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创新研究 以农村信用社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创新研究 以农村信用社为例
  • 范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10919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农村-信用合作社-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创新研究 以农村信用社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1

1 前言1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评述4

1.2.1 国内外农村合作金融研究进展4

1.2.2 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研究的理论基础8

1.3 研究目标、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13

1.3.1 研究目标13

1.3.2 研究范围的界定14

1.3.3 研究方法16

1.3.4 技术路线17

1.4 本书结构和可能的创新点18

1.4.1 本书结构18

1.4.2 可能的创新点20

2.1.1 产权的定义23

2 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23

2.1 产权制度的内涵23

2.1.2 产权的特征24

2.2 合作金融产权制度的内涵25

2.2.1 合作经济的内涵25

2.2.2 对合作金融的不同理解27

2.2.3 合作金融的定义及特点28

2.2.4 现代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构成和特征31

2.2.5 合作金融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和分配制度34

2.3 不完全契约产权理论36

2.3.1 产权是不完全契约36

2.3.2 剩余索取权与财产制度38

2.3.3 剩余控制权与财产制度39

2.3.4 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统一41

2.4 本章小结43

3 中外合作金融制度:历史变迁与经验考察44

3.1 国际合作金融制度异化:趋势与原因44

3.1.1 国际合作金融制度异化趋势的经验考察44

3.1.2 国际合作金融制度异化趋势的理论分析52

3.2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异化的实证分析56

3.2.1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异化的过程56

3.2.2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异化的特点60

3.2.3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异化的原因63

3.3 对我国合作金融性质和经营目标的再认识65

3.3.1 对我国合作金融性质的再认识65

3.3.2 对我国合作金融经营目标的再认识69

3.4 本章小结71

4.1.1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演变过程73

4.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沿革和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73

4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地位和职能定位73

4.1.2 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75

4.2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特征79

4.2.1 农村金融需求分散性、季节性和信用担保薄弱性79

4.2.2 非正规金融组织对正规金融机构的替代性80

4.2.3 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金融资产的非农性81

4.2.4 农村金融需求地区间的差异性85

4.2.5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功能的缺陷性86

4.3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职能定位88

4.3.1 农村合作金融产生必要性:满足农村弱势群体融资需求的制度保证88

4.3.2 农村合作金融产生的可能性:合作金融制度的优势92

4.3.3 农村金融机构的职能分工97

4.4 本章小结103

5.1.1 农村信用社契约性质104

5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研究框架和问题诠释104

5.1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理论框架104

5.1.2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安排:契约性逻辑105

5.1.3 产权制度安排与法人治理结构107

5.2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理论框架108

5.2.1 法人治理结构的定义108

5.2.2 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理论基础:治理目的与特殊性112

5.3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问题缺陷及其产生机理分析118

5.3.1 社员入股和退社的非完全自愿性119

5.3.2 农村信用社产权主体的虚置性122

5.3.3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无效性127

5.4 农村信用社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135

5.4.1 改革能否有效解决农村信用社产权主体虚置问题137

5.4.2 改革能否解决信用社“三会”制度虚设和“三权制衡机制”缺失问题137

5.4.3 改革能否解决农村信用社实现自主经营与抑制政府行政干预问题138

5.5 本章小结141

6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创新:一个基本框架143

6.1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创新的目标143

6.1.1 坚持服务“三农”的功能定位143

6.1.2 坚持市场化方向以实现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144

6.1.3 坚持因地制宜选择多样化产权制度145

6.2 现有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模式的分析与评价146

6.2.1 合作制产权制度148

6.2.2 股份制产权制度150

6.2.3 股份合作制产权制度155

6.2.4 全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绩效158

6.2.5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选择162

6.3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性和实质168

6.3.1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169

6.3.2 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的实质和核心问题174

6.4 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178

6.4.1 构建理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180

6.4.2 构建监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182

6.4.3 建立“三会”相互制衡机制184

6.4.4 建立代理人的长期激励机制185

6.5 本章小结187

7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创新的外部保障:政策和体制创新189

7.1 政府资金扶持政策189

7.2 税收优惠政策192

7.3 农村利率市场化政策194

7.4 农村金融体制创新199

7.5 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和存款保险制度204

7.6 改革农村合作金融监管体制208

7.7 明确省农村信用联社的职能定位211

7.8 建立农村合作金融法规216

7.9 本章小结220

8 结论222

8.1 本书的主要结论222

8.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27

参考文献229

附录238

附录1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238

附录2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245

附录3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借款管理办法》251

附录4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操作办法》256

附录5 《关于规范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入股的若干意见》261

后记2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