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3015120.jpg)
- 齐二石主编;朱秀文,何桢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3122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84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504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生产管理-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生产与运作管理总论3
第1章 绪论3
1.1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3
1.1.1 广义的生产概念3
1.1.2 生产与运作活动5
1.1.3 生产与运作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7
1.1.4 生产与运作管理7
1.1.5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8
1.2.1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组成11
1.2 生产与运作系统11
1.2.2 现代生产与运作系统14
1.3 服务系统的特点与类型15
1.3.1 服务业的特点15
1.3.2 服务系统的类型15
第2章 生产与运作战略和企业竞争力19
2.1 生产与运作战略概述20
2.1.1 生产与运作战略的产生20
2.1.2 生产与运作战略的含义21
2.1.3 生产与运作战略的特点与难点22
2.2.1 成本——低成本23
2.2 生产与运作战略的竞争优势要素23
2.2.2 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提供优质产品24
2.2.3 时间——快速交货,交货可靠性和新产品的开发速度24
2.2.4 柔性24
2.2.5 服务25
2.2.6 下一个竞争优势要素——环保25
2.3 由竞争优势要素构建生产与运作战略26
2.3.1 聚焦和权衡26
2.3.2 权衡问题27
2.3.3 订单赢得要素和订单资格要素28
2.3.4 聚焦核心能力29
2.3.5 制造和服务的融合战略30
2.4 生产与运作的集成战略31
2.4.1 纵向集成31
2.4.2 虚拟集成31
2.5 生产与运作战略的竞争理论32
2.6 生产率34
第3章 需求预测38
3.1 需求预测概述38
3.1.1 需求预测特点39
3.1.2 需求预测分类39
3.2.2 顾客调查法40
3.2 定性预测方法40
3.2.1 销售情况汇总法40
3.2.3 经理意见法41
3.2.4 德尔菲法41
3.3 定量预测方法42
3.3.1 时间序列预测42
3.3.2 时间序列分解模型49
3.3.3 因果预测52
3.3.4 模拟预测55
3.3.5 预测误差56
3.4 补充材料:预测的计算机软件58
3.4.1 用Excel进行移动平均预测59
3.4.2 用Excel进行指数平滑预测60
3.4.3 用Excel进行回归预测60
3.4.4 用Excel求相关系数62
第2篇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69
第4章 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工艺设计和流程选择69
4.1 新产品开发的意义70
4.1.1 新产品的概念及分类70
4.1.2 新产品和服务开发的意义71
4.2.1 产品开发的动力模式72
4.2 制造业的产品开发与工艺选择72
4.2.2 新产品开发过程73
4.2.3 产品开发的组织模式76
4.2.4 产品设计78
4.2.5 制造型企业的工艺选择81
4.3 服务业的产品设计与工艺选择83
4.3.1 服务的基本概念83
4.3.2 服务组织设计84
4.3.3 服务系统设计矩阵86
4.3.4 三种服务设计的比较方式88
4.4.1 生产运作流程的基本概念89
4.4 生产运作流程的设计与选择89
4.4.2 生产运作流程的构成要素90
4.4.3 生产运作流程的设计和选择91
4.4.4 流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几个重要问题92
4.4.5 影响生产运作流程设计的主要因素93
4.4.6 生产运作流程的具体设计94
4.5 计算机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96
4.5.1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仿真(simulation)96
4.5.2 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的研究现状97
4.5.3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99
第5章 生产与运作能力规划103
5.1 生产能力的基本概念103
5.1.1 基本概念及概述103
5.1.2 生产能力分类104
5.1.3 学习曲线105
5.1.4 经济规模106
5.1.5 生产能力的柔性107
5.2.2 能力计划的层次结构108
5.2.1 能力计划的作用108
5.2 生产能力计划108
5.2.3 粗能力计划109
5.2.4 细能力计划111
5.2.5 生产能力计划的步骤112
5.3 能力计划的决策方法115
5.3.1 线性规划115
5.3.2 决策树分析116
5.3.3 量本利分析117
5.3.4 生产能力的平衡与核算118
5.4.1 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119
5.4 生产能力的开发方案119
5.4.2 生产能力战略120
5.4.3 生产能力提高121
5.5 服务业的能力计划122
5.5.1 服务能力概念122
5.5.2 服务能力的五个要素122
5.5.3 调节服务能力123
5.5.4 扩大服务能力124
第6章 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129
6.1.2 设施选址的重要性130
6.1.1 设施选址的概念130
6.1 选址的重要性和难度130
6.2 影响选址的因素和选址步骤132
6.2.1 影响选址的因素132
6.2.2 选址的步骤135
6.3 企业生产运作全球化及其对设施选址的影响137
6.3.1 企业生产运作全球化的趋势137
6.3.2 生产运作全球化对设施选址的影响138
6.4 单一设施选址的方法139
6.4.1 因素评分法139
6.4.2 重心法140
6.5.1 增加新设施的目的142
6.5 设施网络中的新址选择142
6.5.2 新址选择方法——运输表法143
6.6 选址的评价方法146
6.6.1 量本利分析法146
6.6.2 商店设施选址评价146
6.6.3 紧急服务设施选址评价148
6.6.4 其他方法149
第7章 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152
7.1.1 影响企业生产单位构成的因素153
7.1 设施布置决策153
7.1.2 设施布置的要求154
7.2 设施布置的形式154
7.2.1 工艺导向布置154
7.2.2 产品导向布置155
7.2.3 成组生产单元布置157
7.2.4 定位布置160
7.2.5 其他影响因素161
7.3 车间、仓库、设备布置及定量分析161
7.3.1 车间、仓库、设备布置162
7.3.2 设施布置的定量分析方法163
7.4.1 非制造业的特点168
7.4 非制造业的设施布置168
7.4.2 非制造业设施布置的影响因素169
7.4.3 零售商店布置169
7.4.4 办公室布置171
第8章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组织和设计177
8.1 生产组织方式的演变177
8.2 生产过程组织考虑的因素179
8.2.1 生产过程及其组成180
8.2.2 生产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180
8.2.4 不同生产组织类型的比较181
8.2.3 生产组织形式的选择181
8.2.5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182
8.3 流水线生产概述183
8.3.1 流水生产组织的基本特点184
8.3.2 流水生产线的分类184
8.3.3 流水线的组织条件186
8.4 流水线的组织设计186
8.4.1 单一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186
8.4.2 多对象流水线的设计190
8.5 流水线的平衡设计195
8.6 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197
8.6.1 成批生产的特点197
8.6.2 成批生产的批量与生产间隔期198
8.6.3 单件生产201
8.7 成组技术202
8.7.1 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202
8.7.2 零件分类及分类方法204
8.7.3 成组生产单元206
8.7.4 成组生产作业计划207
第3篇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运行和控制215
第9章 独立需求的库存管理215
9.1 库存管理的意义与作用215
9.1.1 库存的分类216
9.1.3 库存管理的作用217
9.1.2 库存的意义217
9.2 库存管理的基本策略219
9.2.1 库存管理的衡量指标219
9.2.2 库存的放置位置220
9.2.3 降低库存的基本策略222
9.3 独立需求的库存控制223
9.3.1 独立需求的库存控制223
9.3.2 库存控制的基本方式224
9.3.3 库存重点控制方法——ABC分析法226
9.4 库存控制的定量分析方法228
9.3.4 库存控制思想的发展228
9.4.1 确定性固定订货量系统229
9.4.2 非确定性固定订货量系统232
9.4.3 固定订货期系统234
9.5 供应链多级库存237
9.5.1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问题237
9.5.2 供应链中的需求变异与库存波动239
9.5.3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策略241
9.6 企业中实际库存控制问题249
第10章 生产与运作计划256
10.1.1 生产与运作计划概述257
10.1 生产与运作计划体系257
10.1.2 生产与运作计划的层次体系258
10.2 综合生产计划260
10.2.1 综合生产计划的环境260
10.2.2 综合生产计划的策略261
10.2.3 综合计划的相关成本263
10.2.4 综合生产计划的制定技术264
10.2.5 收益管理273
10.3 主生产计划275
10.3.1 主生产计划概述275
10.3.2 主生产计划的制定276
10.3.3 主生产计划的时界279
10.3.4 粗生产能力计划280
10.3.5 主生产计划制定对象282
10.4 作业计划与作业排序283
10.4.1 作业排序的基本概念283
10.4.2 作业排序的分类284
10.4.3 作业排序的目标285
10.4.4 制造业中作业排序有关问题286
10.4.5 制造业中的n/m作业排序问题288
11.1.1 供应链的概念300
11.1 供应链概述300
第11章 供应链管理300
11.1.2 供应链管理304
11.2 供应链的设计306
11.2.1 供应链设计的原则307
11.2.2 供应链设计的步骤307
11.2.3 供应链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308
11.2.4 供应链的设计方法及工具309
11.3 采购与供应商选择310
11.3.1 采购310
11.3.3 供应商选择的指标体系311
11.3.2 JIT采购311
11.3.4 供应商选择的步骤313
11.4 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策略314
11.5 绿色制造与绿色供应链315
11.5.1 绿色制造(green manufacturing)的概念315
11.5.2 绿色设计及其特点317
11.5.3 绿色供应链318
11.5.4 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319
11.5.5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前景319
11.6.1 敏捷供应链320
11.6 敏捷供应链320
11.6.2 敏捷供应链的竞争优势321
11.6.3 敏捷供应链的运作条件322
11.7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323
11.7.1 牛鞭效应323
11.7.2 “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324
11.7.3 “牛鞭效应”的危害325
11.7.4 消除“牛鞭效应”的对策326
第12章 从物料需求计划到企业资源计划330
12.2.1 订货点法解决相关需求问题上的局限性331
12.2 MRP的工作原理331
12.1.1 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的概念331
12.1.2 MRP的目标和基本思想331
12.1 物料需求计划概述331
12.2.2 MRP系统的输入333
12.2.3 MRP的处理逻辑335
12.2.4 MRP的生成340
12.2.5 能力需求计划341
12.2.6 配送需求计划342
12.2.7 MRP与JIT343
12.3.1 制造资源计划(MRP Ⅱ)系统344
12.3 制造资源计划344
12.3.2 MRP Ⅱ的特点345
12.4 企业资源计划347
12.4.1 ERP系统347
12.4.2 ERP的发展趋势——ERP Ⅱ348
第13章 质量管理358
13.1 质量管理概述359
13.1.1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360
13.1.2 质量大师的质量观362
13.1.3 质量管理的基本工具365
13.1.4 质量管理体系与ISO9000367
13.1.5 卓著绩效作业模式——马尔可姆·波德里奇奖371
13.2.1 质量成本概述373
13.2 质量成本373
13.2.2 质量成本的组成374
13.2.3 质量成本控制376
13.3 统计过程控制377
13.3.1 统计过程控制概述377
13.3.2 过程能力分析378
13.3.3 控制图原理382
13.4 六西格玛管理391
13.4.1 六西格玛概述391
13.4.3 六西格玛改进模式393
13.4.2 六西格玛项目选择393
13.4.4 实施六西格玛的组织保障399
第4篇 现代先进的生产与运作系统405
第14章 丰田生产方式与精益生产405
14.1 TPS/LP的起源406
14.1.1 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406
14.1.2 家族式的务实与干练作风407
14.1.3 创新性思考与设计408
14.1.4 精益生产方式的提出408
14.2.2 TPS/LP的核心:杜绝浪费,全面提高生产效率409
14.2 TPS/LP的哲学管理思想409
14.2.1 TPS/LP的长期理念409
14.2.3 TPS/LP的文化基础410
14.2.4 TPS/LP的系统构造413
14.3 TPS/LP的技术体系414
14.3.1 TPS/LP的技术体系结构414
14.3.2 准时化系统(Just-in-Time)416
14.3.3 自动化(Jidoka)422
14.3.4 全员参加的现场改善活动425
14.3.5 教育——尊重人性,调动人的积极性426
14.3.6 良好的外部协作关系427
第15章 非制造业运作管理及应用433
15.1 服务业运作管理434
15.1.1 服务运作概述434
15.1.2 服务质量436
15.1.3 排队管理和排队系统440
15.1.4 服务能力管理策略444
15.2 非营利组织的运作管理447
15.2.1 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和发展现状447
15.2.2 非营利组织服务系统的设计449
15.3.1 政府职能和类别450
15.3 政府运作管理450
15.3.2 政府的行政组织451
15.3.3 政府决策和政府运营成本453
15.3.4 政府运作管理的绩效评估455
第16章 先进的生产运作系统简介459
16.1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460
16.1.1 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概念与内涵460
16.1.2 计算机集成制造的系统构成462
16.1.3 计算机集成制造中的集成技术464
16.1.4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465
16.2.1 敏捷制造的概念与内涵467
16.2 敏捷制造系统467
16.2.2 敏捷制造系统的基本特征468
16.2.3 实现敏捷制造的主要措施470
16.3 大规模定制472
16.3.1 大规模生产与市场扰动472
16.3.2 新旧竞争模式的冲突473
16.3.3 对市场扰动的战略响应475
16.3.4 大规模定制产品和服务477
16.3.5 面向大规模定制的组织改造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