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循环经济学 中国的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循环经济学 中国的经济学
  • 吴季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1844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62页
  • 主题词:资源经济-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循环经济学 中国的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前言——中国的经济学1

第一章 经济发展史回顾——我们面临经济理论的革新一、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我们面临经济理论的革新1

(一)2005年3月在阿布扎比召开的世界思想者节日论坛2

(二)循环经济的内涵从3R变成5R3

二、人类经济发展史的回顾5

(一)农业7

(二)工业7

(三)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就是循环经济8

三、发展中大国不可能再成功地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11

(一)短缺资源制约11

(二)环境制约14

(三)国际政治形势制约17

第二章 我们面临的新形势——西方经济学的缺失一、我们面临的新形势20

(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蜕变21

(二)科学技术及其产业化飞速发展23

(三)世界经济一体化26

二、西方经济学的缺失27

(一)科学基础的欠缺27

(二)第二财富——维系、修复生态系统28

(三)需求与供给理论的条件与自然条件约束的市场30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3

(五)研究资源循环39

(一)研究对象不同42

(二)理论基础不同42

三、新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区别42

(三)研究和谐社会的形成43

四、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走得通吗?45

(一)从历史看今天45

(二)西方发展就存在不走老路的先例47

(三)新知识与高技术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保证48

第三章 新经济学的轨迹与作者的研究历程一、作者亲历了人类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51

(一)1965年在中国北京近郊插秧51

(三)1971年在中国新疆仪表厂当车工52

(二)1969年在中国新疆当拖拉机手52

(四)1979年在巴黎的高科技应用研究——受控热核聚变工程53

二、人类面临危机的启蒙教育“增长的极限”54

(一)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增长是有极限的55

(二)上层建筑可以继续繁荣57

(三)科学技术的作用58

三、与“可持续发展”创意者讨论59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59

(二)“可持续发展”的提出60

(三)《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61

(一)没有定义的概念62

四、对“生态环境”的研究62

(二)与黄秉维先生讨论63

五、主持联合国最早的系统知识经济的研究64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课题65

(二)主持最早的系统知识经济研究65

(三)知识经济研究的继续66

六、关于GDP与PPP的研究67

(一)1990年在巴黎的PPP研究67

(二)在今天的中国,是用GDP,还是PPP?68

(三)PPP的未来与欧元实行是否过早70

(一)组织首次真正的世界科技园区大会71

七、关于科技园区的研究71

(二)对科技园区的研究72

八、循环经济的研究72

(一)在联合国“多学科综合研究应用于经济发展”时的循环经济研究73

(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部门任顾问时的循环经济研究73

(三)研究的继续74

第四章 新循环经济学概论一、新循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76

(一)“人”的假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研究76

(二)对高科技的研究78

(三)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82

(一)宇宙飞船经济学阶段83

二、循环经济的由来83

(四)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83

(二)生态经济学阶段84

(三)新循环经济学阶段85

三、循环经济的定义86

(一)从经济发展史看循环经济86

(二)循环经济是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与环境保护相联系的经济89

(三)循环经济的定义90

(四)循环经济的三重循环90

(五)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异同91

(二)新的经济观94

(一)新的系统观94

四、循环经济的理念94

(三)新的价值观95

(四)新的生产观95

(五)新的消费观96

第五章 系统论是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一、系统论98

(一)系统的定义98

(二)系统的基本特征98

(三)系统的类型99

二、信息论100

(一)狭义信息论100

(二)广义信息论101

(三)信息论的应用102

(四)中外对信息意义认识的比较105

三、控制论106

(一)控制论的基本概念106

(二)“黑箱”理论108

四、循环经济系统控制论110

(一)经济系统控制论的历史111

(二)系统论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112

(三)信息论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114

(四)控制论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115

(一)罗加兰的资源经济史117

五、挪威罗加兰地区历史上经济失控的实例117

(二)市长的经验总结118

第六章 生态学是循环经济的实践基础一、什么是生态系统121

(一)生态系统概念的由来121

(二)什么是生态系统121

(三)生态系统的初始概念——食物链123

二、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126

(一)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规律127

(二)目前生态系统蜕变的主要原因是天灾还是人祸?130

(三)人工生态系统132

(四)金钱堆起的波斯湾沿岸人工生态系统135

(五)生态系统动平衡的特点138

(六)生态系统动平衡的维护观139

三、生态经济学140

(一)什么是生态经济学140

(二)生态经济学的由来141

第七章 高技术是循环经济实施的保障一、八大高技术143

(一)高技术发展回顾144

(二)高科技体系146

(三)主要高科技简介147

二、信息科学技术与循环经济154

(一)信息技术与经济发展史154

(二)循环经济的信息技术应用155

三、生命科学技术与循环经济156

(一)生命科学技术157

(二)循环经济中应用生命科学技术解决农业问题160

四、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与循环经济164

(一)环境科学发展史165

(二)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165

(三)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168

(四)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的市场前景170

五、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171

(一)建筑业的高技术改造171

(二)汽车工业的高技术改造172

(三)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前景173

第八章 循环经济的指导学科——资源系统工程管理学一、资源系统工程管理学176

(一)什么是资源系统工程管理学176

(二)资源系统工程管理学的科学基础178

(三)作者对资源系统工程管理学的初步研究179

二、资源系统分析的新观念182

(一)资源系统观183

(二)资源层次观184

(三)资源动态平衡观185

(四)资源价值观185

(五)资源开放观186

(六)资源法制观187

三、十大自然资源188

(一)土地资源190

(二)水资源190

(三)森林资源190

(四)草原资源191

(五)海洋资源192

(六)矿产资源193

(七)物种资源194

(八)气候资源194

(十)能源195

(九)旅游资源195

四、资源的若干特性196

(一)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196

(二)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197

(三)稀缺资源198

第九章 新循环经济学理论创新——循环经济方程一、循环经济方程200

(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p)201

(二)人的享受程度(A1)201

(三)有益于生态技术(Te)的开发和应用203

(四)新资源理论204

(五)稀缺资源的价格(Pr)205

(一)可持续发展方程的建立206

二、可持续发展方程206

(二)有关系数的讨论207

三、传统工业经济方程的新内涵210

(一)总供给因子的循环经济分析210

(二)总需求因子的循环经济分析218

第十章 新循环经济学的5R理论一、再思考(Rethink)——新经济理论221

(一)国内生产总值要协调、健康、可持续增长222

(二)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社会构建223

二、减量化(Reduce)——建设节约型社会225

(一)减少料、水和能的投入,清洁生产225

(三)人与自然和谐、减少需求——建立节约型社会226

(二)减少大多数人本不需要的产品生产226

(四)人的享受程度与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和谐有关227

三、再利用(Reuse)——可持续发展的保证228

(一)长寿产品和一物多用228

(二)废料“再制造业”229

(三)基础设施与信息资源共享229

(四)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才有可能持续发展230

四、再循环(Recycle)——建立循环经济体系230

(一)企业内部的资源循环231

(二)建设21世纪的新工厂——科技园区231

(三)构建循环经济体系239

第十一章 修复生态系统(Repair)——最伟大的循环经济工程一、第二财富——生产的另一个目的241

(一)什么是财富241

(二)修复和维系生态系统是生产的另一个目的243

(三)循环经济方程的生态影响分析243

二、建立绿色GDP和绿色消费制度244

(一)绿色GDP计算公式245

(二)建立绿色消费制度的原则246

三、什么是工程管理247

( )什么是工程管理——狭义和广义的工程管理248

(二)生态修复的工程也是工程249

(三)综合手段的系统工程也是工程250

(一)三门峡水库的教训251

四、现代工程管理的循环经济分析251

(二)珠江三角洲有必要建7个国际级机场吗?253

(三)近年中国钢铁工业的急剧扩张和兼并可以避免吗?254

(四)在长江上要建多少座桥?256

(五)京津之间要修多少条路?257

(六)南水北调工程要调多少水?259

第十二章 新循环经济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一、国民生产265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265

(五)通货膨胀率(Inf)266

(六)购买力平价法国内生产总值(PPP)266

(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人)266

(四)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GDP增长/年)266

(二)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GDP)266

(七)购买力平价法与汇率法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比较系数(PPP/GDP)267

(八)财政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F/GDP)267

二、国际贸易——世界经济体系的循环267

(一)出口贸易总值(Ep)268

(二)出口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Ep/GDP)——出口调节指数268

(三)外汇储备收益率(Fc)——合理出超指数268

(五)进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Ip/GDP)——进口调节指数269

(六)石油进口占石油消费的比例(Pei/Pec)——石油安全指数269

(四)第四产业(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例(Epind4/Ep)269

三、产业结构270

(一)人均粮食产量(Fo/人)——粮食安全270

(二)重工业占工业的比例(Ind2h/Ind2)——新型工业化的标志270

(三)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Ind3/GDP)——公众生活质量指数271

(四)第四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Ind4/GDP)——知识经济指数271

四、资源利用271

(一)万元GDP能耗(E/单位GDP)272

(二)人均能耗(E/人)272

(三)可再生资源利用率(Rr/R)272

(六)万元GDP水耗(W/单位GDP)273

(七)工业水重复利用率(Wind2)273

(四)万元GDP钢耗(S/单位GDP)273

(五)平方千米土地的第二、第三、第四产业国内生产总值(GDP/ha)273

(八)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Windl)274

(九)千克粮用水(W/kgF)274

(十)每亩耕地粮食产量(F/亩)274

(十一)城市人口年均用水量(Wc)274

(十二)中水回用率(Wr/W)275

五、生态修复275

(一)森林覆盖率275

(四)地下水位——生态系统状况指数276

(二)城市人均绿地276

(三)城市人均水面276

(五)污水处理率 277

(六)化肥与农药使用强度 277

(七)退化土地修复率 277

(八)单位GDP的CO2排放 277

(九)城市公共交通利用率 277

(十)生态修复投入/基本建设投入——生态修复指数 278

六、人民生活 278

(一)贫困人口数 278

(五)居民轿车保有率(汽车数/户)279

(六)知识产品/居民总消费279

(三)恩格尔系数——富裕指数279

(四)人均住房面积279

(二)失业率——社会安定指数279

七、和谐社会280

(一)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城乡差别指数280

(二)最高省份人均GDP/最低省份人均GDP——地区差别指数280

(三)基尼系数——贫富差别指数281

(四)企业最高工资/企业最低工资281

(五)城镇居民受教育年限/农村居民受教育年限281

(六)城镇居民万人医护人员数/农村居民万人医护人员数281

(一)生态系统恢复的标准284

第十三章 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的理念与规划一、生态系统修复的几个理论问题284

(二)生态水的吴氏计算法287

(三)水资源与植被的关系289

二、新理念的规划——《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292

(一)北京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形势293

(二)规划制定的指导思想296

(三)规划的内容301

三、桂林兴建我国第一组生态水库——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306

(一)什么是生态水库307

(二)漓江上游修库补水的生态需求309

(三)水库的生态规划311

(四)水库的生态设计314

(五)三库的生态施工315

(六)水库的生态运行315

第十四章 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的实践与成果——一曲绿色的颂歌一、黄河为什么不断流了318

(一)黄河断流国际影响重大319

(二)黄河断流的危害320

(三)黄河断流的原因320

(四)解决黄河断流问题322

二、罗布泊还能恢复吗?323

(一)恢复塔里木河的规划323

(二)规划的实效324

(三)能不能恢复罗布泊?326

三、黑河生态建设奏响绿色颂歌327

(一)生态水是理论的创新328

(二)实施的关键在于分水329

(三)执行的关键在于建设节水型社会330

(四)恢复东居延海331

第十五章 中国可以不缺水一、以科学发展观认识“水多、水少、水脏和水浑”334

(一)水多336

(二)水少336

(三)水脏338

(四)水浑339

二、对于我国缺水问题的认识340

(一)资源性缺水的标准及对中国水情的判断340

(二)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认识341

(三)关于修水库与跨流域调水的新认识343

(四)如何看中国缺水345

三、中国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和基本对策348

(一)我国水资源管理的近期目标是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348

(二)2015年以前仅靠节水中国就可能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350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出路354

第十六章 实现循环经济到2020年中国可以不缺油一、我国能源供需现状及2020年消费预测356

(一)煤炭356

(二)石油和天然气357

二、从我国的发展历史和国际比较分析GDP翻两番能源翻一番的可能性358

(一)中国的情况分析358

(二)世界的情况分析359

(三)日本的情况分析360

(四)韩国的情况分析361

三、2000—2020年我国GDP翻两番,能源供应仅翻一番的必要性362

(一)世界能源供求形势预测362

(二)我国能源供求形势362

四、实施循环经济是我国不缺油的保证365

(一)新循环经济的新3R理念的贯彻实施365

(二)国际水平的万元GDP能耗是新型工业化的标志366

(三)能源的节约与需求抑制367

(四)抑制石油消费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循环经济的价值取向369

(五)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技术选择是循环经济的具体措施369

五、到2020年中国可以不缺油374

(一)2020年中国石油供需平衡分析375

(二)关于机动车用油的分析375

第十七章 2030年前建成中国循环经济体系展望一、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大差别问题376

(一)农民问题377

(二)地区差别问题379

(三)城市各阶层收入差别问题380

(一)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动力381

二、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381

(二)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原则——建立第五产业382

三、循环经济统一海峡两岸387

(一)人均GDP达到同一水平387

(二)构成循环经济体系388

四、循环经济体系建立消除“中国威胁论”390

(一)中国建设和谐社会391

(二)共同修复生态系统391

(三)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393

(四)中国“和平崛起”促进世界繁荣393

(一)从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股份说起398

第十八章 对2050年的世界经济展望一、国际政治对经济的影响398

(二)以新循环经济学分析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399

(三)恐怖主义的经济原因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402

二、人类将能彻底解决能源与水资源问题403

(一)太阳能404

(二)受控热核聚变406

(三)水资源409

三、2050年中国与世界经济展望411

(一)中国生态系统修复对世界的影响411

(二)2050年世界经济的大趋势416

(三)2050年世界经济的十大产业419

参考文献4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