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学论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学论稿](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3042700.jpg)
- 王策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10718907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2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40页
- 主题词:教学理论-师范大学-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学论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教学论逐步科学化历程的基本线索1
第一节 从个别的教学思想、论著到形成独立的学科3
第二节 与心理学建立起联系5
第三节 “新教育”的出现和两大派的长期论争7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8
思考题10
第一节 共同的背景和课题11
第二章 当前世界范围教学论科学化的新探索11
第二节 一些教学改革实验和理论主张13
一、赞科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14
二、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19
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24
四、美国“恢复基础”教育运动32
五、程序教学及其他35
六、暗示教学38
第三节 几点概括的认识42
思考题43
第一节 我国近、现代教学论发展的若干历史特点44
第三章 为教学论的进一步科学化而努力44
一、四种教学体系发展交错45
二、全面学习苏联教学理论46
三、独立探索和挫折48
四、新的开端50
第二节 进一步明确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51
一、坚持研究教学的客观规律52
二、坚持理论科学的性质53
三、防止与心理学脱节或混淆56
四、防止与哲学认识论脱节或混淆59
第三节 进一步改进教学论的研究方法60
一、要在克服简单化的斗争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61
二、要研究事实,充分占有材料,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64
三、要重视开展教学实验67
四、应该肯定推论—验证,把它作为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之一71
五、要认真提高总结经验的水平73
六、正确实行“古今中外法”75
思考题80
第四章 教学的基本概念81
第一节 教学概念的定义81
一、教学的产生和语源略考81
二、怎样给教学下定义84
三、教学永远是教和学的统一的活动87
四、把握教学共性和多样个性的统一89
第二节 教学的作用90
一、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91
二、教学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92
三、教学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95
第三节 教学的一般任务97
一、教学论必须正确解决教学的一般任务问题98
二、教学应该完成的一般任务及其科学根据99
三、教学的一般任务必须具体化102
思考题105
第五章 教学过程106
第一节 关于教学过程的各种探索107
第二节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09
一、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110
二、教学认识过程的特殊性114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多种模式130
一、教学模式历史发展的简单回顾131
二、几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及其变式132
三、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下提倡教学结构多样化136
思考题138
第六章 教学原则139
第一节 教学原则的实质139
一、什么是教学原则139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教学原理140
三、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则143
第二节 探讨教学原则的方法147
一、历史的教训148
二、正确的方法151
第三节 实事求是地评价现在一般提到的主要教学原则154
一、这些原则的基本意义155
二、肯定的评价和批评的意见157
思考题162
第七章 课程的历史发展163
第一节 古代课程论及其特点164
第二节 近代几种课程理论165
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166
二、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对课程论的影响182
第三节 现代课程论发展的新动向190
思考题193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194
一、什么是课程194
第八章 课程的本质和结构194
二、课程是由什么决定的196
第二节 课程的总体结构——教学计划或学校课程标准201
一、教学计划的基本结构及其基本原则201
二、教学计划结构的改革问题204
第三节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结构208
一、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基本结构及其指导原则208
二、新的研究成果和问题211
思考题216
一、“主观法”(判断法)217
第九章 课程设计的方法217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几种方法217
二、经验法218
三、“客观法”219
四、活动分析法219
五、实验法220
第二节 西方课程实验法的发展221
一、实验法的三种模式221
二、三种模式的结合224
第三节 改进我们的课程设计方法225
思考题231
第十章 教学方法235
第一节 教学方法的概念235
一、教学方法的术语235
二、教学方法的定义237
三、教学方法的产生和发展241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分类242
一、对教学方法进行分类的意义242
二、几种分类的比较243
三、较为正确的分类245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247
一、教学方法选择的标准248
二、教学方法选择的程序249
思考题251
第十一章 教学手段252
第一节 教学手段的意义253
一、教学手段的术语和概念253
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254
第二节 教学手段的历史发展254
一、历史上关于教学手段的思想254
二、教学手段发展的历史阶段256
一、分类259
第三节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分类及应用259
二、应用260
第四节 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带来的影响262
一、提高教学的功能263
二、丰富了人们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认识264
三、引起两个新的矛盾关系265
思考题266
第十二章 教学组织形式267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及其理论的重要意义267
第二节 班级授课制268
二、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269
一、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和发展269
三、班级授课制中课的类型和结构271
四、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272
第三节 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274
一、西方的一些改革主张和实验275
二、苏联的一些改进主张279
三、我国的一些改革主张和实验282
思考题290
第十三章 教学效果的检查291
二、教学效果检查的地位和作用292
一、教学效果检查的基本概念292
第一节 教学效果检查的意义292
第二节 教学效果检查和评定的方法295
一、传统考试法与现代教育测验296
二、常模参考测验与目标参考测验297
三、相对评分与绝对评分297
四、综合的趋势299
五、一个争论的问题300
第三节 教学效果的分析301
一、试卷分析的意义302
二、努力提高分析水平302
第四节 教会学生自我检查304
思考题307
附录308
教育科学的本职在于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308
关于研究、阐明和掌握教学规律问题315
智力开发与教育329
发展智力与减轻负担提高教学质量347
关于教学应教学生“学”的问题363
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372
《教学认识论》绪论385
《教学认识论》(修订本)序言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