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艺创作要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艺创作要论
  • 刘正国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出版社
  • ISBN:754302248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艺创作要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贵在有独到见解(代序) 张玉能1

第一章 情感论1

一 情感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2

(一)情感对作品生成的动力作用2

(二)情感对材料的汰变作用8

(三)情感对语言的制导作用13

(四)情感对篇章的组构作用18

(五)情感对风格的渗透作用21

二 情感显示方法26

(一)情感的逆向显示27

(二)情感的复合显示44

第二章 感受论55

一 艺术感受的特征55

二 艺术感受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58

(一)艺术感受是文艺创作的灵性之源58

(二)艺术感受是文艺创作的个性之本59

三 艺术感受的培养方法61

(一)精心观察,捕捉感受61

(二)倾情体验,强化感受64

(三)展开想象,丰富感受67

(四)审美静观,升华感受69

第三章 变形论74

一 变形的本质特征74

(一)从心理学角度探索变形的动力机制79

二 变形的双重机制79

(二)从符号学角度探索变形的操作机制83

三 变形的方式88

(一)谬理重组变形90

(二)反常颠倒变形93

(三)异化替代变形95

(四)感觉挪移变形98

(五)扩张收缩变形99

(六)幻化虚拟变形101

(七)化虚为实变形103

(八)改变属性变形105

四 变形的审美效应109

(一)变形的新奇美——审美效应的力度109

(二)变形的模糊美——审美效应的向度112

(三)变形的延宕美——审美效应的时间长度115

五 变形的审美规范原则118

六 变形意象的营构要求125

(一)变形意象的营构要表现客体的本质特征125

(二)变形意象的营构要有作者真情的投射126

(三)变形意象的营构要选择形与神的契合点127

(四)变形意象的营构要注意虚与实的结合128

(五)变形意象的营构要注意运用意象流手段128

(六)变形意象的营构要注意特定语境的创造129

七 诗并非使它所触及的一切都变形131

第四章 色彩论134

一 诗歌色彩表现的特征134

(一)诗歌色彩表现的观念性134

(二)诗歌色彩表现的模糊性136

二 诗歌色彩的审美追求137

(一)诗歌色彩的装饰美137

(二)诗歌色彩的情感美143

(三)诗歌色彩的象征美149

三 诗歌色彩词的运用方式152

(一)由景物带出色彩词152

(二)由色彩词带出景物153

(三)对色彩词加以修饰、限定或描写153

第五章 虚实论156

一 虚实的本质特征156

——对学界虚实本质论的辨析156

(一)从反映论的角度看待虚实156

(二)从形象论的角度看待虚实158

(三)从鉴赏论的角度看待虚实160

(四)从创作论的角度看待虚实161

二 虚实的表现形态162

——对学界虚实形态论的辨析163

(一)字的虚实辨163

(二)景的虚实辨167

(三)时空虚实辨168

(四)有无虚实辨169

(五)宾主虚实辨170

三 虚与实的关系——对学界虚实结构论的辨析171

(一)虚实品质具有相关性特点172

(二)虚实结构具有相融性特点175

第六章 结构论180

(一)施受换位的特征181

一 施受换位论181

(二)施受换位的方式182

二 方向错位论195

(一)方向错位的特征195

(二)方向错位的方式195

三 两极扩位论203

(一)两极扩位的特征203

(二)两极扩位的方式203

第七章 修辞论212

一 喻体延伸论212

(一)喻体延伸的特征212

(二)喻体延伸的结构213

(三)喻体延伸的形态223

(四)喻体延伸中的误用现象229

(五)喻体延伸与不延伸并无优劣之分233

二 累叠论235

(一)累叠的特征235

(二)累叠的方式236

(三)累叠的误用与误释238

第八章 作家作品论241

一 论李白诗歌的情感显示特征241

二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清谈257

三 论《世说新语》的人物刻划266

四 论《世说新语》的语言艺术276

五 鲁迅作品修辞探析289

六 李瑛《一月的哀思》修改艺术3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