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赤脚医生复训教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赤脚医生复训教材](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3040437.jpg)
- 昌潍地区革命委员会卫生局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14099·57
- 出版时间:1977
- 标注页数:917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9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赤脚医生复训教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农村卫生1
第一章 爱国卫生运动1
磺胺噻唑(ST)2
磺胺二甲嘧啶(SM2
第二章 消灭“四害”3
第二节 灭臭虫3
第一节 灭鼠3
第三节 灭蝇4
第四节 灭蚊5
第三章 “两管”、“五改”6
第一节 搞好“两管”、“五改”的重要意义6
第二节 管理饮水7
第三节 管理粪便9
第四节 “五改”14
第四章 饮食卫生18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18
第二节 食品卫生19
第一节 五小工业卫生20
第五章 劳动卫生20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工地安全卫生22
第二节 教室的卫生要求24
第六章 学校卫生24
第一节 搞好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24
第三节 卫生教育和卫生习惯的训练25
第四节 作好学生视力的保护26
第七章 常用卫生统计方法29
第一节 常用统计方法29
第二节 常用卫生统计指标30
第三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制法31
第二篇 计划生育与妇幼卫生33
第一章 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33
第二章 提倡晚婚35
磺胺甲氧嗪(SMP)36
磺胺甲基异恶唑(SMZ)36
磺胺嘧啶(SD)36
磺胺异恶唑(SIZ)36
4—磺胺—6—甲氧嘧啶(SMM、DS—36
二、常用避孕工具36
一、避孕的原理36
第一节 避孕36
第三章 节育方法36
三、常用口服避孕药37
第二节 人工流产39
一、早期人工流产39
二、晚期人工流产40
第三节 绝育手术40
一、输卵管结扎术40
二、输精管结扎术42
第四章 妇女“五期”卫生44
第一节 经期卫生44
第二节 孕期卫生44
第三节 产褥期卫生45
第四节 哺乳期卫生45
第五节 更年期卫生46
第五章 学龄前儿童卫生47
第一节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47
第二节 育红班和托幼组织卫生要求47
一、祖国医学基础知识49
第二节 人和自然的关系49
第一节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49
第一章 整体观念49
第三篇 医学基础知识49
第一节 阴阳学说50
第二章 阴阳五行50
第二节 五行学说51
第三节 正确对待阴阳五行学说52
第三章 脏腑气血津液53
第一节 脏腑53
第二节 气血津液58
第三节 脏腑与气血的相互关系59
第二节 经络的功能和应用61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内容61
第四章 经络61
第三节 经脉的循行及主要病症62
第五章 四诊70
第一节 望诊70
第二节 问诊72
第四节 切诊74
第三节 闻诊74
第一节 八纲辨症77
第六章 辨证施治77
第二节 脏腑症治79
第三节 气血症治86
第四节 病因症治87
第五节 热性病症治93
第七章 治疗原则与常用治法97
第一节 治疗原则97
第二节 常用治法99
二、现代医学基础知识103
第一章 人体结构103
第一节 人体结构概述103
人体分部和解剖学方位术语103
人体基本结构104
运动系统109
第二节 人体系统结构109
消化系统123
呼吸系统130
泌尿系统134
生殖系统136
循环系统141
内分泌系统152
感觉器官154
神经系统158
第二章 人体机能171
第一节 消化171
第二节 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172
第三节 血液175
第四节 循环177
第五节 呼吸181
第六节 泌尿183
第七节 体液184
第八节 生殖189
第三章 病原与病理192
第一节 病原生物192
第二节 传染与免疫195
第三节 变态反应200
第四节 血液循环障碍203
第五节 组织的损伤与修复207
第六节 炎症212
第七节 发热216
第一节 问诊218
第四章 物理诊断218
第二节 体格检查219
第三节 诊断步骤及病历书写244
附一:常用化验基本知识246
附二:X线检查基本知识252
附三:超声波检查与心电图检查一般常识258
第四篇 针灸、新医疗法与推拿261
第一章 针灸261
第一节 针灸的基本知识261
第二节 常用穴位266
第三节 针灸治疗原则286
第二章 新医疗法288
第一节 点穴疗法288
第二节 耳针疗法296
第三节 头针疗法301
第四节 赤医针疗法303
第六节 穴位注射疗法305
第五节 挑治疗法305
第七节 埋线疗法307
第八节 拔罐疗法308
第三章 推拿311
第一节 成人推拿常用手法311
第二节 小儿推拿319
第一章 急症333
第一节 高热333
第五篇 疾病防治333
第二节 小儿惊厥336
第三节 昏迷338
第四节 休克341
第五节 呼吸困难345
第六节 咯血348
第七节 呕血与黑便350
第八节 急腹症353
急性腹膜炎353
急性阑尾炎354
急性肠梗阻357
嵌顿性外疝360
肠套迭360
溃疡病急性穿孔360
蛔虫性肠梗阻360
粘连性肠梗阻360
肠扭转360
胆道蛔虫病361
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石症363
急性胰腺炎365
子宫外孕366
第九节 急性中毒370
急性中毒的处理原则370
食物中毒371
有机磷农药中毒373
有机氯农药中毒375
磷化锌中毒375
盐卤中毒376
一氧化碳中毒376
砷中毒377
苦杏仁中毒378
第十节 中暑378
第十一节 触电379
第十二节 溺水379
第一节 传染病管理381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规律381
第二章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381
流行病学调查382
防疫基本措施383
附1: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及检疫期表385
附2:预防接种表386
第二节 传染病387
流行性感冒387
麻疹388
水痘390
流行性腮腺炎39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93
猩红热396
百日咳397
白喉399
细菌性痢疾401
伤寒(附:副伤寒)404
传染性肝炎406
脊髓灰质炎409
霍乱与副霍乱411
流行性乙型脑炎413
流行性出血热415
流行性斑疹伤寒418
钩端螺旋体病419
波状热421
炭疽病423
第三节 寄生虫病424
疟疾424
丝虫病427
蛔虫病429
钩虫病430
蛲虫病431
绦虫病和囊虫病432
华枝睾吸虫病434
第一节 概述436
第三章 肿瘤436
第二节 良性肿瘤442
神经纤维瘤445
子宫肌瘤445
卵巢囊肿445
第三节 恶性肿瘤445
色痣血管瘤445
脂肪瘤445
纤维瘤445
乳房纤维腺瘤445
皮脂腺囊肿445
乳癌451
肺癌451
白血病451
子宫颈癌451
第四章 内科疾病451
第一节 上呼吸道感染451
鼻咽癌451
食道癌451
胃癌451
肝癌451
直肠癌451
第二节 支气管炎453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456
第四节 大叶性肺炎458
第五节 肺脓肿460
第六节 肺结核462
第七节 结核性胸膜炎466
第八节 胸痛468
第九节 溃疡病470
第十节 慢性胃炎473
第十一节 门静脉性肝硬变475
第十二节 结核性腹膜炎478
第十三节 慢性上腹痛479
第十四节 风湿病481
第十五节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483
第十六节 高血压病486
第十七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89
第十八节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492
第十九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495
第二十节 心律失常498
窦性心律失常499
过早搏动499
阵发性心动过速500
心房纤颤501
房室传导阻滞501
第二十一节 肾盂肾炎502
第二十二节 慢性肾炎504
第二十三节 糖尿病506
第二十四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508
第二十五节 脑血管意外509
脑溢血509
蛛网膜下腔出血512
脑血栓形成513
脑栓塞51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15
第二十六节 癫痫516
第二十七节 急性脊髓炎519
第二十八节 头痛520
第二十九节 神经官能症523
第三十节 精神病一般知识526
第五章 儿科疾病531
第一节 儿科基础知识531
第二节 新生儿几种特殊状态535
新生儿颅内出血536
第三节 新生儿疾病536
新生儿脐炎537
新生儿败血症538
第四节 常见儿科疾病539
小儿哭闹539
佝偻病540
营养不良542
手足搐搦症542
小儿肺炎544
小儿呕吐547
婴幼儿腹泻549
急性肾小球肾炎552
肾病综合征554
贫血556
紫癜560
缺铁性贫血560
巨幼细胞性贫血560
再生障碍性贫血560
克山病561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61
过敏性紫癜561
先天性心脏病563
概述565
第六章 外科疾病565
第一节 外科感染565
疖567
痈568
急性蜂窝组织炎569
急性淋巴管(结)炎570
手部感染570
急性乳腺炎572
脓性指头炎(瘭疽)572
甲沟炎572
手掌筋膜间隙感染572
急性脓胸574
化脓性骨髓炎574
全身化脓性感染575
颈淋巴结结核577
破伤风577
软组织损伤579
第二节 损伤579
大腿内收肌扭伤581
烧伤581
小儿上肢不能抬举581
第一腕掌关节挫伤581
落枕581
小儿髋关节扭伤581
踝关节扭伤581
颅脑损伤584
胸部损伤585
肋骨骨折587
气胸与血胸587
腹部损伤587
骨折与脱位587
锁骨骨折598
股骨颈骨折598
股骨干骨折598
髌骨骨折598
胫、腓骨骨折598
脊柱骨折598
下颌关节脱位598
肩关节脱位598
肘关节脱位598
桡骨头半脱位598
髋关节脱位598
手外伤与断肢的处理598
肱骨干骨折598
肱骨髁上598
骨折598
尺、桡骨干双骨折598
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598
第三节 腰腿痛599
类风湿性关节炎601
骨与关节结核602
第四节 泌尿系统疾病603
血尿603
急性尿潴留605
第五节 肛门直肠疾病606
痔606
肛裂608
肛门周围脓肿608
肛瘘608
直肠脱垂609
直肠息肉610
第六节 周围血管疾病610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10
下肢静脉曲张611
农村简易手术室612
第七节 鞘膜积液612
第八节 手术治疗612
灭菌与消毒613
手术基本操作617
麻醉623
几种小手术626
鸡眼切除术628
第九节 常见皮肤病628
多指(趾)切除术628
嵌顿包茎手法复位628
包皮背侧切开术628
清创术628
体表良性肿瘤摘除术628
脓疱疮630
癣630
头癣632
体癣、手足癣、甲癣632
带状泡疹632
湿疹633
神经性皮炎634
荨麻疹634
银屑病635
昆虫咬、螫伤636
接触性皮炎636
药物性皮炎636
脂溢性皮炎637
稻田皮炎638
冻疮639
麻风病640
附:皮肤外用药常用处方640
第一节 妊娠生理及诊断642
第七章 生理产科及妇产科疾病642
第二节 产前检查643
第三节 家庭接生645
第四节 妊娠中毒症648
早期妊娠中毒症(妊娠剧吐)648
晚期妊娠中毒症650
妊娠早期出血653
妊娠高血压653
先兆子痫653
子痫653
第五节 妊娠期出血653
妊娠水肿653
流产656
葡萄胎656
妊娠晚期出血656
第七节 难产的诊断与防治658
子宫收缩无力658
前置胎盘658
胎盘早期剥离658
第六节 妊娠合并心脏病658
骨盆异常659
胎位异常660
臀位663
横位663
第八节 多胎妊娠663
子宫颈裂伤664
会阴及阴道裂伤664
第九节 产科损伤664
子宫破裂665
第十节 产后出血666
第十一节 产褥感染668
第十二节 月经病669
月经不调669
痛经671
闭经672
功能性子宫出血674
更年期综合征676
第十三节 女性生殖器官炎症677
外阴炎678
滴虫性阴道炎678
霉菌性阴道炎679
老年性阴道炎680
子宫颈炎680
盆腔炎682
第十四节 子宫脱垂684
急性盆腔炎684
慢性盆腔炎684
第十五节 不孕症685
附:妇科检查方法687
第八章 五官科疾病689
眼科疾病689
第一节 概述689
第二节 眼的检查689
第三节 常见眼病691
溢泪症691
红眼692
急性充血性青光眼697
沙眼697
急性结合膜炎697
角膜溃疡697
角膜炎697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697
树枝状697
视力下降699
老年性白内障701
屈光不正701
眼底疾病701
眼外伤702
中心性视网膜炎702
玻璃体浑浊702
眼球穿通伤及眼内异物704
电光性眼炎704
第四节 眼科常用操作及眼药704
结合膜、角膜异物704
角膜上皮撩伤704
前房积血704
化学性烧伤704
毒物损伤704
耳鼻喉科疾病708
第一节 常见耳病708
外耳道异物708
盯眝栓塞708
外耳道疖709
急性渗出性中耳炎709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710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711
聋哑症712
第二节 常见鼻病713
鼻腔异物713
鼻出血714
鼻骨骨折714
急性鼻炎715
慢性鼻炎716
萎缩性鼻炎717
鼻窦炎717
急性鼻窦炎719
第三节 常见咽病719
急性咽炎719
慢性咽炎719
慢性鼻窦炎719
急性扁桃体炎720
扁桃体周围脓肿721
慢性扁桃体炎722
第四节 常见喉病722
急性喉炎722
慢性喉炎723
喉外伤724
喉阻塞724
第五节 耳鼻咽喉局部常用药725
耳部用药725
鼻部用药725
喉部用药726
咽部用药726
第一节 龋齿727
口腔科疾病727
第二节 急性牙髓炎728
第四节 牙齿感觉过敏症729
第三节 急性根尖周围炎729
第六节 智齿冠周炎730
第五节 牙周病730
第七节 疱疹性口炎731
第九节 复发性口疮732
第八节 雪口病732
第十节 坏死性龈口炎733
第十一节 拔牙术734
第十二节 口腔常用治疗药物735
第一章 常用中草药知识737
第一节 中草药基本知识737
一、栽培中草药737
第六篇 常用药物737
二、采集中草药740
三、泡制中草药741
四、运用中草药744
附:中草药化学成分简介747
第二节 常用中草药748
一、除害灭病药748
猫眼草749
二、解表药749
(一)辛温解表药749
桃叶749
蓖麻叶749
苦楝叶749
紫穗槐749
蓼子草749
麻黄751
(二)辛凉解表药751
桂枝751
紫苏(附:苏叶、苏梗)751
荆芥751
防风751
葱白(附:葱子、葱叶)751
薄荷755
细辛755
白芷755
辛夷755
生姜755
芫荽755
牛蒡子755
蔓荆子755
升麻755
浮萍755
柽柳755
豆豉755
三、清热药755
(一)清热泻火药755
桑叶755
菊花(附:野菊花)755
柴胡755
葛根(附:葛花)755
蝉蜕755
石膏757
知母757
天花粉757
芦根757
决明子(附:决明叶)757
(二)清热凉血药757
生地黄(附:鲜地黄)758
玄参758
牡丹皮758
赤芍758
白茅根(附:白茅花)758
(三)清热燥湿药758
黄芩760
苦参760
唐松草760
牛筋草760
(四)清热解毒药760
连翘763
败酱草763
马齿苋763
鱼腥草763
白头翁763
(五)其它清热药物763
蒲公英763
紫花地丁(附:甜地丁)763
大青叶(附:青黛)763
板蓝根763
金银花(附:忍冬藤)763
夏枯草765
紫草765
犀角765
黄连765
黄柏765
三棵针765
龙胆草765
白鲜皮765
土大黄765
白蔹765
蛤蟆草765
酢浆草765
鬼针草765
穿心莲765
紫参765
射干765
漏芦765
山豆根765
铁苋菜765
水红子765
葎草765
四、祛暑药765
栀子765
地骨皮765
白薇765
青蒿765
银柴胡765
香薷767
绿豆767
绿豆衣767
白扁豆767
五、祛寒药767
藿香767
佩兰767
荷叶767
荷花767
西瓜767
吴茱萸768
附子768
丁香768
八角茴香768
草果768
草豆蔻768
六、化痰止咳药768
小茴香768
花椒768
高良姜768
肉桂768
干姜(附:炮姜)768
(一)温化寒痰药769
半夏769
旋复花(附:金沸草)769
(二)清化热痰药769
栝楼(瓜蒌)770
前胡770
(三)止咳平喘药770
桔梗770
桑白皮772
(四)其它化痰止咳药物772
葶苈子772
百部772
杏仁(附:甜杏仁)772
苏子772
洋金花772
天南星773
竹茹773
泡桐果773
紫菀773
款冬花773
马兜铃773
七、祛风湿药773
白芥子773
白前773
川贝母773
浙贝母773
瓦楞子773
羌活777
穿山龙777
虎杖777
豨莶草777
臭梧桐777
接骨木777
芝麻叶777
柳芽777
照山白777
蚕砂777
苍耳子777
苍耳草777
桑枝777
络石藤777
木瓜777
五加皮777
丝瓜络777
川乌777
钻地风777
千年健777
秦艽777
八、渗湿利水药777
独活777
苍术777
威灵仙777
徐长卿777
老鹳草777
茯苓(附:茯苓皮、赤茯苓)车前子(附:车前草)滑石萹蓄瞿麦茵陈蒿金钱草防己薏苡仁(附:薏苡根)冬瓜皮猪苓泽泻木通灯心草淡竹叶地肤子石苇赤小豆冬葵子玉米须向日葵九、泻下药781
(一)攻下药781
大黄782
芒硝782
(二)润下药782
郁李仁783
芫花783
甘遂783
十、消导药783
蜂蜜783
牵牛子783
(三)其它泻下药物783
大戟783
火麻仁783
莱菔子(附:白莱菔、莱菔英、地骷髅)山楂(附:山楂核)陈曲麦芽鸡内金十一、理气药784
香附786
橘皮(陈皮)(附:橘叶、橘核)薤白木香乌药青皮枳实枳壳厚朴大腹皮川楝子柿蒂十二、理血药786
(一)活血化瘀药786
桃仁(附:桃花、桃枝、桃奴)788
(二)止血药788
益母草(附:茺蔚子)788
红花(附:藏红花)788
延胡索788
川芎788
丹参788
仙鹤草790
(三)其它理血药物790
血余炭790
小蓟(附:大蓟)790
侧柏叶790
地榆790
槐角(附:槐花、槐米)790
郁金792
牛膝792
鸡血藤792
五灵脂792
皂角刺792
泽兰792
?虫792
王不留行792
月季花792
苏木792
蒲黄792
茜草792
艾叶792
白芨792
灶心土792
土三七792
十三、安神药792
姜黄792
三棱792
莪术792
乳香792
没药792
龙骨(附:龙齿)794
琥珀794
磁石794
珍珠母794
合欢花794
榆钱794
十四、平肝熄风药794
牡蛎794
酸枣仁(附:酸枣根)794
柏子仁794
远志794
朱砂794
钩藤795
蜈蚣795
猪毛菜795
罗布麻795
天麻795
白蒺藜795
十五、芳香开窍药795
地龙795
石决明795
代赭石795
全蝎795
僵蚕795
麝香796
牛黄796
冰片796
菖蒲796
鹅不食草796
十六、固涩药796
莲子(附:莲须、莲房)798
乌梅798
麻黄根798
浮小麦798
桑螵蛸798
白果798
赤石脂798
十七、补益药798
(一)补气药798
石榴皮798
樗白皮(附:凤眼草)798
乌贼骨(海螵蛸)798
山茱萸798
五味子798
党参799
黄芪799
白术799
甘草799
(二)补血药799
何首乌801
麦门冬801
石斛801
(四)补阳药801
当归801
白芍801
(三)补阴药801
沙参801
熟地黄801
补骨脂802
菟丝子802
(五)其它补益药物802
棉花根804
龙眼肉804
桑椹子804
胎盘804
皂矾804
天冬804
百合804
枸杞子804
女贞子804
龟板804
鳖甲804
巴戟天804
淫羊藿804
肉苁蓉804
骨碎补804
蛇床子804
韭菜子804
益智仁804
胡桃804
狗脊804
杜仲804
川断804
十八、驱虫药804
大枣804
阿胶804
山药804
人参804
太子参804
南瓜子806
十九、外用药806
使君子806
苦楝根皮806
槟榔806
雷丸806
大蒜806
硼砂807
蓖麻子807
木槿皮807
二十、抗癌药807
雄黄807
硫黄807
白矾807
青黛807
血竭807
农吉利810
白花蛇舌草810
半枝莲810
夏枯草810
蒲公英810
板蓝根810
鱼腥草810
山豆根810
祁州漏芦810
菝葜810
七叶一枝花810
半边莲810
鬼针草810
蛇蜕810
木鳖子810
虎杖810
薏苡仁810
泽漆810
全蝎810
蜈蚣810
昆布810
海藻810
枸橘810
莪术810
穿山甲810
水蛭810
地鳖虫810
胡桃树枝810
天门冬810
鳖甲810
花椒树枝810
樗树根810
天葵子810
卤碱810
急性子810
蟾蜍810
蜂房810
硇砂810
羊蹄根810
黄药子810
藤梨根810
白英810
龙葵810
蛇莓810
石竹根810
垂盆草810
水红花子810
天花粉810
附:中草药抗菌药物表810
长春花810
喜树810
山慈菇810
乌骨藤810
蟾蜍皮810
第二章 常用中药方剂815
第一节 方剂基本知识815
第二节 常用方剂815
一、解表剂815
桑菊饮817
九味羌活汤817
二、清热剂817
银翘散817
荆防汤817
麻黄附子细辛汤817
麻黄汤817
桂枝汤817
石膏知母汤(原名白虎汤)818
黄连解毒汤818
养阴清胃汤(原名玉女煎)818
流脑汤818
乙脑汤818
导赤散818
白头翁汤818
清胃散818
香连丸818
泻白散818
芍药汤818
清骨散818
香薷饮818
六一散818
三、温里剂818
犀角地黄汤818
普济消毒饮818
龙胆泻肝汤818
清营汤818
清瘟败毒饮818
理中汤(附:附子理中汤)819
四、泻下剂819
大承气汤819
十枣汤819
麻子仁丸819
增液承气汤819
五、表里双解剂819
四逆汤819
小建中汤819
厚朴温中汤819
真武汤819
参附汤819
大柴胡汤820
葛根黄连黄芩汤820
六、和解剂820
柴胡821
七、祛湿剂821
疏肝散821
痛泻要方821
小柴胡汤821
消遥散821
四逆散821
藿香正气散822
二妙散822
五皮饮822
蓖薢分清饮822
苓桂术甘汤822
八、祛风湿剂822
平胃散(附:平陈汤、胃苓汤)822
茵陈蒿汤822
八正散822
五苓散822
三仁汤822
独活寄生汤(附:三痹汤)823
九、润燥剂823
消风散823
羌活胜湿汤823
蠲痹汤823
桑络汤823
乌豆汤823
养阴清肺汤824
沙参麦冬汤824
清燥救肺汤824
增液汤824
桑杏汤824
十、祛痰剂824
二陈汤(附:温胆汤、涤痰汤)麻杏石甘汤解表逐饮汤(原名小青龙汤)止嗽散百合固金汤消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礞石滚痰丸白金丸定喘汤苏子降气汤杏苏散十一、消导剂825
保和丸826
木香槟榔丸826
枳实导滞丸826
健脾丸826
十二、理气剂826
栝楼薤白白酒汤827
木香顺气丸827
半夏厚朴汤827
十三、理血剂827
旋复代赭汤827
金铃子散827
良附丸827
橘核丸827
乌药汤827
复元活血汤828
血府逐瘀汤(附: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小蓟饮子桃红四物汤生化汤失笑散宫外孕方十灰散黄土汤十四、安神剂828
甘麦大枣汤829
十五、治风剂829
补心丹(原名天王补心丹)829
酸枣仁汤829
磁朱丸829
柏子养心丸829
川芎茶调散830
天麻钩藤饮830
十六、开窍剂830
安宫牛黄丸830
至宝丹830
紫雪散830
通关散830
十七、补益剂830
镇肝熄风汤830
牵正散830
玉真散830
追风散830
羚羊钩藤汤830
益气汤(原名四君子汤、附:陈夏益气汤、健脾和胃汤、参苓白术散)四物汤(附:胶艾四物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附: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肾气丸(附:济生肾气丸)生脉散炙甘草汤八珍汤泰山磐石散一贯煎二至丸大补阴丸五子衍宗丸十八、固涩剂833
养脏汤834
十九、驱虫剂834
乌梅丸(附:驱蛔汤、驱绦汤、治囊虫病方)二十、痈疡剂834
牡蛎散834
四神丸834
玉屏风散834
固精丸834
完带汤834
消疮饮(原名仙方活命饮)836
第三章 中草药制剂836
第一节 散剂836
阳和汤836
五味消毒饮836
四妙勇安汤836
苇茎汤836
大黄牡丹皮汤836
第二节 丸剂837
第三节 片剂842
第四节 膏药847
第五节 酊剂849
第六节 注射剂851
甲磺丁脲(甲糖宁、D860
第一节 药物概述864
一、药物的作用864
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864
第四章 常用西药864
第二节 常用药物866
一、镇静催眠药866
眠尔通(安宁)868
巴比妥类868
利眠宁和安定868
水合氯醛868
二、抗癫痫药868
溴化物868
苯巴比妥869
去氧苯比妥(扑痫酮、密苏林)869
三甲双酮869
三、安定药869
苯妥英钠(大仑丁)869
氯丙嗪(冬眠灵、氯普吗嗪)奋乃静四、解热镇痛抗风湿药870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醋柳酸)水杨酸钠非那西丁扑热息痛(醋氨酚、退热净)匹拉米洞(氨基比林)安乃近(诺瓦尔精)保泰松(布他酮)氯灭酸(抗风湿灵、抗炎灵)消炎痛附:镇痛药五、中枢兴奋药872
咖啡因(咖啡碱)873
尼可刹米(可拉明)873
山梗菜碱(洛贝林)873
戊四氮(卡地阿唑、可拉佐)873
樟脑873
美解眠(贝美格)873
六、平滑肌、骨骼肌兴奋药873
新斯的明(普鲁斯的明、普鲁色林)加兰他敏(强肌片、尼瓦林)七、作用于心脏药874
(一)强心甙类874
洋地黄、洋地黄毒甙、地高辛、西地兰、毒毛旋花素K、黄夹甙(二)心得安类877
心得安、心得宁877
(三)硝酸酯类877
亚硝酸异戊酯、硝酸甘油、硝酸戊四醇酯八、升血压药878
麻黄碱(麻黄素)880
去甲肾上腺素880
间羟胺(阿拉明)880
甲氧胺(美速克新命)与苯肾上腺素(新福林)恢压敏(甲苯丁胺)九、抗高血压药880
肾上腺素(副肾素)880
双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882
肼苯哒嗪与双肼苯哒嗪882
硫酸镁地巴唑882
十、利尿药和脱水药882
利血平(血安平)与降压灵882
胍乙啶优降宁882
(一)利尿药882
双氢氯噻嗪883
氨苯喋啶(三氨喋呤)883
利尿酸与速尿(呋喃苯氨酸)(二)脱水药883
甘露醇与山梨醇883
葡萄糖883
十一、抗贫血药883
叶酸884
维生素B12(氰钴胺)884
肝精(肝浸膏)884
氯化钴884
附:维生素B4(6-氨基嘌呤)884
十二、止血药884
硫酸亚铁884
(一)体内止血药885
维生素K886
凝血质886
止血敏(止血定)886
6—氨基己酸(EACA)与对羧基苄胺(PAMBA、抗血纤溶芳酸)安特诺新(安络血)垂体后叶素仙鹤草素(二)局部止血药886
氧化纤维素887
十三、祛痰、镇咳、平喘药887
淀粉海绵887
明胶海绵887
氨茶碱888
异丙肾上腺素888
氯化铵888
咳必清888
附:可待因888
肾上腺素888
十四、作用于消化系统药888
胃蛋白酶与稀盐酸892
碳酸钙892
氧化镁892
三硅酸镁892
碳酸氢钠(小苏打、重曹)892
维生素U892
阿托品892
山莨菪碱(654—2)普鲁本辛892
双醋酚丁(一轻松)片892
酚酞(酚酜)片892
蓖麻油892
开塞露892
硫酸镁(硫苦、泻盐)与硫酸钠892
白色合剂(硫酸镁和轻质碳酸镁等)鞣酸蛋白次碳酸铋片药用炭(活性炭)复方樟脑酊肝泰乐(葡萄糖醛酸内酯、葡醛酯)肝乐肝宁维丙肝(维丙胺、双异丙基胺抗坏血酸)肌甙(691、次黄嘌呤核甙)十五、抗过敏药892
(一)抗组织胺药892
胰酶892
乳酶生(表飞鸣)892
食母生(干酵母)892
健胃片(龙胆苏打片)892
大黄苏打片892
氢氧化铝892
(二)钙剂893
十六、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893
醋酸氢化可的松混悬剂896
射剂896
强的松片896
强的松龙片896
强的松龙注射剂896
地塞米松(氟美松)片896
地塞米松(氟美松磷酸钠)注射剂醋酸氟氢可的松软膏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十七、作用于子宫药896
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注896
醋酸可的松片896
醋酸可的松注射剂896
氢化可的松片896
氢化可的松注射剂896
氢化可的松软膏剂896
催产素897
脑垂体后叶素897
麦角新碱897
十八、性激素类药897
(一)女性激素898
(二)男性激素898
十九、降糖药及抗甲状腺药899
苯乙双胍(降糖灵)900
胰岛素900
丙基硫氧嘧啶与甲基硫氧嘧啶900
他巴唑900
二十、维生素类药900
维生素D901
维生素E(生育酚)901
二十一、调节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药901
维生素B1(盐酸硫胺)901
维生素B2(核黄素)901
维生素B6(盐酸吡多辛)901
维生素C(抗坏血酸)901
维生素A901
葡萄糖注射液902
等渗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902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盐水)碳酸氢钠注射液乳酸钠注射液氯化钾二十二、抗菌药902
(一)磺胺类902
呋喃西林904
(三)抗菌素类904
磺胺—5—甲氧嘧啶(SMD)904
4—磺胺—5、6二甲氧嘧啶(SDM′、周效磺胺)磺胺脒(SG)酞磺胺噻唑(PST)羟喹酞磺胺噻唑(OQPST、克泻痢宁)磺胺醋酰(SA)磺胺嘧啶银盐(SD—Ag)附: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增效剂、抗菌增效剂、TMP)(二)呋喃类904
呋喃坦啶(呋喃妥因)片904
呋喃唑酮(痢特灵)片904
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氯霉素与合霉素(四)抗真菌抗菌素类908
卡那霉素908
青霉素G(苄基青霉素)908
红霉素908
链霉素与双氢链霉素908
庆大霉素908
(五)抗结核药909
制霉菌素909
灰黄霉素909
(一)驱肠虫药910
二十三、抗寄生虫药910
异烟肼(雷米封)910
链霉素910
对氨水杨酸钠(PAS)910
(二)抗疟药911
扑蛲灵(扑蛲宁)911
山道年911
驱蛔灵(枸橼酸哌嗪)911
灭虫宁(酚乙铵)911
驱虫净(四咪唑)911
(三)抗阿米巴病药913
奎宁913
氯喹913
伯氨喹啉913
乙氨嘧啶913
(四)抗丝虫药914
阿的平914
吐根碱(依米丁)914
卡巴胂914
喹碘方(药特灵、安痢生)914
安痢平914
二十四、抗肿瘤药915
海群生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