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18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18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
  • 冯尔康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4830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0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20页
  • 主题词:家族-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18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 三百年来家族流变之概述1

一、写作设想2

二、主要观点6

(一)家族形态沿着两种路径变化6

(二)家族观念的更新11

(三)家族与国家关系转入新阶段20

(四)家族的变化与社会的变革25

第一章 清代宗族制的特点29

第一节 宗族的绅衿平民化30

一、聚族而居与祠堂的普遍建立31

二、绅衿经理祠堂及主持祭祀33

三、民间化与民众化的特色40

第二节 宗族与政权的密切关系41

一、祠堂教忠教孝与守法42

二、政府对宗族的保护和支持49

三、家族政府之间不协调的一面与族正制的兴废55

第三节 “敬宗收族”的努力与成效的不相适应71

一、有限的宗族公共经济难以起到收族作用71

二、尊祖不够虔诚与宗法名分观念减弱73

三、宗族制的实现在南北方的不平衡76

四、宗族制在清代不同时期盛衰不一82

五、余论:宗族教化权与宗族“自治”84

第二章 清人“礼以义起”的宗法变革论91

第一节 世道变异与家族理论和制度的更新93

一、分封制废除使得与之俱生的三代宗法制失去依据93

二、大宗法的宗子制不可能恢复95

三、宗法改革必须批评泥古思想96

四、改革的主导意识是通人情、重俗礼97

五、改革总则:“礼以义起,权不反经”99

第二节 各种宗法论的立论与内涵101

一、小宗法主张者的立论与内涵101

二、坚持小宗法论中的大宗法说108

三、以小宗法为主的大小宗法结合论111

四、“聚百世于一堂”的“一本观”113

五、各派家族观共同的思想成分125

第三节 改革观念产生于社会实践和家族民众化126

第三章 清人“养为先务”的睦族观和家族通财观131

第一节 以范氏义庄为楷模的建设家族公产的观念和追求133

第二节 建设族产的睦族观念140

一、建设家族义产以收族、睦族的内涵140

二、清人“养为先务”观念的要义149

第三节 关于家族通财观念的讨论154

一、家族通财观念下对家族公有经济的建设154

二、社会不稳定情况下为保持家族和家产而建设义田157

三、对个人无条件地赡养族人观念的质疑160

四、警惕义产引起纠纷及节制其发展的思想162

五、对累世同居的异见165

第四章 清人谱法中求实际与慕虚荣的矛盾观念169

第一节 谱法中尚实与尚虚的表现与内涵170

一、姓源、初祖、始祖、远年世系和联宗合谱170

二、史志体例化177

三、善恶并书与书善不书恶181

四、对女性及两性关系的书法185

五、对异姓继入与族人继出的书写讨论189

六、名讳观念192

七、生卒年、殇逝与丧服的谱法规范195

第二节 家谱致误的原因与家谱的学术价值198

一、家谱致误原因的综合考察198

二、家谱的学术价值201

第三节 清人修谱的个案研究——朱次琦的谱学成就203

一、朱次琦宗事活动和谱学著述204

二、朱次琦对谱牒学的贡献205

第五章 20世纪上半叶式微中更生的家族214

第一节 家族的主要活动与功能217

一、祠堂建设及其功用217

二、祭祀祖先及纪念活动222

三、族产及其运用228

四、家族纷争与祠堂教化233

第二节 家族形态和类型247

一、家族的多种类型248

二、家族形态的特征257

第三节 社会冲击下家族的变异与走向更生262

一、传统家族在衰落之中262

二、变异与更新家族的出现266

三、销声匿迹的前奏270

四、由古代家族向近代家族转化的过渡状态271

第六章 20世纪上半叶社会各界的家族观273

第一节 各界人士的家族观274

一、消灭家族和严厉批判家族的意识274

二、改良家族的观点277

三、民间的改良论281

四、基本维护旧制的家族观念283

第二节 家族观变化的原因285

第七章 20世纪上半叶的家谱修纂和谱例改良288

第一节 兴修家谱的追求与实践288

一、修谱的热忱288

二、修谱的组织与搜集资料的手段293

第二节 修谱价值取向与新谱法296

一、个人本位观与修谱目标296

二、改良谱法的指导思想299

三、新的编辑方法的采用308

第三节 家谱的功能与特色311

一、族谱的新功能311

二、谱例改良的特色312

第八章 20世纪下半叶家族宗亲活动概况314

第一节 50至70年代家族的际遇与活动316

一、土地改革运动对家族的瓦解317

二、50年代陆续进行的社会运动对家族的影响320

三、60年代初期的民间纂修家谱活动322

第二节 20世纪最后20年家族活动的复兴329

一、宗亲组织330

二、祭祖和年会335

三、修缮祠堂338

四、协调或干预族内人际关系340

五、宗族摩擦和械斗348

六、家族与政府关系351

七、家族活动及组织复现的原因354

八、家族组织及活动的特点356

第三节 家族与现代化358

一、当前家族对个人扩大谋生手段的作用359

二、家族与前现代商品经济的关系364

三、台湾、香港及海外华人社会的现代家族企业367

第九章 20世纪最后20年的族谱编修374

第一节 编写族谱概况375

一、缘起与编纂375

二、修谱的热心人378

三、经费382

四、发谱:家族的盛大节日386

第二节 新谱例的追求387

一、新体例的探讨388

二、新书例与秉笔直书的追求395

三、当代族谱体例、书例综述397

四、编写族志、村史的趋向400

第三节 新的社会文化取向404

一、开发族谱社会功能的价值取向404

二、提倡建设现代伦理的思想文化取向406

三、发扬祖先创业精神409

四、进行文化建设的努力411

第四节 新型族谱出现的问题412

第五节 修谱与台港同胞、海外华人的关系418

第十章 20世纪最后20年社会各界的家族观423

第一节 文化学术界、政界的家族观424

一、背景与主流声音:联宗续谱是封建文化活动424

二、报刊常见的观点:宗族势力死灰复燃,必须取缔426

三、从理论上、宏观上看家族与社会的不协调及其变革428

四、家族将造成中国现代化的曲折长路论431

五、从家族活动的某种合理性来认识它433

六、家族“自治性”论436

七、小结:实践之学的方法论440

第二节 民间活动家理想中的家族442

一、家族的位置:融会于改革开放时代之中442

二、现代家庭家族伦理的探索445

三、为实现现代化的文化追求449

四、家族文化的认同及其扩展451

第十一章 现代社会的宗亲会455

第一节 清代移民与宗族456

一、南洋移民的宗族活动456

二、台湾移民的宗族活动463

第二节 20世纪移民与宗亲组织的一般状况472

一、60年代以前宗族组织在各地发展的不平衡474

二、七八十年代宗亲会的发展476

三、发展的原因和不足481

第三节 宗亲会的成员与管理体制482

一、宗族团体的名称与类型482

二、宗亲会的结构483

三、成员的性别、姓别和联宗484

四、会费、基金会与公司489

五、会员大会和理事会、监事会制490

第四节 工业社会里宗亲会的功能492

一、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494

二、互助互济和为宗亲谋求生存发展496

三、开展联谊娱乐活动499

四、政治功能501

后记5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