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塑料润滑及表面助剂原理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塑料润滑及表面助剂原理与应用
  • 李杰,刘芳,陈祖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ISBN:780229108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塑料制品-润滑;塑料制品-助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塑料润滑及表面助剂原理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塑料润滑剂3

第1章 概述3

第2章 界面化学基本原理在润滑剂领域中的应用13

2.1 以润滑剂的表面张力表征润滑剂的极性14

2.2 液体的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15

2.3 润湿现象及外润滑剂的润滑作用18

2.3.1 润湿的定义及润湿方程19

2.3.2 铺展过程——理想的湿润现象22

2.3.3 润湿与外润滑作用23

2.4 毛细管吸附现象及内润滑剂促进塑化作用24

2.5 润滑剂被吸附的几种情况27

2.5.1 树脂塑化前内润滑剂绝大多数存在于树脂微粒中的原因27

2.5.2 树脂塑化后内润滑剂主要存在于树脂熔体中的原因29

2.5.3 润滑剂的表面张力或极性大于树脂时的润湿及润滑行为29

2.6.1 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及其分类30

2.6 表面活性剂与润滑剂30

2.6.2 润滑剂与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的比较31

2.6.3 表面活性剂能降低界面张力33

2.7 表面活性剂在塑料润滑体系中的应用34

2.8 动润湿的定义及其在润滑体系中的应用38

2.8.1 动润湿的定义38

2.8.2 动润湿的定义在润滑体系中的应用39

2.9 界面化学原理在润滑体系中应用的微观解释41

2.9.1 表面张力与润滑剂极性及相容性的关系41

2.9.2 单用石蜡时外润滑作用较差的原因42

2.9.3 表面活性剂加强非极性润滑剂外润滑作用的原因42

2.10 表面张力及接触角的测定方法45

2.10.1 吊片法测表面张力45

2.10.2 接触角的测量46

2.11 关于润湿角θ的误区47

3.1 润滑剂的定义49

第3章 润滑剂的结构与作用机理49

3.2 润滑剂的极性对润滑作用的影响50

3.3 润滑剂的极性大于聚合物的极性时的润滑作用52

3.4 固体金属皂热稳定剂的极性与润滑作用54

3.5 聚合物熔体的黏度及其影响因素56

3.5.1 聚合物的极性是影响其黏度的关键因素之一57

3.5.2 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与聚合物熔体黏度的关系58

3.5.3 聚合物的其他性质对熔体黏度的影响59

3.5.4 黏流活化能60

3.6 关于熔体黏度与粘壁及滑壁聚合物61

3.7 熔体黏度与熔体强度63

3.8 内润滑剂64

3.8.1 内润滑剂的作用机理66

3.8.2 内润滑剂与增塑剂69

3.8.3 内润滑剂与ACR类加工助剂70

3.9 外润滑剂71

3.10 润滑剂的作用73

第4章 相容度或表观溶解度与润滑作用79

4.1 相容性的缺陷79

4.2 相容度或表观溶解度80

4.3 相容度或表观溶解度的可变性81

4.4 影响相容度(即润滑作用)的因素81

4.4.1 其他润滑剂对润滑作用的影响82

4.4.2 热稳定剂对润滑作用的影响89

4.4.3 抗冲击改性剂对润滑作用的影响90

4.4.4 加工助剂对润滑作用的影响92

4.4.5 增塑剂对润滑作用的影响94

4.4.6 填料对润滑作用的影响94

4.4.7 工艺条件对润滑作用的影响94

5.1 内、外润滑平衡的多样性96

5.2 润滑平衡的研究方法96

第5章 内、外润滑作用的平衡96

5.3 润滑平衡的定义及其定量表述97

5.4 润滑平衡的现实意义101

5.5 初期和中、后期润滑平衡101

5.5.1 保持初、中、后期润滑平衡的重要性101

5.5.2 造成润滑体系中、后期润滑失衡的原因102

5.6 评价内、外润滑平衡的方法104

第6章 润滑剂的选择及确定润滑平衡的实验方法106

6.1 单一润滑剂的选择及评价108

6.1.1 选择、评价润滑剂的标准108

6.1.2 实验配方109

6.2 确定润滑平衡的实验方法110

6.3 实验数据对实际生产的影响112

6.4 润滑体系的操作弹性113

7.1 高搅工序的加料顺序115

第7章 实验仪器的介绍和实验结果的分析115

7.2 双辊塑炼机118

7.3 塑化程度实验121

7.4 析出实验122

7.5 扭矩流变仪、流变曲线及特性参数的微观本质和物理意义123

7.5.1 不会正确使用扭矩流变仪的曲线图123

7.5.2 扭矩流变仪的结构127

7.5.3 扭矩流变仪的工作原理及功能127

7.5.4 扭矩流变仪的正确使用方法128

7.6 扭矩流变曲线上各点的微观本质及其物理意义130

7.6.1 加料峰130

7.6.2 最小扭矩131

7.6.3 最大扭矩134

7.6.4 塑化扭矩的物理意义135

7.6.5 塑化峰的形状和拖尾情况的塑化特性137

7.6.6 塑化扭矩与平衡扭矩的关系138

7.6.7 塑化时间的物理意义140

7.6.8 塑化温度141

7.6.9 塑化扭矩和塑化时间是评价润滑剂最好的标准141

7.6.10 平衡扭矩142

7.6.11 热分解时间143

第8章 润滑剂的性能与分类145

8.1 润滑剂的结构与性能145

8.2 润滑剂的分类148

8.2.1 高级脂肪醇类润滑剂148

8.2.2 脂肪酸酯类润滑剂及G-60的分子结构设计与润滑作用148

8.2.3 高级脂肪酸润滑剂153

8.2.4 脂肪酸金属皂类润滑剂及界面化学原理的应用154

8.2.5 脂肪酸酰胺类润滑剂159

8.2.6 高温润滑剂160

8.2.7 褐煤酸、酯、皂类润滑剂161

8.2.8 烃类润滑剂163

8.2.9 含稀土元素的润滑剂及其分子结构设计164

第9章 润滑剂、脱模剂对树脂加工性及制品性能的影响178

9.1 压延工艺178

9.2 挤出工艺179

9.3 注塑工艺181

9.4 润滑剂及其他助剂对塑料透明度的影响183

9.4.1 润滑剂及其他助剂的折射率183

9.4.2 润滑剂分子或分子团的线性长度184

9.4.3 润滑剂与树脂的相容度185

9.5 润滑剂在聚氯乙烯塑料中的应用187

9.6 润滑剂在聚苯乙烯树脂中的应用188

9.6.1 聚苯乙烯PS188

9.6.2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188

9.7 润滑剂在聚烯烃中的应用189

9.8 润滑剂在热塑性工程塑料中的应用190

10.1.3 应首先确定热稳定剂的种类与数量193

10.1.2 根据制品的质量要求选择润滑剂及其他助剂193

10.1.4 应考虑润滑剂对制品质量的影响193

10.1 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193

第10章 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参考配方193

10.1.1 根据确定的加工设备及工艺条件选择润滑剂及其他助剂193

10.1.5 应充分利用润滑剂间的协同作用194

10.1.6 应充分考虑其他助剂对润滑作用的影响194

10.1.7 应注意润滑体系早期及中、后期的润滑平衡194

10.2 参考配方194

10.2.1 汉高公司产品说明书推荐配方194

10.2.2 部分管材配方196

10.2.3 部分型材配方197

10.2.4 其他参考配方198

第11章 润滑剂配方设计的科学化及定量化202

11.1 润滑作用定量化的可能性202

11.1.1 理论方面202

11.1.2 定量检测润滑作用的仪器205

11.2.1 关于熔融因子F值206

11.2 关于扭矩流变曲线参数数学处理的几个问题206

11.2.2 关于塑化因子、熔融比值207

11.3 用挤出机测定润滑作用值的方法209

11.4 用扭矩流变曲线上的塑化时间、塑化扭矩评价内、外润滑作用210

11.4.1 对单个润滑剂润滑作用的评价211

11.4.2 对内、外润滑剂协同效应的测定212

11.4.3 其他助剂对润滑作用影响的测定213

结束语 润滑剂的发展趋势213

附录一 部分润滑剂的性能表215

附录二 国内部分塑料润滑剂生产厂家及产品221

参考文献222

第二篇 流滴剂和消雾剂227

第1章 流滴剂和消雾剂概述227

第2章 流滴剂的作用机理229

2.1 流滴剂的作用机理229

2.2.1 脂肪酸单甘油酯类230

2.2 流滴剂的种类230

2.2.2 山梨醇酐单脂肪酸酯类231

2.2.3 聚氧化乙烯山梨醇酐单脂肪酸酯类231

2.2.4 高碳醇聚氧化乙烯醚类231

2.2.5 脂肪酸聚氧化乙烯酯类232

2.2.6 脂肪胺聚氧化乙烯类232

2.2.7 脂肪酸多聚甘油酯类232

第3章 消雾剂的作用机理234

3.1 消雾剂的作用机理235

3.1.1 水膜层减薄理论235

3.1.2 雾气难扩散理论235

3.1.3 正电离子理论236

3.2 含氟消雾剂237

3.2.1 含氟消雾剂的特点237

3.2.2 含氟消雾剂的化学结构238

3.3.2 含硅减雾剂的结构239

3.3.1 含硅减雾剂的特点239

3.3 含硅减雾剂239

3.4 含磷、硼减雾剂240

第4章 助剂的选择、配比及母粒制造241

4.1 具有流滴、消雾功能的大棚膜种类241

4.1.1 无雾流滴大棚膜241

4.1.2 消雾流滴大棚膜241

4.1.3 减雾膜流滴大棚膜242

4.1.4 多功能大棚膜242

4.2 流滴剂、消雾剂选择的基本要求242

4.3 流滴剂、消雾剂在农用大棚膜中的配比245

4.4 流滴剂、消雾剂母粒的制造247

4.4.1 高速混合——双螺杆挤出造粒247

4.4.2 挤出条件范例248

4.4.3 混炼(密炼)——单螺杆挤出造粒249

4.5 制造母粒的注意事项249

5.1 生产薄膜的原料和配方251

5.1.1 基本树脂251

第5章 影响流滴、消雾效果的因素251

5.1.2 流滴剂、消雾剂的化学结构和质量253

5.1.3 缓释剂254

5.1.4 流滴剂和消雾剂的协同作用256

5.1.5 其他助剂256

5.1.6 农膜厚度257

5.2 塑料加工技术258

5.3 应用环境的影响259

5.3.1 设计合理的棚形259

5.3.2 棚内相对湿度259

5.3.3 薄膜铺设技术260

第6章 流滴、消雾性能的评估261

6.1 流滴剂的实验室评估261

6.2 实验室模拟大棚评估261

6.3 农田模拟大棚评估262

7.1 接触流滴剂时的防护方法263

第7章 安全性263

7.2 接触消雾剂时的防护方法264

第8章 流滴剂、消雾剂的发展方向265

8.1 涂敷型流滴-消雾剂265

8.2 薄膜表面接枝极性基团266

8.3 含氟、含硅消雾剂的复合267

附录一 常用流滴剂及复合物268

附录二 商品化的消雾剂277

参考文献278

第三篇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281

第1章 概述281

第2章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的结构283

第3章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的作用机理285

第4章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的功能288

4.1 改善树脂的加工流变性289

4.2 减少熔体破裂,清除“鲨鱼皮”现象289

4.4 提高产品质量291

4.3 减少模口积料291

4.5 有利于颜色的分散,减少颜色切换时间293

4.6 改善树脂原料结构,拓宽原料范围294

4.7 降低能耗,减少机械磨损295

4.8 提高生产效率295

第5章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应用注意事项296

6.2.1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母粒方法加入的优点298

6.2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母粒的制备和使用298

6.1 直接加入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298

第6章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的使用方法298

6.2.2 母粒的制备方法299

6.2.3 制备母料的注意事项299

6.2.4 母粒投料量的计算300

第7章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的应用301

7.1 HDPE挤出管301

7.1.1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对HDPE挤出管挤出压力的影响301

7.2.1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对HDPE吹塑薄膜挤出压力的影响302

7.1.2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对HDPE挤出管挤出温度的影响302

7.2 HDPE吹塑薄膜302

7.2.2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对HDPE吹塑薄膜挤出量的影响303

7.3 HDPE吹塑模塑303

7.4 HMW-HDPE吹塑薄膜304

7.4.1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对HMW-HDPE吹塑薄膜挤出模口压力的影响304

7.4.2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对HMW-HDPE吹塑薄膜熔体破裂的影响305

7.5 LLDPE/LDPE农用流滴大棚膜306

7.6 聚丙烯薄膜307

7.7 电线电缆309

7.8 聚苯乙烯310

第8章 安全性和卫生性311

第9章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的发展312

9.1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的升级312

9.2 与其他添加剂复配314

附录 工业化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品种介绍315

参考文献3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