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海底构造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海底构造学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3019149.jpg)
- 吴时国,喻普之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6653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海底-地质构造-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海底构造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海底构造学的基础1
1.1 板块构造学说的回顾1
1.1.1 板块构造学的原理2
1.1.2 板块构造发展历史5
1.1.3 板块构造理论对地球进程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解释11
1.1.4 板块构造理论存在的问题17
1.2 洋底的组成与结构19
1.2.1 低速层20
1.2.2 地幔对流、热点和地幔柱22
1.2.3 海洋地壳构造31
1.2.4 洋底岩石学34
1.3 洋壳的年龄与运动学44
1.3.1 海洋地壳的生长记录:地磁异常44
1.3.2 热流的减少和远离洋中脊的海底高度47
1.3.3 海洋的年龄和海洋盆地演化阶段48
参考文献51
第2章 洋底地形和地貌55
2.1 概况55
2.1.1 大洋中脊57
2.1.2 大洋盆地59
2.1.3 大洋边缘60
2.2 大西洋61
2.2.1 洋中脊62
2.2.2 大洋盆地63
2.2.3 大洋边缘63
2.3 太平洋64
2.3.1 东太平洋海隆和东北太平洋海盆64
2.3.2 中太平洋的海岭和海盆66
2.3.3 太平洋边缘68
2.4 印度洋70
2.4.1 大洋中脊71
2.4.3 边缘72
2.4.2 海岭和海盆72
2.4.4 深海扇73
2.5 北冰洋73
参考文献75
第3章 洋中脊77
3.1 引言77
3.2 洋中脊的特征79
3.2.1 北大西洋中脊79
3.2.2 南大西洋中脊80
3.2.3 印度洋中脊82
3.2.4 太平洋-南极海岭及东太平洋海隆82
3.2.5 洋中脊的基本特征85
3.3 洋中脊的结构88
3.3.1 洋中脊的地球物理结构88
3.3.2 洋中脊的地质结构89
3.3.3 洋中脊的岩浆房91
3.3.4 洋中脊下的底辟构造93
3.4 洋中脊的热力学活动97
3.4.1 火山作用97
3.4.2 热液活动98
3.4.3 洋中脊与生命起源100
3.5 洋中脊的演化102
参考文献103
第4章 大洋板块的离散边缘106
4.1 引言106
4.2 离散边缘的特征106
4.2.1 地形特征106
4.2.2 重力和地磁异常107
4.2.3 构造变形特征110
4.2.4 大陆地壳厚度的减薄113
4.3 离散边缘张裂过程115
4.3.1 裂谷的扩张115
4.3.2 穹窿状隆起的形成117
4.3.3 裂谷带的形成119
4.3.4 海底扩张开始121
4.3.5 离散(被动)边缘带的沉积作用阶段121
4.4 离散边缘的构造原因123
4.4.1 通过断裂运动形成裂谷带123
4.4.2 板块冷却引起的沉降125
4.4.3 地壳减薄126
4.4.4 沉积物负荷引起的沉降129
参考文献130
第5章 大洋板块的走滑边缘134
5.1 引言134
5.2 转换断层135
5.2.1 大洋中的断裂带135
5.2.2 转换断层137
5.3 走滑边缘的地质特征140
5.4 走滑边缘的构造演化142
参考文献148
第6章 大洋板块聚敛(活动)边缘149
6.1 引言149
6.2 俯冲构造作用153
6.2.1 俯冲构造作用的实质153
6.2.2 俯冲构造作用的地震效应153
6.2.3 俯冲带的重力效应163
6.2.4 俯冲带的应力分布169
6.2.5 俯冲带的长度与俯冲周期175
6.3 俯冲带的结构177
6.3.1 海沟洋侧边缘隆起带177
6.3.2 海沟外侧斜坡179
6.3.3 海沟179
6.3.4 海沟内(岛)坡183
6.3.5 增生楔状体185
6.3.6 前弧与火山弧189
6.4 碰撞带的构造209
6.4.1 陆-陆碰撞造山作用210
6.4.2 岛弧-大陆碰撞作用211
6.4.3 弧-弧碰撞带:伊豆岛弧与本州岛的碰撞216
参考文献218
第7章 弧后盆地223
7.1 引言223
7.2 弧后盆地的基本特征225
7.3 几个典型弧后盆地228
7.3.1 日本海228
7.3.2 菲律宾海盆233
7.3.3 冲绳海槽247
7.3.4 南海海盆268
7.4 弧后盆地的类型与形成模式276
7.4.1 弧后盆地的活动性与发育阶段276
7.4.2 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弧后盆地279
7.4.3 与洋壳被捕获有关的弧后盆地281
参考文献284
第8章 海底构造研究的展望289
8.1 海底构造研究的前沿热点289
8.1.1 张裂大陆边缘的演化289
8.1.2 巨大火成活动区的发展过程292
8.1.3 固体地球循环和地球动力学293
8.1.4 大洋中脊的动力学过程296
8.1.5 俯冲工厂298
8.1.6 地震发生带300
8.2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的前瞻301
8.2.1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ODP)的三大支柱301
8.2.2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ODP)的组织形式302
8.2.3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ODP)的学术创新304
8.2.4 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05
参考文献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