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乡一体化发展下的区域土地整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许庆福,于学峰,毛美桥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317016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土地整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乡一体化发展下的区域土地整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1
第1章 概述3
1.1 研究背景3
1.2 土地整治的内涵与发展4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7
第2章 土地整治基础理论10
2.1 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10
2.2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10
2.3 土地集约利用理论11
2.4 区域空间集聚理论11
2.5 景观生态学理论11
2.6 人居环境理论12
第二篇 土地利用与整治状况13
第3章 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状况15
3.1 自然与资源条件15
3.2 历史与文化17
3.3 社会经济状况17
3.4 生态环境状况20
第4章 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分析21
4.1 土地利用现状21
4.2 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27
第5章 土地整治工作评价30
5.1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评价30
5.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评价41
5.3 土地整治规划的新思考43
第三篇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45
第6章 农用地整理潜力47
6.1 农用地整理潜力来源与调查47
6.2 农用地整理增加耕地潜力评价48
6.3 农用地整理质量提升潜力评价64
第7章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71
7.1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类型与调查71
7.2 农村居民点用地状况72
7.3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76
7.4 其他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94
第8章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潜力97
8.1 城镇用地状况97
8.2 城镇用地整理潜力97
8.3 工矿用地整理潜力103
8.4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级108
第9章 土地复垦潜力112
9.1 待复垦土地类型与调查112
9.2 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113
9.3 土地复垦增加耕地潜力114
9.4 土地复垦潜力分级116
第10章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118
10.1 宜耕后备土地类型与调查118
10.2 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118
10.3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增加耕地潜力119
10.4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级122
第11章 低丘缓坡土地调查评价124
11.1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的必要性124
11.2 基于GIS的低丘缓坡土地调查125
11.3 低丘缓坡土地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131
第四篇 土地整治战略、区域控制与重点133
第12章 区域土地整治战略选择135
12.1 土地整治战略的内涵与特征135
12.2 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与目标135
12.3 区域土地整治战略SWOT分析137
12.4 土地整治战略140
12.5 土地整治重点143
第13章 土地整治区域控制145
13.1 土地整治分区方法与类型145
13.2 土地整治综合分区147
13.3 土地整治功能分区149
13.4 土地整治主导类型分区151
第14章 大力推进高标基本农田建设与农用地整理156
14.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意义156
14.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与要求158
14.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161
14.4 农用地整理重点与协调169
14.5 农用地整理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171
第15章 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180
15.1 农村居民点整理背景与意义180
15.2 农村居民点用地与空间布局181
15.3 农村居民点整理原则与基本路径184
15.4 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189
15.5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195
15.6 中心村与农村社区建设200
15.7 农村居民点整理重点工程205
15.8 农村土地整治与乡土文化保护206
第16章 有序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211
16.1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类型211
16.2 城镇建设用地整理212
16.3 工矿及其他建设用地整理216
第17章 加快土地复垦与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218
17.1 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复垦218
17.2 宜耕后备土地开发221
17.3 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类型的确定222
第18章 规范推进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225
18.1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的意义225
18.2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225
18.3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原则与基本要求226
18.4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空间布局227
18.5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模式228
18.6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区域选择228
第五篇 土地整治生态保护与景观建设229
第19章 土地整治生态分区231
19.1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231
19.2 区域生态承载力分析231
19.3 土地整治生态分区原则与方法233
19.4 土地整治生态分区与整治方向234
第20章 土地整治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238
20.1 土地整治环境影响分析238
20.2 土地整治环境影响评价241
第21章 土地整治生态保护与景观建设246
21.1 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246
21.2 土地整治生态保护与景观建设功能247
21.3 生态友好型土地整治与生态网络建设249
21.4 土地整治与生态人居建设250
21.5 乡村生态景观保护与提升251
第六篇 土地整治管理保障措施253
第22章 国内外土地整治管理经验借鉴255
22.1 国内土地整治管理措施255
22.2 部分国家和地区土地整治管理经验258
第23章 土地整治管理保障体系构建264
23.1 土地整治管理保障体系构建原则264
23.2 土地整治管理保障体系264
参考文献270
后记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