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生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植物生理学
  • 郝建军,康宗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7199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植物生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植物生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1

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与内容1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2

三、学习植物生理学的目的与任务4

四、学习植物生理学的方法5

第一章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6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化学组成6

第二节 生物膜7

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7

二、生物膜的结构7

三、生物膜的功能8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与功能9

一、原生质体9

二、细胞壁16

三、胞间连丝20

第四节 细胞信号转导20

一、胞外信号21

二、膜上信号转换系统21

三、胞内信号24

四、蛋白激酶27

复习思考题29

第二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30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30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和特点30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30

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色素31

一、叶绿体31

二、光合色素32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过程36

一、原初反应37

二、光合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39

三、二氧化碳的固定与还原44

四、光合作用的产物54

五、光呼吸(C2循环)56

第四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61

一、光合作用的指标61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61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62

四、光合速率的日变化64

第五节 C3植物、C4植物、CAM植物的比较64

第六节 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及提高途径66

一、作物光能利用率66

二、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66

三、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67

复习思考题68

第三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69

第一节 概述69

一、有机物质运输的形式69

二、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70

三、有机物质的运输方向72

四、有机物质运输的度量73

第二节 有机物质运输的机理73

一、韧皮部装载和筛分子装载73

二、有机物质在库端的卸出75

三、有机物质运输的动力76

第三节 有机物质的分配与调控79

一、代谢源与代谢库及其相互关系79

二、有机物质分配的规律81

三、同化物的再分配与再利用81

五、有机物质运输与分配的调控83

四、光合产物分配与产量形成的关系83

复习思考题86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87

第一节 概述87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87

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87

三、呼吸作用的主要历程88

第二节 呼吸代谢的过程88

一、底物氧化分解88

二、呼吸电子传递97

三、氧化磷酸化101

四、呼吸作用的调控103

第三节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105

一、呼吸作用的指标105

二、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106

第四节 呼吸作用与粮食果蔬贮藏109

一、呼吸作用与粮食贮藏109

二、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110

复习思考题111

第五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112

第一节 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12

一、植物体内的含水量112

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112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13

第二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114

一、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114

二、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120

第三节 植物的蒸腾作用124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124

三、气孔蒸腾125

二、蒸腾作用的部位125

第四节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132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132

二、水分运输的速度133

三、水分向上运输的机制133

第五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134

一、植物对水分的需要134

二、植物的需水规律135

三、合理灌溉的时期与指标136

四、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137

复习思考题137

第六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138

第一节 植物的必需元素及其生理作用138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138

二、植物必需元素与确定方法139

三、植物必需元素的作用140

四、单盐毒害与离子拮抗144

第二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转145

一、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145

二、细胞对溶质的吸收146

三、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149

四、植物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152

五、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转与分配153

第三节 植物体内氮、硫、磷的同化153

一、硝酸盐的同化154

二、磷酸盐的同化156

三、硫酸盐的同化157

第四节 作物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157

一、作物需肥的规律157

二、合理施肥的指标158

复习思考题159

第一节 生长素类160

一、生长素的发现160

第七章 植物生长物质160

二、生长素的分布、存在形式与运输161

三、生长素的代谢163

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63

五、生长素的作用机理165

第二节 赤霉素类167

一、赤霉素的发现167

二、赤霉素的分布、存在形式与运输168

三、赤霉素的代谢168

四、赤霉素的生理作用168

五、赤霉素的作用机理170

第三节 细胞分裂素类172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172

四、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173

三、细胞分裂素的代谢173

二、细胞分裂素分布、存在形式和运输173

五、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175

第四节 脱落酸176

一、脱落酸的发现176

二、脱落酸的分布、存在形式与运输177

三、脱落酸的代谢177

四、脱落酸的生理作用177

五、脱落酸的作用机理180

第五节 乙烯180

一、乙烯的发现180

二、乙烯的生物合成及运输181

三、乙烯的生理效应182

四、乙烯的作用机理183

三、油菜素甾醇类化合物的生理效应及应用184

二、油菜素甾醇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184

第六节 油菜素甾醇类184

一、油菜素甾醇类化合物种类及分布184

四、油菜素甾醇类化合物的作用机理186

第七节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186

一、激素间的增效作用与拮抗作用186

二、激素间的比值对生理效应的影响186

三、激素间的代谢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187

四、多种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性187

五、植物对激素的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187

第八节 其他天然植物生长物质188

一、茉莉酸及其甲酯188

二、水杨酸189

三、多胺类190

四、玉米赤霉烯酮191

第九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192

一、植物生长促进剂192

六、三十烷醇192

七、系统素192

五、寡糖素192

二、生长抑制剂193

三、植物生长延缓剂194

四、应用生长调节剂的注意事项195

五、植物的化控工程196

复习思考题197

第八章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运动198

第一节 细胞发育199

一、细胞发育199

二、组织培养200

第二节 种子生理202

一、种子的休眠202

二、种子的寿命204

三、种子的萌发205

第三节 植物的生长208

二、植物生长的相关性209

一、植物的生长曲线209

三、植物生长的周期性211

四、植物生长的独立性211

五、植物的休眠212

第四节 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214

一、温度214

二、光照215

三、水分215

四、矿质216

第五节 植物的运动216

一、植物的向性运动216

二、植物的感性运动218

三、植物的近似昼夜节奏——生物钟219

复习思考题220

一、低温对成花的诱导——春化作用221

第九章 植物的生殖、衰老和脱落221

第一节 植物的成花诱导221

二、光照对成花的诱导224

三、植物营养和成花229

四、植物生长物质与开花诱导229

第二节 植物花芽分化与性别表现230

一、花芽分化230

二、性别表现231

第三节 植物的授粉与受精234

一、花粉生理234

二、授粉生理236

三、受精生理238

四、无融合生殖238

第四节 种子和果实发育238

一、胚胎发生和种子形成239

二、果实的发育241

第五节 植物的衰老与器官脱落244

一、植物的衰老244

二、器官的脱落246

复习思考题248

第十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250

第一节 概述250

一、逆境生理的有关概念250

二、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变化与代谢特点251

三、渗透调节作用252

四、植物激素在抗逆性中的作用254

五、膜保护物质与活性氧平衡255

六、逆境蛋白256

七、植物的交叉适应257

第二节 植物的抗旱性与抗涝性258

一、植物的旱害及抗旱性259

二、植物的涝害和抗涝性263

第三节 抗寒性264

一、抗冷性264

二、抗冻性265

第四节 抗热性268

一、热害268

二、热害的机理269

三、植物的抗热性及提高途径270

第五节 植物的抗盐性271

一、植物的盐害271

二、植物抗盐性272

三、盐胁迫及维持离子平衡的SOS途径273

四、提高抗盐性的途径273

复习思考题274

附录 汉英名词对照表275

主要参考文献2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