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肿瘤细胞培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肿瘤细胞培养
  • 〔奥〕R·弗雷纳,〔英〕R.I.弗雷谢尼编;章静波,陈实平,刘玉琴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8331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人体-肿瘤-细胞培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肿瘤细胞培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引言1

1.1 细胞培养及肺癌发生1

第1章 培养中的人肺肿瘤细胞的生长1

1.2 肺癌细胞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和激素2

2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4

2.1 HITES基础培养基的配制5

2.2 C培养基和C改良培养基的配制6

3 安全提示7

4 操作步骤7

4.1 取材及运送7

方案1.1 肺肿瘤标本的处理7

4.2 细胞分离7

方案1.2 机械研磨法从肺肿瘤组织收集细胞8

方案1.3 用胶原酶解离肺肿瘤组织8

方案1.4 SCLC细胞的培养9

4.3 细胞培养的条件9

方案1.5 来源于腺癌和大细胞癌的肿瘤细胞的培养10

方案1.6 肺癌细胞的克隆化培养11

4.4 致瘤性及分化功能的分析12

4.5 其他方法12

5 讨论13

致谢14

材料来源14

参考文献15

第2章 正常及恶性胃上皮的培养17

1 引言17

1.1 胃癌17

1.2 正常胃上皮18

3 胃癌细胞的原代培养19

2.3 肿瘤标本的预处理19

3.1 实体瘤的培养程序19

2 胃癌组织原代培养的准备19

2.2 起始培养基19

2.1 生长培养基19

方案2.1 实体胃癌细胞原代培养的准备20

3.2 腹水培养程序21

方案2.2 密度梯度离心从腹水中分离胃癌细胞21

4 癌细胞的富集21

4.1 悬浮细胞团22

方案2.3 移出细胞团,富集癌细胞22

4.2 黏附性集落22

方案2.4 用机械法使细胞聚集体脱壁富集胃癌细胞22

方案2.5 刮除法富集胃癌细胞23

5 癌来源细胞的扩增和保存24

方案2.6 分步消化法富集胃癌细胞24

5.1 漂浮细胞聚集体25

5.2 紧密聚集的细胞团25

方案2.7 分散细胞聚集体,传代培养胃癌细胞25

5.3 贴壁细胞26

方案2.8 贴壁胃癌细胞的传代培养27

5.4 含有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亚群的培养物27

方案2.9 混合有悬浮胃癌细胞亚群和贴壁胃癌细胞亚群的传代培养27

6 培养的胃癌细胞系的代表性特征28

7 国际细胞库中的胃癌细胞系30

8 正常胃上皮细胞30

8.1 设备、试剂、培养基制备30

8.2 组织的获取及安全34

方案2.10 用胶原酶消化和Percoll分离细胞的方法原代培养人胃黏膜上皮细胞35

8.3 人体胃黏膜细胞分离和培养35

方案2.11 利用胶原酶/离散蛋白酶消化,在胶原上接种原代培养人胃黏膜上皮细胞36

方案2.12 利用胶原酶、链霉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原代培养胃黏膜上皮细胞37

8.4 人胚胎胃细胞的分离和培养39

方案2.13 人胚胎胃细胞的培养39

8.5 人胃窦细胞的分离和培养39

方案2.14 人胃窦细胞的分离和培养39

8.6 胃黏膜细胞培养物的鉴定41

方案2.15 体外胃上皮细胞生长测定41

方案2.16 PAS细胞化学鉴定黏蛋白42

方案2.17 胃细胞黏液的免疫组织化学42

方案2.18 通过细胞角蛋白染色确认胃细胞43

方案2.19 用抗胃蛋白酶-Ⅱ和胃H+/K+-ATP酶免疫荧光鉴定胃细胞类型43

方案2.20 胃上皮培养物的光镜观察44

方案2.21 胃上皮培养物的电镜观察45

8.7 正常胃上皮培养物的主要应用46

致谢46

材料来源47

参考文献48

第3章 结肠癌细胞系的建立51

1 引言51

2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52

2.1 培养基52

2.2 消化酶53

2.3 消毒液53

2.4 包被胶原54

方案3.1 包被Ⅰ型胶原用于结肠癌细胞的培养54

3 用肿瘤活检标本建立细胞系54

方案3.2 结肠癌肿瘤组织的原代培养55

3.1 原代培养55

3.2 传代培养56

3.3 细胞的冷冻保存56

3.4 特性鉴定57

4 取材自腹水的细胞培养58

方案3.3 来自腹水的结肠癌细胞的培养58

5 其他方法58

5.1 饲养层细胞58

5.2 异种移植59

5.3 取材自遗传综合征患者的结肠癌细胞的培养59

6 供应商59

6.1 培养用塑料器皿59

6.2 培养基59

材料来源59

参考文献60

第4章 胰腺癌来源的培养细胞:基因改变的研究及在实验性胰腺癌转移模型中的应用63

1 引言63

2 细胞系的建立64

2.1 肿瘤组织的来源64

2.2 原代培养64

方案4.1 胰腺肿瘤组织的原代培养64

方案4.2 来源于腹水的胰腺肿瘤细胞的原代培养66

3 肝转移实验67

方案4.3 裸鼠异种移植肿瘤转移实验67

3.1 肿瘤转移分析结果68

4 人胰腺癌原位移植模型69

4.1 手术过程69

方案4.4 胰腺癌细胞系的原位移植69

4.2 裸鼠胰腺癌细胞原位移植后的自然病程69

4.4 移植肿瘤的显微观察70

4.3 移植肿瘤的肉眼观察70

5 基因改变71

5.1 Ki-ras基因突变(密码子12)71

5.2 p53基因突变71

5.3 CDKN2 A基因的改变71

5.4 基因研究的结果72

材料来源73

参考文献74

第5章 体外膀胱癌培养的建立和鉴定75

1 引言75

1.1 背景75

1.2 病理学75

1.3 方法原理76

2.1 培养基和盐溶液77

2 培养基和试剂的准备77

2.2 胶原包被培养板78

方案5.1 从鼠尾提取胶原78

方案5.2 氨重建胶原凝胶底物79

3 安全提示80

4 培养80

4.1 组织的获取80

4.2 原代培养80

方案5.3 膀胱肿瘤原代培养80

4.3 TCC的传代培养81

方案5.4 原代培养膀胱肿瘤的传代培养81

4.4 细胞的冷冻和复苏82

5 转化状态建立的标准82

6.1 细菌和真菌污染83

6 常见问题的处理83

6.2 成纤维细胞污染/生长羸弱84

6.3 分化84

7 方法应用85

8 其他方法学87

8.1 胶原酶消化87

方案5.5 胶原酶消化膀胱肿瘤87

8.2 单细胞悬浮培养和其他培养技术88

8.3 其他要求88

9 可供使用的持续性细胞系目录88

致谢91

材料来源91

参考文献91

1 引言97

第6章 正常及恶变人前列腺上皮细胞的长期培养97

2 制备培养基99

3 获取组织100

4 处理组织100

5 原代细胞培养的建立101

方案6.1 正常、良性及恶性前列腺的原代培养101

6 原代培养的维持102

7 原代细胞培养的永生化103

方案6.2 前列腺上皮细胞培养的永生化104

7.1 安全提示104

8 稳定细胞系的特性105

8.1 杂合缺失的检测105

方案6.3 前列腺细胞系杂合缺失的检测105

9 稳定细胞系的维持106

方案6.4 长期前列腺细胞系的维持106

方案6.5 永生化前列腺细胞系的冻存107

10 稳定细胞系的冻存107

方案6.6 冻存前列腺细胞系的复苏108

11 应用108

致谢109

材料来源109

参考文献110

第7章 以实体瘤和腹水建立人卵巢上皮肿瘤细胞系113

1 引言113

1.1 胚胎学和组织学113

1.2 卵巢肿瘤的病理学和病因学115

1.3 卵巢癌的临床特征115

1.4 卵巢肿瘤细胞培养和细胞系建立的概述116

2.3 CMF117

2.5 胰蛋白酶/EDTA117

2.4 胰蛋白酶117

2.2 双倍浓度的Dulbecco's培养基2×DMEM117

2.1 培养基PPIGSS117

2 培养基和试剂的准备117

2.6 DNase118

2.7 CFA118

3 肿瘤的收集118

3.1 伦理许可118

3.2 收集体系118

3.3 从手术室收集实体瘤和腹水118

方案7.1 卵巢肿瘤样品的收集119

3.4 病理学报告剖析120

4 原代培养121

4.1 实体瘤的破碎121

方案7.2 卵巢肿瘤的机械破碎122

方案7.3 卵巢肿瘤的冷胰蛋白酶酶解破碎123

方案7.4 渗透压脉冲(快速吹吸裂解)去除血红细胞124

方案7.5 密度离心去除血红细胞124

4.2 去除血红细胞124

4.3 原代培养的起始125

方案7.6 卵巢肿瘤细胞的原代培养125

方案7.7 腹水来源的卵巢癌细胞培养126

5 原代培养的后续工作126

5.1 细胞分离127

方案7.8 用差别酶处理(DET)从混合细胞型黏附培养物中分离细胞127

5.2 与DET组合的无细胞腹水(CFA)的利用128

方案7.9 利用单层间皮细胞选择适合于上皮间质分离的腹水129

方案7.10 从CFA和DET的混合单层细胞中分离卵巢肿瘤细胞130

6 传代培养131

7 培养中的细胞鉴定133

参考文献136

材料来源136

第8章 宫颈癌癌细胞系的培养139

1 引言139

2 安全注意事项140

3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141

3.1 破碎试剂141

3.2 培养基141

3.3 台盼蓝142

3.4 琼脂克隆试剂142

4 短期培养的建立143

方案8.1 宫颈瘤细胞悬液的制备143

方案8.2 宫颈瘤细胞的软琼脂分析145

4.1 短期培养物的应用146

5 长期培养的建立146

方案8.3 3T3饲养细胞层的生成146

方案8.4 宫颈瘤原代培养的建立147

方案8.5 宫颈瘤细胞的传代培养148

5.1 冷藏149

5.2 建立长期细胞系的其他方法149

5.3 肿瘤细胞系的特征149

6 长期培养物的应用152

7 结论155

材料来源156

参考文献156

第9章 人类乳腺肿瘤细胞的原代培养159

1 引言159

1.1 乳腺癌模型:细胞系159

1.2 乳腺癌模型:原代培养细胞159

2.4 原代培养基160

2.6 Tris缓冲盐溶液(TBS)160

2.5 完全培养基160

2.2 器官样培养基(OM)160

2.3 收集培养基160

2.1 抗生素溶液(ABC-PBSA)160

2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160

3 乳腺肿瘤细胞的培养161

方案9.1 胶原酶分散乳腺肿瘤组织161

方案9.2 已解离的乳腺肿瘤细胞的培养162

4 鉴定163

4.1 培养物表型的确定163

方案9.3 免疫染色确定培养乳腺细胞的表型163

4.2 流式细胞分析165

方案9.4 乳腺细胞培养物的流式细胞分析165

4.3 生长控制165

5 乳腺癌细胞模型的应用167

参考文献168

致谢168

材料来源168

第10章 肌上皮细胞:培养和研究方法171

1 引言171

2 肌上皮细胞的研究172

3 肿瘤侵袭的抑制173

4 肿瘤血管发生的抑制181

5 生理学和药理学操作188

6 肌上皮细胞基因产物作为代理终点标记物188

7 转化的肌上皮细胞189

8.6 F12/DMEM/H190

8.10 尿素/盐酸胍提取缓冲液190

8.9 高盐缓冲液190

8.8 无血清F12/DMEM/H190

8.7 解离酶培养基190

8.4 破碎培养基190

8.5 胰蛋白酶-EDTA190

8.3 CMF-HBSS190

8.2 贴壁培养基190

8.1 补充的K-SFM190

8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190

8.11 Tris缓冲盐(TBS)191

9 转化的和正常的人肌上皮细胞培养191

9.1 转化的肌上皮细胞191

方案10.1 转化的人肌上皮细胞培养191

9.2 正常的肌上皮细胞192

方案10.2 正常的人肌上皮细胞培养193

9.3 复苏和特征描述194

方案10.3 人肌上皮细胞基质的制备196

10 肌上皮细胞基质的获取方法196

11 未来肌上皮细胞研究的方向198

材料来源199

参考文献199

第11章 多阶段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201

1 引言201

2 培养基和试剂的制备202

2.1 生长培养基202

2.2 胰蛋白酶/EDTA203

2.3 经辐射过的3T3(X3T3)细胞饲养层的制备203

3 肿瘤样品的采集、分期和病理学203

4 来自SCC-HN和黏膜红斑的细胞培养物204

方案11.1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外植块培养204

方案11.2 SCC-HN细胞的传代培养205

方案11.3 黏膜红斑活检组织的冷胰蛋白酶消化法205

5.2 透射电镜206

方案11.4 单层角质形成细胞的透射电镜观察206

5 培养物的特征206

5.1 鉴定角质形成细胞206

5.3 角质形成细胞瘤、相应患者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DNA指纹分析208

5.4 从正常、癌前和恶性鳞状上皮分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能力209

方案11.5 角质形成细胞在琼脂中的克隆生长209

5.5 癌前和恶性人类角质形成细胞缺乏对终末成熟信号的反应212

方案11.6 角质形成细胞终末成熟分析213

5.6 癌前和恶性人类角质形成细胞的致瘤性214

方案11.7 在裸鼠上的致瘤性214

5.7 细胞遗传学215

方案11.8 癌前和恶性人类角质形成细胞的染色体分析215

6 讨论和应用216

参考文献220

致谢220

材料来源220

第12章 正常、良性及恶性黑素细胞的培养225

1 引言225

1.1 单纯正常黑素细胞的培养225

1.2 痣、原发病变和晚期病变来源的黑素细胞231

1.3 黑素细胞起源的确定233

2 储存液及培养基的制备233

2.1 储存液233

2.2 培养基的配制235

2.3 组织准备236

方案12.1 正常人包皮的中性蛋白酶消化236

方案12.2 人包皮的胰蛋白酶消化237

方案12.3 来源于痣及原发黑素瘤的黑素细胞培养238

方案12.6 黑素细胞维持培养239

方案12.4 来源于晚期病变的黑素细胞培养239

方案12.5 新霉素(Geneticin,G418)处理去除成纤维细胞239

2.4 培养方法的变化240

3 安全提示240

4 主要应用241

4.1 基因变异241

4.2 信号转导和自主生长241

4.3 恶性肿瘤进展的体内和体外模型241

4.4 黑素瘤疫苗242

4.5 移植242

致谢242

材料来源242

参考文献243

1.1 背景251

第13章 人类白血病-淋巴瘤细胞系的建立和培养251

1 引言251

1.2 方法学原理252

2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254

2.1 培养基254

2.2 条件培养基254

方案13.1 用5637细胞制备条件培养基255

3 细胞系的建立255

3.1 获得细胞255

方案13.2 收集样本用于培养白血病/淋巴瘤细胞256

3.2 分离细胞256

方案13.3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256

3.3 细胞计数257

3.4 培养条件257

方案13.4 从白血病/淋巴瘤建立连续细胞系258

方案13.5 白血病/淋巴瘤细胞和细胞系的细胞学259

3.5 早期种系细胞的保存259

3.6 细胞形态学259

4 细胞系的冷冻和储存260

4.1 细胞的冷冻260

方案13.6 白血病/淋巴瘤细胞系的冷冻保存260

4.2 储存于液相或气相261

5 细胞系的解冻、扩增和维持261

5.1 细胞的解冻261

方案13.7 冻存白血病/淋巴瘤细胞系的解冻261

5.2 细胞的扩增262

方案13.8 白血病/淋巴瘤细胞系的扩增262

5.3 细胞系的维持263

6 细胞系鉴定和公布263

6.1 新细胞系的基本要求263

6.2 细胞系的鉴定265

6.3 细胞系的分类267

7 生物安全性268

8 评述269

8.1 一般情况下要考虑的因素269

8.2 培养环境269

8.3 细胞培养的常见问题270

8.4 时间上的考虑270

材料来源271

参考文献272

第14章 恶性脑肿瘤的体外培养275

1 引言275

1.1 恶性脑肿瘤的发病率、组织学和预后275

1.2 恶性脑肿瘤的细胞培养276

2.2 培养基和血清278

2.1 活检组织的采集和处理278

2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278

2.3 酶279

2.4 其他试剂279

3 短期培养的方法279

3.1 胶原酶分解取材的单层细胞培养279

方案14.1 胶原酶分解与脑肿瘤的原代培养280

3.2 其他分解离散方法281

3.3 小的外科手术活检组织的移植培养281

方案14.2 脑肿瘤的原代移植培养281

3.4 其他移植物培养方法281

3.5 换液、传代和污染试验282

方案14.3 源于原代培养的脑肿瘤细胞的传代282

方案14.4 脑肿瘤培养物的支原体筛查284

方案14.6 脑肿瘤培养物的细胞浆抗原的免疫染色方法285

4.1 细胞浆抗原的染色285

方案14.5 脑肿瘤培养物的冷冻保存285

4 脑肿瘤培养物抗原表型的测定285

4.2 细胞核抗原的染色286

方案14.7 脑肿瘤培养物的细胞核抗原的免疫染色方法286

4.3 细胞表面抗原的染色287

方案14.8 脑肿瘤培养物的细胞表面抗原的免疫染色方法287

5 安全提示288

致谢289

材料来源289

参考文献290

第15章 人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的培养293

1 引言293

2.3 D-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容器294

2.2 从成纤维细胞中分离肿瘤细胞的胶原酶培养基294

2.1 转运培养基294

2 试剂和材料294

2.4 生长培养基295

2.5 用于细胞遗传学分析的生长培养基295

2.6 无血清的培养基(改进Brower等人的技术)295

3 肿瘤标本的收集和冻存295

3.1 肿瘤标本的收集296

方案15.1 神经内分泌肿瘤标本的收集296

3.2 活检标本的冷冻296

方案15.2 神经内分泌肿瘤活检标本的冻存296

4 原代培养297

方案15.3 神经内分泌肿瘤标本的原代外植块培养297

方案15.4 机械分散神经内分泌肿瘤标本的原代培养298

5 长期培养和连续细胞系299

方案15.7 培养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低温储藏300

6 培养细胞的低温储藏300

方案15.5 非贴壁细胞系传代培养300

方案15.6 去除神经内分泌培养物中的成纤维细胞300

7 特性鉴定301

7.1 免疫细胞化学301

方案15.8 培养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301

7.2 电子显微镜术303

方案15.9 神经内分泌培养物的透射电子显微术304

方案15.10 神经内分泌培养物的扫描电子显微术305

7.3 细胞遗传学分析306

方案15.11 贴壁的和悬浮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染色体分析307

7.4 MTC细胞系的致瘤性检测307

方案15.12 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在裸鼠体内的致瘤性307

8.2 特性308

8.1 建立细胞系308

8 结果和应用308

8.3 抗癌药物筛选311

8.4 凋亡311

8.5 治疗312

9 细胞库里已建立的细胞系312

9.1 美国模式培养物保藏所(ATCC)312

9.2 欧洲细胞培养物保藏所(ECACC)312

致谢312

材料来源313

参考文献315

缩写词表319

附录 供应商名录325

索引3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