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维视野中的百部经典 语言文字学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多维视野中的百部经典 语言文字学卷
  • 吴秀明总主编;姚永铭,刘晓红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ISBN:780518992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汉语-语言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多维视野中的百部经典 语言文字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背景叙述1

五经无双许叔重1

一 许慎《说文解字》1

(二)多维视野3

1 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3

2 文字学研究的管钥9

3 形、音、义三位一体11

(三)要点提示13

1 文字研究的经典13

2 古音研究资料的宝藏15

3 训诂研究的渊薮16

4 熔文字、音韵、训诂于一炉的语言研究17

(四)参考文献18

(一)背景叙述20

承前启后的官修韵书20

二 《广韵》20

(二)多维视野22

1 中古时代汉语语音资料总汇22

2探古求今的桥梁23

3 按韵编排的字典26

4 校勘辑佚古书的宝库28

(三)要点提示29

1 中古韵书的集大成之作29

2 上古音研究的津梁31

3 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的参照系31

4 词汇训诂及校勘辑佚的宝藏32

(四)参考文献34

三 《尔雅》35

(一)背景叙述35

中国语言学史上的第一部经典著作35

1 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著作37

(二)多维视野37

2 训诂学的开创之作40

3 《尔雅》影响深远42

4 《尔雅义疏》是《尔雅》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成就卓著43

(三)要点提示47

1 《尔雅》是训诂学建立的标志47

2 《尔雅》对先秦文献语言研究居功至伟48

3 《尔雅》派训诂的渊源48

4 《尔雅义疏》是《尔雅》研究的翘楚49

(四)参考文献50

四 《广雅》52

(一)背景叙述52

乾嘉训诂学大师王念孙52

(二)多维视野54

1 《广雅》是继《尔雅》之后又一部重要的训诂学著作54

2 《广雅疏证》是中国语言学史一大转折点的标志57

3 《广雅疏证》取材宏富,成就卓著58

4 《广雅疏证》深得训诂之要62

(三)要点提示65

1 《广雅》是雅系辞书的代表作之一65

2 《广雅疏证》代表了乾嘉时代训诂学的最高成就66

(四)参考文献68

五 《方言》69

(一)背景叙述69

世界方言学史上最早的比较方言词汇学著作69

(二)多维视野70

1 方言学的首创之作70

2 “转语”与古代方音的研究72

3 方言史研究的宝库73

1 训诂学史上别开生面之作74

4 文化研究方面的价值74

(三)要点提示74

2 汉语史研究的独特材料75

3 中国古代方言学史上的扛鼎之作76

(四)参考文献78

六 《汉语音韵学》79

(一)背景叙述79

一代语言学宗师79

(二)多维视野81

1 重视现代语音学理论81

2 资料收罗完备85

3 富有特色的教科书87

(三)要点提示88

1 传统音韵学的现代化88

2 深入浅出,循序渐进89

3 材料丰富,建构立体系统90

(四)参考文献91

七 《训诂学》92

(一)背景叙述92

英年早逝的训诂学家92

(二)多维视野93

1 成绩卓著,根柢深厚——《训诂学》总体评价93

2 拓展领域——《训诂学》特色之一95

3 注重实用——《训诂学》特色之二97

4 着眼创新——《训诂学》特色之三99

(三)要点提示101

1 继承传统,强调实用101

2 开拓领域,注重创新102

3 内容丰富,引人入胜104

(四)参考文献106

中国语言学史的草创之作107

八 《中国语言学史》107

(一)背景叙述107

(二)多维视野108

1 中国语言学史的开山之作108

2 充分肯定中国语言学研究史上的巨大成就110

3 精辟分析中国语言学研究史上的辉煌成就110

4 运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分析得失110

(三)要点提示111

1 内容宏富,阐述简明111

2 史论结合,脉络清晰112

3 实事求是,持论公允113

4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114

(四)参考文献116

具有国际影响的当代最著名的文字学家117

(一)背景叙述117

九 《文字学概要》117

(二)多维视野118

1 最完善的文字学概论性著作118

2 文字学研究与出土文字材料相结合122

3 特色鲜明,新见迭出123

(三)要点提示126

1 继承前贤,后出转精126

2 以语言学的观点研究文字学127

3 传世文献与考古资料相结合128

4 别具一格的章节安排128

(四)参考文献129

十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130

(一)背景叙述130

敦煌语言文字学的拓荒者130

1 研究敦煌变文、通读其他文献必备的工具书131

(二)多维视野131

2 开辟俗语词研究新天地134

3 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135

4 语言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著作140

(三)要点提示141

1 现代训诂学的成功之作141

2 阅读敦煌文献的必备工具书142

3 断代词汇及词汇史研究的典范之作142

(四)参考文献143

十一 索绪尔和《普通语言学教程》144

(一)背景叙述144

默默耕耘,身后留名144

(二)多维视野146

1 语言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普通语言学教程》的总体评价146

2 造就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结构主义思潮——《普通语言学教程》方法论评价149

(三)要点提示151

1 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151

2 共时和历时153

3 符号理论155

4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157

5 价值理论158

(四)参考文献159

十二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161

(一)背景叙述161

从实用中发展理论161

(二)多维视野164

1 美国语言学中的牛顿——布龙菲尔德总体评价164

2 注重形式,为描写语言结构提供了一个整体框架——布龙菲尔德的方法论评价166

(三)要点提示170

1 行为主义的语言观170

2 关于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观172

3 音位的特征和类型173

4 语法中的单位174

5 语言研究方法上的创新180

6 关于意义181

(四)参考文献183

十三 乔姆斯基和《句法结构》184

(一)背景叙述184

结构主义语言学穷途末路,穷则思变184

(二)多维视野189

1 乔姆斯基革命——乔姆斯基总体评价189

2 从归纳到演绎、从语言描述到公式表达——乔姆斯基194

方法论评价194

(三)关于TG的一般知识198

(四)要点提示203

(五)参考文献209

响应时代呼唤,建立中国的语言理论210

十四 高名凯和《语言论》210

(一)背景叙述210

(二)多维视野215

1 中国语言理论的先驱——高名凯总体评价215

2 将结构主义方法论全面运用于语言各个领域——高名凯方法论评价217

(三)要点提示220

1 语言的社会本质220

2 语言的职能220

3 语言和言语221

4 语言的各种变体222

5 语言系统及其内部结构的组成222

6 “位”和“素”223

7 语言的起源、演变和发展223

(四)参考文献225

以夷制夷,教育救国226

十五 马建忠和《马氏文通》226

(一)背景叙述226

(二)多维视野228

1 建立了汉语语法学——《马氏文通》总体评价228

2 标志着中国语言研究开始步入现代语言学的开端——《马氏文通》方法论评价230

3 朴素的普遍语法观念——当代语言学环境下对《马氏文通》的新视野231

(三)要点提示233

1 词法233

2 “位次”说236

3 句子分析——词237

4 句读系统238

5 关于《文通》的模仿239

(四)参考文献241

十六 吕叔湘和《汉语语法分析问题》242

(一)背景叙述242

锲而不舍,承前启后242

1 中国语法学界一代宗师——吕叔湘总体评价244

(二)多维视野244

2 汉语语法学承上启下的著作——《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评价245

(三)要点提示251

1 引言部分251

2 单位部分252

3 分类部分253

4 结构部分253

(四)参考文献254

十七 朱德熙和《语法讲义》255

(一)背景叙述255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西结合的产物255

(二)多维视野256

1 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领路人——朱德熙总体评价256

2 采用结构主义框架和方法建立新的汉语语法体系——《语法讲义》方法论评价257

1 语法单位262

(三)要点提示262

2 词的构造263

3 词类理论和描写263

4 句法结构264

(四)参考文献265

十八 刘叔新和《汉语描写词汇学》267

(一)背景叙述267

学术冷门中的佼佼者267

(二)多维视野268

1 建立了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总体评价268

2 建立了汉语描写词汇学理论体系——《汉语描写词汇学》方法论评价272

(三)要点提示274

1 词汇成分和词汇单位274

2 词语的形式和意义277

4 词汇单位类集和词汇结构组织278

3 词汇的范围278

5 汉语词汇体系性281

(四)参考文献281

十九 陈望道和《修辞学发凡》282

(一)背景叙述282

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物282

(二)多维视野285

1 中国现代修辞学奠基人——陈望道总体评价285

2 现代修辞学史的第一座里程碑——《修辞学发凡》总体评价288

(三)要点提示291

1 中国修辞学的第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291

2 “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学说292

3 修辞“以语言为本位”的观点294

4 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学说296

(四)参考文献2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