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3076917.jpg)
- 张雨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80167896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43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农业技术-科技成果-应用-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图0-1 技术路线图15
图0-2 霍夫勒模型21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概念24
第一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理论研究24
(一)机制24
(二)运行机制25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25
二、农业科技成果27
(一)农业科技成果内涵27
(二)农业科技成果性质与特点28
(三)农业科技成果分类29
(四)农业科技成果评价30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32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32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征36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37
第二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国际经验41
一、技术转化运行机制国际经验41
(一)政府的运作方式41
(二)企业的运作方式43
(三)高校、科研院所的运作方式43
(五)投资机制44
(四)中介机构的运作方式44
(六)技术转化保障条件46
二、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国际经验49
(一)世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50
(二)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农业技术推广52
(三)世界农业技术推广变化趋势53
(四)世界农业技术推广经费56
(五)世界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经验借鉴57
第三章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变迁及利弊分析59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变迁59
(一)单轨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59
图3-1 单轨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图61
(二)多元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62
图3-2 多元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图64
(一)单轨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利弊分析65
二、两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的利弊分析65
(二)多元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利弊分析67
(一)农业科技成果研发状况72
第四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其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72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72
图4-1 农林牧渔研究与开发机构科研经费筹集情况74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法规75
图4-2 农业各行业政府科技投入情况75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相关计划77
(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82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87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宏观调控机制不完善88
表4-1 有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国家计划比较90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缺乏供求引导机制91
图4-3 农业科技成果形成过程92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尚未形成互动的动力机制92
(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益机制与相关主体脱节94
(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95
(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信息传递机制不通畅98
第五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概念及测算100
一、国内学者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定义100
(一)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度100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101
(三)两种测算方法的局限性102
(一)“已转化的农业应用技术研究成果”界定依据103
二、本研究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定义103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测算实例104
(二)“总的农业应用技术研究成果”界定依据104
(三)农业部直属科研单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105
(一)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105
(二)行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105
表5-1 全国农业科技成果分类及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率106
表5-2 农业各行业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率107
表5-3 农业部直属科研单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107
(四)获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107
(五)未获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107
表5-4 获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108
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别109
(一)技术进步贡献率109
(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109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别与联系111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微观制约因素112
第六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分析112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供给方的制约因素112
图6-1 1996~2002年农林牧渔业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与获奖情况113
图6-2 2001~2002年全国农林科研机构从业人员工作性质结构115
(二)农业科技成果的制约因素116
表6-1 全国农林科研机构科研项目来源情况117
(三)农业科技成果需求方的制约因素120
(四)农业科技中介的制约因素122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宏观制约因素124
(一)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不完善124
(二)农业科技投入结构不合理125
图6-3 政府农业科技拨款比例与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126
图6-4 政府林业科技拨款比例与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126
图6-5 政府牧业科技拨款比例与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126
(三)农业科技投入不足127
图6-6 政府渔业科技拨款比例与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127
表6-2 2002年主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相关计划投入情况128
表6-3 农技推广事业费行业分布结构129
表6-4 “丰收计划”项目行业投入结构129
(四)国家税收政策、信贷政策不协调、不配套131
图6-7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症结131
(二)农业科技成果133
(一)农业科技成果供给方133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系统构成要素133
第七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系统的构建分析133
二、“农业科技——农业产业系统”分析134
(三)农业科技成果需求方134
图7-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135
(一)“农业科技——农业产业系统”构成及功能定位135
(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137
图7-2 农业科技需求的派生性137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内部诱因140
三、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方式142
(一)直接转化142
图7-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示意图142
(二)间接转化143
一、指导原则145
(一)政府主导原则145
第八章 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的指导原则与基本思路145
(二)主体资格审定原则145
(三)法制管理原则146
(四)市场导向原则146
(五)竞争优化原则146
(六)成果市场准入原则146
二、基本思路146
(一)政府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职能定位147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良性运行的前提条件147
(三)建立农业研究与转化的企业化系统148
(二)完善农业研究与转化的政府系统148
(四)加强县域科技能力建设150
图8-1 县级科技能力构成图152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宏观调控机制153
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目标运行机制153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供求均衡机制154
(三)农业科技要素流动机制156
(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益机制157
(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机制160
(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传递机制161
(一)农户分散、小规模经营,使科技需求相对分散164
(二)农户多种经营要求提供多样化的科技成果164
第九章 适合农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164
一、农户科技需求特点164
图9-1 不同类型生产项目的收入与成本比较165
(三)农户采用科技成果的影响者主要是农民和政府166
图9-3 农户科技行为不同影响者的比例166
图9-2 农户技术需求比例166
(五)试验、示范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农户转化的必要条件167
(四)农户采用新科技需要防范市场与自然风险的指导167
(六)农户采用的科技成果具有较强的地域性168
(七)农户偏爱更新成本低、周期短的农业科技成果168
二、农业科技成果向农户转化的制约因素168
(一)农业科技服务供给不足168
图9-4 家庭平均年均纯收入与科技服务次数的关系169
(二)农民采用新科技的积极性下降169
(三)农技推广投资总量不足,使用不合理170
表9-1 农技推广投资情况170
表9-2 农技推广资金与推广人员的匹配情况(1985年价)171
(四)科技需求与科技供给不协调172
图9-5 农业科技成果来源比例(%)173
(五)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难以支撑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173
(一)由农业科技成果供给方直接转化给农户176
(六)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176
三、农业科技成果向农户转化的模式176
图9-6 直接转化的模式177
(二)由农业科技成果供给方经过中介转化给农户177
(三)以农业企业为中心的间接转化178
图9-7 间接转化的模式Ⅰ178
图9-8 间接转化的模式Ⅱ179
四、适合农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181
(一)以农户为主体的供求机制181
(二)政府宏观推动的主导机制182
(三)财政激励机制183
(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辐射机制184
(五)明确分工、充分竞争的协作机制185
(六)公平、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186
(七)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竞争机制188
第十章 适合农业企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190
一、农业企业科技需求特点190
(一)农业企业的科技需求相对强烈190
图10-2 不同性质农产加工企业科技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例的变化趋势191
图10-1 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投入来源情况191
(二)强调农业科技成果的垄断和专有192
(三)注重农业科技成果的预期经济利益192
(四)农业企业的科技需求相对稳定192
(五)参与科技成果研究开发、中试的主动性较强193
二、农业企业采用农业科技成果的制约因素193
(一)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的平均水平偏低193
(二)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使成果转化不连续194
图10-3 1996~2003年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变化趋势194
(三)企业综合实力弱,吸纳成果的综合能力有限195
(四)农业科技成果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195
(五)缺乏科学、公正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195
(六)缺乏必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保障196
三、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企业转化的模式196
(一)农业企业作为科研主体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196
(二)农业企业作为中介主体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197
图10-4 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企业转化的模式Ⅰ197
图10-5 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企业转化的模式Ⅱ198
(三)农业科技成果通过技术市场向农业企业转化的模式198
图10-6 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企业转化的模式Ⅲ198
(一)保障企业向农业科研和成果转化投资的合法权益199
(二)通过税收、投资政策支持企业参与科研中介活动199
(三)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199
(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199
四、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企业转化的政策保障199
五、适合农业企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200
(一)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企业转化的供给机制200
(二)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企业转化的需求机制201
(三)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企业转化的利益分配机制202
(四)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企业转化的科技资源交流机制203
(五)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企业转化的竞争机制204
(六)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企业转化的风险机制205
第十一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207
一、主要结论207
图11-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总体目标运行机制框架209
二、政策建议212
引用文献224
参考文献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