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畅通城市论 21世纪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畅通城市论 21世纪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3169611.jpg)
- 深圳维时公司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董国良,张亦周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7203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1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36页
- 主题词:城市管理-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畅通城市论 21世纪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言1
0.1 关于可持续发展城市模式的惟一性问题1
0.2 关于本书作者原创性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说明2
0.3 新模式结构很像是一个中药方3
0.4 了解产生新模式的理论比了解新模式结构重要得多3
第1章 总论4
1.1 汽车时代城市规划的金钥匙4
1.2 发展中的问题只能用发展的观点来解决5
1.3 宜人的城市交通将在发展的更高水平下再现6
1.4 城市交通中的九个因果链7
1.5 “3541”新模式彻底破解城市堵车和滥占耕地两大难题10
1.6 城市交通方法正面临着严重的历史性抉择20
1.7 现行交通工程学落后于时代,是造成城市堵车的理论根源21
1.8 “汽车拥堵根本无法解决”是危害深远的错误结论,必须彻底纠正22
1.9 现有的城市交通改造25
1.10 新世纪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25
1.11 我国城市模式的创新具有难得的后发优势26
1.12 畅通城市中应实现“五畅”26
1.13 一个“误国误民”的理论错误27
2.1 导论29
第2章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相互决定论29
2.2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相互决定论的基本内容30
2.3 城市空间尺度的“时空转换”现象32
2.4 城市交通决定城市空间的经济效益34
2.5 空间的无序性造成城市交通的全面不和谐36
2.6 先有交通,后有城市37
2.7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相互依赖性的种种表现37
2.8 不同交通模式下,市场竞租造成的产业分布完全不同49
2.9 城市交通、城市空间相互决定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51
3.1 交通政策的生命力在于客观性与科学性63
第3章 城市交通规划方针与政策选择的科学性63
3.2 “公交优先”的政策机制要转化为市场机制才能落到实处64
3.3 正向治标与反向治标的区别64
3.4 城市交通政策的社会内涵65
3.5 关于城市交通中“以人为本”的问题66
3.6 要改变“车天下”的局面67
3.7 小汽车交通需求管理市场化的一个方法68
3.8 决定出行方式选择的11个因素68
3.9 公汽优于轻轨?69
3.11 “公交优先”是治堵的结果,而不是治堵的措施70
3.10 “公交优先”的深层次因果链70
3.13 消除五个不和谐,是改革城市交通的根本目标71
3.12 关于“公交优先”的分类问题71
3.14 以限制小汽车为前提的规划存在着远期隐患72
3.15 少建停车位能阻止小汽车的增长吗?73
3.16 我们要创新——伦敦交通困局的启示74
3.17 城市交通永远跳不出怪圈吗?74
3.18 汽车交通是造成城市诸多问题的根源76
3.19 城市规划工作程序决定规划最优化的实现76
3.21 警惕城市衰败现象的发生79
3.20 汽车保有量是城市占地扩展的决定性因素79
第4章 城市交通前景的预测81
4.1 城市交通发展预测结果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81
4.2 小汽车发展的使用前景84
4.3 现行城市交通模式下,城市前景的预测92
4.4 城市交通新模式下城市交通前景的预测93
4.5 交通需求的双塔模型94
4.6 后汽车时代的城市交通95
4.7 交通规划的本质是对预测结果的应对96
5.1 紧凑型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城市98
第5章 紧凑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98
5.2 城市人口密度与城市交通的关系101
5.3 发达国家城市堵车日益严重并非没努力解决,而是没有找到“药方”102
5.4 紧凑城市的“度”103
5.5 在社区之内实现日常出行平衡,是实现紧凑城市的条件之一103
第6章 “3541”城市交通新模式——畅通城市模式105
6.1 导言105
6.2 新模式是具有足够绿地的城市空间新模式106
6.3 城市空间距离的时间度量是判断城市模式优劣的基本参数109
6.4 畅通城市模式的产生是发展的必然结果111
6.5 市区对居民吸引力是否大于郊区,是城市模式成功的标志113
6.6 新模式应该为健康的步行缔造环境114
6.7 新模式全面满足国际公认的“好的城市设计的标准”114
6.8 率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市115
6.9 制约汽车发展的三个“瓶颈”可以彻底解决116
6.10 一种危险的选择117
6.11 新模式有利于防灾和改善治安119
6.12 新模式从根本上改善了城市空气流通119
6.13 新模式不影响城市特色的形成121
6.14 城市交通模式已经到了由复杂到简单的发展阶段121
6.15 全立体化城市道路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交通方法122
6.16 现有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改造途径127
6.17 “天文数字”的经济效益和重大的社会效益127
第7章 “时空转换”及新模式的深远经济意义129
7.1 城市内部运转应完成“时间换空间”向“空间换时间”的转变129
7.2 用“时空转换”的观点对城市存在问题的分析130
7.3 “时空转换”论对城市规划的指导作用132
7.4 城市半径的交通时间决定城市适度规模的大小134
7.5 城市的“时空转换”当量半径决定人流物流周转效率134
第8章 新概念交通工程学概论137
8.1 城市中交通供给密度和交通需求密度的巨大反差是现有交通工程学的要害问题138
8.2 现有交通工程学城市道路级配理论(城市道路分为四个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支干路、支路)与汽车时代交通完全不相适应139
8.3 城市道路规划的理论是不完全科学的,是带有根本性缺陷的139
8.4 小汽车主要在城市外围和城市之间使用的结论是完全错误的140
8.5 “一重两轻”将导致背离可持续发展道路140
8.6 一般情况下在城市中大量地修建地铁并不是必须的141
8.7 没有真正解决道路系统可靠性问题142
8.8 现行交通工程学的定义落后于时代142
8.9 城市交通三步曲143
8.10 新概念交通工程学定义143
8.12 交通供给最大值定律145
8.11 新概念交通工程学的八个基本问题145
8.13 交通需求最小化规律146
8.14 交通供给密度与交通需求密度匹配定律147
8.15 城市人口密度最佳值的计算方法149
8.16 道路系统高可靠性的实现方法149
8.17 刚性约束定律150
8.18 系统相关定律150
8.19 步行系统151
8.20 停车系统151
8.23 车流密度趋同定律152
8.22 车速趋同定律152
8.21 交通流匹配定律152
8.24 城市交通的根本出路153
第9章 道路四级级配理论导致拥堵的死循环154
9.1 历史证明道路级配理论是失败的154
9.2 默认两个冲突的存在,是级配理论的要害154
9.3 级配结构中的支路堵车是先天性的155
9.4 现行级配结构将造成交通供给永远小于交通需求155
9.5 级配结构造成道路交通特性与车流特性不匹配155
9.6 道路悖论及摆脱方法156
10.1 概述159
第10章 平均速度决定论159
10.3 平均车速决定论的逻辑关系图160
10.2 “平均车速决定论”产生解决城市堵车的科学思路160
10.4 平均车速决定论的基本内容161
第11章 汽车时代城市设计新思路168
11.1 设计思路要由“线”上转变到“面”上168
11.2 由交通供求总量平衡转变到交通供求密度平衡的设计思路169
11.3 由“一重两轻”转变到三个系统同步建设的思路170
11.4 由“市区公交优先+市区外围使用小汽车”转变到“紧凑型城市”和小汽车主要用于市区的思路170
11.6 由追求非直线性系数转变到追求交通畅达和高可靠性的思路171
11.5 从“轨道交通为主的公交系统”转变到“建设地面快速公交走廊”和无需建设地铁的思路171
第12章 可持续发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目标体系172
12.1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思路172
12.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目标体系173
12.3 彻底打破“拥堵—治理—再拥堵”的怪圈179
12.4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简单判断方法180
第13章 实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目标的方法181
13.1 交通畅达目标的实现方法181
13.3 汽车密度、或城市人口密度、或人均占地182
13.4 对汽车工业发展的拉动力182
13.2 饱和汽车拥有率600辆/千人182
13.5 宽裕的停车系统183
13.6 便捷宜人的步行系统183
13.7 能源消耗183
13.8 环保指标184
13.9 车均道路投资184
13.10 交通安全184
13.11 公交出行分担率185
13.12 社会公平185
13.13 交通供给密度186
14.1 汽车城市主义是《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思路的延续187
第14章 汽车城市主义187
14.2 汽车城市主义找到了“新的街道系统”和“解决城市土地的办法”188
14.3 汽车城市主义的提出188
14.4 汽车城市主义的宗旨190
14.5 汽车城市主义的基本观点191
14.6 汽车城市主义的实践方法194
附录198
《雅典宪章》198
《马丘比丘宪章》204
参考文献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