表示435
3.灵敏度和分辨率437
三、应用示例438
§13-5 化学分析438
1.定性分析438
2.定量分析441
§13-6 质量的测定442
1.同位素丰度和原子量442
2.分子量测定443
3.化学式的确定444
§13-7 分子结构和反应机理的研究445
1.分子结构的测定445
2.稳定同位素的应用447
§13-8 电子轰击法研究能量448
1.电离能448
2.键能和离子生成能449
3.电子亲合势和元素的电负性452
第十四章 莫斯鲍尔谱454
一、基本原理454
§14-1 原子核的辐射和吸收454
1.静止自由核的辐射和吸收454
2.无反冲核共振455
3.无反冲γ射线放射百分数457
§14-2 影响核能级的三种效应458
1.化学位移458
2.电四极矩超精细分裂459
3.齐曼效应461
二、实验方法463
§14-3 仪器装置463
1.多普勒效应463
2.仪器装置465
1.化学位移的标准469
§14-4 参数的标准和符号469
2.△R/R的符号470
3.电场梯度的符号472
三、应用示例472
§14-5 铁化合物的结构473
1.一般规律473
2.几个例子474
§14-6 锡化合物的结构475
1.一般规律475
2.几个例子477
§14-7 表面和催化的研究478
§14-8 晶体结构480
一、基本原理483
第十五章 电子能谱483
§15-1 紫外光电子能谱484
1.影响谱带特征的因素485
2.分子轨道理论诠释487
§15-2 x射线光电子能谱488
1.结合能的导出488
2.化学位移及其规律490
§15-3 俄歇能谱493
1.俄歇过程494
2.俄歇电子的能量495
二、实验方法495
§15-4 光电子能谱仪495
§15-5 俄歇能谱仪498
1.仪器装置498
2.实验结果500
§15-6 有关方法的对比501
1.某些方法的特点501
2.其它形式的电子能谱503
三、应用示例504
§15-7 化学分析504
1.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504
2.紫外光电子能谱法507
§15-8 有机分子结构507
§15-9 表面态和催化剂研究509
1.表面态的研究509
2.催化剂的活性510
3.分子筛的研究510
§15-10 电离能和分子轨道理论512
1.经验解释512
2.理论和实验的比较514
§15-11 俄歇能谱的应用515
1.晶粒间隙中的聚集作用516
2.表面氧化的研究517
第十六章 结语519
§16-1 结构分析方法的比较519
§16-2 有机分子结构分析示例525
§16-3 无机催化剂结构分析示例532
1.阳离子环境533
2.吸附分子的性质534
附录一 一般参考资料537
附录二 物理常数539
附录三 能量单位间的变换系数540
附录四 英中人名对照表541
附录五 结构参数周期表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