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可更新能力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可更新能力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3091469.jpg)
- 林学钰等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 ISBN:780621978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97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可更新能力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1
第一节 流域地理位置及地貌1
第二节 气候与水文4
第三节 流域地质概况5
一、华北地台5
二、秦岭祁连昆仑地槽6
三、滇藏地槽7
第四节 流域地质条件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7
第五节 黄河河谷发育的地质历史及其河谷的地质结构类型8
一、黄河发育史8
二、黄河水系形成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9
三、黄河河谷地貌特征10
第二章 黄河流域地下水系统划分13
第一节 地下水系统划分13
一、地下水系统划分原则13
二、黄河流域地下水的基本类型16
第二节 地下水系统分论17
一、祁连山—青藏高原地下水系统(Ⅰ)17
二、陇中黄土高原—银川平原地下水系统(Ⅱ)18
三、鄂尔多斯高原北区地下水系统(Ⅲ)20
四、大青山—河套平原地下水系统(Ⅳ)21
五、吕梁山西麓地下水系统(Ⅴ)22
六、汾河流域—运城盆地地下水系统(Ⅵ)24
七、沁河—伊洛盆地地下水系统(Ⅶ)24
八、渭河流域地下水系统(Ⅷ)25
九、黄河下游地区地下水系统(Ⅸ)26
本章小结27
第三章 黄河流域河川基流分析29
第一节 概述29
第二节 河川基流29
第三节 基流切割方法29
一、方法简述29
二、黄河流域基流计算方法选择30
三、BFI基流切割方法介绍32
第四节 黄河上游基流计算与变化分析33
一、黄河上游概况33
二、水文地质条件34
三、基流计算35
第五节 黄河中游基流计算与变化分析43
一、河口镇至龙门区间43
二、龙门至三门峡区间49
三、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55
第六节 基流变化对黄河水资源影响分析59
本章小结60
第四章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与供需平衡分析62
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分区62
一、地下水资源计算分区方案62
二、地下水资源评价基本原则62
第二节 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与可采资源量63
一、地下水资源量的概念63
二、评价与计算方法63
三、计算参数的确定64
四、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与地下水可采资源量65
第三节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计算对比分析87
一、不同部门对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结果87
二、对不同部门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88
第四节 地下水开采量的统计与剩余资源量的计算91
第五节 需水量预报及供需分析94
一、需水量预测原则94
二、需水量预测方法94
三、需水量预报中主要指标的确定94
四、需水量预测95
五、供需平衡分析95
第六节 总水资源统计与评价133
第五章 地下水化学特征及环境问题137
第一节 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137
一、潜水水化学特征137
二、承压水水化学特征简述138
三、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总体分布规律139
四、人为因素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142
第二节 地下水环境问题145
一、与地下水水质有关的地方病145
二、苦咸地下水分布146
三、地下水开发导致的环境负效应147
四、地下水污染150
五、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154
本章小结155
第六章 同位素技术研究黄河流域地下水可再生能力变化规律157
第一节 黄河主要河段的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排关系158
一、黄河水的δ18O、δD和3H的沿程变化特征158
二、影响黄河水同位素的主要因素160
三、大气降水、黄河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164
第二节 黄河典型河段地下水的水循环模式164
一、银川平原地下水循环模式164
二、包头平原地下水循环模式169
三、晋陕峡谷地区地下水循环模式174
四、关中盆地地下水循环模式177
五、黄河下游河南段地下水循环模式180
第三节 地下水循环速度的估算186
一、浅层地下水的年龄与循环速度186
二、深层地下水的14C年龄189
第四节 黄河干流河水与地下水交换强度及其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195
一、黄河干流河水与地下水交换强度195
二、流域内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197
本章小结198
第七章 变异条件对黄河流域地下水的影响及地下水可再生维持途径200
第一节 变异条件界定与变异因子分析200
第二节 黄河上中游基流量变化200
一、基流量变化规律200
二、基流量对黄河径流量的贡献208
三、基流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209
四、基流量变异的生态环境效应218
第三节 变异条件对黄河流域大型灌区地下水影响219
一、银川平原220
二、呼包平原224
三、关中盆地227
第四节 傍河开采地下水对水循环的影响240
一、黄河上游青海段傍河开采地下水对水循环的影响240
二、黄河上游兰州“三滩”水源地地下水开采对水循环与水环境的影响245
三、黄河中游渭河流域傍河水源地开采地下水对水循环的影响249
四、黄河下游傍河水源地开采地下水对水循环的影响257
第五节 万家寨引黄供水工程对太原市地下水的影响282
第六节 黄河断流对黄河下游影响带地下水的影响282
一、黄河断流特点282
二、黄河断流对地下水的影响283
第七节 气候干旱对黄河流域地下水的影响284
第八节 黄河流域地下水可再生性维持途径与措施285
一、保护黄河上游河川基流量,维持黄河健康生命286
二、开展地下水人工补给与地下调蓄,增加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286
三、兴建傍河地下水源地,实施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288
四、实施井渠结合灌溉模式,兴利除害,节约水资源288
五、加强地下水水质保护,建立健全地下水动态监测网290
本章小结290
结语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