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
  • 胡大一主编;黄峻,马长生,郭继鸿,王继光,卢永昕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2923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84页
  • 文件大小:341MB
  • 文件页数:599页
  • 主题词:心脏血管疾病-诊疗-资格考核-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与预防1

一、代表心血管疾病流行程度的主要指标1

二、中国人群冠心病的流行程度和分布特征2

三、中国人群脑卒中的流行程度和分布特征3

四、心血管疾病在总死亡中的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5

五、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及趋势的预测6

六、心血管疾病的预防7

第2章 心脏解剖学10

一、心包10

二、心的位置、外形和毗邻10

三、心腔10

四、心壁12

五、冠状血管12

六、大血管13

七、先天性心脏病的命名和分类14

第3章 心血管生理学16

第一节 心血管功能简介16

一、心脏的生物电活动16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17

三、心脏的泵血功能19

四、血管生理19

第二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2

一、神经调节22

二、体液调节24

第4章 心血管疾病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学26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26

一、DNA、RNA和蛋白质26

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27

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29

一、分子遗传的一般原则29

二、单基因心血管疾病30

三、多基因心血管疾病31

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32

一、治疗要点32

二、获得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33

三、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34

第5章 心血管疾病的体格检查36

一、脉搏36

二、心前区搏动37

三、心音38

四、特殊疾病42

第6章 心脏影像诊断学43

第一节 心脏X线检查43

一、心脏X线平片43

二、心血管造影43

第二节 心脏CT检查45

一、CT硬件和基本原理45

二、检查要点45

三、心血管CT表现46

第三节 心脏MRI检查47

一、MRI基本原理47

二、心脏MRI的安全性48

三、心血管MRI表现48

第四节 心血管核医学检查49

一、心肌灌注显像49

二、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53

三、放射性核素心脏功能显像54

第五节 超声心动图57

一、基本工作原理、诊断技术与正常参考值57

二、临床适应证的选择59

三、心脏疾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价值59

四、已知心脏疾病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价值60

五、常用的超声心动图特殊检查适应证62

六、超声心动图新技术63

第7章 心血管疾病常用无创诊断技术65

第一节 心电图65

一、心电向量环与临床心电图形成65

二、心电图导联与心电轴65

三、正常心电图67

四、心室肥大与心房肥大68

五、心肌缺血69

六、心肌梗死70

七、心肌炎与心肌病71

八、电解质紊乱及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71

九、心律失常71

十、心脏起搏心电图74

第二节 运动试验76

第三节 24小时动态心电图79

一、动态心电图系统的基本构成79

二、动态心电图的导联系统80

三、动态心电图的分析技术80

四、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81

第四节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82

一、动态血压监测设备82

二、诊断标准82

三、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83

四、动态血压监测的优点和局限性84

五、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自测血压85

第8章 心脏生化标志物检测87

一、心脏生化标志物的概念和分类87

二、炎性标志物88

三、心功能指标89

四、心肌坏死指标90

五、代谢类急性心脏事件标志物92

六、凝血功能相关指标93

七、心脏标志物即时检测94

第9章 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97

第一节 传统危险因素97

第二节 新的危险因素99

第三节 未来可能的危险因素101

第四节 生活方式改变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102

第10章 高血压病104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104

第二节 继发性高血压117

第11章 冠状动脉疾病126

第一节 稳定型心绞痛126

第二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33

一、不稳定型心绞痛133

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41

三、ST段抬高心肌梗死146

第三节 心肌梗死并发症156

一、心力衰竭156

二、心律失常157

三、低血压和休克158

四、心脏破裂158

五、心室膨胀瘤160

六、心肌梗死后心包炎及梗死后综合征161

七、附壁血栓形成和栓塞161

第12章 心力衰竭165

第一节 慢性心力衰竭165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184

第13章 心律失常191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机制191

第二节 快速性心律失常199

第三节 缓慢性心律失常207

第14章 心房扑动、心房颤动213

第一节 心房扑动213

第二节 心房颤动215

第15章 心脏性猝死和心肺复苏225

第16章 晕厥240

第一节 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242

第二节 直立性低血压晕厥244

第三节 作为原发病因的心律失常244

第四节 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肺疾病246

第五节 非晕厥发作病因(误诊为晕厥)246

一、脑血管病“晕厥”246

二、代谢性疾病所致的“晕厥”247

三、精神和神经疾病所致的“晕厥”247

第17章 基因相关的心律失常249

第一节 Brugada综合征249

第二节 长QT综合征257

第三节 其他263

第18章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治疗265

第一节 心脏电生理检查265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282

第三节 人工心脏起搏器290

一、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290

二、永久性心脏起搏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295

三、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297

四、临时心脏起搏器308

五、特殊功能的人工心脏起搏器309

第19章 心脏瓣膜病311

第一节 二尖瓣疾病311

一、二尖瓣狭窄311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316

第二节 主动脉瓣膜病319

一、主动脉瓣狭窄319

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24

第三节 三尖瓣疾病及肺动脉瓣疾病328

一、三尖瓣疾病328

二、肺动脉瓣疾病334

第20章 心内膜炎339

第一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339

第二节 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348

第21章 心肌病350

第一节 扩张型心肌病351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356

第三节 限制型心肌病360

第四节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361

第五节 未定型心肌病363

一、心室肌致密化不全363

二、线粒体病累及心脏365

第六节 围生期心肌病365

第七节 酒精性心肌病367

第八节 药物性心肌病369

第22章 心肌炎370

第一节 病毒性心肌炎370

第二节 立克次体性心肌炎376

第三节 细菌性心肌炎376

第四节 锥虫病377

第23章 心包炎379

第一节 急性心包炎379

第二节 缩窄性心包炎382

第24章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385

第一节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385

一、房间隔缺损385

二、室间隔缺损386

三、动脉导管未闭387

四、右心室流出道梗阻性疾病387

五、心内膜垫缺损388

六、肺静脉和体静脉异位引流389

七、其他瓣膜病病理生理学特征389

第二节 房间隔缺损391

第三节 室间隔缺损397

第四节 动脉导管未闭403

第五节 其他先天性心脏病409

一、单纯肺动脉瓣狭窄409

二、Ebstein畸形410

三、主动脉缩窄410

第25章 外周血管病413

第一节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413

第二节 血栓性静脉炎421

第26章 肺动脉栓塞427

第27章 肺动脉高压435

第28章 主动脉疾病447

第一节 主动脉瘤447

第二节 主动脉夹层453

第29章 心血管疾病的创伤性诊断和治疗技术459

第一节 冠状动脉造影459

第二节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72

第三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89

第四节 心脏导管检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505

一、右心导管术508

二、左心导管术514

第五节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515

第六节 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519

第七节 先天性心脏病的导管介入治疗523

第八节 心包穿刺及引流术533

第九节 心肌活检术535

第30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处理540

一、PCI相关的血栓形成及治疗540

二、造影剂肾病的防治544

三、PCI后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545

四、他汀与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548

五、病例549

第31章 心血管疾病合并的非心血管问题551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合并肾脏疾病551

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合并肺部疾病554

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与消化道疾病557

一、胃食管反流病557

二、胡桃夹食管559

三、弥漫性食管痉挛559

四、贲门失弛缓559

五、功能性胸痛560

第四节 心血管疾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560

第五节 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564

一、关于精神心理问题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的可能机制565

二、情感障碍的识别566

三、双心医学的治疗模式567

第32章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571

一、病理生理机制571

二、抗血栓形成药物572

三、心脏疾病中的抗血栓治疗和溶栓治疗575

四、总结579

附录A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心血管内科专业——副高级)581

附录B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心血管内科专业——正高级)5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