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3014253.jpg)
- 施仲衡主编;张弥,宋敏华,王新杰,俞家康,柏贤华,沈子钧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692584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89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613页
- 主题词:地下铁道-设计;地下铁道-工程施工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地下铁道线网规划1
1.1.1 引言1
第1篇 地下铁道线网规划与线路设计1
1.1.2 规划设计原则3
1.1.3 预测客流量4
1.1.4 交通方式选择8
1.1.5 主要规划内容12
1.1.6 规划设计主要指标26
1.2 限界28
1.2.1 限界的一般要求28
1.2.2 制定限界的基本参数36
1.2.3 各种设备及管线布置37
1.2.5 设备限界的确定38
1.2.4 线间距的确定38
1.2.6 区间建筑限界的确定39
1.2.7 车站限界51
1.2.8 道岔区建筑限界53
1.3 线路平纵剖面设计56
1.3.1 线路选线56
1.3.2 线路平面设计65
1.3.3 线路纵剖面设计79
1.4 轨道结构设计与施工85
1.4.1 轨道结构设计85
1.4.2 轨道施工109
2.1.1 地铁建筑物组成113
2.1 概述113
第2篇 地下铁道建筑113
2.1.2 车站建筑114
2.2 车站分类115
2.2.1 按布线高程分类115
2.2.2 按运营性质分类118
2.2.3 按结构横断面分类120
2.2.4 按车站站台形式分类122
2.3 车站建筑设计原则123
2.4 车站建筑设计124
2.4.1 车站总平面124
2.4.2 站台层126
2.4.3 站厅层128
2.4.4 车站管理用房面积参考值130
2.4.5 车站剖面131
2.4.6 人行楼梯、自动扶梯、电梯、屏蔽门131
2.5 车站环境设计133
2.5.1 概述133
2.5.2 设计原则134
2.5.3 装修设计中应注重的几个要点135
2.5.4 装修材料的选用135
2.5.5 照明136
2.5.6 色彩137
2.5.7 地铁建筑降噪138
2.5.8 路引、导向、标志、广告138
2.6.1 重要性140
2.6 地铁建筑防灾140
2.6.2 建筑防火141
2.6.3 安全疏散应满足的条件142
2.6.4 防淹措施143
2.7 车站单项设计143
2.7.1 站台宽度计算公式143
2.7.2 事故疏散时间计算公式144
2.7.3 栅栏疏散门宽度计算145
2.7.4 无障碍设施145
2.8 换乘车站146
2.8.1 几种主要换乘形式146
2.8.3 换乘形式的评价149
2.8.2 换乘站基本要求149
2.8.4 换乘形式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150
2.8.5 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151
2.9 地铁(车站、车场)周边地下、地上空间综合开发151
2.9.1 综合开发的意义151
2.9.2 开发的内容和形式152
2.10 缩小地下车站规模的实践与探讨152
2.10.1 概述152
2.10.2 客流153
2.10.3 通风、空调系统154
2.10.4 设备用房集中布置155
2.10.5 采用高密度、短编组组织运行155
2.10.6 站台计算长度的确定155
2.10.7 地下二层车站站厅公共区适宜面积的计算156
2.10.8 折返线、存车线、渡线等辅助线的设置157
2.10.9 垂直穿越车站地下管线处理157
2.10.10 提倡地下一层车站157
2.10.11 路堑式车站158
2.10.12 积极采用双向运转自动扶梯,双向自动检票机159
2.10.13 共线运营159
2.10.14 集中供冷159
2.10.15 结语159
2.11 车站实例160
第3篇 地下铁道结构与构造168
3.1 区间隧道衬砌结构与构造168
3.1.1 明挖法修建的隧道衬砌结构与构造168
3.1.2 矿山法修建的隧道衬砌结构与构造174
3.1.3 盾构法修建的隧道衬砌结构与构造180
3.1.4 特殊地段隧道衬砌结构195
3.2 地下铁道车站隧道衬砌结构和构造197
3.2.1 明挖法施工的车站结构197
3.2.2 盖挖法施工的车站结构206
3.2.3 矿山法施工的车站结构216
3.2.4 盾构法施工的车站结构223
3.2.5 用明暗挖结合的方法施工的车站结构227
3.2.6 换乘站的隧道衬砌结构228
3.3 地下铁道结构静、动力计算235
3.3.1 地下铁道结构静、动力工作特性235
3.3.2 作用在地下铁道结构上的荷载238
3.3.3 区间隧道衬砌结构静力计算245
3.3.4 车站结构静力计算255
3.3.5 地下铁道结构抗震分析265
3.4 高架结构设计273
3.4.1 高架结构特点273
3.4.2 高架结构设计原则274
3.4.3 区间高架桥的结构体系和梁型选择274
3.4.4 墩台与基础277
3.4.5 车站结构型式279
3.4.6 高架结构计算280
3.4.7 高架结构耐久性设计281
3.5.2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283
3.5.1 概述283
3.5 地下铁道结构防水283
3.5.3 明挖法结构防水284
3.5.4 盖挖法结构防水290
3.5.5 暗挖法施工复合式衬砌夹层防水292
3.5.6 高架结构防水296
3.5.7 盾构法结构防水297
第4篇 地下铁道施工303
4.1 概述303
4.1.1 施工方法分类303
4.1.2 施工组织设计303
4.1.3 施工安全卫生标准307
4.1.4 施工准备307
4.2.1 概述308
4.2 明挖法施工308
4.2.2 敞口放坡基坑314
4.2.3 具有围护结构的基坑318
4.2.4 地下连续墙结构与稳定性分析325
4.2.5 地下连续墙施工335
4.2.6 基坑围护结构的支撑体系341
4.2.7 基坑围护结构设计343
4.2.8 基坑开挖与回填345
4.2.9 主体结构施工346
4.3 新奥法施工351
4.3.1 施工方法分类352
4.3.2 岩石地层的新奥法施工353
4.3.3 松散地层的新奥法施工(浅埋暗挖法)355
4.4 盾构法施工383
4.4.1 盾构法施工、盾构概貌及其适用范围383
4.4.2 盾构类型及选择386
4.4.3 盾构法施工405
4.4.4 盾构法施工地面沉降机理、预测和防治415
4.4.5 盾构穿越建筑物时的保护技术419
第5篇 地下铁道设备423
5.1 供电423
5.1.1 概述423
5.1.2 电源与主变电所429
5.1.3 牵引供电系统433
5.1.4 供配电系统451
5.1.5 电缆敷设454
5.1.6 接地455
5.1.7 电力监控(SCADA)系统457
5.1.8 杂散电流463
5.2 通风空调与采暖465
5.2.1 概述465
5.2.2 地铁通风空调系统470
5.2.3 地铁通风空调负荷计算473
5.2.4 系统的研究477
5.2.5 防排烟系统478
5.2.6 阻塞通风480
5.2.7 车站管理用房及设备用房的空调通风480
5.2.8 采暖481
5.2.9 通风空调设备481
5.2.10 风亭483
5.2.11 高架、地面线的通风空调和采暖485
5.2.12 环境监控(BAS)系统486
5.3 给水排水487
5.3.1 给水487
5.3.2 排水495
5.4 防灾497
5.4.1 防灾设计内容及设计原则497
5.4.2 防灾技术要求498
5.4.3 防灾报警(FAS)系统500
5.5 通信509
5.5.1 引言509
5.5.2 通信系统构成510
5.5.3 通信专业用房要求536
5.5.4 通信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接口要求537
5.5.5 通信专业管线安装要求538
5.5.6 维修管理体制及定员538
5.5.7 通讯用房技术要求539
5.6 信号539
5.6.1 引言539
5.6.2 信号系统主要设计标准544
5.6.3 传统信号系统544
5.6.4 现代信号系统548
5.6.5 综合自动化系统567
5.6.6 系统设计中的其他要点568
5.7.2 AFC系统构成及功能571
5.7.1 概述571
5.7 自动售检票(AFC)系统571
5.7.3 系统模式575
5.7.4 AFC系统设计技术要求576
5.8 电动车辆577
5.8.1 概述577
5.8.2 车辆选型原则577
5.8.3 车辆选型依据578
5.8.4 车辆基本类型578
5.8.5 车辆基本技术条件要求578
5.8.6 车辆基本参数579
5.8.7 车辆主要设备582
参考文献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