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希腊哲学史 第4卷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汪子嵩,陈村富,包利民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9170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797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961页
- 主题词:古希腊罗马哲学-哲学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希腊哲学史 第4卷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环地中海文化圈的形成2
一 环地中海东部文化的演进2
二 环地中海文化中心西移希腊和罗马16
第二节 希腊罗马本土政制与文化的走向20
一 马其顿与希腊:两种政治理念的冲突21
二 亚历山大与希腊化28
三 政制的“东方化”:君主与帝国38
四 地中海世界的文化交融50
第三节 晚期希腊哲学的转向与特征57
一 从“为什么”,“是什么”转向“为了什么”57
二 从求“真”转向求“善”63
三 从处世哲学走向宗教信仰66
第四节 晚期希腊哲学的史料69
一 晚古时代的汇编、综述和注释70
二 现代学者的校勘、整理和编纂80
三 工具书85
四 现代学者的著作和论文集87
第一编 伊壁鸠鲁学派103
第一章 伊壁鸠鲁概论:生平、著作与学派106
第一节 文献106
一 伊壁鸠鲁原著106
二 卢克莱修著作109
三 其他古代相关著作111
四 现代研究著作113
第二节 生平与特色115
第三节 伊壁鸠鲁学派的发展129
一 雅典时代130
二 罗马时代131
三 小亚时代141
第四节 总问题与总体系149
第二章 标准论(认识论)159
第一节 经验论163
第二节 感性与前把握观念175
第三节 判断与推理182
第三章 自然学说192
第一节 原子与虚空:双本原194
一 原子的证明196
二 虚空的证明203
三 “存在等级表”上的其他成员208
四 万物总体无限214
五 原子的运动220
六 原子的属性227
第二节 灵魂、影像、神231
一 灵魂论231
二 影像论239
三 伊壁鸠鲁的神243
第三节 天文学251
第四节 小结与比较264
第四章 治疗、伦理与政治272
第一节 治疗哲学272
第二节 目的论的伦理学297
第三节 还原论的政治思想306
一 大序的颠倒307
二 约定论的正义观309
三 共同体与友谊318
四 人类发展史323
第四节 与其他流派思想的比较331
一 与怀疑论哲学的比较332
二 与斯多亚哲学的比较337
小结344
第二编 斯多亚学派353
第五章 斯多亚哲学导论354
第一节 斯多亚学派的影响和研究状况355
第二节 总特色:悖论与自洽的统一366
第三节 传承与发展史368
一 芝诺的思想历程与斯多亚学派的传承369
二 斯多亚学派的发展阶段378
第四节 问题意识及解题基本思路408
第六章 斯多亚学派的“第一哲学”414
第一节 第一哲学的缘起与思路415
第二节 斯多亚学派对于“第一哲学”的推进430
一 斯多亚学派有没有第一哲学?430
二 斯多亚学派的“真正存在”433
三 “次级存在”与“谓述”447
四 共相:更次一级的存在以及颠倒的线段喻455
五 问题与发展460
小结471
第七章 斯多亚学派的自然哲学473
第一节 总论:对象、意义和问题473
一 自然哲学的对象473
二 自然哲学的意义和问题480
第二节 斯多亚学派自然哲学的基本原则484
一 主动原则与被动原则的同一:生机一体论484
二 终极原因与整个世界的同一:宇宙大动物493
三 小宇宙与大宇宙的对应:灵魂与人501
第三节 斯多亚自然哲学的基本问题510
一 目的论与决定论510
二 混合515
三 虚空和连续518
第四节 决定论与自由523
一 因果决定论525
二 自由的维系与“内因”学说530
三 回到命运抑或新自由?543
第五节 与其他学派的自然哲学的对比549
一 斯多亚自然哲学与柏拉图派自然哲学的对峙550
二 斯多亚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派自然哲学的对峙554
第六节 斯多亚学派的神学护道学563
一 神的本性:自然泛神论564
二 神之存在的种种证明570
三 神是否关注和主宰世界——神义论578
第八章 斯多亚学派的“逻辑—认识论”586
第一节 斯多亚学派认识论的总体特色和问题意识586
第二节 印象、概念与“把握性印象”596
一 印象、词与概念598
二 把握性印象611
第三节 命题、复合命题与推理624
一 命题分类626
二 复合命题628
三 推理学说与发现的逻辑633
第四节 自然奥秘认识论644
一 形式化和公理化的意义644
二 一种可能的解释:分工与护道学647
三 反思:理性宗教及其困难661
第九章 斯多亚学派的伦理—治疗哲学673
第一节 斯多亚伦理学的问题意识673
一 是悖论还是创新674
二 斯多亚伦理学的起点之争675
三 伦理学与治疗哲学680
第二节 斯多亚学派的治疗哲学682
一 疾病和病因682
二 治疗在于重估价值观696
三 贤哲与健康714
四 自然哲学支持伦理—治疗学723
第三节 斯多亚伦理学742
一 模式与问题743
二 道义论反对功利主义746
三 德性论与道义论的关系753
四 道德动机与情景主义761
第四节 晚期斯多亚学派与“应用伦理学”779
一 智术师的挑战与柏拉图的回应:技艺与力量780
二 治疗技艺与应用伦理781
三 治疗的路径:情理辨析787
四 治疗技艺与修辞技艺805
第五节 比较与反思818
一 自然主义的问题818
二 道德与生活的关系问题827
三 与其他伦理—治疗哲学的比较841
小结848
第三编 怀疑派861
第十章 概述864
第一节 一般研究状况及史料864
第二节 怀疑论发展的各阶段870
一 创始阶段872
二 柏拉图“新学园派”的怀疑主义879
三 安尼西德穆与皮罗主义复兴900
四 晚期怀疑派904
第十一章 怀疑派对于“独断论”的批判908
第一节 怀疑派的终极目的和基本思路908
第二节 “二律背反”:怀疑派的各个“式”914
第三节 现象之间的对立:“十式”920
第四节 “五式”与“二式”940
第十二章 怀疑派对于各种具体学科的批判950
第一节 批判逻辑学952
一 关于真理标准的反思954
二 怀疑论是悖论吗?967
第二节 批判自然哲学977
一 怀疑论论神979
二 怀疑论对“原因”理论的批评994
三 对时空运动的怀疑997
第三节 批判伦理学998
第四节 批判其他诸学科技艺教师1008
一 反语文学家1011
二 反演说家1023
三 反几何学家1027
四 反算术学家1030
五 反占星术师1032
六 反音乐学家1044
第十三章 对怀疑论意义的反思1048
第一节 怀疑论在认识论上的意义1048
一 希腊哲学史中对于感性和理性的态度演变1049
二 怀疑论对感性认识的客观真理性的怀疑1054
三 怀疑派对于理性认识的批评1065
第二节 作为一种否定性的元哲学1086
一 一切命题“同等可证”:理论无真理可言1087
二 作为命题系统的理论无价值可言1092
三 怀疑论自身是不是一种“理论”1094
第三节 怀疑派:生活与理论1102
一 独断论理论能否指导生活1104
二 怀疑派的指点能否帮助生活1109
小结1123
第四编 普罗提诺与新柏拉图主义1127
第十四章 普罗提诺概论:生平、著作与思想资源1131
第一节 普罗提诺的生平1133
第二节 普罗提诺著作的编定1141
第三节 普罗提诺的思想资源1162
一 与柏拉图哲学的关系1164
二 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关系1166
三 与斯多亚派的关系1168
四 与毕泰戈拉学派的关系1169
五 东方思想的影响1170
第十五章 普罗提诺的一元多层哲学体系1172
第一节 太一1174
一 “太一”之得出1175
二 太一之超越性1181
三 太一的创造性1190
第二节 纯思1196
一 纯思失去最高统一1197
二 纯思仍有高度自足与统一1200
三 纯思所特有的生命性与创造性1209
第三节 普遍灵魂1217
第四节 人与宇宙1234
一 人1242
二 人与宇宙1256
三 质料1267
第五节 回归1277
一 回归的必要1278
二 回归的动力1296
三 回归之路1307
第十六章 在那个时代中看普罗提诺1320
第一节 希腊化—罗马时期的时代问题及哲学的回应1321
第二节 与诺斯替派思想的异同1324
第三节 与基督教思想的关系1342
第十七章 柏拉图主义学派的发展1354
第一节 普罗提诺之后新柏拉图主义诸派概观1354
第二节 波菲利1364
第三节 扬布里丘1375
第四节 普罗克洛1385
小结1401
第五编 希腊哲学与早期基督教1405
第十八章 基督教和希腊主义1409
第一节 希腊化时期:历史、地理和心理的转变1409
第二节 希腊化和希腊主义1412
第三节 基督教和希腊主义1415
第四节 希腊主义和亚历山大里亚的斐洛1421
第五节 早期护教士和希腊主义1428
第十九章 卡帕多西亚教父的时代和生平1435
第一节 基督教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和希腊主义的延伸1437
第二节 雅典和卡帕多西亚1444
第三节 希腊之思和基督之信1453
第四节 新阿里乌主义之争和希腊哲学的基础1457
第二十章 三位一体神学1462
第一节 ousia和physis1464
第二节 physis、logos和ousia1471
第三节 physis和hypostasis1477
第四节 physis与基督的二性1482
第五节 physis和koinonia1488
第六节 physis和dynamis1498
第二十一章 神的形像:希腊基督教的人论1502
第一节 伊利奈乌的“神的形像”说1504
第二节 斐洛和奥利金的“神的形像”说1511
第三节 阿波里拿留的“神的形像”说1522
第四节 卡帕多西亚教父的“神的形像”说1527
第二十二章 罪、自由意志和教化1539
第一节 罪之解读与救赎之路1541
第二节 自由意志和理智1552
第三节 教化(paideia)与成圣1559
第二十三章 普救主义和万物归一1569
第一节 两种救赎论1570
第二节 普救论的创造论基础1572
第三节 普救论和神的爱1578
第四节 apokatastasis1585
小结1593
大结局:希腊哲学的终结与启示1596
附录1629
《希腊哲学史》第一、二、三卷要义1631
一 《希腊哲学史》第一卷1631
二 《希腊哲学史》第二卷1640
三 《希腊哲学史》第三卷1658
参考书目1742
译名对照1768
后记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