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太行山水源涵养林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周泽福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4359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6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175页
- 主题词:山地-水源涵养林-研究-山西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太行山水源涵养林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水源涵养林研究进展1
1.1 水源涵养林概述1
1.1.1 水源涵养林的概念及其特点1
1.1.2 中国水源涵养林的区划2
1.2 水源涵养林培育与经营技术研究5
1.2.1 人工林培育与经营技术研究5
1.2.2 天然林管理与更新技术研究8
1.3 森林土壤水分生态研究9
1.3.1 土壤水分生态研究10
1.3.2 林业土壤水分生态研究11
1.4 水源涵养林生态效益及补偿研究14
1.4.1 森林涵养水源效益研究14
1.4.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15
2.1.1 地貌地形18
2.1 太行山自然环境条件18
第2章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18
2.1.2 水文气象19
2.1.3 岩石土壤20
2.1.4 森林植被20
2.2 九龙山研究区概况21
2.2.1 地貌地形21
2.2.2 水文气象22
2.2.3 岩石土壤22
2.2.4 森林植被23
2.3 五台山研究区概况24
2.3.1 地貌地形25
2.3.2 水文气象25
2.3.3 岩石土壤25
2.3.4 森林植被25
3.1.1 目的与意义27
3.1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27
第3章 水源涵养林土壤水分生态研究27
3.1.2 内容与方法28
3.2 不同植被土壤持水蓄水特性31
3.2.1 土壤持水基本特性31
3.2.2 不同植被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34
3.2.3 不同植被土壤的持水性35
3.2.4 影响土壤持水性的土壤因子综合分析38
3.2.5 不同植被的土壤蓄水量39
3.2.6 土壤持水蓄水特性小结41
3.3 不同林地土壤水分有效性42
3.3.1 土壤凋萎含水量43
3.3.2 土壤田间持水量44
3.3.3 土壤容水度45
3.3.4 土壤水分有效性评价46
3.4 不同植被林地蒸发散与林木蒸腾48
3.4.1 蒸发散计算公式49
3.4.2 蒸发散计算结果51
3.4.3 主要乔木树种蒸腾耗水特性52
3.4.4 林分蒸腾耗水量的估算54
3.5 土壤水分入渗特性55
3.5.1 土壤入渗研究途径55
3.5.2 土壤入渗动力学模型的建立56
3.5.3 土壤水分运动参数求解58
3.5.4 土壤入渗率和入渗量的表达式63
3.5.5 土壤入渗动力模型求解与检验64
3.6 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综合评价68
3.6.1 土壤水分季节变化68
3.6.2 土壤水分垂直变化69
3.6.3 土壤水分特征综合分析70
3.7.1 土壤水分贮存特征73
3.7 结论与讨论73
3.7.3 林地蒸发散和林木蒸腾特征74
3.7.2 土壤水分有效性特征74
3.7.4 土壤水分入渗特征75
3.7.5 土壤水分综合特征75
第4章 水源涵养林分类经营及水土保持功能76
4.1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76
4.1.1 目的与意义76
4.1.2 内容与方法76
4.2 水源涵养林分区与立地类型划分77
4.2.1 太行山(五台山)水源涵养林分区77
4.2.2 中亚高山水源涵养林(地)类型划分79
4.3.1 分类经营原则82
4.3.2 分类经营技术82
4.3 中亚高山水源涵养林(地)分类经营技术82
4.3.3 水源涵养林类型划分与经营技术应用87
4.3.4 GIS在水源涵养林分类与经营中的应用90
4.4 水源涵养林分更新与造林技术91
4.4.1 华北落叶松林分更新技术研究91
4.4.2 樟子松引种造林技术研究92
4.5 水源涵养林的水土保持功能93
4.5.1 实验林分及其经营措施类型95
4.5.2 不同经营类型林分的水文生态功能95
4.5.3 小流域重力侵蚀研究101
4.6 结论与讨论102
4.6.1 水源涵养林分类经营技术102
4.6.2 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功能103
5.1.1 目的与意义104
5.1.2 内容与方法104
5.1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104
第5章 水源涵养林生长规律与合理密度结构104
5.2 主要林分的林木生长规律研究106
5.2.1 林木生长量与林分密度结构106
5.2.2 主要林分的林木生长过程106
5.3 水源涵养林分密度结构研究119
5.3.1 林分密度结构与林木直径分布119
5.3.2 适宜的林分密度结构研究120
5.4 结论与讨论126
5.4.1 主要水源涵养林树种的立地适应性126
5.4.2 主要水源涵养林密度结构的适宜性126
5.4.3 水源涵养林密度结构调控的必要性127
5.4.4 水源涵养林适宜的密度结构配置127
6.1.2 内容与方法129
6.1.1 目的与意义129
6.1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129
第6章 水源涵养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129
6.2 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理论130
6.2.1 公益林效益补偿的理论依据130
6.2.2 水源涵养林生态效益补偿134
6.2.3 效益补偿计算方法142
6.2.4 水源涵养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143
6.2.5 水源涵养林生态效益补偿途径145
6.3 五台山地区水源涵养林效益补偿研究147
6.3.1 水源涵养林效益的计量评价147
6.3.2 五台山水源涵养林效益补偿151
6.3.3 五台山水源涵养林效益值与补偿额比较156
6.4 结论与讨论157
6.4.1 水源涵养林效益补偿理论与方法157
6.4.2 五台山地区水源涵养林效益补偿研究与补偿标准157
参考文献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