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处在夹缝中的哲学 走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处在夹缝中的哲学 走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 陈先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7178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67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98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处在夹缝中的哲学 走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夹缝中的哲学3

处在夹缝中的哲学3

1.科学与人文的弥合剂3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和能做什么8

3.防止边缘化贵族化和市场倾向16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19

1.哲学何以难以定义19

2.哲学应如何定义22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3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性与实践性40

1.面对群众40

2.应该面对现实,走理论结合实际的道路43

3.正确把握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4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的关系50

1.哲学的本质及其与时代的关系50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53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在当代是否发生变化55

4.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否使马克思主义过时57

1.没有本体论,就没有哲学62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及其当代价值62

2.主客体认识关系中的本体论困境66

3.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世界观科学性的基础72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与当代价值80

1.否定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就没有历史唯物主义81

2.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规律的逻辑表述、理论阐述和实际应用问题86

3.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96

1.历史规律认识的历史演进101

人类对历史规律的探索101

2.唯物史观产生的历史条件109

3.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115

4.唯物史观研究的意义121

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125

1.以认识或客观对象为标准为什么不可能125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29

3.逻辑证明的必要性及其作用135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把握141

1.理论视角的转换142

2.自然界:人的作品和现实147

3.自然的客观实在性151

社会与自然之关系157

1.自然对社会的影响及其方式157

2.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制约性162

3.“新马克思主义”的自然概念166

马克思通向历史主体的道路172

1.对主体的抽象认识:从自我意识到人是人的最高本质173

2.异化劳动理论:从主体进入客体的中介176

3.对社会发展过程自身的分析183

4.历史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人既是剧作者,又是剧中人190

历史的主体和客体问题196

1.社会的本质197

2.社会生活的本质204

3.人类对社会认识的深化:从历史的表层到深层结构212

4.唯物史观的使命和功能216

1.一个应予重视的事实224

主体和主体性问题224

2.主体和主体性227

3.历史的主体和客体233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237

1.不要谈人变色,但要区分不同语境237

2.坚持以人为本,但要防止误读241

3.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超越纯逻辑推论246

“两个必然性”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52

1.“两个必然性”的客观依据252

2.几点争论254

3.社会主义仅仅是价值目标吗259

4.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261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265

1.费尔巴哈与马克思的思想转变265

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影响271

3.哲学改革的纲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7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科学因素和价值因素281

1.《手稿》是什么性质的书282

2.《手稿》研究中的两个极端:唯价值论和唯科学主义的对立290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两次转折305

1.从异化到异化劳动306

2.从“个体和类的矛盾”到发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314

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本主义趋向322

1.哲学人类学的兴起和分化329

2.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趋向333

中篇 世纪转换中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结构和功能341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341

2.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特征345

3.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结构351

4.马克思主义的功能356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361

1.马克思的思想依然光辉灿烂361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没有止境366

3.马克思主义前途光明369

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373

1.保卫恩格斯373

2.对马克思主义的卓越贡献380

3.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38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马克思主义386

1.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386

2.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关系390

3.《手稿》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394

《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398

1.从《宣言》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398

2.是乌托邦,还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403

马克思主义在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指导地位410

1.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蕴含的实际意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411

2.由教条主义倾向走向彻底背弃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失败的惨痛教训412

3.邓小平理论:重新树立社会主义威信416

处在世纪转换中的马克思主义421

1.夺取政权胜利的启示422

2.社会主义遭受挫折的教训424

3.运动危机和“理论危机”427

4.要在结合中创造而不是重建429

下篇 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之路与时俱进与哲学繁荣437

1.把与时俱进变为自觉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438

2.两个正确处理,三种眼光441

3.哲学工作者的价值导向446

马克思主义哲学繁荣之路449

1.在哲学各学科的互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450

2.关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发展452

3.追求学术水平,坚守思想阵地463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走向467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导作用与当前面临的“哲学困境”467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方式472

3.哲学思维的创造性477

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道路和哲学工作者的使命481

1.真理没有新旧,“老祖宗”不能丢482

2.马克思主义不能空谈,必须运用485

3.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490

寻求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和谐493

1.自然科学不是科学的唯一模式493

2.人文知识的科学性何以可能495

3.人文科学的特点498

4.寻求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和谐505

5.人文科学创新的可能性和途径507

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511

1.自然科学越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越重要511

2.社会越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越重要514

3.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517

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社会制约性和理论依据523

1.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吹响了自然科学革命的号角,也敲响了社会学说科学性的丧钟523

2.向自然科学技术片面倾斜对人类自身的危害527

3.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中包括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529

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和学者的责任535

1.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要求535

2.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和作用方式541

3.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546

附录551

历史进步中的传统与当代551

跨世纪的中国哲学走向557

后记5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