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章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章学概论
  • 吉林财贸学院基础部中文教研室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章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文章及其形成1

一、文章的本质1

二、文章的形成过程5

第二节 文章学的对象和性质8

一、什么是文章学8

二、文章学的对象和性质12

第三节 建设科学的现代文章学15

一、继承古代文章学的唯物论传统16

二、在辩证唯物论的指导下建设和发展科学的现代文章学21

第二章 文章的内容与形式25

第一节 什么是文章的内容和形式25

一、什么是文章的内容25

二、什么是文章的形式27

第二节 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30

一、内容决定形式30

二、形式反作用于内容32

第三节 内容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34

一、文章的社会作用决定了它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35

二、文章内容的真理性39

第四节 文章的分类41

一、按表述客观事物的方法分类41

二、按文章的结构、语言及篇章的外表形态分类42

三、按文章的应用分类43

第三章 正确认识客观事物45

第一节 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途径45

一、直接认识客观事物46

二、间接认识客观事物49

第二节 影响作者认识客观事物的诸因素51

一、世界观51

二、时代和阶级54

三、学识水平55

四、思维能力57

第三节 努力提高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60

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60

二、积极投身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62

三、加强训练64

四、作一个高尚的人65

第四章 文章的观点与材料68

第一节 观点68

一、观点的历史性69

二、观点的阶级性69

三、观点的客观性70

四、观点的主观性70

第二节 材料73

一、材料具有客观性74

二、材料具有系统性75

三、材料具有信息性76

四、材料具有真伪性76

第三节 观点和材料的关系81

一、开始构思阶段81

二、形成观点阶段82

三、进入写作阶段83

四、修改阶段83

第五章 文章的结构86

第一节 结构的实质和原则86

一、什么叫结构86

二、结构的实质86

三、结构的原则87

第二节 文章结构的具体内容93

一、开头和结尾93

二、层次和段落99

三、过渡103

四、交待和照应104

第六章 文章的语言112

第一节 概说112

一、文章语言的重要性113

二、思想与文章语言114

三、文体与文章语言115

四、下决心学好语言118

第二节 朴素与形象123

一、朴素123

二、形象129

第三节 精确与流畅131

一、精确131

二、流畅138

第四节 新鲜与活泼140

一、新鲜140

二、活泼142

第七章 文章的修辞146

第一节 常用修辞格148

一、比喻148

二、借代151

三、比拟152

四、夸张155

五、反语157

六、引用159

第二节 句式的设计和选择162

一、主动句和被动句164

二、肯定句和否定句165

三、反问句和设问句166

四、白话句式和文言句式168

五、长句和短句169

六、整句和散句171

第三节 表现手法174

一、比喻手法175

二、比拟手法179

三、对照手法182

四、比兴手法184

第八章 叙述、描写和抒情187

第一节 叙述187

一、什么是叙述187

二、常用的叙述方法188

三、叙述的线索194

四、人称的转换196

五、论说文中的叙述197

第二节 描写199

一、描写的基本方法200

二、人物描写203

三、景物描写210

第三节 抒情214

一、什么是抒情214

二、抒情的方式215

三、抒情的几点要求218

第九章 议论219

第一节 什么是议论219

第二节 论点和论据223

一、论点要正确鲜明223

二、论据要充足有力225

第三节 论证与反驳228

一、论证228

二、反驳236

第十章 说明246

第一节 说明及其应用246

一、说明的含义246

二、说明的应用246

第二节 说明的原则254

一、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254

二、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254

三、必须客观地说明事物256

四、语言应当准确通俗257

第三节 说明的方法258

一、提问和定义258

二、分类和举例259

三、比喻和引用262

四、数字和图表263

五、比较和对比265

第十一章 文风268

第一节 文风和文风的形成268

一、什么是文风268

二、文风的形成268

第二节 文风的社会作用271

一、好的文风有利于社会发展272

二、文风不正阻碍社会前进273

第三节 马列主义文风的基本特征275

一、马列主义文风的形成275

二、马列主义文风的基本特征276

第四节 恢复和发扬马列主义文风287

一、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88

二、端正思想作风288

三、注意学习语法、修辞和逻辑289

第十二章 文章的表达过程291

第一节 文章的构思292

一、消化材料294

二、发掘和提炼观点295

三、安排组织结构296

四、斟酌语言297

第二节 文章的起草298

一、怎样起草298

二、起草的注意事项300

第三节 文章的修改301

一、修改的重要性302

二、怎样修改3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