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 第2版
  • 姚裕群主编;姚春序,李中斌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8131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26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51页
  • 主题词:劳动力资源-资源开发-高等学校-教材;劳动力资源-资源管理-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总 论篇3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人力资源基本范畴3

一、“人”作为资源3

二、人力资源概念4

三、人力资源的特点5

四、人力资源运动8

第二节 人力资源结构10

一、人力资源的自然结构10

二、人力资源的社会结构11

三、人力资源的经济结构13

一、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演进15

第三节 人力资源思想的发展15

二、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基本特征17

第四节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环境19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宏观环境19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微观环境20

第五节 人力资源的作用20

一、人力资源的基本作用20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实作用21

第二章 人力资源个体分析26

第一节 人的劳动能力26

一、劳动能力要素26

二、劳动能力结构30

第二节 人的个性人格30

一、个性人格范畴30

二、人格学说31

三、情感学说32

四、人格与工作匹配33

第三节 人的行为链条35

一、人的需要36

二、人的动机37

三、人的行为37

第四节 人的价值观38

一、基本价值观38

二、工作价值观39

第五节 人力资源的复杂性40

一、个人条件的多样性40

二、个性人格的差异性40

四、人文背景的广阔性41

三、人际关系的复杂性41

第三章 人力资源经济分析44

第一节 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44

一、人力资源数量44

二、人力资源质量45

三、人力资源总量48

第二节 人力资源投资49

一、人力资源——投资对象49

二、人力投资项目分析50

三、人力投资收益52

第三节 人力资源供求53

一、人力资源供给53

二、人力资源需求55

三、人力资源供求关系57

第四节 人力资源市场58

一、人力资源市场的含义58

二、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59

第四章 人力资源社会分析62

第一节 人力资源社会权益62

一、劳动者权益及其保障62

二、劳动立法63

三、国际劳工标准63

第二节 人力资源与组织64

一、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关系64

二、人力资源与组织的整合65

三、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心理契约67

四、人力资源团体——工会68

第三节 社会体制与政府69

一、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体制69

二、政府的角色与职责71

三、我国政府的人力资源职责72

第二部分 宏 观 篇77

第五章 人力资源生产77

第一节 人口——人力资源实体生产77

一、人口与人力资源77

二、人口再生产78

三、人口问题82

第二节 人力资源形成85

一、人力资源形成的条件85

二、时间与人力资源形成85

三、人力资源再生产87

第三节 消费与人力资源生产88

一、消费支出88

二、消费水平90

三、消费的来源91

第四节 教育与人力资源生产91

一、教育基本分析92

二、职业技能教育93

三、专业教育95

第六章 人力资源配置98

第一节 人力资源配置基本分析98

一、人力资源配置的含义98

二、人力资源配置模式98

三、人力资源配置层次100

四、人力资源配置状态101

第二节 人力资源配置原则102

一、人力资源配置基本原则102

二、现实人力资源配置原则104

第三节 人力资源流动104

一、人力资源流动的含义104

二、人力资源流动的原因105

第四节 我国的人力资源配置106

一、市场成为配置主渠道106

二、政府进行存量和流量调控107

三、知识成为配置的核心107

四、职业模式与国际接轨107

一、就业与失业概念109

第七章 人力资源就业109

第一节 就业基本分析109

二、失业的类型110

三、失业的社会经济代价111

第二节 就业岗位提供者112

一、用人单位与就业的关系112

二、企业的雇用动机113

第三节 就业目标114

一、充分就业目标114

二、公平就业目标116

三、多效就业目标117

一、确立就业的中心地位119

第四节 就业政策119

四、积极就业目标119

二、兼顾就业和经济发展120

三、控制失业率水平120

四、强化教育培训120

五、开展就业服务121

六、增强人力资源流动性121

第五节 我国的就业问题121

一、我国的就业形势121

二、企业职工下岗问题122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125

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128

第一节 人力资源自然保护131

一、人力资源自然保护范畴131

第八章 人力资源养护131

二、职业病的预防132

三、意外事故的预防133

四、工作压力的克服133

第二节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134

一、社会保障含义134

二、社会保障的项目135

第三节 人力资源的社会保护138

一、人力资源社会保护的范畴138

二、人身权利保障139

三、社会环境养护140

四、工作生活质量140

第一节 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基本分析147

一、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征147

第三部分 微观开发篇147

第九章 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总论147

二、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职能148

三、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活动149

第二节 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原理153

一、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基本原理153

二、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核心理念155

三、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逻辑体系155

第三节 微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趋势157

一、微观人力资源开发趋势157

二、微观人力资源管理趋势158

第一节 组织161

一、组织模式161

第十章 人力资源规划161

二、现代组织的特征162

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基本分析164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164

二、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目标166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流程166

四、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168

第三节 人力资源规划方法168

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法168

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法170

第四节 人力资源规划的落实171

二、人力资源过剩的处理172

一、人力资源短缺的解决172

三、存量人力资源的维系173

第十一章 工作分析175

第一节 工作分析的基本范畴175

一、工作分析175

二、工作岗位175

第二节 工作分析的步骤176

一、计划阶段176

二、设计阶段177

三、信息收集与分析阶段178

一、观察法180

第三节 工作分析的方法180

二、现场访谈法180

四、分析完成阶段180

五、结果运用阶段180

三、问卷调查法181

四、典型事例法181

五、工作日志法182

第四节 工作说明书182

一、工作说明书的作用182

二、工作说明书的内容182

三、工作说明书编写要求183

第五节 工作设计与再设计184

一、工作设计概念184

二、现代的工作再设计184

一、人力资源获取范畴187

二、人力资源获取原则187

第一节 人力资源获取基本分析187

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获取187

三、招聘及其依据188

四、胜任能力189

第二节 人力资源招募190

一、内部获取190

二、外部征聘191

第三节 人力资源甄选196

一、甄选的原则196

二、常用的甄选方法197

三、甄选程序198

第四节 面试200

一、面试基本分析200

二、面试的类型202

六、考核结果反馈203

三、面试过程203

四、面试的技巧204

七、考核结果运用204

第十三章 人力资源测评207

第一节 人力资源测评原理207

一、人力资源测评概念207

二、人力资源测评的作用207

三、人力资源测评原则208

四、人力资源测评类别209

第二节 人力资源测评方法210

一、测验法210

二、面试法214

三、评价中心法214

第三节 人力资源测评过程216

四、其他方法216

一、明确测评目的216

二、确定测评内容217

三、设计测评指标体系218

五、测评过程管理218

四、选择测评方法218

第十四章 培训与发展221

第一节 培训流程221

一、培训的一般流程221

二、培训需求分析221

三、培训规划设计226

四、培训活动实施227

五、培训工作评估228

第二节 培训与发展分类230

一、按岗位关系分类230

二、按培训对象分类232

第三节 培训与发展方法233

一、培训与发展方法选择原则233

二、培训与发展常用方法234

第十五章 职业生涯规划237

第一节 职业生涯基本分析237

一、职业概念237

二、职业生涯范畴238

三、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241

第二节 职业生涯的关键点242

一、走上职业岗位242

二、全面适应职业242

三、建立心理契约243

四、确定生涯方向244

五、认定终身职业245

第三节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内容247

一、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247

三、技术道路与管理道路248

二、组织的职位阶梯248

第四节 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操作249

一、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249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250

三、职业生涯规划评价253

四、职业生涯面谈253

五、日常职业生涯工作254

一、劳动关系范畴259

第一节 劳动关系基本分析259

第十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259

第四部分 微观管理篇259

二、劳动关系处理策略260

第二节 劳动人事合同与管理261

一、劳动人事合同的功用261

二、劳动合同订立原则262

三、劳动合同的内容263

四、集体合同264

五、劳动合同管理265

第三节 劳动争议及其处理266

一、对劳动争议的认识266

二、劳动争议基本分析266

三、劳动争议处理原则267

四、劳动争议处理程序268

第一节 组织与员工272

第十七章 人力资源使用272

一、组织的类型272

二、组织发展273

三、组织员工的归属感274

第二节 人力资源激励276

一、激励范畴分析276

二、激励理论278

三、激励的应用281

第三节 工作满意感282

一、工作满意感的基本内容282

二、影响工作满意感的因素283

一、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概述285

第四节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285

三、工作满意感测试285

二、信息化管理的应用287

三、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288

第十八章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291

第一节 绩效考核基本分析291

一、绩效考核范畴291

二、绩效考核的内容292

三、绩效考核原则294

第二节 绩效管理思想与模型295

一、绩效管理基本思想295

二、绩效管理系统与模型296

第三节 绩效考核流程298

一、制订考核计划298

二、进行技术准备299

三、选拔考核人员299

四、收集资料信息301

五、做出分析评价302

第四节 常用绩效考核方法304

一、简单排序法304

二、强制分配法305

三、要素评定法305

四、工作记录法306

五、关键事件与行为锚定法306

六、360度考核法308

一、目标管理法309

第五节 绩效考核与管理一体化方法309

二、关键绩效指标法(KPI法)311

三、平衡计分卡314

第六节 绩效管理操作318

一、控制考核误差318

二、考核申诉与处理320

三、完善绩效管理的措施320

第十九章 薪酬与福利324

第一节 薪酬与福利基本分析324

一、薪酬与福利概念324

二、薪酬管理主要学说326

三、影响薪酬水平的因素329

二、薪酬福利结构331

一、薪酬福利分配的基础——劳动形态331

第二节 薪酬福利制度原理331

第三节 薪酬制度方案设计333

一、岗位工作评价333

二、市场薪资调查334

三、绘制工资等级表335

四、薪酬水平的社会定位337

第四节 薪酬管理实施338

一、薪酬管理的原则338

二、薪酬制度的基本类型339

三、薪酬制度的常见类型340

第一节 人力资源会计概述345

一、人力资源经济分析345

第二十章 人力资源会计345

二、人力资源会计基本范畴346

三、人力资源会计原理与核算原则347

四、人力资源会计核算账户348

第二节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348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概念348

二、人力资源成本构成349

三、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方法349

四、人力资源成本的会计核算351

第三节 人力资源价值会计351

一、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概念351

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区别351

三、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方法352

第四节 人力资源投资收益分析与投资决策353

一、人力资源投资收益分析范畴353

四、人力资源价值的会计核算353

二、人力资源投资收益分析程序354

三、人力资源投资决策355

第二十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诊断357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概述357

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内容357

二、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因素358

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作用359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360

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思路360

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订361

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内容362

一、人力资源管理诊断概述364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诊断364

二、人力资源管理诊断标准368

三、人力资源管理诊断方法370

第五部分 综 合 篇377

第二十二章 宏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377

第一节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基本分析377

一、战略的基本内容377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377

三、影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的因素378

第二节 人力资源数量均衡战略378

一、继续控制人口增长378

二、有效调控人力资源数量379

第三节 人力资源质量提高战略380

一、大量增加人力资本投资380

三、提高人的素质水平381

二、进一步发展教育381

第四节 人力资源就业战略382

一、下大力开拓就业岗位382

二、多方面挖掘就业需求383

三、强化国有企业改造383

四、调动民间创业力量384

五、鼓励非正规部门就业384

六、实行就业扶助384

七、进行就业预测与调控385

第五节 人力资源市场化战略385

一、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制度385

二、强化人力资源流动386

三、完善劳动人事仲裁制度386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387

第二十三章 微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389

第一节 组织战略与人力资源389

一、组织战略基本范畴389

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分析391

第二节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学说392

一、波士顿矩阵环境模型393

二、生命周期职能模型393

三、泰森—费尔斯建筑工地模型394

四、斯多利管理功能模型395

五、康耐尔战略特征模型396

六、史戴斯和顿菲变革模型396

第三节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运作397

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流程397

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400

三、新型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403

第四节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主体405

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主体的能力要求405

二、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406

三、直线经理406

四、相关专家407

五、人力资源总监407

第二十四章 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410

第一节 人才资源基本分析410

一、人才资源范畴410

二、人才资源特点411

三、知识劳动与创造412

一、人才资源生产的条件414

第二节 人才资源生产414

二、人才资源生产的方针415

三、人才资源生产的方式416

第三节 人才资源利用417

一、人才资源利用原则417

二、人才资源的配置与再配置418

三、人才资源的人性化管理419

第四节 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420

一、发掘人才和吸引人才420

二、优化人才资源的社会环境421

三、提高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率422

四、构筑人才资源高地423

五、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423

第二版后记4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