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网络](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3105947.jpg)
- 编著谢希仁 著
- 出版社: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12474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1
目录1
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2
1.2.1 分组交换的产生*2
1.2.2 因特网时代*8
1.2.3 关于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10
1.2.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2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
1.3.1 计算机网络的不同定义13
1.3.2 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14
1.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15
1.4.1 带宽15
1.4.2 时延17
1.4.3 时延带宽积和往返时延18
1.5.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19
1.5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19
1.5.2 划分层次的必要性21
1.5.3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23
1.5.4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26
1.5.5 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27
1.5.6 OSI与TCP/IP体系结构的比较28
1.6 应用层的客户-服务器方式*29
习题31
第2章 物理层33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33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34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34
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35
2.2.3 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36
2.2.4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38
2.3.1 导向传输媒体39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39
2.3.2 非导向传输媒体45
2.4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47
2.4.1 模拟传输系统48
2.4.2 调制解调器*48
2.4.3 数字传输系统*53
2.5 信道复用技术*56
2.5.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56
2.5.2 波分复用58
2.5.3 码分复用59
2.6 同步光纤网SONET和同步数字系列SDH*61
2.7 物理层标准举例63
2.7.1 EIA-232-E接口标准*63
2.7.2 RS-449接口标准66
2.8 宽带接入技术66
2.8.1 xDSL技术67
2.8.2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68
2.8.3 FTTx技术71
习题71
第3章 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73
3.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73
3.1.1 数据链路层的简单模型73
3.1.2 链路和数据链路75
3.2 三个基本问题*75
3.2.1 帧定界75
3.2.2 透明传输77
3.2.3 差错检测78
3.3 停止等待协议*79
3.3.1 停止等待协议的工作原理80
3.3.2 停止等待协议的算法81
3.3.3 停止等待协议的重传时间83
3.4.1 连续ARQ协议的工作原理*85
3.4 发送窗口大于1的ARQ协议85
3.4.2 滑动窗口的概念*86
3.4.3 连续ARQ协议的信道利用率*89
3.4.4 选择重传ARQ协议90
3.5 点对点协议PPP*90
3.5.1 PPP协议的特点90
3.5.2 PPP协议的帧格式93
3.5.3 PPP协议的工作状态94
3.6 HDLC协议95
习题96
第4章 局域网98
4.1 局域网概述*98
4.2 传统以太网99
4.2.1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99
4.2.2 传统以太网的连接方法*105
4.2.3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108
4.3 以太网的MAC层*110
4.3.1 MAC层的硬件地址110
4.3.2 两种不同的MAC帧格式113
4.4 扩展的局域网*115
4.4.1 在物理层扩展局域网115
4.4.2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116
4.5 虚拟局域网121
4.6 高速以太网*122
4.6.1 100BASE-T以太网122
4.6.2 吉比特以太网124
4.6.3 10吉比特以太网126
4.6.4 以太网接入127
4.7 其他种类的高速局域网128
4.7.1 100VG-AnyLAN局域网128
4.7.2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128
4.7.4 光纤通道129
4.7.3 高性能并行接口HIPPI129
4.8 无线局域网130
4.8.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130
4.8.2 802.11标准中的物理层132
4.8.3 802.11标准中的MAC层133
习题138
第5章 广域网140
5.1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140
5.1.1 广域网的构成140
5.1.2 数据报和虚电路141
5.2 广域网中的分组转发机制*143
5.2.1 在结点交换机中查找转发表144
5.2.2 在路由表中使用默认路由145
5.3 拥塞控制*147
5.3.1 拥塞控制的意义147
5.3.2 拥塞控制的一般原理149
5.4 X.25网150
5.5 帧中继FR152
5.5.1 帧中继的工作原理*152
5.5.2 帧中继的拥塞控制154
5.6 异步传递方式ATM155
5.6.1 ATM的基本概念*155
5.6.2 ATM的协议参考模型157
5.6.3 ATM的信元结构161
5.6.4 ATM的逻辑连接机制162
5.6.5 AAL层举例:AAL5165
习题166
第6章 网络互连169
6.1 路由器在网际互连中的作用*169
6.1.1 路由器的构成169
6.1.2 互连网与因特网172
6.2 因特网的网际协议IP*173
6.2.1 分类的IP地址174
6.2.2 IP地址与硬件地址178
6.2.3 地址解析协议ARP和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180
6.2.4 IP数据报的格式182
6.2.5 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185
6.3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187
6.3.1 划分子网187
6.3.2 使用子网掩码的分组转发过程190
6.3.3 无分类编址CIDR192
6.4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196
6.5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198
6.5.1 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199
6.5.2 内部网关协议RIP201
6.5.3 内部网关协议OSPF204
6.5.4 外部网关协议BGP210
6.6 因特网中的多播213
6.6.1 IP多播的基本概念213
6.6.3 多播路由选择216
6.7 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218
6.7.1 虚拟专用网VPN218
6.8 下一代的网际协议IPv6(IPng)220
6.8.1 解决IP地址耗尽的措施*220
6.7.2 网络地址转换NAT220
6.8.2 IPv6的基本首部221
6.8.3 IPv6的编址223
6.8.4 从IPv4向IPv6过渡224
6.8.5 ICMPv6226
习题226
第7章 运输层229
7.1 运输层协议概述*229
7.2 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231
7.2.1 运输层中的两个协议231
7.2.2 端口的概念232
7.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234
7.3.1 UDP概述234
7.3.2 UDP用户数据报的首部格式236
7.4.1 TCP概述*237
7.4.2 TCP报文段的首部*237
7.4 传输控制协议TCP237
7.4.3 TCP的数据编号与确认*240
7.4.4 TCP的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242
7.4.5 TCP的重传机制*247
7.4.6 TCP的运输连接管理*249
7.4.7 TCP的有限状态机251
习题253
8.1 域名系统DNS*256
8.1.1 域名系统概述256
第8章 应用层256
8.1.2 因特网的域名结构257
8.1.3 用域名服务器进行域名解析259
8.2.1 概述262
8.2.2 FTP的基本工作原理*262
8.2 文件传送协议262
8.2.3 简单文件传送协议TFTP264
8.3 远程终端协议TELNET264
8.4 电子邮件*265
8.4.1 概述265
8.4.2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268
8.4.3 电子邮件的信息格式269
8.4.4 邮件读取协议POP3和IMAP270
8.4.5 通用因特网邮件扩充MIME271
8.5 万维网WWW274
8.5.1 概述*274
8.5.2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276
8.5.3 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278
8.5.4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282
8.5.5 万维网页面中的超链*286
8.5.6 动态万维网文档与活动万维网文档289
8.5.7 万维网上的信息检索系统290
8.6 引导程序协议BOOTP与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292
8.6.1 引导程序协议BOOTP292
8.6.2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293
8.7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294
8.7.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294
8.7.2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概述296
8.7.3 管理信息库MIB297
8.7.4 SNMPv1的五种协议数据单元298
8.7.5 SNMPv2和SNMPv3299
8.8.1 系统调用和应用编程接口*300
8.8 应用进程跨越网络的通信300
8.8.2 服务器的两种工作方式302
8.8.3 进程通过系统调用接口进行通信的过程303
习题305
9.1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308
9.1.1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308
第9章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308
9.1.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309
9.1.3 一般的数据加密模型310
9.2 常规密钥密码体制*311
9.2.1 替代密码与置换密码311
9.2.2 数据加密标准DES313
9.3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316
9.3.1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的特点316
9.3.2 RSA公开密钥密码体制317
9.3.3 数字签名319
9.4 报文鉴别*320
9.5 密钥分配321
9.6 电子邮件的加密323
9.6.1 PGP323
9.7 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324
9.7.1 链路加密324
9.6.2 PEM324
9.8 因特网商务中的加密325
9.8.1 安全插口层SSL325
9.7.2 端到端加密325
9.8.2 安全电子交易SET327
9.9 因特网的网络层安全协议族IPsec328
9.10 防火墙*329
习题330
第1O章 因特网上的实时通信量332
10.1 实时通信量的特点*332
10.2 因特网的多媒体体系结构334
10.2.1 实时运输协议RTP334
10.2.2 实时运输控制协议RTCP336
10.2.3 实时流式协议RTSP337
10.3 IP电话338
10.3.1 IP电话概述*338
10.3.2 H.323340
10.3.3 会话发起协议SIP341
10.3.4 IP电话的通话质量342
10.4 改进“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服务343
10.4.1 使因特网提供服务质量344
10.4.2 调度和管制机制345
10.4.3 综合服务IntServ与资源预留协议RSVP348
10.4.4 区分服务DiffServ349
习题351
附录A 重要英文缩写词353
附录B 参考文献和网址359
附录C 部分习题的解答361
6.6.2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