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线数据通信技术揭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无线数据通信技术揭密
  • (美)John R.Vacca著;傅海阳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2876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无线电通信:数据通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无线数据通信技术揭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一部分 高速无线数据技术概论3

第1章 无线数据网络基础3

1.1 无线数据网络定义3

1.2 无线网络的速率3

1.3 WiFi的定义3

1.4 无线数据网络使用范围4

1.5 无线数据网的保密和安全5

1.6 现有网络的概况6

1.7 3G的使用时间13

1.8 美国的标准和覆盖范围17

1.9 欧洲的覆盖范围19

1.10 短期发展状况20

1.11 无线数据计算的前景21

1.12 无线数据的优势和劣势22

1.13 无线增值应用的实例23

1.15 参考文献24

1.14 小结24

第2章 无线数据网络协议25

2.1 统一的多业务无线数据网络:5-UP网络26

2.1.1 背景知识:802.11物理(PHY)层27

2.1.2 背景知识:802.11媒质接入控制(MAC)层27

2.1.3 对802.11a的一个必要补充28

2.1.4 5GHz统一协议28

2.1.5 5-UP的PHY层28

2.1.6 5-UP PHY层的约束条件30

2.1.7 5-UP MAC层31

2.2 无线数据协议的互联32

2.2.1 802.11结构概述33

2.2.2 用于无线数据LAN的IEEE MAC协议33

2.2.3 802.11网络的两种不同的应用34

2.2.4 MAC层协议35

2.2.5 分布式业务和站点式业务35

2.2.6 802.11——通用无线数据环境36

2.2.7 IS-856接入网结构概述36

2.2.9 接入网和无线数据站37

2.2.10 接入网结构37

2.2.8 不对称数据链路37

2.2.11 第49届IETF会议网络39

2.3 小结41

2.4 参考文献42

第3章 无线数据网络的业务与应用43

3.1 无线商务发展预测45

3.1.1 位置测量47

3.1.2 辅助的全球定位系统(GPS)47

3.1.3 高清晰度地图48

3.1.4 无线数据定位式业务的发展方向49

3.2 双向卫星接入为经销商带来商机50

3.2.1 市场目标51

3.2.2 住宅宽带卫星业务(RBS)的竞争概况51

3.2.3 赞助商52

3.2.4 工作模式54

3.3 小结56

3.4 参考文献56

4.1 无线数据市场57

第4章 无线数据的市场环境57

4.1.1 技术说明58

4.1.2 市场化计划58

4.2 无线数据市场发展趋势58

4.2.1 无线数据局域网59

4.2.2 不容乐观的蓝牙技术60

4.2.3 卫星无线数据市场60

4.2.4 繁荣的商务61

4.2.5 衰退是什么61

4.2.7 低成本单向卫星广播62

4.2.6 增长的机会62

4.2.8 既定方向63

4.2.9 发展方向的选择63

4.2.10 另一个新的发展方向64

4.3 移动无线数据市场64

4.3.1 笔记本电脑的类型65

4.3.2 超轻机型66

4.3.3 移动商业的无线数据网络市场66

4.3.4 WDASP能给移动无线数据应用提供捷径67

4.4 小结68

4.5 参考文献69

第5章 下一代高速无线数据连接标准70

5.1 无线数据局域网70

5.1.1 从802.11b到802.11a70

5.1.2 无线频段共享72

5.1.3 本地安全73

5.1.4 转向5G74

5.1.5 无线数据标准技术事业已经成熟75

5.1.6 利用无线数据LAN标准达到高速率76

5.1.7 无线数据LAN各标准的融合76

5.1.8 无线数据LAN漫游标准77

5.2 固定宽带无线数据标准79

5.2.1 802.16结构79

5.2.2 用802.16标准统一固定宽带无线通信业83

5.3 通用移动电话标准(UMTS)和/或国际移动电信(IMT-2000)83

5.3.1 移动电话发展过程84

5.3.2 两代移动通信之间的技术85

5.3.3 CDMA的3G发展方式88

5.3.4 cdma2000 1x89

5.4 小结91

5.3.5 cdma2000到底是谁的3G91

5.5 参考文献98

第二部分 高速无线数据应用的规划与设计101

第6章 无线数据通信和卫星通信的规划和设计101

6.1 接入点101

6.2 用户设备101

6.3 无线数据网络的规划和设计101

6.4 大规模无线数据LAN的规划和设计103

6.4.1 规划和设计的风险104

6.4.2 设计方法105

6.4.3 规划和设计过程106

6.5 基于IP的无线数据卫星网络互联的规划和设计110

6.5.1 具有QoS保证的IP网络111

6.5.2 综合卫星—地面框架112

6.5.3 集合RSVP113

6.5.4 网关和它的功能结构115

6.6 小结118

6.7 参考文献118

7.2 离线接入方式120

第7章 移动无线数据设计结构120

7.1 实时接入方式120

7.3 无线数据应用模型选择方法121

7.4 作为默认选择的离线接入模型121

7.5 支持移动企业计算的关键步骤122

7.6 多载波CDMA系统130

7.6.1 全补码编码131

7.6.2 多用户干扰下的性能133

7.6.3 多径信道中的信号接收136

7.7 小结142

7.6.4 带宽效率142

7.8 参考文献143

第8章 固定无线数据网络设计145

8.1 安全问题148

8.2 固定宽带无线数据射频系统148

8.2.1 BWDA系统网络149

8.2.2 射频系统151

8.2.3 无线传输系统和配置153

8.3 小结153

8.4 参考文献154

第9章 无线数据接入设计155

9.1 现代通信155

9.2 未来的20~30年间的通信方式156

9.3 未来网络结构:一个真正的一体化通信环境157

9.4 用于宽带固定接入的技术159

9.4.1 系统容量160

9.4.2 层1和层2的基本技术161

9.5 随机接入无线数据网:多分组接收163

9.5.1 MPR节点164

9.5.2 具有MPR节点的网络165

9.5.3 用于MPR的MAC协议165

9.6 移动IP功能167

9.7 IETF的移动IP168

9.7.1 移动IP168

9.7.2 HAWAII169

9.7.3 蜂窝IP170

9.8 终端独立移动IP171

9.9 小结174

9.10 参考文献175

第10章 毫米波设备的设计176

10.1 系统描述176

10.2 短距离微蜂窝和微微蜂窝结构176

10.3 光纤和无线传输干线的混合连接178

10.4 网络操作中心178

10.5 便携式宽带无线数据桥和接入节点178

10.6 自由空间光无线数据接入和高速骨干网端点延伸178

10.7 应用与测试结果179

10.9 参考文献183

10.8 小结183

第11章 无线数据业务:宽带时代的设计184

11.1 无线数据网的免费共享184

11.2 无线数据信道的图像通信185

11.2.1 图像压缩技术概要186

11.2.2 在宽带无线数据信道中的常用模型187

11.2.3 信源编码技术188

11.2.4 独立或联合的信源和信道编码190

11.3 宽带无线数据系统:硬件实现多信道模拟器191

11.5 参考文献194

11.4 小结194

12.1 更快的数据传送速率195

第12章 美国式无线数据设计195

12.2 永远在线能力197

12.3 稳健的应用支持197

12.4 动态IP选址197

12.5 优先级业务198

12.6 GPRS系统结构200

12.7 美国方式的移动应用设计因素202

12.9 参考文献207

12.8 小结207

第三部分 高速无线数据网的规划和安装211

第13章 移动无线数据网的规划211

13.1 手持设备的规划方法211

13.2 制订一个适用的计划211

13.3 移动商务已经启动211

13.4 系统规划前的准备工作212

13.5 不要低估手持设备的费用212

13.7 多种手持设备的处理实体213

13.6 系统设备目录213

13.8 设备选择214

13.9 培训的重要性215

13.10 同步的定义215

13.11 应用选择的重要性216

13.12 文件同步217

13.13 数据同步选项218

13.14 系统管理及特征219

13.15 移动网络管理220

13.16 通信选项221

13.17 安全性考虑222

13.18 小结222

13.19 参考文献223

第14章 陆地固定无线数据网络的实施224

14.1 可用的陆地固定无线数据技术225

14.2 无线局域网(WLAN)227

14.3 高端频谱228

14.4 小结229

14.5 参考文献231

15.1 为什么要同步232

第15章 无线数据和移动应用的实现232

15.2 全面的选择标准233

15.3 一个完整的无线数据移动基础结构的构件组成240

15.4 小结241

15.5 参考文献242

第16章 SONET/SDH分组传输原理:高速无线数据网的部署和应用243

16.1 下一代SONET/SDH系统的高速无线数据传输业务243

16.2 无线数据SONET/SDH网络构架244

16.2.1 通用成帧程序(GFP)247

16.2.2 虚连接249

16.2.3 SONET/SDH上的数据(DoS)传输结构250

16.2.4 DoS的层1/2混合网络251

16.3 新的SONET/SDH传输业务251

16.4 DoS传输节点的结构与应用253

16.4.1 DoS的节点结构253

16.4.2 GFP点到点帧应用255

16.4.3 利用透明GFP实现的SAN互联256

16.5 透明的通用成帧程序(TGFP)257

16.5.2 透明GFP 64B/65B块编码258

16.5.1 透明GFP:GFP概述258

16.5.3 传输带宽问题261

16.5.4 差错控制方式262

16.5.5 透明GFP客户管理帧(CMF)263

16.6 小结264

16.7 参考文献264

第17章 无线数据接入的实现方法266

17.1 使用天线阵提高高速无线数据接入速率的上限266

17.1.1 无线数据接入中的基本限制因素266

17.1.2 模型和假设267

17.1.3 单用户无线数据速率限制268

17.1.4 蜂窝系统中无线数据速率的限值270

17.2 无线城域网(MAN):宽带无线接入的空中接口272

17.2.1 802.16工作组273

17.2.2 技术设计问题273

17.2.3 物理层的细节问题274

17.2.4 媒质接入控制层的结构276

17.3 小结281

17.4 参考文献282

18.1 可重配置终端285

第四部分 高速无线数据网络的配置285

第18章 无线数据配置285

18.1.1 模式识别286

18.1.2 模式切换286

18.1.3 软件下载288

18.1.4 自适应基带处理289

18.2 小结292

18.3 参考文献293

19.1 链路自适应基础知识294

第19章 宽带无线数据网络的配置294

19.2 链路自适应的维数扩展296

19.3 自适应空—时—频信号297

19.3.1 空—时—频无线信道297

19.3.2 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自适应298

19.3.3 基于平均S/N的自适应298

19.3.4 基于接收到的S/N的多个统计量的自适应299

19.3.5 空—时—频自适应300

19.4 性能评估300

19.6 参考文献302

19.5 小结302

第20章 无线数据移动网络的配置303

20.1 把无线数据连接配置到手持设备303

20.2 设备竞争现状304

20.3 智能电话及未来305

20.4 选择合适的设备305

20.5 小结306

20.6 参考文献307

21.1 家庭联网308

第21章 家用无线数据接入技术的配置308

21.2 安全和保密特征309

21.3 市场预测309

21.4 小结311

21.5 参考文献311

第五部分 高级无线高速数据网络的规划与未来发展315

第22章 住宅高速无线数据个人局域网315

22.1 可选标准:IEEE 802.11b、e、g316

22.2 IEEE 802.15.3高速数据WDPAN标准317

22.3 IEEE 802.15.3物理层调制与编码318

22.4 IEEE 802.15.3物理层帧结构320

22.5 接收机灵敏度320

22.6 小范围室内传播信道的特征320

22.7 IEEE 802.15.3接收机性能321

22.8 小结322

22.9 参考文献323

第23章 发展概况、建议和结论324

23.1 发展概况324

23.2 建议326

23.2.1 室内接入:无线接入的新领域328

23.2.2 多址接入:得到普遍认可的CDMA328

23.2.3 无线数据速率:持续不断地向高速率发展329

23.2.4 正交频分复用和多载波通信329

23.3 Ad hoc网络技术335

23.4 网络优化:消除边界影响336

23.5 小结338

23.6 参考文献339

缩写术语英汉对照表3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