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辜正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9319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文化语言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 1
0.1 人类文化演进九大律1
0.2 互构语言文化学的定义3
0.3 互构语言文化学不同于文化语言学3
第一章 互构语言学基本原理5
1.1 互构语言学定义5
1.2 存在结构与语言结构共生同构论8
1.2.1 文字的起源与存在同构8
1.2.2 从远古文献与传说看语言与存在的关系12
1.2.3 从西方语言哲学文献看语言结构与存在结构的同构关系14
2.1 三大主客关系定律31
第二章 三元结构模式及其应用31
2.2 主客三大关系与人类语言的句法结构律32
2.2.1 前及物句法结构34
2.2.2 后及物句法结构34
2.2.3 通及物句法结构35
2.3 句法三元结构模式37
2.3.1 句法三元结构模式的简单式37
2.3.2 句法三元结构循环式38
2.4 三元句法结构循环模式演化成十种句法结构39
2.5 三大词类划分律40
2.5.1 名词类40
2.5.2 动词类42
2.5.3 修饰词类43
2.6.1 何谓主体心理感知锋46
2.6 主体心理感知锋46
2.6.2 主体心理感知锋的具体应用48
2.6.3 互构语言学语法与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区别61
第三章 人类语言音义同构现象与人类文化模式73
3.1 中西语言学界在语言音义关系上的理论回顾74
3.2 音义同构现象定义77
3.2.1 音义同构广义定义77
3.2.2 音义同构狭义定义77
3.2.3 汉语音义阴阳同构现象定义78
3.3 汉语音义同构现象举例78
3.3.1 音义阴阳同构现象78
3.3.2 音义级阶同构现象80
3.3.4 音义空间同构现象81
3.3.3 音义色度同构现象81
3.3.5 音义人际关系同构现象82
3.3.6 音义象声全同构现象83
3.4 汉语音义同构律83
3.5 欧语音义同构现象举隅84
3.6 音义同构现象为什么必然发生86
3.7 音义同构论的实用意义88
3.7.1 音转学与音义同构理论88
3.7.2 “妈妈”发音之谜91
3.7.3 符咒音义原理解略92
3.7.4 藏密经真言音义解99
3.7.5 宫商角徵羽与脾肺肝心肾音义解102
3.8 音义同构的局限性106
3.9 汉语音义同构现象与汉诗音象美107
3.10 音义同构现象与人类文化110
第四章 汉字为什么没有演变成为拼音文字117
第五章 语言规范的奥妙129
5.1 语言学界的双重假定129
5.2 高频率与高流变130
5.3 语言规范偏离的规律131
5.4 语言规范偏离度131
5.5 语言规范偏离度的文化效应132
5.6 经济原则和审美偏好是语言规则产生规范偏离倾向的关键原因132
5.7 语言的规范偏离倾向的典型表现举例134
5.8 语文的抗变异功能134
5.9 言文一致的问题略论136
6.1.1 文化的定义141
6.1 中西语言文字比较与中西文化的走向关系141
第六章 互构语言学原理与中西文化走向141
6.1.2 文化发展的九大因素142
6.1.3 决定文化的历时纵向因素:语言与文字143
6.1.4 语言文字衍变二极对立双向互进互退律153
6.1.5 语言文字衍化的最优模式论158
6.1.6 语言文字衍变二极对立双向互进互退律与汉语言文字的关系162
6.1.7 根据语言文字的必然性原理推测思想发展史及文化走向163
6.2 中西语文的基本差别与文化效应169
6.2.1 中西语文语音差别及文化效应170
6.2.2 中西语文语形差别及文化效应173
6.2.3 中西语文语义差别及文化效应185
6.2.4 中西语文语法差别及文化效应186
6.3.1 中西语文的模塑功能——中西方人思维模式差别192
6.3 中西语文的其他文化功能192
6.3.2 中西语文差别与中西哲学模式的关系195
6.3.3 中西语文差别与中西文学差别197
6.3.4 中西语文差别与中西艺术198
6.3.5 中西语文差别与中西科学的关系200
6.3.6 中西语文差别与中西学术研究207
6.3.7 中西语文的建筑景观型投射212
6.3.8 “五四”白话文运动反思及教育战略思考215
6.3.9 语文教学与中华民族的命运219
6.4 就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的关系问题答中央电视台观众问221
第七章 人类文化演变九大律与中西文化比较231
7.1 第一规律:生态环境横向决定律232
7.2 第二定律:语言、文字纵向诱导暗示律239
7.3 第三定律:科技、工具媒介横向催变律245
7.4 第四定律:物(食)欲原动力律246
7.5 第五定律:情(性)欲原动力律248
7.6 第六定律:权欲原动力律249
7.7 第七定律:审美递增递减律254
7.8 第八定律:阴阳二极对立转化律255
7.9 第九定律:万物五相(五行、五向)选择律258
7.10 中国的过度西化风溯源259
7.11 皇帝承包论答疑265
7.12 如何看书做学问?269
后记277
索引283
参考书目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