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引渡与国际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引渡与国际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3115300.jpg)
- (韩)李万熙著;马相哲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3780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引渡(学科: 研究) 国际法(学科: 研究) 引渡 国际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引渡与国际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犯罪的国际化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1
第一节 犯罪的国际化及其对策1
一、刑事司法的国际化1
(一)犯罪的国际化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1
(二)国际犯罪的惩治2
(三)国际环境与刑事司法3
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几种形态4
(一)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含义4
(二)四种形态的刑事司法协助5
第二节 条约对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发展7
一、有关引渡的情况7
(一)刑法的空间适用范围7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引渡条约10
(三)条约前置问题11
二、有关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情况12
(一)含义12
(二)条约上的司法协助内容13
(三)司法协助的扩大倾向13
第三节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在引渡和刑事司法协助方面的差异14
一、在引渡方面的差异14
(一)持传统立场的英美法系14
(二)证据充足问题15
二、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方面的差异17
(一)认识上的差异17
(二)积极的司法协助与消极的司法协助18
(三)外国法的适用19
(四)总结19
第二章 引渡制度的发展及其主要内容21
第一节 引渡的发展历史21
一、引渡的起源和性质的变迁21
二、引渡的三个发展阶段22
(一)马丁斯(Marens)的分类22
(二)敦德·迪·巴布尔的分类22
第二节 引渡义务与拒绝引渡事由23
一、引渡法的构成23
(一)被动引渡和主动引渡23
(二)实体法和程序法24
(三)可引渡犯罪的范围24
二、引渡的义务25
(一)历史概况25
(二)关于引渡义务的争论26
(三)以条约为基础的引渡义务27
(四)或引渡或起诉30
三、引渡拒绝事由32
(一)引渡要件的缺乏32
(二)绝对的拒绝事由33
1.政治犯罪、军事犯罪、财经犯罪33
2.其他情况33
(三)相对的拒绝事由34
四、被请求国的追诉义务36
(一)被请求国刑法的适用36
(二)代理处罚的问题37
五、加拉加斯会议各国报告书的主要内容39
1.是否存在引渡义务39
2.是否存在作为引渡代替物的追诉义务39
3.引渡或追诉的义务在诉讼法上如何产生40
4.不履行义务的国家的法律地位及其责任40
5.在不存在引渡义务或追诉义务时,被请求国是否存在其他的法律义务40
6.对于既拒绝引渡又不追诉的被请求国,请求国具有怎样的实体上的或程序上的救济对策41
第三节 引渡的基本原则41
一、相互主义41
(一)相互主义的概念和分类41
(二)相互主义的缓和倾向42
(三)概然的相互主义的事例43
二、双罚性原则44
(一)双罚性原则的概念44
(二)双罚性原则的例外44
三、政治犯不引渡46
(一)沿革46
(二)对政治犯罪理论上的分类46
(三)“政治犯罪”概念的缩小47
四、本国公民不引渡49
(一)沿革49
(二)两种基本的立场50
(三)关于本国公民不引渡问题的赞成与反对意见51
1.赞成不引渡的意见52
2.反对不引渡的意见52
(四)解决问题的途径53
1.裁量引渡的采用53
2.向追诉当局送交案件的义务53
3.被判刑人的移送53
五、一事不再理54
六、特定性原则56
(一)意义56
(二)特定性原则的沿革56
(三)特定性原则的排除57
1.特定犯罪范围的排除57
2.被引渡者的同意58
3.自由停留保障期间的情况58
七、对在本国领域外实施犯罪的处理59
(一)处罚原则59
1.问题的提出59
2.作为在本国领域内犯罪来处罚60
3.对在本国领域外犯罪新的处罚原则62
4.未来的展望64
(二)日本刑法第四条之二64
1.本条的宗旨64
2.条文的含义65
3.问题66
第三章 日美引渡条约的发展过程67
第一节 日本的开放和日美友好条约67
一、日美友好条约的缔结67
(一)日美友好条约的缔结经过67
(二)日美友好条约的主要内容69
二、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和领事裁判权69
三、不平等条约的修正和治外法权的废除70
第二节 日美引渡条约的缔结和变迁72
一、1886年缔结的引渡条约72
(一)最初的引渡条约72
1.1886年引渡条约的缔结经过72
2.1886年引渡条约的内容73
3.根据美国政府提议而进行的修改75
二、1906年《引渡补充协定》的缔结76
(一)补充协定的缔结经过76
(二)补充协定的内容76
(三)条约的效力76
三、1978年修订的现行《日本和美利坚合众国引渡条约》76
(一)条约修订经过76
1.修订的经过与宗旨76
2.条约修订的特点77
(二)条约的生效和终止78
(三)换文79
第三节 《日美引渡条约》与日本国内法的关系81
一、条约的国内法效力81
(一)宪法与条约82
1.条约优先说82
2.宪法优先说83
3.宪法优先说的例外83
(二)条约与法律85
1.条约与法律的效力优先问题85
2.《国际人权公约》85
二、与引渡法的关系88
(一)引渡法的沿革88
(二)《引渡法》的修正(1978年)93
(三)现行引渡法中的引渡程序102
1.引渡法中的审查程序和审查机关之间的关系103
2.外务大臣对相互主义保证的审查105
3.法务大臣对妥当性的审查107
4.东京高等法院的审查108
5.法务大臣对妥当性的再审查108
6.《引渡法》上的拒绝引渡事由109
(四)对引渡妥当性决定不服申请的准许与否113
1.事实关系113
2.判决要点114
3.评释114
4.批判117
5.结束语118
三、与国际侦查协助法的关系120
(一)《国际侦查协助法》的制定经过120
(二)国际侦查协助法概要124
1.国际侦查协助法的要点124
2.刑事诉讼规则的准用125
(三)国际侦查协助法上的协助程序125
1.国际侦查协助的性质125
2.国际侦查协助的请求主体126
3.协助和协助所获得资料的区别127
4.国际侦查协助的限制事由127
5.有关国际侦查协助的机关131
6.证据的收集、调查135
四、与《美军地位协定》的关系137
(一)驻屯的法律根据138
(二)美军基地的法律体系139
1.日美合作委员会的协议事项139
2.基地使用的法律关系142
3.安保条约和宪法145
4.美军及其基地的国内法适用148
(三)裁判权的竞合151
1.领土主权原则151
2.警察权152
(四)逮捕和人身处理154
(五)美日引渡条约与美军地位协定的关系155
(六)裁判权的行使和执行156
1.一事不再理原则156
2.裁判权的准确行使157
(七)有关判例157
第四章 现行日美引渡条约中的几项基本原则172
第一节 引渡的义务172
第二节 可引渡之罪174
一、可引渡犯罪范围的飞速扩大174
二、附表的规定178
(一)总论180
(二)分论181
第三节 关于引渡基本原则的具体规定190
一、证据的充分性190
二、双方可罚主义191
(一)理论上的问题191
(二)有关双罚性的日本判例192
1.东京高等法院1983年3月6日判决192
2.东京高等法院1989年3月30日判决193
3.东京高等法院1992年6月24日判决194
4.判例研讨194
(三)围绕双罚性的其他问题197
三、本国国民的裁量引渡198
四、对国外犯的处罚201
五、特定主义的例外203
六、不引渡和延期引渡205
(一)政治犯不引渡原则205
(二)一事不再理207
(三)双方处罚性的缺乏208
(四)引渡的延期209
第五章 现行日美引渡条约中的引渡程序210
第一节 现行日美引渡条约中的有关规定210
一、正式引渡程序210
二、简易引渡程序214
三、临时拘禁218
四、引渡请求的竞合219
五、物的移交220
(一)意义和沿革220
(二)引渡条约中财物的移交221
(三)条约的规定222
六、过境运送222
七、费用225
八、通知义务226
第二节 引渡程序在实务中应注意的问题227
一、引渡请求时的必要资料228
二、日本国内的引渡请求程序230
三、在美国的引渡请求程序232
四、美国的引渡程序237
五、围绕引渡请求程序的几个问题239
六、国际刑事警察组织242
第六章 关于引渡理论的几个问题247
第一节 引渡与废除死刑的关系247
一、引渡与死刑问题247
二、出现在若干条约中的对死刑问题的处理249
(一)1933年12月26日泛美引渡条约249
(二)欧洲引渡条约249
(三)美国意大利引渡条约249
三、解决的方法途径250
(一)实务角度上的解决方法250
(二)通过驱逐出境的方法变相引渡251
(三)代理处罚主义251
(四)刑事追诉的移管252
第二节 引渡与外交特权的关系253
一、国际刑法上的刑事豁免权253
(一)法律根据253
(二)刑事豁免权的主体254
(三)刑事豁免权的法律效果255
(四)刑事豁免权的界限255
(五)刑事豁免权的始期和终期256
(六)派遣国的属人主义扩大256
(七)被害者的保护与救济257
二、日本加入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258
(一)定义(条约第1条)258
1.领事机关258
2.领事机关的成员258
3.领馆馆舍259
4.领馆档案260
(二)领馆馆舍不可侵犯260
1.不可侵犯的范围260
2.接收国当局的出入领馆260
3.领馆档案的不可侵犯261
4.领事机关通信的不可侵犯262
5.领事信使的身体不可侵犯263
(三)领馆官员的身体不可侵犯263
1.作为领馆官员,不是接收国的国民,也不是通常居住在接收国者263
2.作为领馆官员,是接收国的国民或者通常居住在接收国者264
3.名誉领馆官员265
(四)刑事豁免权265
1.作为领馆官员或者领馆雇员,既不是接收国的国民,也不是通常居住在接收国者265
2.作为领馆官员或者领馆雇员,是接收国的国民或者是通常居住在接收国者266
(五)对领馆官员的通报266
1.逮捕等情况的通报266
2.逮捕领事机关成员时的通报267
3.死亡情况的通报267
4.船只失事和航空事故情况的通报267
(六)领馆官员的会见通讯权267
(七)与日本缔结两国间领事条约的美国、英国等条约和本条约的适用关系268
第三节 引渡与临时逮捕268
一、问题的引入268
二、引渡条约中的临时逮捕269
(一)欧洲引渡公约269
1.公约的规定270
2.若干注释270
(二)联合国引渡示范条约271
(三)联合国毒品新公约272
(四)西德加拿大引渡条约273
(五)西德美国引渡条约275
三、德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中的临时逮捕277
(一)1929年引渡法中的临时逮捕277
(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中的临时逮捕277
1.有关条文277
2.关于第19条的解释278
(三)引渡拘禁与引渡临时拘禁的差异280
四、美国等普通法国家的临时逮捕281
(一)美国缔结的条约中的临时逮捕281
(二)美国的国内程序281
五、临时逮捕制度引入日本时的问题283
(一)与令状主义可否并存283
(二)国际刑警组织途径的问题284
(三)留置处分及与之相关的刑事赔偿的问题285
第四节 为执行保安处分的引渡286
一、引渡条约中出现的关于保安处分的各种规定286
二、保安处分的执行与引渡基本原则的关系288
(一)双罚主义原则288
(二)特定主义原则289
(三)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289
第五节 恐怖行为、有组织犯罪的情况289
一、恐怖行为289
(一)政治犯罪概念的缩小事由289
1.缩小事由的类型289
2.行刺条款290
(二)防止恐怖行为的国际公约292
1.恐怖行为从“政治犯罪”中的排除292
2.防止恐怖行为的欧洲公约292
3.作为“重大犯罪”的恐怖行为294
4.与社会犯罪的区别295
二、航空器恐怖犯人的引渡和追诉方式296
(一)“或引渡或追诉”方式的基本结构297
1.“引渡”和“追诉”的相互关系297
2.管辖权原则的扩大及其意义301
(二)“或引渡或追诉”方式中的几个问题303
1.国内实施立法和条约的规定303
2.“引渡”和“追诉”的程序关系306
(三)“或引渡或追诉”方式与非政治化310
1.非政治化的动向与“或引渡或追诉”方式310
2.“人权条款”的意义312
三、有组织的犯罪315
(一)对有组织的犯罪的各国对策315
1.美国315
2.意大利317
3.德国(原西德)318
4.北爱尔兰319
5.奥地利319
6.香港320
(二)有组织犯罪和双方可罚主义321
第六节 与人权条款的关系323
一、人权条款的意义323
二、条约中出现的人权条款324
(一)明文规定人权条款的条约324
(二)实质上规定了人权条款的条约325
三、立法例中出现的人权条款325
四、相对的政治犯罪概念的扩大327
(一)瑞士学说327
(二)日本的情况329
五、日本刑事程序上的外国人人权保护330
(一)对外国嫌疑者的权利告知330
(二)对不懂日语的外国人的调查331
(三)其他问题332
第七章 最新国际动向333
一、第8次联合国预防犯罪会议的示范条约333
二、美国的侦查协助条约334
(一)与荷兰的刑事相互协助条约334
(二)与意大利的刑事相互协助条约335
三、其他各国的新法制335
(一)英国的1989年引渡法335
(二)澳大利亚1987年刑事案件协助法及1988年引渡法336
(三)韩国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337
(四)麻药新条约和日本的麻药新法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