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实务全书 2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实务全书 2
  • 梁勇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电子出版社
  • ISBN:790035943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112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5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实务全书 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1

目录1

第一章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和阶段3

第一节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一般理论3

第二节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演变和经验总结9

第三节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体系和主要任务13

第四节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阶段划分21

第五节 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27

第一节 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34

第二章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与措施34

第二节 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68

第三节 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85

第四节 农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103

第三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131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31

第二节 中国农业产业化的现状136

第三节 中国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138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40

第一节 技术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144

第四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144

第二节 21世纪中国的科技兴农战略150

第三节 发展高新技术与绿色农业技术155

第四节 中国农业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162

第五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投资167

第一节 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167

第二节 农村人口增长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71

第三节 中国农业人口素质的现状173

第四节 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176

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农业的生态经济本质180

第六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创新180

第二节 生态创新是农业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基础184

第三节 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186

第四节 生态农业的建设191

第七章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98

第一节 新一轮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与条件198

第二节 资源环境对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与影响203

第三节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发207

第四节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211

第二篇 农业区域化布局规划215

第一节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意义217

第一章 农业区域化布局的目标与战略意义217

第二节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218

第二章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点220

第一节 确定优势农产品的主要原则220

第二节 确定优势产区的主要依据220

第三节 优先发展的11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区域布局221

第三章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实施措施229

第一节 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提高集约化供种水平229

第三节 推广成套农业技术,提高种养业生产和管理水平230

第二节 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创建产地品牌230

第四节 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销衔接231

第五节 实行全程质量监控,提高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31

第六节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232

第四章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政策倾向233

第一节 增加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建设投资233

第二节 实行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财政扶持政策234

第三节 扶持壮大优势产区的市场经营主体234

第四节 切实加强对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的领导235

第三篇 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237

第一节 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导技术与措施239

第一章 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体系建设239

第二节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与科技创新251

第三节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261

第二章 农业科技推广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74

第一节 推广的框架模型274

第二节 沟通276

第三节 行为改变283

第四节 问题解决291

第五节 农业科技推广的基本方法299

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概念323

第三章 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323

第二节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330

第三节 技术合同与专利338

第四节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供求矛盾与对策342

第四章 农业科技推广的组织与人员348

第一节 农业科技推广组织348

第二节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367

第五章 农业推广科技项目的计划与评估382

第一节 推广项目计划概述382

第二节 推广项目计划过程385

第三节 推广项目的监测与评估391

第四节 参与式项目计划与评估397

第四篇 农业专业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405

第一章 农业专业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概述407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的产生与发展407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概念及其发展条件421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的特征435

第四节 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原则与实施446

第五节 农业产业化的三要素456

第六节 农业产业化的阶梯、空间468

第七节 农产品国际市场与农业产业化479

第八节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与对策485

第二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与运行机制494

第一节 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494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504

第三节 农村产业化经营的实践512

第四节 国外农业专业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模式537

第三章 龙头企业与专业化市场建设567

第一节 龙头企业567

第二节 专业化市场建设574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市场579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投资593

第五节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605

第四章 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与专业化农户的培育621

第一节 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培育621

第二节 专业化农户的培育630

第三节 农民中介合作组织的培育645

第五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与评价661

第一节 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标准661

第二节 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不同阶段663

第三节 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的意义与作用665

第四节 选定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666

第五节 选定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的步骤和方法667

第六节 评价指标的内涵及其计算669

第六章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673

第一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服务组织类型673

第二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职能的性质675

第三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676

第四节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678

第五篇 农业标准化管理模式683

第一章 农业标准化管理概述685

第一节 农业标准化体系686

第二节 农业标准化特点689

第三节 标准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690

第四节 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697

第二章 农产品分级标准与管理706

第一节 农业标准国际化大趋势706

第二节 农产品销售规程和分级检验标准708

第三节 谷物等级和分级标准711

第四节 牛肉的分级管理714

第一节 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现状718

第三章 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718

第二节 农产品质量标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722

第三节 国外农产品质量标准的通行做法726

第四节 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729

第五节 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中应当关注的问题732

第四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735

第一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现状735

第二节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通行做法741

第三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思744

第四节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措施747

第五章 国际农业标准化进程749

第一节 美国、日本农业的标准化749

第二节 国际农业标准制定组织757

第三节 农业标准的国际比较768

第六章 农业标准化实践模式790

第一节 政府主导模式——蔬菜标准化790

第二节 社会化服务带动模式——苗猪标准化793

第三节 行业协会自律模式——甲鱼标准化794

第四节 试点举例795

第五节 农业标准化实践的启示807

第六篇 农业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811

第一章 农业信息科学概述813

第一节 信息、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概念813

第二节 农业信息科学发展的条件815

第三节 农业信息科学的含义及其科学体系817

第四节 农业信息科学的发展阶段819

第五节 信息农业及其技术体系823

第六节 农业信息体系建设826

第二章 农业信息技术及其体系840

第一节 农业信息技术及其体系的概念840

第二节 现代空间信息处理技术842

第三节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848

第四节 数据库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852

第三章 农业信息采集技术与信息处理系统855

第一节 农业信息采集技术概述856

第二节 农业信息采集技术859

第三节 农业信息处理系统877

第四章 农业信息的传输与加工889

第一节 农业信息的传输889

第二节 农业信息的加工902

第一节 信息工作标准化的内容916

第五章 农业信息工作标准化916

第二节 农业信息标准的制定919

第三节 农业信息标准的实施922

第六章 农业监测与估产信息系统930

第一节 农业作物估产信息系统930

第二节 农业自然灾害预监信息系统967

第七章 农业信息的储存与管理988

第一节 农业信息的储存988

第二节 农业信息管理1000

第七篇 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1013

第一章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概述1015

第一节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思想体系1015

第二节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现代管理体系1023

第三节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管理1029

第四节 中国农村地区能源建设的必由之路1047

第五节 综合规划是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068

第二章 农业土地资源高效利用1088

第一节 农业土地资源态势1088

第二节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091

第三节 农村土地管理系统框架1098

第四节 地籍管理1100

第五节 土地权属管理1104

第六节 土地利用管理1111

第三章 水资源高效利用1119

第一节 我国水资源概况及其特点1119

第二节 我国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122

第三节 农业水资源管理技术1124

第四章 森林与草地资源高效利用1140

第一节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和发展趋势1140

第二节 森林资源利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1143

第三节 森林资源管理1144

第四节 我国草地资源概况1159

第五节 我国的草地利用和生产现状及问题1162

第六节 草地资源管理技术1165

第七节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1171

第八节 区域草地生产总体规划技术1174

第九节 微观管理技术1175

第十节 管理对策1177

第五章 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1181

第一节 沼气资源的利用1181

第二节 大中型厌氧—好氧能源环境工程1191

第三节 太阳能的利用1201

第四节 利用水资源发电1208

第五节 薪炭林资源的开发利用1226

第六节 风能的开发利用1241

第六章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1249

第一节 农业资源及其类型划分1249

第二节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及其衡量标准1252

第三节 建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1253

第四节 构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1255

第五节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1257

第六节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概述1265

第七章 国内外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实践1301

第一节 国内外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研究1301

第二节 我国农业资源及其配置现状1313

第三节 我国农业资源配置模式1326

第八章 粮食作物布局与商品粮基地建设1331

第一节 粮食作物生产布局的发展变化1331

第二节 粮食作物生产布局的特点1351

第三节 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1357

第四节 今后粮食生产发展的途径和措施1366

第五节 商品粮基地建设1372

第九章 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外部保障条件1396

第一节 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及保障条件概念的界定1396

第二节 农地产权制度1404

第三节 农业政策1407

第四节 农业劳动者素质1423

第五节 农产品市场1431

第六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436

第八篇 农业扶持政策与农业保护1439

第一节 导论1441

第一章 农业扶持政策概述1441

第二节 农业政策的经济原理与方法1449

第三节 农业政策的制定1460

第四节 农业政策的执行过程1477

第五节 农业政策的评估及调整1499

第二章 农业土地政策1512

第一节 土地问题及农业土地政策目标1512

第二节 农业土地所有政策1516

第三节 农业土地使用政策1519

第四节 土地赋税政策1524

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政策目标1528

第三章 农村劳动力政策1528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1531

第三节 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政策1536

第四章 农业科技政策1540

第一节 农业科学技术政策概述1540

第二节 农业科学技术体制政策1543

第三节 农业技术政策1547

第五章 农业资金政策1551

第一节 农业资金的作用与投入1551

第二节 农业资金政策的一般内容1553

第三节 中国的农业资金政策1558

第六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1569

第一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1569

第二节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1573

第三节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1578

第四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保护政策1581

第七章 农业保护与支持政策1586

第一节 入世后中国农业发展:发挥比较优势战略1586

第二节 实行合理的进口关税政策1588

第三节 加强农业的国内支持政策1591

第四节 构建新的粮食安全体系1594

第八章 国外农业扶持政策1596

第一节 各国农业扶持政策总览1596

第二节 美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及借鉴意义1607

第三节 欧盟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及借鉴意义1636

第四节 英国农业支出的借鉴价值及思考1658

第五节 日本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1689

第六节 巴西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1697

第七节 韩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1703

第八节 印度的价格支持政策1713

第九节 农业支持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1719

第九篇 精准农业与农业国际化发展趋势1731

第一章 精准农业概述1733

第一节 精准农业提出的背景1733

第二节 精准农业研究的意义1734

第三节 国内外动态概述1737

第四节 精准农业的概念界定1741

第五节 精准农业概念的内涵1745

第六节 精准农业与信息农业的关系1748

第七节 精准农业理论体系1750

第二章 精准农业技术体系1766

第一节 精准农业技术体系构成1767

第二节 精准农业技术基础平台1770

第三节 精准农业工程技术平台1781

第四节 精准农业支撑技术平台1820

第三章 精准农业实施战略与对策1837

第一节 注重理论与宏观研究1837

第二节 精准农业实施策略1838

第三节 开展重点领域的研究与实践1839

第一节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现状1842

第四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1842

第二节 现阶段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主要特征1850

第三节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1854

第四节 世界贸易组织原则及农产品贸易协议与规则1863

第五节 入世对我国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影响1878

第六节 入世后我国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应对策略1897

第五章 中国外向型农业发展战略1903

第一节 中国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条件分析1903

第二节 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成功范例1921

第三节 中国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1939

第一节 农产品国际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1947

第六章 中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营销策略1947

第二节 农产品国际市场的产品策略1952

第三节 农产品国际市场定价策略1960

第四节 国际市场分销策略1964

第五节 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促销策略1969

第七章 中国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切入点1975

第一节 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新问题1975

第二节 中国发展外向型农业的途径1983

第十篇 农业区域化布局相关法律法规20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