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线宽带网络手册 3G、LMDS与无线Internet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无线宽带网络手册 3G、LMDS与无线Internet
  • John R.Vacca著;北京超品技术有限公司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1853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94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6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无线宽带网络手册 3G、LMDS与无线Internet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部分 无线宽带网络技术概述1

第1章 无线宽带网络的基本原理1

1.1 宽带发展的推动力是什么6

1.2 网络和运营商如何定位以提供宽带服务7

1.3 无法匹敌9

1.4 无线宽带网络活动概述11

1.4.1 无线宽带技术评估及服务12

1.4.3 无线宽带电缆调制解调器访问网络13

1.4.2 无线宽带电缆入门13

1.4.5 双向无线宽带电缆调制解调器服务14

1.4.4 无线宽带电缆调制解调器服务的可用性14

1.4.6 基于有线电视的高速因特网服务15

1.4.7 有线IP本地和长途电话18

1.5 无线宽带基本原理和固定无线宽带系统21

1.5.1 基本概念和问题23

1.5.2 固定无线宽带系统类型26

1.6 无线宽带的市场需求和预测30

1.7 结束语31

1.8 尾注33

第2章 无线宽带网络平台35

2.1 增强的铜网络36

2.2 光纤和HFC39

2.2.1 平台背景40

2.2.4 无线宽带网络平台特性41

2.2.3 假设41

2.2.2 平台设计41

2.2.7 未来的麻烦42

2.2.6 基本原理42

2.2.5 平台设计目标42

2.2.9 无线宽带网络平台的详细资料43

2.2.8 替代战略43

2.2.10 战略意义44

2.3 第三代(3G)蜂窝式移动电话网47

2.2.11 实现47

2.3.1 现状48

2.3.2 未来50

2.3.3 GSM和IS-13652

2.3.4 CDMA54

2.4 卫星56

2.3.5 下文中的3G56

2.4.1 VSAT57

2.4.2 DBS59

2.4.3 无线宽带卫星GEO和LEO60

2.4.4 对未来全球语音和数据应用的快速比较:GEO和LEO宽带卫星体系结构64

2.5.1 ATM67

2.5 ATM和中继技术67

2.5.3 帧中继68

2.5.2 网络模拟68

2.5.4 信元中继传输71

2.6 结束语72

2.5.5 异步传输模式(ATM)72

2.7 尾注73

第3章 无线宽带网络上的服务与应用75

3.2.1 综合服务数字网络(ISDN)77

3.2 一般应用和服务77

3.1 支持用户无线宽带因特网设备需要些什么77

3.2.4 因特网78

3.2.3 蜂窝无线78

3.2.2 较高速的交换和非交换服务78

3.2.5 无线宽带接入79

3.3 结束语80

3.2.6 可靠的、可用的无线宽带网络80

3.3.2 系统和技术说明81

3.3.1 BWA技术的好处81

3.3.3 建议82

3.4 尾注83

4.2 固定宽带的无线访问85

4.1 移动宽带无线通信85

第4章 无线宽带市场环境85

4.3.1 混合系统86

4.3 移动应用的发展86

4.4 固定无线宽带网络相对于有线网络的优势87

4.3.2 第三代87

4.5 市场渗透的发展88

4.6 无线宽带网络接入市场89

4.7 固定无线宽带网络的全球市场以及发展趋势—LMDS、MMDS和ISM 200090

4.7.1 无线宽带网络市场的趋势和发展91

4.7.2 无线宽带和高速网络市场的趋势和发展92

4.8 结束语93

4.9 尾注95

5.1 HiperLAN2标准96

第5章 下一代高速无线宽带连通性的标准96

5.2 全球第三代(G3G)CDMA标准97

5.2.1 运营商协调小组(OHG)技术框架文档98

5.2.2 技术参数99

5.3.1 协调要求101

5.3 协议层的CDMA协调(G3G)提议101

5.3.2 协调方法102

5.4 指导方针和原则103

5.3.3 相控方法103

5.6 尾注104

5.5 结束语104

6.1 数据应用106

第6章 规划和设计无线宽带和卫星的应用106

第2部分 规划和设计无线宽带网的应用106

6.3 视频应用107

6.2 语音应用107

6.4.1 高效无线宽带网络应用的蓝图108

6.4 无线宽带应用的远景规划和设计的需要108

6.4.4 需求预测109

6.4.3 远景规划与设计的目标109

6.4.2 远景规划与设计的需要109

6.4.7 增值服务110

6.4.6 新的服务与技术110

6.4.5 实际需求与计划需求之间的关系110

6.5.1 要求115

6.5 连通性/传输要素115

6.4.8 服务参数115

6.5.2 电缆116

6.5.3 无线电118

6.5.4 流星短脉冲串通信系统(MBCS)128

6.5.5 高密度固定系统(HDFS)129

6.5.6 大高度平台站(同温层系统)130

6.5.7 非同步地球轨道卫星133

6.6 结束语137

6.7 尾注141

第7章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设计技术142

7.1 基础技术概述144

7.1.3 可用于固定无线宽带通信的不同方法145

7.1.2 在局域网(LAN)中使用固定无线宽带技术的优点145

7.1.1 使用固定无线宽带技术145

7.1.5 与现有技术集成146

7.1.4 频谱分配和划分146

7.1.6 LMDS:固定无线宽带局域网(LAN)技术150

7.1.7 LMDS技术和设计问题157

7.2.1 过程162

7.2 FCC及其所开展的拍卖活动162

7.2.2 赢家163

7.2.3 未来拍卖及其他166

7.3.1 LMDS/LMCS的应用和业务167

7.3 LMDS/LMCS的扩大战略和机遇167

7.3.2 LMDS/LMCS市场推动因素172

7.3.3 LMDS/LMCS增长的障碍176

7.3.4 LMDS/MMDS市场预测183

7.4 结束语185

7.4.1 拍卖186

7.4.2 未来的预测187

7.4.3 战略合作模式193

7.5 尾注194

第8章 固定无线宽带网络设计197

8.1 基础技术198

8.2 多点微波分配系统(MMDS)203

8.3.1 出借可信性205

8.3 面向每个人的商业机会205

8.3.2 MMDS形成207

8.3.4 前面的挑战209

8.3.3 Nextlink:沉睡的巨人209

8.5 尾注210

8.4 结束语210

9.1 什么是宽带无线接入212

第9章 宽带无线接入设计212

9.2 ATM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213

9.2.1 技术方法214

9.2.2 试验概述215

9.3 LMDS:宽带无线接入216

9.4 BWA技术的优点218

9.4.3 设备选择219

9.4.2 系统和技术说明219

9.4.1 没有其他技术可以取代宽带无线接入219

9.5 宽带无线接入和时分双工220

9.5.2 按需分配带宽221

9.5.1 两种方式221

9.6 结束语222

9.5.3 保持灵活性222

9.7 尾注223

10.1 单片微波和毫米波的IC(MMIC)装置设计224

第10章 毫米波设备设计224

10.1.2 MMIC设计225

10.1.1 使用MMIC的原因225

10.2 MMIC封装226

10.1.3 MMIC设计项目:使用共面电路介质的小型Ku波段低噪声放大器226

10.2.3 接地共面波导电路中衬底共振耦合的线路模型227

10.2.2 用于确定低成本MMIC封装的共振频率的电磁模型227

10.2.1 塑料表面固定件封装的微波建模线路布局227

10.2.5 已封装的M4MIC中共振模式耦合的简易线路模型228

10.2.4 使用侧壁图像计算MMIC线路的MoM分析中的封装效果228

10.3.1 放大器的设计229

10.3 无线宽带级联电抗终端单级分布式放大器的设计229

10.3.2 放大器的制作231

10.3.3 放大器性能232

10.4 结束语233

10.5 尾注234

11.1 住宅无线宽带访问服务设计和远程工作人员235

第11章 无线宽带服务:宽带时代的设计235

11.2 住宅无线宽带服务设计:数字用户线路和电缆调制解调器236

11.3 住宅宽带服务与安全238

11.4 方案1:远程工作人员操作企业桌面管理范围以外的系统239

11.5 方案2:远程工作人员的住处有多个物理连接240

11.6 方案3:远程工作人员需要有应用程序服务器和NOS服务的访问权限242

11.7.1 强身份验证243

11.7 通用预防措施243

11.7.2 加密的数据传输244

11.8 CLEC无线宽带服务设计245

11.7.4 网络防病毒保护和内容过滤245

11.7.3 入侵检测、攻击识别和响应245

11.8.3 当前竞争状态247

11.8.2 本地竞争行为247

11.8.1 规定的格局247

11.8.7 CLEC无线宽带服务模型248

11.8.6 挑战248

11.8.4 CLEC的市场吸引力248

11.8.5 问题:CLEC的导火索248

11.9 结束语249

11.8.10 传输选项249

11.8.8 不同的无线宽带服务设计249

11.8.9 VPN与安全249

11.9.4 可以引进的新无线宽带服务250

11.9.3 无线电250

11.9.1 被动的光网络(PON)250

11.9.2 预期的部署略图250

11.10 尾注251

12.1 使DOCSIS适合于美国专用的无线宽带访问设计252

第12章 美国专用的无线宽带设计252

12.1.1 回顾DOCSIS253

12.1.2 服务类支持255

12.1.3 安全注意事项256

12.1.5 干扰带来的麻烦257

12.1.4 射频(rf)损害257

12.1.7 PHY更改259

12.1.6 DOCSIS修改259

12.2 结束语260

12.1.8 MAC更新260

12.3 尾注261

第13章 部署无线宽带卫星网络262

第3部分 安装和部署无线宽带网络262

13.2 了解地理和气候因素263

13.1.6 比较无线宽带和有线电信公司提供的业务263

13.1 在无线宽带和有线之间进行选择263

13.1.1 记住目视线路这一因素263

13.1.2 如果没有好的有线选择可用,则考虑无线宽带263

13.1.3 如果需要在极其接近的两幢建筑物中桥接局域网(LAN),则考虑无线宽带263

13.1.4 如要跨越有线业务的边界,则考虑无线宽带263

13.1.5 为临时或备用连接考虑无线宽带263

13.4 如何部署专用连接264

13.3 在专用和电信公司之间选择264

13.5 如何使用无线宽带电信公司265

13.6 何时使用卫星266

13.7.1 成本效益分析,尤其是有关竞争技术267

13.7 何时使用流星突发无线宽带通信系统(MBWBCS)267

13.7.2 优点与缺点268

13.7.3 预期的部署分布269

13.8 何时使用非同步地球轨道卫星270

13.7.4 可推荐的新业务270

13.8.2 预期的部署轮廓271

13.8.1 成本效益分析,尤其是关于竞争技术271

13.10 尾注272

13.9 结束语272

14.1 实现固定陆地企业无线宽带网273

第14章 实现陆地宽带固定无线网273

14.2 DSL与电缆274

14.5 尾注276

14.4 结束语276

14.3 路由安全设置276

15.1 家庭是电路所在277

第15章 实现宽带无线和卫星应用277

15.2 少数用户、网线用户、贫穷用户281

15.5 尾注287

15.4 结束语287

15.3 玩等待游戏287

第16章 SONET/SDH数据包规范(POS-PHY 3级):部署高速宽带无线网络应用289

16.1 多设备PHY链接接口发展291

16.2 POS-PHY接口设计需求293

16.2.1 同步数据包和信元支持294

16.2.3 适于短数据包通信的POS-PHY295

16.2.2 简化链路层设计295

16.4 尾注296

16.3 结束语296

16.2.4 标准化活动296

17.1 无线宽带移动与接入实施方法的结合298

第17章 无线宽带接入实现方法298

17.2 网络结构300

17.3 协议堆栈302

17.4 紧密开放核心303

17.5 无线宽带网络:过渡到第三代305

17.6 2G+系统307

17.7 从IS-95到分组模式数据的发展:IS-95B309

17.8.1 cdma2000310

17.8 第三代无线宽带系统310

17.8.2 WCDMA312

17.9 结束语316

17.10 尾注317

第18章 配置无线LAN319

第4部分 配置无线宽带网络319

18.1 无线LAN的应用320

18.2 WLAN的优点321

18.3 WLAN如何工作322

18.4.2 基础结构WLAN323

18.4.1 独立WLAN323

18.4 WLAN配置323

18.5.1 扩展频谱324

18.5 无线LAN技术选项324

18.4.3 微蜂窝与漫游324

18.5.4 直接序列调制扩展频谱技术325

18.5.3 跳频扩展频谱技术325

18.5.2 窄带技术325

18.6 WLAN客户注意事项326

18.5.5 红外技术326

18.6.5 完整性327

18.6.4 多路径效应327

18.6.1 WLAN的优点327

18.6.2 作用范围/覆盖范围327

18.6.3 吞吐量327

18.6.7 与无线基础结构的互操作328

18.6.6 与有线基础结构的互操作328

18.6.9 简单性/便于使用332

18.6.8 干扰与共存332

18.6.14 人身安全333

18.6.13 移动平台的电池寿命333

18.6.10 安全性333

18.6.11 成本333

18.6.12 可缩放性333

18.8 尾注334

18.7 结束语334

19.1 MMDS未授权频带点对多点系统335

第19章 配置未经许可的频带系统以增强多信道多点分配业务(MMDS)中的无线宽带业务335

19.3.1 符合802.11的户外无线宽带接入系统338

19.3 未授权频带系统的容量338

19.2 MMDS覆盖范围中服务暗区的结构338

19.3.3 未授权5GHz频带的无线接入系统339

19.3.2 未授权点对点系统339

19.4 相关的MMDS频率和容量计划341

19.5 数据接口和服务342

19.6.4 农村或边缘部署343

19.6.3 定位中央基站343

19.6 干扰抑制343

19.6.1 扩展频谱技术343

19.6.2 分割频带运行343

19.7.1 基本结构344

19.7 案例研究:使用未授权频带的拉斯维加斯W-DSL344

19.7.2 中央单元基站345

19.7.3 无线宽带回程应用346

19.9 尾注347

19.8 结束语347

19.7.4 建筑物内无线宽带LAN347

20.1.1 数据应用349

20.1 应用349

第20章 配置无线宽带卫星网络349

20.1.3 视频应用350

20.1.2 语音应用350

20.2 轨道高度351

20.3.1 将来的宽带SATCOM系统356

20.3 系统356

20.3.2 将来的趋势和问题:Ka频带和较高频率358

20.3.3 弯管卫星中继对比“空中接口”360

20.3.4 全处理卫星361

20.3.5 业务启用平台362

20.4 市场因素363

20.6 尾注367

20.5 结束语367

21.1 住宅宽带服务:数字用户线和线缆调制解调器368

第21章 配置住宅无线宽带接入技术368

21.2 住宅无线宽带服务与安全370

21.2.1 情况1:远距离工作者操作不在共同桌面管理的范围中的系统371

21.2.2 情况2:远距离工作者的住处有多个物理连接373

21.2.3 情况3:远距离工作者要求另外将被共同防火墙阻止的到应用程序服务器和NOS服务的接入375

21.3.2 加密数据传输376

21.3.1 强验证376

21.3 一般防范376

21.4 网络反病毒保护和内容过滤377

21.3.3 入侵检测、攻击识别和响应377

21.6 尾注378

21.5 结束语378

第22章 管理无线宽带网络:LMDS系统的运行管理及其应用379

第5部分 管理无线宽带网络379

22.1 运行管理原则380

22.1.1 运行管理的频率381

22.1.2 使用的技术382

22.2 LMDS与其他接入技术的比较383

22.3.2 远程教学385

22.3.1 从电视到交互式电视385

22.3 应用385

22.5 尾注386

22.4 结束语386

23.1 测试用于多媒体应用的卫星机载处理的无线宽带卫星网络387

第23章 测试用于多媒体应用和下一代RF数字设备的星载处理的无线宽带卫星网络387

23.3 OBP生成块389

23.2 卫星信道的容量限制389

23.3.2 有效负载391

23.3.1 用户站391

23.3.3 主控制测试中心394

23.3.4 系统395

23.4.2 3G就绪的ATE的技术要求396

23.4.1 RF ATE的市场需求396

23.4 测试下一代RF数字设备的无线宽带卫星网络396

23.4.3 MVNA技术398

23.5 结束语400

23.6 尾注401

24.1 使用MMDS的固定无线宽带分组接入402

第24章 检修固定无线宽带网络402

24.2 实验系统结构403

24.2.2 IP网络和应用404

24.2.1 无线电和MAC子系统404

24.2.3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系统406

24.3.1 雨和植被对传播的影响407

24.3 观测报告和经验教训407

24.3.2 将电缆调制解调器技术应用到固定无线宽带系统409

24.3.3 服务和应用性能410

24.5 尾注412

24.4 结束语412

第25章 无线宽带网络应用:电信服务模型和自适应的QoS条款413

第6部分 先进的无线宽带网络和未来的方向413

25.1 建立无线宽带应用模型414

25.1.2 静态优先级415

25.1.1 最小化设置415

25.2 在多层环境中采用多组件模型416

25.1.3 动态优先级416

25.2.2 优化层选择417

25.2.1 渐进层选择417

25.3 执行结果418

25.2.3 增强优化层选择418

25.4 结束语420

25.5 尾注421

26.1 住宅高速因特网接入需求和无线宽带的融合422

第26章 住宅高速因特网:无线宽带422

26.2 高速接入技术423

26.3 xDSL424

26.4 光纤同轴混合系统426

26.6.1 使用VSAT进行的高速因特网接入427

26.6 卫星系统427

26.5 光纤到户427

26.6.2 无线宽带439

26.7 结束语440

26.8 尾注441

第27章 无线宽带混合技术:下一代潮流442

27.2.1 移动计算446

27.2 跨多路接入平台集成446

27.1 无线宽带—有线集成446

27.2.2 共享媒体和多路接入447

27.2.3 无线宽带接入问题449

27.2.4 一些普遍问题450

27.4 促进多平台集成453

27.3 有线和无线宽带域的集成453

27.5 多个递送平台的紧密集成454

27.6 扩展该数据传送容量455

27.7 如何看待两种类型的平台:LMDS和MMDS456

27.9 尾注457

27.8 结束语457

28.1 3G技术459

第28章 下一代无线宽带网络459

28.1.2 医疗保健460

28.1.1 金融业务460

28.1.6 企业对雇员461

28.1.5 销售461

28.1.3 保险461

28.1.4 汽车461

28.1.9 体育462

28.1.8 广告462

28.1.7 企业对企业462

28.1.10 管理事宜464

28.2 协调的3G无线宽带标准开发465

28.1.13 3G在雷达荧光屏上的应用465

28.1.11 日本与北美465

28.1.12 寻找频谱465

28.2.1 无线宽带发展的时间表468

28.2.2 模式转移概述469

28.2.3 1G和2G标准的情况470

28.3 3G CDMA技术472

28.2.4 未来标准的情况:我们处在一个新时代472

28.3.1 CDMA环境:DS/CDMA473

28.3.2 3G移动通信481

28.3.3 基于IP的公共无线宽带网络486

28.3.4 “智能”天线系统488

28.3.5 基于MA的3G移动系统智能494

28.4.2 电话平台500

28.4.1 新一代500

28.4 “智能”电话和3G发展500

28.4.3 少而多501

28.4.5 简单性502

28.4.4 诺基亚重新启动502

28.5 结束语503

28.4.6 呼叫Dick Tracy503

28.6 尾注505

29.1 无线宽带平台需求分析定位507

第29章 全球宽带需求分析和预测507

29.1.1 市场预测509

29.1.2 通信量预测510

29.1.3 系统要求:高数据传输率传输511

29.1.4 未来系统的备选系统512

29.1.5 关键技术515

29.2 宽带WAP定位517

29.2.1 WAP论坛518

29.2.2 WAP论坛的目标519

29.2.3 WAP的必要性521

29.2.4 WAP规范523

29.2.5 WAP解决方案的益处524

29.2.6 服务提供商如何从使用基于WAP的解决方案中受益527

29.2.7 手机生产商如何从使用基于WAP的解决方案中受益528

29.2.8 开发人员如何从使用基于WAP的解决方案中受益528

29.2.9 用户如何从使用基于WAP的解决方案中受益529

29.2.10 WAP论坛对无线Internet前景的展望530

29.3 使用DVB/MPEG-2和多播Web高速缓冲评估卫星Internet服务和设备531

29.3.1 系统体系结构531

29.3.2 IDBS系统中的多点传送Web缓存536

29.4 国际世界无线宽带预测投影538

29.5 国际无线宽带预测546

29.5.1 3G:巨大的挑战548

29.5.2 TDMA、EDGE和GSM/TDMA的汇聚552

29.6 结束语555

29.7 尾注557

第30章 概要、结论和建议559

30.1.2 用户要求较低560

30.1.1 没有单一标准560

30.1.3 瞄准机会的市场560

30.1 无线宽带空间的争用560

30.1.4 切断金属线561

30.1.5 获取专业化帮助561

30.2 无线宽带测试设备供应商展望562

30.2.1 测试系统组件562

30.2.2 基于软件的参数为何适用563

30.3.1 市场挑战:从无数异类元素中收集数据564

30.3.2 系统结构要求564

30.3 服务提供商展望564

30.3.3 端对端无线宽带供应系统的组成部分565

30.3.4 推荐的功能567

30.4 未知的明天570

30.5 尾注571

术语表5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