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栓治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杨文,刘志法,徐武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50910248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血栓栓塞-治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栓治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正常止血机制1
一、血管壁的作用1
第1章 人体正常的止血与凝血机制1
二、血小板的作用3
三、血液凝固的作用4
第二节 正常凝血机制4
一、凝血因子4
二、凝血机制5
第2章 血栓性疾病的病因9
第一节 抗凝血因子11
二、蛋白S缺陷症12
一、蛋白C缺陷症12
三、抗凝血酶缺陷症13
四、FV Leiden和非FV Leiden的APCR14
五、肝素辅因子Ⅱ缺陷15
六、凝血酶调节蛋白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6
七、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16
八、血型和FⅧ17
九、其他18
第二节 纤溶系统18
一、遗传方面原因18
二、获得性原因20
一、黏性血小板综合征21
第三节 血小板21
二、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的PLA多态性22
三、血小板膜GPⅠa(整合素α2)多态性23
四、血小板膜GPⅠbα基因多态性23
第四节 代谢障碍或获得性蛋白缺陷24
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24
二、抗磷脂综合征25
第3章 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28
第一节 血栓形成的机制28
一、心、血管内膜的损伤28
二、血流状态改变31
三、血液性质改变32
第二节 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形态34
一、白色血栓34
二、混合血栓34
三、红色血栓35
四、纤维素性血栓35
第三节 血栓的结局36
一、血栓溶解、吸收或软化36
二、血栓机化和再通36
三、血栓钙化37
四、同质化37
五、血栓对机体的影响37
二、血栓前状态的分类39
一、高凝状态和血栓前状态的含义39
第一节 高凝状态和血栓前状态的含义及分类39
第4章 血栓前状态及检测39
第二节 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检查40
一、血管损伤标志物40
二、血小板激活标志物42
三、凝血因子活化标志物43
四、抗凝系统激活标志物45
五、纤溶系统激活标志物48
第三节 易栓症50
一、病因分类50
三、实验室检查51
二、临床特征51
第四节 血栓前状态的防治原则53
一、治疗原则53
二、预防原则54
第5章 血栓与止血筛检试验的临床应用55
第一节 出血性疾病筛检试验及其应用55
一、一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应用55
二、二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应用56
三、纤溶活性增强筛检试验的应用58
第二节 血栓前状态筛检试验及其应用59
一、筛检试验59
二、结果分析59
一、抗栓治疗的监测60
第三节 抗栓和溶栓治疗监测的判断60
二、溶栓治疗监测的判断62
三、抗血小板治疗监测的判断62
四、降纤治疗的监测63
第6章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64
第一节 阿司匹林65
一、药理作用65
二、药动学66
三、临床应用67
第二节 噻氯匹啶69
一、药理作用69
二、药动学69
四、不良反应70
三、临床应用70
第三节 氯吡格雷71
一、药效学实验71
二、临床疗效71
第四节 西洛他唑72
一、药理作用72
二、药动学73
三、临床应用73
四、不良反应73
第五节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74
一、血小板GPⅡb/Ⅲa拮抗剂药理作用及分类74
二、GPⅡb/Ⅲa拮抗剂的临床应用75
第六节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监测76
一、血小板计数76
三、GPⅡb/Ⅲa拮抗剂的不良反应76
二、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77
三、出血时间77
第七节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77
一、阿司匹林抵抗77
二、氯吡格雷抵抗78
第7章 常用的抗凝药物79
第一节 普通肝素79
一、肝素的药理与药动学79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81
三、应用方案81
四、不良反应82
五、肝素治疗的检测84
第二节 低分子肝素86
一、低分子肝素的特点及制剂86
二、LMWH的适应证与禁忌证86
三、LMWH的使用方案87
四、LMWH临床使用情况89
第三节 华法林90
一、作用机制90
二、药效学和药动学90
三、华法林的监测91
四、华法林的用药和剂量调整92
六、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适应证93
五、影响INR的部分因素93
七、口服华法林出血的处理与预防95
八、华法林抗凝其他并发症99
第8章 常用的溶栓药物101
第一节 临床上常用的溶栓剂101
一、尿激酶101
二、链激酶102
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102
第二节 常见疾病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04
一、急性心肌梗死104
二、脑梗死104
五、静脉血栓形成105
四、周围动脉闭塞105
三、肺梗死105
第9章 肺血栓栓塞症106
第一节 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106
一、有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史107
二、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曲张108
三、外科手术108
四、骨盆、髋骨或长骨骨折和创伤108
五、恶性肿瘤109
六、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109
七、妊娠和服避孕药109
一、病史110
二、症状110
第二节 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110
三、体征113
第三节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程序115
一、根据临床情况判断肺血栓栓塞症的可能性116
二、对怀疑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合理安排进一步检查118
三、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122
四、妊娠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123
第四节 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123
一、一般处理124
二、急救措施124
三、溶栓治疗125
四、抗凝治疗127
六、妊娠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130
五、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130
七、肺血栓栓塞症介入治疗131
第五节 非血栓性肺栓塞135
一、脂肪栓塞135
二、羊水栓塞138
三、空气栓塞140
四、细菌性肺栓塞(菌栓)142
五、肿瘤性栓塞(瘤栓)142
六、器械相关性肺栓塞143
七、药物性栓塞(药栓)144
八、虫卵栓塞144
一、静脉血流滞缓145
第一节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危险因素145
第10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5
二、血管壁损伤146
三、血液高凝状态147
四、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147
第二节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148
一、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148
二、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149
三、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149
四、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混合型)149
五、股青肿150
六、股白肿150
七、腋、锁静脉血栓形成150
一、初步诊断方法151
第三节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151
二、确诊方法153
三、诊断方法的联合应用154
四、鉴别诊断155
五、分型156
第四节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157
一、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157
二、抗凝疗法158
三、溶栓疗法162
四、手术取栓术167
五、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168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意义174
一、TIA是脑梗死的预警信号174
第11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74
二、TIA发作可增加脑对缺血的耐受性175
第二节 TIA的病因176
一、供应脑血循环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176
二、TIA的较少见病因177
三、心脏介入和手术治疗的并发症178
第三节 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表现178
一、TIA的神经功能缺损178
二、TIA发作的特征180
四、非缺血性“类TIA”的病因181
五、TIA的神经影像学表现181
三、TIA后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类型181
六、预后183
第四节 TIA的诊断和评价183
一、一般原则183
二、推荐的诊断和评价步骤183
三、选择性检查184
四、特殊检查184
第五节 TIA的危险因素及其处理184
一、一般原则185
二、血管危险因素的处理185
第六节 TIA的治疗189
一、药物治疗189
二、外科治疗191
第12章 脑梗死194
第一节 急性脑梗死的病因和病理194
一、急性脑梗死的病因194
二、病理生理194
第二节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195
一、临床表现195
二、辅助检查196
第三节 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96
一、一般症状196
二、定位症状与体征197
三、其他类型的症状体征198
四、脑梗死的病因诊断199
第四节 脑梗死的一般治疗200
一、脑卒中单元200
二、呼吸道的管理201
三、心脏监护及血压管理201
四、控制血糖202
五、控制体温203
六、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203
七、神经保护剂204
八、预防及治疗并发症205
九、脑水肿的治疗206
十一、出血转化208
第五节 急性脑梗死的抗血小板治疗208
十、癫癎发作208
一、阿司匹林209
二、氯吡格雷的应用210
三、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应用210
四、三氟柳的应用211
第六节 抗凝及降纤治疗211
一、抗凝治疗211
二、类肝素212
三、抗凝剂作为一种辅助治疗212
四、降低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溶解酶)214
第七节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214
二、溶栓时间窗215
一、溶栓治疗的科学依据和作用机制215
三、溶栓的途径和方法217
四、溶栓时注意事项、合并症以及处理原则218
五、溶栓适应证和禁忌证218
第13章 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220
第一节 控制危险因素220
一、管理血压220
二、控制血脂、血糖221
第二节 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222
一、抗血小板治疗222
第三节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及介入治疗225
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225
二、抗凝治疗225
二、神经介入治疗226
第14章 不稳定性心绞痛228
第一节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机制229
一、内皮损伤与斑块破裂229
二、高凝状态231
三、炎症机制232
四、冠状动脉痉挛233
第二节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234
一、症状234
二、体格检查235
三、辅助检查235
一、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分型237
第三节 不稳定性心绞痛分型、危险度分层及诊断237
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性分层238
三、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239
第四节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240
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240
二、硝酸酯240
三、钙拮抗剂241
四、抗血小板治疗241
五、肝素242
六、凝血酶直接抑制剂244
七、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244
八、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245
十一、冠脉成形术246
十二、外科再血管化246
九、溶栓治疗246
十、主动脉内球囊泵(IABP)246
十三、一般治疗247
十四、预后247
第15章 急性心肌梗死248
第一节 病因及病理生理248
一、病因248
二、病理生理及病理249
第二节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250
一、梗死先兆250
二、症状250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251
三、体征251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254
一、心绞痛254
二、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255
三、急性肺动脉栓塞255
四、急腹症256
第四节 心肌梗死的并发症256
一、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256
二、心脏破裂256
三、栓塞256
第五节 治疗257
一、监护和一般治疗257
四、心室膨胀瘤257
五、心肌梗死后综合征257
二、对症处理258
三、溶血栓治疗260
四、抗血小板聚集药物267
五、抗凝治疗268
六、其他治疗方法269
七、预后275
第16章 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抗血栓治疗276
第一节 抗凝治疗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276
一、PCI围术期抗凝治疗276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281
一、PCI围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281
二、PCI围术期抗凝的监测281
二、PCI围术期常用抗血小板药物282
三、PCI围术期的抗血小板治疗原则286
第17章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289
第一节 改善生活方式289
一、戒烟289
二、膳食治疗290
第二节 应用药物及康复训练290
一、调脂治疗290
二、抗血小板治疗291
三、β受体阻滞药292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293
五、其他药物294
七、心肌梗死后康复295
六、激素替代治疗(ERT)295
第18章 心房纤颤297
第一节 房颤的流行病学及病因297
一、房颤的流行病学297
二、房颤的病因298
第二节 房颤的分类及电生理机制299
一、房颤的分类299
二、心房颤动电生理机制299
第三节 房颤对心功能和心率的影响300
一、房颤对心功能的影响300
二、房颤对心室率的影响301
一、房颤的复律治疗302
第四节 房颤的治疗302
二、房颤复律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306
三、房颤的抗凝治疗309
四、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现状及进展315
第19章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319
第一节 病因及临床表现319
一、发病原因319
二、临床表现320
第二节 辅助检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321
一、辅助检查321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322
一、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系统治疗324
二、抗血栓治疗324
第三节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治疗324
三、扩血管治疗326
四、治疗性血管新生326
五、介入治疗327
六、外科治疗331
七、预防332
第20章 癌症与静脉血栓栓塞333
第一节 发病机制333
一、高凝状态333
二、血管壁损伤335
三、静脉血淤积335
一、预防措施336
第二节 临床对策336
四、血小板异常336
二、VTE患者并发癌症的危险性337
第21章 妊娠与静脉血栓栓塞339
第一节 妊娠合并血栓的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339
一、妊娠合并VTE的病理生理339
二、临床表现340
第二节 妊娠合并血栓的诊断341
一、DVT341
二、肺栓塞342
第三节 治疗及预防343
一、治疗343
二、预防345
参考文献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