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族风俗史 第4卷 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汉族风俗史 第4卷 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
  • 周耀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 ISBN:780668802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43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462页
  • 主题词:汉族-风俗习惯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族风俗史 第4卷 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明代汉族风俗1

第一节 概述3

一、历史背景3

1.中央集权政治高度强化3

2.商品经济空前发展4

3.思想文化“异调新声”5

二、明代汉族风俗的演变轨迹6

1.明初的“敦厚俭朴”6

2.中叶的“趋新慕异”9

3.晚期的“浮靡奢侈”11

三、明代汉族风俗的主要特点13

1.违制13

2.重商15

3.奢侈16

4.趋新18

四、明代汉族风俗学史概况18

1.各种方志对地方风俗的采录18

2.文人笔记对各地风俗的记述19

3.各种类书对历代风俗的考索21

第二节 明代汉族生产风俗23

一、农业风俗24

1.耕作更趋精细25

2.轮作、间作普遍26

3.南稻北麦,“稻居十七”26

4.麦作之俗南北有异28

5.棉麻重选种、整枝和稀科29

图录31

图1 番薯31

6.扦插育苗之俗流行31

8.农具改进32

7.农事重节候32

图2 代耕架图33

9.排灌用风车、牛车34

图3 稻床图34

图5 拔车35

图4 筒车35

图6 牛车36

10.农作崇神重巫36

11.雇工经营形成习俗38

二、园艺风俗39

1.蔬菜园艺冬用“火室”40

2.果树嫁接之俗普遍42

3.花卉园艺形成产业43

1.蚕桑习俗发展迅速45

三、副业风俗45

2.畜禽名种增多47

3.家鱼混养习俗普遍流行47

1.“三十六行”和“十作48

四、手工业风俗48

2.纺织作坊新俗屡现49

图7 腰机图51

3.陶瓷业崇奉多神52

图8 花机52

图9 制瓷图53

五、商业风俗53

图10 明代山陕会馆示意图54

1.店铺集中列肆55

3.集市交易流行“牙侩”56

图11 明代绸缎店56

2.行贩招客重货声56

图12 北京内市57

图13 北关夜市图58

4.饮食服务业风俗58

第三节 明代汉族生活风俗60

一、服饰风俗61

图14 七梁冠63

1.官员服制复唐宋古制63

图15 着官服的戚继光像63

图16 四方平定巾65

2.庶民服饰始俭终华65

图17 妇女服饰67

图18 比甲女俑67

图19 女子上衣和下裙68

3.男女首饰花样翻新69

图20 明代江南女子头巾71

二、饮食风俗72

1.宫廷食俗豪华奢侈74

图21 明人秋宴图76

2.官绅食俗讲究等级76

3.庶民食俗承旧制77

5.礼俗宴饮讲铺张80

4.豆腐食用普遍80

图22 宴会演戏图82

6.茶酒饮料日兴83

8.茶肆酒楼发达85

7.宴席喜用果品85

三、居住风俗88

1.宫苑建筑规模超前89

图23 解放后的天安门90

2.庶民住宅因地而异91

图24 明代北方四合院住宅93

3.江南私家园林蜂起94

图25 龙吻96

4.各地居住重俗信96

图26 四合院垂花门98

四、器用风俗98

1.明式家具成熟99

图27 明代交椅100

图28 明代圈椅100

图29 明代圆凳101

2.陶瓷餐具式样繁多102

3.折叠扇和眼镜的传入103

1.官方车舆重等级104

五、行旅风俗104

图30 明代四人抬官轿106

2.庶民行旅南舟北马107

图31 明代河船108

图32 明代民轿109

3.民间旅具和旅宿习俗110

六、娱乐风俗111

1.戏曲娱乐流行上下112

图33 明代戏剧表演113

2.百戏歌舞民间化116

图34 明代傀儡戏116

图35 竹马舞119

图36 儿童双人袖舞120

3.杂耍娱乐风行120

4.竞斗之戏南北无殊124

图37 斗鸡图125

5.博弈娱乐雅俗有别126

图38 明人弈棋图127

6.游戏玩赏因时而异128

图39 秋千图129

七、体育风俗131

1.骑射和角牴成娱乐131

图40 明人蹴鞠图132

2.蹴鞠、击球和捶丸盛行132

一、育诞风俗134

第四节 明代汉族礼仪风俗134

1.祈子方式日益丰富134

3.洗三送“喜面”135

图42 保胎符135

2.妇女怀孕称“有喜”135

图41 送子观音135

4.寄名佛道流行136

5.周晬“期场”136

6.成年笼头136

7.生日祝寿137

二、婚姻风俗137

1.婚娶礼仪沿旧制137

2.民间婚俗因时而变140

3.纳妾、招赘和指腹婚141

4.退婚、休妻与改嫁依礼法144

5.冥婚礼仪“率如生者”146

三、丧葬风俗147

1.王室丧葬礼仪繁缛147

2.官民丧礼有规制149

3.民间丧葬因俗而异150

图43 明人出殡图151

图44 明人荐亡图153

第五节 明代汉族岁时风俗154

一、春时节俗155

1.元旦喜庆特色增加156

2.立春鞭春娱乐化158

3.上元张灯达到极盛160

图45 元宵花炮163

4.清明踏青成风165

5.春季其他节俗166

二、夏时节俗169

1.浴佛节趋向汉化169

2.端午又称女儿节170

3.六月六称“天贶节”173

4.夏季其他节俗173

1.七夕乞巧南北有别174

三、秋时节俗174

2.中元祭祖兼放河灯176

3.中秋月饼始盛177

4.重阳节衍化出迎霜宴178

四、冬时节俗179

5.秋季其他节俗179

2.冬至称“亚岁”180

1.十月初一始成寒衣节180

3.腊八吃粥182

图46 灶王图183

4.腊月祭灶迎玉皇183

5.除夕节俗日丰184

图47 钟馗门神184

第六节 明代汉族信仰风俗186

一、神灵崇拜187

1.官方祀神频频187

图48 天坛圜丘坛188

图49 社稷坛188

图50 关公神像190

2.民间祀神泛泛191

图51 道教三真图193

图52 福禄寿三星图194

二、祖先崇拜195

1.明廷祭祖有规仪195

2.民间祭祖因地而异197

三、巫术方技199

1.巫术方技兴盛199

2.占卜流行202

3.日常生活重禁忌204

第七节 明代汉族社会风俗205

一、宗族风俗205

1.祠堂制度更完备206

2.族谱编修趋于规范206

3.数世同堂受褒奖207

二、社会交际风俗208

1.官场社交重送礼208

2.民间交往重情谊210

三、会社风俗210

1.政治结社蔚然成风211

2.学术社团风行南北212

3.行会商社林立213

4.民间宗教社团蜂起于世213

四、社会陋俗216

1.争讼械斗成风216

2.赌博风行上下219

3.娼妓遍布城镇220

4.流氓横行都市221

第二章 清代前期汉族风俗225

1.清朝在全国建立和巩固227

一、历史背景227

第一节 概述227

2.清代社会走向全面繁荣228

3.清代社会渐趋衰落229

二、清代前期汉族风俗的演变轨迹230

1.政治制俗231

2.满汉交融233

3.日渐丰富233

三、清代前期汉族风俗的主要特点235

1.重商235

2.人本236

3.奢侈237

四、清代前期汉族风俗学史情况238

1.清代学者对历代风俗的汇集和考述238

2.文人笔记对当时风俗的记述239

3.各地方志对风俗的采集和汇录242

第二节 清代前期汉族生产风俗244

一、农业风俗244

1.农具风俗基本定型244

图53 耕耙土地245

2.土地改良成习俗245

4.精耕细作成习惯246

3.农作物品种多样化246

5.重视家庭副业248

图54 清代的手摇纺车249

二、手工业风俗250

1.丝织工场习俗发展250

图55 清代的织锦机250

2.棉织作坊讲“字号”252

图56 清代工场纺织图252

3.制瓷习俗丰于前代253

4.制盐多称“灶户”255

图57 景德镇的陶瓷业255

5.矿冶习俗分化257

三、商业风俗258

1.坐商麇集成市258

图58 商人返乡图260

2.商业交易用隐语260

3.商业经营重宣传261

图59 清代剪刀铺门面261

四、服务业风俗262

1.茶馆兴盛262

2.饮食业繁荣264

3.娱乐业兴旺265

4.其他服务业风俗266

第三节 清代前期汉族生活风俗267

一、服饰风俗268

1.清初的服饰改制268

图60 清人梳头图270

图61 马蹄袖270

2.官员服饰满装化270

3.庶民服饰满汉交融272

图62 马褂273

图63 女子服装277

4.妇女服饰因旧制277

二、饮食风俗279

1.日常饮食因传统280

2.年节饮食日趋丰富280

3.民间小吃花样百出282

4.市肆筵宴成社交常式283

三、居住风俗283

1.民居制式定型化284

图64 清代北京四合院示意图285

图65 徽州清代民居286

图66 永定县承启楼示意图287

2.民居装饰工艺化288

图67 清代民居中的砖雕装饰290

3.私家园林体系化291

图68 苏州留园剖面图292

4.宅居俗信因袭传统293

1.文职乘轿、武职策马294

四、交通风俗294

图69 四人抬官轿295

2.民间行旅南舟北马297

图70 骡轿298

五、器用风俗299

图71 太师椅299

六、娱乐风俗300

1.戏曲娱乐进入宫廷301

图72 京剧中的花脸303

图73 清代花鼓戏图304

2.说唱娱乐趋向成熟306

图74 盲人说唱图306

3.民间歌舞盛于节会308

图75 清代秧歌舞308

图76 清代高跷舞310

4.百戏娱乐遍布城乡313

图77 狮子舞313

5.节会娱乐臻于极盛315

图78 过会图316

七、体育风俗318

1.竞渡传入北方318

2.骑射由满入汉319

3.武术习俗空前发展320

4.棋类活动高手迭出321

第四节 清代前期汉族礼仪风俗323

一、育诞风俗323

1.祈子以求神为主323

图79 麒麟送子图324

2.怀孕禁忌趋向科学325

3.贺生送“百家衣”326

4.满月剃头留“百岁毛”327

5.寄名神佛挂“过寄袋”328

6.周晬抓周沿旧制328

7.男子贺号、女子开脸328

二、婚姻风俗329

1.婚制如旧330

图80 清代民间婚礼图333

2.婚礼如“六礼”333

3.婚礼铺张排场334

4.冥婚与抢亲流行336

5.各地婚俗有别337

三、寿礼风俗340

1.生日吃面340

2.祝寿成风341

图81 清代万寿字瓷瓶341

四、丧葬风俗342

1.官民丧制有别343

2.民间葬礼程式繁缛345

3.丧葬重择地选期351

第五节 清代前期汉族岁时风俗353

一、新年风俗353

1.大年初一353

图82 财神像354

2.初二到十二356

3.元宵成灯节357

图83 元宵龙灯358

4.特殊年俗纷呈362

二、春时节俗362

1.立春迎春成定制362

2.正月廿五成“填仓节”363

3.中和节变成“龙抬头”364

图84 观音像365

4.三月清明游赏成风366

1.立夏称人368

三、夏时节俗368

2.四月浴佛369

3.五月端午讨账370

4.六月六好洗发371

四、秋季节俗372

1.七夕衍生出“七娘会”372

2.中秋“摸秋”翻新俗373

图85 清代女子乞巧图373

3.重阳登高因旧俗374

五、冬时节俗375

1.十月初一寒衣节375

2.冬至新出“九九消寒图”376

图86 灶公灶母神码377

3.腊月廿四成为“小年夜”377

4.除夕节俗更丰378

图87 清代门神379

1.国家宗法性宗教风俗的延续380

一、宗教信仰风俗380

第六节 清代前期汉族信仰风俗380

图89 关帝庙381

图88 孔庙381

2.佛道信仰的传承和基督信仰传入382

3.民间宗教信仰影响深广382

二、俗神信仰384

图90 天妃像385

1.地方俗神的泛化385

图91 土地神像386

图92 鲁班神389

2.行业神屡屡出现389

图94 水神龙王391

图93 老郎庙碑文391

三、祖先崇拜393

1.家祭四时不绝393

2.做“冥寿”流行396

3.墓祭和庙祭上规模397

4.祭祖礼仪因旧制398

四、巫卜禁忌399

1.巫术世俗化399

2.占卜形式多样401

3.傩祭盛于南方403

4.禁忌泛化404

第七节 清代前期汉族社会风俗408

一、家庭风俗408

1.流行小家庭408

2.“义门”家庭受社会尊重410

3.家长制仍被强化410

二、宗教风俗411

1.族长专制强化411

2.祠堂普遍建立412

3.族产制度更加完善412

4.族规趋向严整413

三、乡里风俗414

1.聚族成村普遍414

2.乡族组织流行414

四、会社风俗416

1.商社勃兴416

2.文人会社被禁绝417

3.宗教会社滋长417

4.文娱会社流行418

5.妇女织会初现419

五、社区风俗420

1.社仓和义仓出现420

2.育婴堂肇始421

1.清代贱民概况422

六、贱民风俗422

2.贱民等级的豁除424

七、社交礼俗426

1.社交有等426

2.社交称谓有变428

3.满族社交礼节引入429

4.送礼和名帖风行430

八、社会陋俗433

1.吸食鸦片日盛434

2.赌博和娼妓不减前代435

3.宗族械斗泛滥436

参考文献437

本卷后记4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