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安佛典与长安佛学举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长安佛典与长安佛学举要
  • 兰天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409597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07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234页
  • 主题词:长安(历史地名)-佛教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长安佛典与长安佛学举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长安的佛典翻译(上)8

第一节 人类文化交流史上的壮举9

一、中国佛教经典翻译的中心9

二、文化交流的途径11

三、丰富传统文化内涵13

第二节 长安佛教的翻译理论13

一、道安“五失本”、“三不易”14

二、鸠摩罗什:翻译的目的性17

三、彦琮“八备十条”21

四、玄奘“五种不翻”24

第二章 长安的佛典翻译(下)26

第一节 长安佛教的翻译机制26

一、前秦:道安翻译道场的形成26

二、后秦:国家翻译道场的雏形29

三、隋代的国家翻译馆32

四、唐朝:国家翻译道场36

五、佛典翻译的人员构成44

第二节 长安佛教的翻译成就及影响48

一、汉文《大藏经》中小乘三藏的主体48

二、中国佛教大乘化特点形成的基础49

三、为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学派提供了理论文本根据50

四、为最具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的形成提供了经典文本56

第三章 经序和“论衡”59

第一节 经序与长安佛学研究状况60

一、道安及其同时代的经序60

二、后秦时代的经序64

三、唐代经序举要67

第二节 “论衡”类著作71

一、彦琮的《通极论》与“四通”72

二、法琳的《辨正论》与传统伦理75

第四章 经录和教史82

第一节 经录:佛教目录学82

一、道安的开创性工作82

二、隋代的三部经录83

三、《开元释教录》:中国佛教目录学的巅峰之作89

第二节 道宣《续高僧传》中的各科《总论》93

一、译经总论94

二、义解总论96

三、习禅总论98

四、明律与护法总论101

第五章 《华严经探玄记》:长安佛教注疏的代表作106

第一节 论《华严经》的性质108

一、《华严经》的说法缘起108

二、《华严经》在佛经中的地位109

第二节 “根器”与“教体”112

一、修习《华严》所需的“根器”112

二、《华严经》的“经体”113

第三节 《华严经》的“宗趣”与经名和翻译120

一、“宗趣”:《华严经》的解释方向120

二、经名与翻译122

第四节 “十玄门”与缘起根据123

一、华严宗“十玄门”123

二、缘起的根据123

第六章 判教:经典评判和建宗根据130

第一节 判教:历史背景与经典判释130

一、判教产生的原因130

二、“判教”与印度佛典133

第二节 鸠摩罗什的判教思想萌芽与长安判教的兴起135

一、大小乘的区分原则136

二、“一音教”与“生公四轮”140

第三节 南北朝判教理论的一般特征143

一、学派与判教144

二、南北朝判教的主要范畴147

三、南北朝判教理论的贡献152

第七章 “三时八宗”——唯识宗的判教理论154

第一节 唯识宗判教理论的依据155

一、关于“西方判教”155

二、经典依据156

第二节 “三时八宗”判教158

一、“时”与“机”158

二、三时教的“前后次第”和“义类次第”162

三、“八宗”:对印度佛教发展史的反思165

第八章 “五教十宗”——华严宗的判教学说169

第一节 对前期判教理论的评述170

一、中土十家判教及评述170

二、对印度“判教”理论的评述172

第二节 华严宗的判教原则解说179

一、对唯识宗和天台宗判教理论的批评179

二、“权实”与“开合”:华严宗判教的理论基础182

第三节 法藏的判教理论体系189

一、“约时显教”的“五位教”189

二、“以义分教”的“五教”193

三、“以理开宗”的“十宗”197

主要参考文献200

后记2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