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哲学 理论、体系、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信息哲学 理论、体系、方法
  • 邬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4382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03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617页
  • 主题词:信息学-哲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息哲学 理论、体系、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导论2

第一章 时代、信息与哲学的变革2

一、信息科技革命2

二、信息经济4

三、信息社会5

四、哲学危机的实质8

五、信息哲学是人类哲学形态的全新革命13

第二章 信息哲学的兴起15

一、信息世界的发现15

二、在中国诞生的信息哲学16

三、什么是信息哲学?18

四、对弗洛里迪“信息哲学研究纲领”的评价18

五、信息哲学的研究需要怎样的一种“旗帜”21

一、信息科学在现代科学中的特殊地位23

第三章 科学的信息科学化23

二、信息科学简史25

三、信息科学的体系27

四、信息科学与传统科学之关系30

第二编 信息本体论34

第一章 信息本质的存在论规定34

一、存在领域的分割34

二、直接存在的物质世界39

三、信息的本质42

第二章 信息形态的哲学分类47

一、自在信息47

二、自为信息51

三、再生信息55

四、社会信息58

第三章 信息的质、特性和功能61

一、信息的质61

二、信息的特性65

三、信息的功能67

第四章 信息系统的一般模型74

一、作为信息接收系统的申农模型74

二、物理符号系统假设75

三、信息创生系统76

四、信息实现系统80

第五章 三个信息世界和世界模式图示83

一、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理论83

二、李伯聪先生的四个世界的理论86

三、对李伯聪先生的世界3和世界4关系的分析88

四、从物质和信息双重存在的尺度上提出的四个世界的理论93

五、对社会、社会信息的范围及三个信息世界的进一步考察96

六、世界模式101

一、对认识作信息化解释的不同学科层次108

第三编 信息认识论(上)——人的信息活动的层次及其生理基础第一章 人的信息活动的层次108

二、人与环境关系的多层次性与人的信息活动的层次110

三、人的信息活动的第一层次:信息的自在活动111

四、人的信息活动的第二层次:信息直观识辨114

五、人的信息活动的第三层次:信息记忆储存116

六、人的信息活动的第四层次:信息主体创造118

七、人的信息活动的第五层次:主体信息的社会实现121

八、人的信息活动层次的图示122

第二章 人的信息活动层次间的相互作用124

一、人的信息活动的层次递进建构关系124

二、人的信息活动的层次由上到下的全息制控关系126

三、人的信息活动的层次综合参与关系128

四、人的信息活动层次的相互转化关系131

第三章 人的信息活动的生理基础134

一、人体神经系统的物质形态结构135

二、人体神经系统的心理机能结构139

三、人体神经系统机能结构间的相互作用148

第四编 信息认识论(下)——哲学认识论的信息中介论154

第一章 认识发生的信息中介说154

一、构成认识过程的基本要素或环节154

二、信息场是主客体联系的中介环节156

三、认识主体的产生必须以信息凝结为中介158

四、个体认识结构的建构仍然必须以信息凝结为中介160

五、认识是一个以信息为中介的信息活动过程163

六、“活动”、“实践”的主客体相互作用中的信息中介的意义164

七、简短的结论166

第二章 认识过程的信息建构或虚拟说168

一、信息在差异关系中被识辨168

二、主客体间没有直接的接触170

三、被多级中介的认识171

四、在中介中建构的认识174

五、在建构中虚拟的认识178

六、虚拟现实对认识的虚拟180

第三章 人有人的认识方式183

一、主体同样是认识的客观条件之一183

二、认识的主体相对性184

三、人有人的认识方式186

第四章 分析综合——统一的信息认识过程、方法和逻辑190

一、分析综合的一般概念190

二、分析综合是人类精神活动统一的过程191

三、分析综合的具体方法的统一193

四、分析综合的逻辑规律的统一195

五、分析综合的生理结构基础197

第五编 信息进化论(上)——自然的信息进化200

第一章 相互作用、演化与信息200

一、时空转化与演化的信息200

二、相互作用与双重演化204

三、非线性的世界208

第二章 演化范畴的双重规定211

一、演化是进退相依的统一211

二、演化是秩序之展开214

三、演化过程中的两类信息活动215

四、演化是信息产生、耗散和积累的过程216

第三章 宇宙自在的双重进化220

一、宇宙原始信息密码的破译220

二、原始宇宙的双重演化222

三、向更高层级的物质和信息模式跃迁的宇宙进化226

第四章 生命的信息进化230

一、适宜生命产生的宇宙环境的演化230

二、生命诞生的信模创生过程232

三、生命进化的信模跃迁过程236

四、动物信息活动的形态跃迁238

一、热寂说与麦克斯韦妖242

第五章 信息自组织进化的一般机制242

二、进化与广义热力学第二定律245

三、信息科学纲领与自组织247

四、自组织的概念248

五、从信息活动的尺度上考察自组织现象的基本特征249

六、从信息活动的尺度上探讨自组织行为的一般过程和机制254

七、闭宇宙的自组织循环演化模式258

第六章 演化的全息境界266

一、演化历史关系全息266

二、演化未来关系全息269

三、演化系列关系全息270

四、演化内在关系全息272

五、演化结构全息273

第六编 信息进化论(下)——社会的信息进化278

第一章 人类社会起源的信息进化278

一、从猿到人的进化是动物群体结构模式进化的最高结果278

二、从猿到人的生理遗传信息模式的进化281

三、从猿到人的心理信息活动模式的进化284

四、从猿到人的行为结构的信息模式的进化288

五、人类起源是一个生理、心理、行为全息进化的过程290

六、人的两种生产形成中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全息进化293

第二章 自然、社会与人298

一、自然与社会298

二、文化与社会302

三、多维存在的人306

第三章 社会的信息进化313

一、个人与社会本质的内在统一性313

二、社会本质的信息规定315

三、人的文化进化316

四、社会进化的信息尺度319

第四章 信息生产和信息生产力324

一、三种生产和三种生产力324

二、信息生产——人类生产活动的实质326

三、生产力的微观结构329

四、生产力的宏观结构333

五、生产力结构的历史演进338

第七编 信息价值论346

第一章 价值存在的范围及价值的本质346

一、价值可否定义?347

二、价值现象存在的范围349

三、价值的本质352

四、价值与信息355

第二章 价值事实、价值反映与价值评价358

一、自存事实与效应事实358

二、价值反映与非价值反映359

三、认知性发现和评价性发现361

四、价值评价的层次或类型362

一、阐释价值哲学的方法365

第三章 天道价值与人道价值365

二、价值、价值评价、价值取向367

三、关于人道价值369

四、天道价值与人道价值370

五、关于本体价值371

第四章 价值哲学的范畴体系及价值形态的发展374

一、一个价值过程的完整描述374

二、价值哲学的范畴体系375

三、价值形态的发展378

第五章 信息的社会价值与网络文化中的价值冲突381

一、文明形态与信息处理方式的变革381

二、网络民主与国家集权、世界霸权之间的价值冲突385

三、网络生存方式与传统生存方式之间的价值冲突389

第一章 物质思维和能量思维396

一、物质·能量·信息396

第八编 信息思维论396

二、物质观念和物质思维399

三、能量观念和能量思维405

四、物质思维和能量思维的统一412

第二章 信息思维424

一、信息观念和信息思维424

二、古代哲学中的信息观念和信息思维424

三、现代信息科学与科学信息思维的崛起428

四、贯穿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信息观念和信息思维435

五、作为现代科学认识范式的信息科学和信息思维440

第三章 复杂性与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443

一、实体思维:微观不变的简单性观念443

二、能量思维:微观可变的复杂性观念445

三、当代物理学的危机447

四、超弦:一个关于超微观世界复杂性的研究纲领449

五、终极性思维:宏观演化结果不变的简单性观念451

六、分叉与混沌思维:宏观演化结果可变的复杂性观念453

七、复杂性概念的复杂性454

八、信息思维:为复杂性增加一个全息综合的维度455

第四章 科学革命与科学世界图景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461

一、第一次科学革命:实体实在论和实体思维461

二、第二次科学革命:场能实在论和能量思维463

三、第三次科学革命:信息系统复杂综合的世界图景和信息思维465

四、近现代以来的三次技术革命466

五、本章结束语467

第九编 信息的度量470

第一章 绝对信息量470

一、信息度量的质和量的统一性470

二、广义物理学的提出471

三、信息第一性级质的量及其守恒定律473

四、信息第二性级质的量及其守恒定律478

五、信息第三性级质的量及其守恒定律482

六、绝对信息量及其不可完全测度性485

七、绝对信息量的层次特征参量集的规定性487

第二章 相对信息量491

一、相对信息量度量的三条相对性原则491

二、实用相对信息量492

三、申农实用相对信息量的局限性497

四、动态相对信息量498

五、实用相对信息量研究的三个层次501

六、熵和相对信息量的统一506

第三章 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信息量判据511

一、拉普拉斯妖511

二、偶然性的观念514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517

四、系统内在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信息量判据520

五、绝对偶然性和必然性程度的相对测度524

第一章 亦论信息——与《论信息》一文的作者讨论十个问题528

第十编 论战与争鸣528

一、负熵论的由来和实质529

二、“人的智能是负熵之源”吗?532

三、关于信息的定义534

四、信息的分类538

五、相互作用、力和信息541

六、“二的观念”与“对立统一”542

七、信息给哲学带来了什么?546

八、进化、选择与信息548

九、人类社会本质的信息规定551

十、人类社会进化的信息尺度551

第二章 虚拟与实在和信息——与《实在论的最后崩溃》一文的作者讨论几个问题553

一、实在与信息553

二、实在论的基本观点554

三、虚拟实在虚拟了什么?556

四、虚拟实在世界中的实在557

五、对虚拟实在的体验:个体经验的与社会实践的559

六、关于空间形式与心灵的空间定位问题561

七、简短的结语564

第三章 与熵理论相关的十个问题的辨析565

一、熵妖及熵的妖气的清除565

二、熵变公式的“浴缸模型”的失误之处567

三、ds≥δQ/T中的T到底指的是谁的温度?569

四、克劳修斯熵与波尔兹曼熵的区别571

五、申农的信息熵与波尔兹曼统计熵的统一572

六、申农信息熵与维纳信息的负熵论的区别574

七、负熵论在怎样的意义上可以成立?576

八、熵、负熵、信息、熵增与熵减的科学含义的统一580

九、关于熵量守恒和熵与信息守恒的问题581

十、谁打破了宇宙的热寂?586

后记5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