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音频技术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音频技术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3060471.jpg)
- 倪其育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4511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音频设备-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音频技术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引言2
1.2 音响技术2
1.3 音响技术的沿革2
1.4 电声技术3
1.5 音频技术3
1.6 音频技术工作者的素养4
1.7 音频技术发展的趋势4
第2章 音频声学基础6
2.1 声波7
2.1.1 波7
2.1.2 声波的形成7
2.1.3 人的发声机理8
2.2.2 振幅10
2.2.3 波长10
2.2 描述声波的物理量10
2.2.1 周期与频率10
2.2.4 波速11
2.3 声压与声压级11
2.3.1 声压11
2.3.2 声压级11
2.4.1 声强12
2.4.2 声强级12
2.4 声强及声强级12
2.5 声功率及声功率级13
2.5.1 声功率13
2.5.2 声功率级13
2.6 声波的传播特性13
2.6.1 声速13
2.6.2 声波的反射、折射与绕射14
2.6.3 衰减14
2.7.2 声梳状滤波器效应15
2.7.1 声谐振15
2.7 几种常见的声学效应15
2.6.4 声波的吸收15
2.6.5 声波的干涉15
2.7.3 多普勒效应16
第3章 人耳听觉特性18
3.1 声音与音质19
3.1.1 响度19
3.1.2 音调20
3.1.3 音色21
3.2 声与音22
3.1.4 音型22
3.1.5 音质22
3.3 可听声范围23
3.4 人耳的听觉效应23
3.4.1 掩蔽效应23
3.4.2 哈斯效应25
3.4.3 耳壳效应25
3.4.5 人耳听觉的非线性26
3.4.4 双耳效应26
3.4.6 听觉疲劳和听力损失27
3.4.7 强声暴露对听觉的危害27
3.5 立体声原理27
3.5.1 时间差与相位差28
3.5.2 声级差与音色差29
3.5.3 双耳定位机理31
3.5.4 双扬声器实验33
3.5.5 劳氏效应35
3.5.6 鸡尾酒会效应35
第4章 室内声学36
4.1 声场37
4.2 室内声波的传播特性38
4.2.1 室内声场的几何图解39
4.2.2 室内声场的统计分析42
4.2.3 室内声场的波动理论43
4.3 混响与扩散47
4.4 回声与颤动回声48
4.5 声波的吸收49
4.6 混响时间的计算51
4.7 耦合效应53
第5章 电声器件55
5.1 引言56
5.2 传声器56
5.2.1 传声器的作用56
5.2.2 传声器的主要技术指标56
5.2.3 传声器的分类59
5.2.4 传声器的工作原理59
5.2.5 传声器的结构61
5.2.6 传声器的特点62
5.2.7 传声器的选择和使用62
5.2.8 传声器的维护64
5.3 扬声器65
5.3.1 扬声器的主要技术指标66
5.3.2 扬声器的种类68
5.3.3 动圈扬声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70
5.4 耳机73
5.4.1 耳机的类型74
5.4.2 耳机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75
5.4.3 其它类型的耳机75
5.5 扬声器系统75
5.5.2 扬声器系统的构造76
5.5.1 扬声器系统的分类76
5.5.3 扬声器系统的技术指标78
5.6 分频器78
5.7 扬声器及系统的选择和使用80
第6章 音频放大器82
6.1 音频放大器的组成83
6.2 前置放大器83
6.2.4 前置放大器中的分频84
6.2.3 等响度控制电路84
6.2.2 音调控制电路84
6.2.1 均衡放大电路84
6.3 功率放大器85
6.4 音频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85
6.5 音频放大器的分类90
6.6 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形式91
6.7 功率放大器的电源及保护电路94
6.8 放大器的额定功率与功率储备98
6.9 功率放大器的发展趋势100
第7章 数字音频技术103
7.1 概述104
7.2 音频数字化技术104
7.3 数字音频格式107
7.4 数字音频接口111
7.5 数字音频系统112
第8章 音频信号处理与控制114
8.1.1 频率均衡器的基本原理115
8.1 频率均衡器115
8.1.2 频率均衡器的类型116
8.1.3 频率均衡器的技术指标118
8.1.4 频率均衡器的应用120
8.2 音频处理设备121
8.2.1 增益控制122
8.2.2 延时器与混响器125
8.2.3 降噪器126
8.2.4 听感激励器128
8.2.5 反馈抑制器129
8.3 音频控制设备130
8.3.1 音频混合调音台基本构成130
8.3.2 调音台的分类132
8.3.3 调音台的主要功能132
8.3.4 调音台的基本结构134
8.3.5 主要技术指标135
8.3.6 调音台的选择及操作要点136
8.3.7 数字式调音控制台简介138
第9章 节目源设备140
9.1 概述141
9.2 调谐器141
9.3 电唱盘141
9.4 磁性录音机142
9.5 激光唱机(CD)145
9.5.1 CD唱机的基本原理145
9.5.2 CD唱机的优点148
9.5.3 CD唱机的使用与维护149
9.6 数字磁带录音机DAT及DCC150
9.6.1 DAT概述150
9.6.2 R-DAT的基本原理150
9.6.3 S-DAT录音机151
9.6.4 DCC盒式磁带录音机152
9.7 磁光碟MD153
9.7.1 MD唱机放音原理154
9.7.2 MD的记录原理154
9.7.4 ATRAC音频压缩技术155
9.7.3 MD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155
9.7.5 MD系统中的实用技术156
9.8 MP3与录音笔157
9.8.1 MP3157
9.8.2 数码录音笔157
9.9 激光视唱机158
第10章 音质主观评价160
10.1 引言161
10.2 音质、频段与听觉162
10.3 听音评价术语163
10.4 音质评价的基本方法167
10.5 音质评价的试听环境169
10.6 主客观音质评价的矛盾及统一170
第11章 音频系统的组成173
11.1 概述174
11.1.1 广播系统175
11.1.4 网络应用系统176
11.1.2 节目制作系统176
11.1.3 语言学习系统176
11.2 常见音频系统177
11.2.1 扩音系统177
11.2.2 节目制作系统183
11.2.3 高保真重放系统185
11.2.4 家庭影院系统185
11.2.5 无线传输系统187
第12章 电声设备的连接与安装194
12.2 电声系统连接的原则195
12.1 引言195
12.2.1 阻抗匹配原则196
12.2.2 系统连接中传送信号的类别196
12.2.3 平衡与非平衡信号传输方式197
12.2.4 定阻与定压的功率传输方式197
12.2.5 OCL输出功放的桥接199
12.2.6 数字音频设备的配接199
12.3.1 卡侬连接器200
12.3 连接器与连接线缆200
12.3.2 6.35mm话筒插201
12.3.3 RCA插头203
12.3.4 专业音箱插头204
12.3.5 电声系统中的线缆204
12.3.6 数字音频系统中的接口与线缆205
12.4 系统的连接与安装206
12.4.1 设备的连接与安装206
12.4.2 专业用无线传声器的组建208
12.4.3 音控室的建设208
12.4.4 电声设备的供电209
12.4.5 电声音响的管线工程210
12.5 系统的接地211
12.6 设备的保养212
第13章 音频系统的声场处理213
13.1.2 多孔吸声材料214
13.1 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概述214
13.1.1 吸声材料(结构)的类型214
13.1.3 共振吸声结构218
13.1.4 其它吸声结构220
13.1.5 观众厅吸声材料的布置222
13.1.6 舞台的吸声处理结构222
13.1.7 吸声材料的其它特性223
13.2 厅堂音质设计223
13.2.1 客观技术指标223
13.2.2 主观听音要求224
13.2.3 常见厅堂的声学设计226
13.3 噪声与振动控制228
13.3.1 室内噪声控制的常用措施228
13.3.2 隔声措施的一般原则228
13.3.3 建筑构件中的空气声隔声量229
13.3.5 室内噪声标准232
13.3.4 固体声的隔离措施232
13.4 扩音系统音箱的布置方式233
13.5 声反馈的抑制235
13.6 DSP数字声场处理236
13.7 家庭影院系统的布置236
第14章 音频节目制作238
14.2 稿本的编写239
14.1.2 音频节目制作的几个环节239
14.1.1 音频节目的分类239
14.1 音频节目及制作过程239
14.3 音频节目制作的环境243
14.3.1 音频节目制作场所243
14.3.2 音频节目制作设备系统的构成250
14.4 声音素材的拾取与采集253
14.4.1 自然声拾取要点253
14.4.2 传声器性能与声音拾取之间的关系253
14.4.3 艺术形式与空间模式关系254
14.4.5 传声器与声源距离255
14.4.4 声音拾取与环境255
14.4.6 传声器摆位考虑因素256
14.4.7 传声器几种拾音摆位的实例257
14.4.8 主辅传声器拾音格局258
14.5 双声道立体声拾取260
14.5.1 双声道立体声拾取方式260
14.5.2 双声道立体声拾音格局261
14.5.3 双声道立体声拾取应注意的问题262
14.5.4 声音的采集262
14.6 常用导播手语262
14.7 声音的后期编辑263
14.7.1 声音素材处理的必要性263
14.7.2 声音素材人工效果的处理264
14.7.3 声音素材的幅度处理265
14.7.4 声音的缩混265
14.7.5 数字音频工作站与声音非线性编辑265
第15章 数字音频编辑软件简介268
15.1.1 GoldWave的功能269
15.1.2 GoldWave的界面269
15.1 GoldWave概述269
15.1.3 GoldWave的主要菜单命令功能270
15.2 Adobe Audition简介277
15.2.1 多轨视图278
15.2.2 编辑波形视图280
附录1 分贝289
附录3 常用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290
附录2 常用隔声材料的隔声度及隔声效果290
附录4 声学量的单位名称及符号292
附录5 常用声学量的级和基准值293
附录6 常见各种乐器及男、女的声压级动态范围293
附录7 常见声源的声功率293
附录8 各种制式立体声拾音方式的比较294
附录9 IEC关于Hi-Fi音频设备及系统的标准(摘要)294
附录10 常用音响技术英汉词汇对照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