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名论解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哲学名论解读](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2896525.jpg)
- 丁祯彦,臧宏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2139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3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549页
- 主题词:哲学思想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名论解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先秦部分1
一、商周时期1
(一)“上帝”、“天命”与“敬德保民”2
(二)《易经》与“阴阳”3
(三)《洪范》与“五行”9
二、孔子13
(一)“正名”、“从周”与“道之以德”13
(二)“仁”与“忠恕之道”16
(三)“仁智统一”与“成人”之道19
(四)“畏天命”与“敬鬼神而远之”25
三、墨子27
(一)“兼相爱,交相利”27
(二)“取实予名”与“三表”30
(一)“理是本”、“理为主”32
(三)“察类”与“明故”32
(四)“非命”与“天志”33
四、老子36
(一)论“道”36
(二)“反者道之动”40
(三)论“无名”44
(四)“无为而治”与“小国寡民”47
五、《管子》50
(一)“任法而不任智”50
(二)“精气”说52
(三)“静因之道”55
(一)论“仁政”60
六、孟子60
(二)“性善”说65
(三)“养浩然之气”70
七、庄子73
(一)道“无所不在”73
(二)“齐物我”、“齐是非”77
(三)“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83
八、惠施 公孙龙87
(一)“合同异”87
(二)“白马非马”与“离坚白”88
(三)辩者学说二十一事93
(一)论“宇久(宙)”及“端”96
九、后期墨家96
(二)“知接”、“?明”与“名实耦”99
(三)“类、故、理”102
(四)“同异交得”、“坚白不相外”105
十、《易传》108
(一)“变则通”108
(二)“运数取象”112
十一、荀子115
(一)“明于天人之分”115
(二)“缘天官”、“征知”与“解蔽”120
(三)“制名以指实”127
(四)“性恶”与“明分使群”132
(五)“全粹为美”135
(一)“法、术、势”与“世异、事异、备变”137
十二、韩非137
(二)“缘道理以从事”142
(三)“因参验而审言辞”146
两汉部分151
一、董仲舒151
(一)“天人感应”论151
(二)“天不变道亦不变”158
(三)“顺命”、“成性”、“防欲”161
(四)“名皆中天意”与“贵神”164
二、《淮南子》167
(一)“道始虚廓”与“物类相感”167
(二)“物至而神应”172
(三)“不先物为”175
三、王充178
(一)“自然之道,非或为之”178
(二)“精神依倚形体”182
(三)“知物由学”、“必开心意”186
(二)“公羊三世”说与“大同”187
(四)“性有善恶”、“命有二品”190
一、王弼195
(一)“名教”本于“自然”195
魏晋南北朝部分195
(二)“以无为本”、“崇本举末”197
(三)“物无妄然,必由其理”201
(四)“得象忘言”、“得意忘象”204
二、裴頠207
《崇有论》(节录)207
三、欧阳建212
《言尽意论》212
四、郭象214
(一)“物各自生”、“独化于玄冥”214
(二)“物各有性,自为而相因”219
(三)“体与物冥”与“因彼立言”222
(四)“必然”与“偶然”、“命”与“遇”223
(五)“内圣外王之道”227
(一)《不真空论》(节录)230
五、僧肇230
(二)《物不迁论》(节录)234
(一)“物质进化”与“突驾”说235
六、范缜239
《神灭论》(节录)239
隋唐部分245
一、法藏和华严宗245
(一)“四法界”245
(二)“六相圆融”248
(三)“十玄无尽”252
二、惠能和禅宗255
(一)“见性成佛”255
(二)“顿悟本性”258
(三)“皆取对法”260
三、韩愈、李翱263
(一)“道统说”263
(二)“性三品”268
(三)“复性”说269
(一)“庞昧革化,惟元气存”271
四、柳宗元、刘禹锡271
(二)“天与人交相胜”274
(三)“封建非圣人意,势也”280
一、王安石285
(一)“耦中有耦”285
(二)“五事以思为主”与“性以习成”290
二、张载297
(一)“太虚即气”297
(二)“一物两体”301
(三)“知礼成性”与“变化气质”307
(一)“天理”论312
三、程颢、程颐312
(二)“性即理”314
四、朱熹320
(二)“理—分殊”324
(三)“万理具心”、“格物穷理”329
五、陈亮、叶适336
(一)“义利双行,王霸并用”336
(二)“知道该物”与“知物至道”340
(三)“学以适用”343
(四)“势者,天下之至神”348
(一)“心即理”350
六、陆九渊350
(二)“易简工夫”与“反省内求”351
七、王守仁355
(一)“良知者,心之本体”355
(二)“知行合一”与“格物即格心”360
(三)“良知”之“发用流行”及“顺导调理”365
(一)“为异端”368
八、李贽368
(二)“万物生于两”与“山河大地即清静本原”373
(三)“童心说”与“是非无定”375
明清之际到鸦片战争以前部分380
一、王夫之380
(一)“理依于气”与“天下惟器”380
(二)动静“气之二几”与“日新”385
(三)“因所发能、能必副所”与“行可兼知”391
(四)“性习相成”与“理势合一”400
(一)“天下为主,君为客”406
二、黄宗羲406
(二)“心即气”;“工夫所至,即是本体”411
(三)“分源别派,使其宗旨历然”417
(四)“豪杰精神”419
三、顾炎武423
(一)“保天下者,匹夫有责”423
(二)“修己治人之实学”425
(三)“援古证今”、“疏通源流”430
四、颜元434
(一)“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434
(二)“向习行上做功夫”437
五、戴震445
(一)“理欲之辨,适成忍而残杀之具”445
(二)“未有生生而不条理者”448
(三)“惧求理义以意见”与“自然必然非二事”450
一、龚自珍457
(—)论“衰世”与“自改革”457
近代部分457
(二)“出乎史,入乎道”460
(三)“众人之宰,自名曰我”462
二、魏源465
(一)“变古便民”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465
(二)“及而后知”468
(一)“凡间皆兄弟”与“击灭阎罗妖”475
三、洪秀全、洪仁玕475
(二)“乱极则治,暗极则光”479
(一)“变者天道也”与“以元为体”481
四、康有为481
(三)“以智为先”493
五、谭嗣同495
(一)“以太说”495
(二)“心力无不可为”498
(三)“冲决网罗”501
六、严复504
(一)“通中外之故”504
(二)“物竞天择”505
(三)“实测内籀之学”510
七、章太炎514
(一)“凡物之初,只有阿屯”514
(二)“革命进化论”与“俱分进化论”517
(三)“竞争生智慧,革命开民智”519
八、孙中山523
(二)“知难行易”525
(三)“民生史观”529
后记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