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图解电工电子技术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日本电气学会编;徐国鼐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2851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549页
- 文件大小:143MB
- 文件页数:1589页
- 主题词:电工技术-技术手册;电子技术-技术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图解电工电子技术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物质的结构1
1.1 晶体结构1
目录1
第1篇 电子物理1
1.2 结晶力和晶体的种类3
1.3 声子4
1.5 晶格缺陷和位错6
1.4 晶体的热性质6
1.6 结构解析法7
2.1 带电粒子的运动方程式8
第2章 真空中的带电粒子现象8
1.7 非晶体8
2.2 均匀电磁场中的运动9
2.3 不均匀电磁场中的运动11
2.5 带电粒子束的传播12
2.4 在时变电场中的运动12
2.6 电子发射13
3.1 自由电子气体15
第3章 固体晶体和金属的电子现象15
3.2 能带17
3.3 电子的传导现象19
4.1 半导体的晶体结构和能带结构21
第4章 半导体的电子现象21
4.2 半导体的电子电导率24
4.3 本征半导体和杂质半导体27
5.2 顺电性材料31
5.1 电介质极化31
第5章 电介质和磁性体31
5.3 强电介质33
5.4 强介电性、压电性的宏观分析论35
5.5 物质的磁场36
5.6 抗磁性和顺磁性37
5.7 铁磁性和交换相互作用38
5.8 磁化曲线和磁域40
6.1 气体的电离41
第6章 放电现象和等离子体41
5.9 磁致伸缩现象41
6.2 均匀电场中的放电42
6.3 各种放电现象44
6.4 等离子体46
6.5 等离子体的基础方程式48
6.6 等离子体中的波动49
6.7 等离子体的封闭50
6.8 等离子体测量51
7.1 弹性体的性质52
第7章 音响物理52
7.2 均匀物质的弹性系数53
7.3 弹性波的波动方程式54
7.4 弹性波的传播55
7.5 气体和液体中的声波57
7.6 弹性波的反射与折射58
7.7 传播损失(衰减)60
8.1 超导现象61
第8章 超导物理61
8.2 约瑟夫森效应63
8.3 高磁场超导体66
9.1 相干光和非相干光68
第9章 量子电子学68
9.2 受激发射和自发发射69
9.3 激光器70
9.5 非线性光学效应73
9.4 光通信73
1.3 静电感应77
1.2 电荷守恒定律77
第2篇 电磁学77
第1章 电荷与静电场77
1.1 电荷77
1.5 静电场和电力线78
1.4 库仑定律78
1.6 高斯定律79
1.7 电位80
1.8 静电场计算举例82
2.1 导体系统84
第2章 导体系统和电容84
2.2 电容85
2.3 静电屏蔽87
2.4 电容器及其联接88
2.5 电容中存储的能量89
3.1 电通量密度和电介质90
第3章 电介质90
3.2 电介质的极化91
3.3 电介质的边界条件92
3.6 特殊电介质现象93
3.5 电场的能量93
3.4 电介质和电容器93
4.1 稳态电流94
第4章 稳态电流和电阻94
4.2 欧姆定理和电阻95
4.4 基尔霍夫定律97
4.3 电阻的联接97
4.6 特殊导电现象98
4.5 焦耳定律98
4.8 电池100
4.7 电解100
5.1 电流产生的磁场101
第5章 电流产生的磁场101
5.2 毕奥-萨伐尔定律102
5.4 电流产生的磁场的计算举例103
5.3 安培环路积分定律103
6.1 磁性体和磁偶极子106
第6章 磁性体106
6.2 磁化和磁化电流107
6.3 磁化率和磁导率108
6.5 铁磁物质的磁化109
6.4 磁性体的边界条件109
6.7 磁路111
6.6 磁铁和磁极111
6.9 地磁112
6.8 磁屏蔽112
7.1 法拉第定律113
第7章 电磁感应113
7.2 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114
7.3 电感115
7.4 电感的计算116
7.5 磁场的能量118
7.7 涡流119
7.6 趋肤效应119
8.1 作用于电荷的电磁力120
第8章 电磁力120
8.2 磁场中电流受到的作用力122
8.3 作用于边界面的静电力123
8.4 作用于磁性体边界面上的磁力124
9.1 位移电流125
第9章 电磁波和天线125
8.5 麦克斯韦应力125
9.2 电磁波126
9.3 单元电流的发射127
9.5 开口天线的发射128
9.4 微小环路电流的发射128
9.6 方向性和方向性增益129
10.2 TEM波传播线路130
10.1 电磁波的传播线路130
第10章 波导的基础知识130
10.3 波导管132
10.4 光纤134
第11章 国际单位制(SI单位制)135
1.1 无源电路元件137
第1章 电路与电路元器件137
第3篇 电工电路137
1.2 电源140
1.4 功率与能量141
1.3 基尔霍夫定律141
2.3 梯形电路143
2.2 具有多个电源的电路143
第2章 电阻电路143
2.1 串并联电路143
2.4 电阻衰减器144
3.1 正弦波交流145
第3章 正弦波交流和复数表示145
2.5 桥式电路145
3.3 正弦波交流的复数表示146
3.2 正弦波交流响应146
3.5 交流功率147
3.4 阻抗和导纳147
4.1 谐振电路148
第4章 基本交流电路148
4.2 电抗电路150
4.3 桥式电路和X形电路151
4.4 并联T形网络和桥接T形网络152
4.5 固定电阻网络153
4.6 变压器电路154
5.1 回路方程式156
第5章 回路方程式及定理156
5.2 各种定理159
6.1 四端参数163
第6章 四端网络163
6.2 四端网络的连接166
6.3 驱动点函数和传递函数168
7.1 三相电路的表示170
第7章 三相交流电路170
7.2 三相电路的一次变换172
8.1 傅里叶级数175
第8章 傅里叶级数和非正弦波交流175
8.2 复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178
8.3 傅里叶级数的性质179
8.4 非正弦波信号的稳态响应181
9.1 从傅里叶极数到傅里叶积分182
第9章 傅里叶变换182
9.2 有关傅里叶变换的各种性质185
9.3 各种波形的变换例187
9.4 电路的响应波形188
9.5 采样定理189
10.1 常系数线性常微分方程式190
第10章 基本电路的过渡现象190
10.2 RL电路的过渡现象191
10.3 RC电路的过渡现象194
10.4 LCR电路的过渡现象196
11.1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逆变换197
第11章 拉普拉斯变换197
11.2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199
11.3 各种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201
11.4 用拉普拉斯变换进行电路分析203
11.5 电路分析举例205
12.1 基础方程式206
第12章 分布参数电路206
12.2 反射和透射208
12.3 正弦波激励的稳态响应209
12.4 驻波和电路矩阵210
12.5 分布参数滤波器212
1.1 独立电源215
第1章 电压源和电流源215
第4篇 电子电路215
第2章 晶体三极管、FET的动作和等效电路216
1.2 控制电源216
2.1 晶体三极管的动作217
2.3 FET的动作及特性219
2.2 晶体三极管的静态特性219
2.4 晶体三极管与场效应晶体管的符号221
2.5 晶体三极管的等效电路222
3.1 放大电路的参数224
第3章 基本放大电路224
3.2 晶体三极管和FET的偏置电路225
3.3 晶体三极管与FET的基本放大电路227
3.4 组合放大电路230
3.6 功率放大电路233
3.5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233
3.7 直流耦合放大电路235
3.8 乘法电路237
4.1 负反馈的原理238
第4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238
4.2 负反馈的效果239
4.3 负反馈的稳定性240
4.4 负反馈放大电路举例241
5.1 运算放大器的特性242
第5章 运算放大器电路242
5.2 在线性电路中的应用244
5.3 在非线性电路中的应用246
6.1 正弦波振荡电路249
第6章 振荡电路249
6.2 非正弦波振荡电路251
6.3 电压控制振荡电路253
7.1 振幅调制解调电路254
第7章 调制解调电路254
6.4 PLL和频率合成器254
7.2 频率调制解调电路257
7.3 脉冲调制259
8.1 波形处理电路260
第8章 数字电路260
8.2 基本逻辑电路262
8.3 组合逻辑电路265
8.4 运算电路268
8.5 时序电路270
8.6 存储电路(记忆电路)274
8.7 A/D转换器、D/A转换器275
8.8 数字滤波器278
8.9 微处理器280
9.2 单片半导体集成电路282
9.1 集成电路的种类282
第9章 集成电路282
9.3 混合集成电路284
10.1 整流电路285
第10章 电源电路285
10.2 稳压电源287
10.3 变换器288
1.1 电介质与绝缘材料物理特性289
第1章 电介质与绝缘材料289
第5篇 电工电子材料与部件289
1.3 气体绝缘材料293
1.2 绝缘材料的分类293
1.4 液体绝缘材料294
1.5 固体绝缘材料295
2.1 导体、电阻材料的物理特性301
第2章 导电材料与电阻材料301
2.2 导体材料303
2.4 绝缘电线304
2.3 裸电线304
2.5 电力电缆309
2.6 通信电缆310
2.7 电阻材料313
2.8 开关接触材料315
3.1 半导体的物理特性317
第3章 半导体材料317
3.2 半导体材料322
4.1 二极管325
第4章 电子器件325
4.2 晶体三极管328
4.3 超高频器件333
4.4 集成电路335
4.5 电子管342
4.6 激光346
4.7 特殊器件348
5.1 光电子材料350
第5章 功能材料350
5.2 热电偶材料354
5.3 压电与热电材料355
5.4 功能高分子材料356
6.1 磁性材料的磁化特性358
第6章 磁性材料358
6.3 退磁场与BH曲线361
6.2 磁损耗361
6.4 永久磁铁的动作362
6.5 永久磁铁材料363
6.6 软磁材料365
6.7 磁记录材料367
6.8 特殊磁性材料369
1.2 标准371
1.1 概述371
第6篇 电工电子测量371
第1章 测量的基本概念371
1.3 SI单位的构成373
1.5 被测量的变换(传感器)375
1.4 测量375
1.6 目前的测量准确度377
2.1 一般知识378
第2章 传感器378
2.2 尺寸、位置传感器379
2.4 速度传感器381
2.3 力传感器381
2.5 流量传感器382
2.6 温度传感器383
3.1 电流计384
第3章 电流、电压及功率的测量384
3.2 电流测量法385
3.3 电压测量法386
3.5 标准电压、电流发生器387
3.4 电子电压计387
3.7 数字式电压计388
3.6 电位差计388
3.8 功率测量法390
4.1 中等电阻的测量法391
第4章 电阻的测量391
4.2 低电阻的测量方法392
4.3 高电阻的测量法393
4.4 特殊电阻的测量法394
5.1 阻抗元件与表示方法395
第5章 阻抗的测量395
5.2 多端子阻抗与测量方法398
5.3 交流电桥400
5.6 Q表402
5.5 带电测试402
5.4 电位差计式电子阻抗计402
6.1 频率的各种测量方法403
第6章 频率测量403
6.2 频率计数器404
6.3 基于频率标准的校正406
7.1 电磁波强度的测量407
第7章 电磁波的测量407
7.2 电磁干扰波的测量409
7.3 电磁波的频谱分析411
7.4 调制波的测量414
8.1 示波器415
第8章 波形的测量415
8.2 示波管416
8.4 FFT分析仪418
8.3 频谱分析仪418
9.2 直接式记录仪419
9.1 概要419
第9章 被测量的记录419
9.4 X-Y记录仪420
9.3 自动平衡式记录仪420
9.5 打印机421
9.7 数据记录仪422
9.6 X-Y绘图仪422
10.2 遥测方式423
10.1 概要423
第10章 遥测技术423
11.1 各种磁通计427
第11章 磁测量427
10.3 应用427
11.2 磁测量的应用430
12.2 激光的特性与测量应用432
12.1 特点432
第12章 光测量技术432
12.3 干涉测量和全息照相干涉测量433
12.4 光纤测量应用434
13.1 超声波的特殊性438
第13章 超声波测量438
13.2 脉冲反射法439
13.3 利用传输时间差法和声循环法的流速测量440
13.5 超声波成像441
13.4 多谱勒法441
13.6 无源法442
14.1 放射线厚度计443
第14章 放射线测量443
14.2 射线水平仪445
14.3 放射线密度计与浓度计446
14.4 其他的测量应用447
第1章 控制工程学与自动控制449
第7篇 自动控制449
2.1 拉普拉斯变换和传递函数451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表示451
2.2 z变换与脉冲传递函数455
2.3 方框图及其应用459
3.1 反馈控制系统的方框图462
第3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特性462
3.2 反馈控制系统的特性464
4.1 何谓频率特性467
第4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467
4.2 频率特性的表示法468
第5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470
5.1 稳定判别法471
5.2 过渡特性473
5.3 过渡特性的补偿476
6.1 状态方程式479
第6章 状态方程式与传递函数479
6.2 状态方程式的解480
6.3 在数字域中的求解481
7.1 顺序控制系统的构成和功能484
第7章 顺序控制484
7.2 顺序控制装置485
7.3 展开接线图490
7.4 顺序控制的基本电路493
7.5 简单的顺序控制举例496
1.1 能量转换501
第1章 电气设备的基础501
第8篇 电气设备501
1.2 电气设备的构成502
1.3 温度上升与额定值504
2.1 理想变压器505
第2章 变压器505
2.2 变压器的等效电路507
2.3 变压器的构造512
2.4 变压器的特性515
2.5 变压器的接线和运行518
2.6 特殊变压器520
3.1 多相感应电动机的原理、构造及特性522
第3章 感应电动机522
3.2 多相感应电动机的起动和速度控制530
3.3 多相感应电动机的试验和运行532
3.4 单相感应电动机533
3.5 感应电压调整器535
3.6 整流子电动机536
4.1 同步发电机的原理、构造及分类538
第4章 同步电机538
4.2 同步发电机的特性542
4.3 同步电动机548
4.4 同步电机的运行551
5.1 直流电机的构造553
第5章 直流电机553
5.2 直流发电机的理论555
5.3 直流发电机的特性557
5.4 直流电动机的特性561
5.5 直流电动机的速度控制565
5.6 直流电机的损失、效率及试验566
5.7 特殊直流电机568
6.1 特殊旋转电机569
第6章 特殊电气设备569
6.2 特殊静止电器575
6.3 超导电气设备577
1.2 用于功率变换与控制的理想开关581
1.1 电力电子技术581
第9篇 电力电子技术581
第1章 电力电子技术概要581
1.3 电力变换的基本方式582
1.4 电力控制的基本方式583
1.5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584
2.2 二极管586
2.1 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历史与分类586
第2章 功率半导体器件586
2.3 晶闸管588
2.4 扩展功能晶闸管594
2.5 功率晶体管596
2.6 功率模块及功率组合器件600
2.7 各种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比较601
3.1 整流电路602
第3章 基本电力电子电路602
3.2 交流开关与交流功率调节电路605
3.3 循环变流电路607
3.4 直流斩波电路608
3.5 逆变电路610
1.2 火力发电厂的结构615
1.1 火力发电的种类615
第10篇 火力发电与水力发电615
第1章 火力发电概要615
1.3 火力发电的特点616
2.2 蒸汽的性质618
2.1 热量与温度618
1.4 火力发电与水力发电的比较618
第2章 热工管理618
2.3 燃烧625
2.4 火力发电厂的热循环627
3.1 燃料种类与性质628
第3章 燃料与输送装置628
3.2 燃料处理装置630
4.1 种类与构造631
第4章 锅炉631
4.3 水管及锅筒633
4.2 燃烧室633
4.8 通风装置634
4.7 燃烧装置634
4.4 过热器与再热器634
4.5 节煤器634
4.6 空气预热器634
4.9 环境保护设备635
4.10 灰处理装置636
4.13 锅炉的性能637
4.12 其他附属设备637
4.11 安全与防火设备637
5.1 汽轮机的种类与形式638
第5章 汽轮机及其附属装置638
5.2 汽轮机的构造640
5.3 汽轮机的性能642
5.4 凝汽器与附属装置644
5.5 给水加热器645
5.8 给水处理装置646
5.7 给水泵646
5.6 脱气器646
6.1 发电机648
第6章 发电机与电气设备648
6.2 发电机回路的附属设备650
6.3 厂用电源设备651
6.4 直流电源及备用电源652
6.5 电缆653
6.6 变压器654
7.1 发电厂的控制655
第7章 火力发电厂的控制与调度655
6.7 开关站设备655
7.2 锅炉控制装置656
7.3 汽轮机控制装置657
7.4 保护连锁装置658
7.6 火力发电厂的调度660
7.5 计算机的自动控制660
8.1 管道661
第8章 管道系统661
8.2 阀门663
9.2 水力发电方式664
9.1 水力发电664
8.3 保温664
第9章 水力发电概要664
9.3 水电站的形式与输出功率665
9.4 用水量与落差666
10.1 水力资源668
第10章 水力资源与开发计划668
10.2 开发计划671
11.1 土木工程672
第11章 水力发电设备672
11.2 电站的厂房与设备放置676
12.1 水轮机685
第12章 水轮机与水轮发电机685
12.2 水轮机的辅助设备691
12.3 发电机695
12.4 励磁装置698
13.1 主回路的接线方式699
第13章 主回路与运行控制699
13.2 主变压器700
13.3 监视控制与运行控制703
14.3 水泵水轮机706
14.2 抽水蓄能发电的分类706
第14章 抽水蓄能电站706
14.1 抽水蓄能电站的特点706
14.5 发电电动机707
14.4 水泵水轮机的辅机及控制装置707
15.1 无水试验708
第15章 试验708
14.6 发电电动机的扬水起动方式708
15.3 抽水蓄能电站特有的试验710
15.2 有水试验710
1.2 核发电的特点713
1.1 核发电的地位713
第11篇 核发电713
第1章 核发电概要713
2.1 核反应与核能714
第2章 核反应堆理论714
2.2 中子与核反应716
2.3 临界方程式718
2.4 反应堆的动态特性719
3.2 放射线与物体的相互作用721
3.1 放射线的种类721
第3章 放射线与核安全721
3.3 核裂变产物与放射性腐蚀产物722
3.5 反应堆的安全对策724
3.4 核裂变产物的衰变热724
3.6 放射线的管理725
第4章 反应堆的构成727
3.7 放射性固体废弃物的处理727
4.2 慢化剂728
4.1 核燃料728
4.5 控制材料729
4.4 反射材料729
4.3 冷却剂729
4.7 屏蔽材料730
4.6 结构材料730
5.2 反应活性控制731
5.1 测量与控制方法731
第5章 反应堆的测量与控制731
5.3 核计量装置732
6.1 压水堆735
第6章 主要的商用反应堆735
6.2 沸水堆739
6.3 重水堆742
6.4 气冷堆744
7.1 概要746
第7章 核燃料的循环利用746
7.4 再处理747
7.3 加工747
7.2 铀的浓缩747
8.2 堆心设计概要748
8.1 基本概念748
第8章 快速增殖堆748
8.3 反应堆设计概要750
8.4 开发状况753
第1章 新型发电技术概况755
第12篇 能量转换与新发电方式755
2.1 热电联产的意义756
第2章 热电联产756
2.3 热电联产的适用性及效果757
2.2 热电联产系统的方式与结构757
3.1 化学电池的原理与种类760
第3章 燃料电池发电760
3.2 燃料电池的种类761
3.3 燃料电池中的能量转换与效率762
3.4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结构763
3.5 燃料电池在能源系统中所处的地位764
4.1 新型电池的种类及其原理766
第4章 新型电池的电能储存766
4.2 新型电池电力储存系统的结构770
5.2 复合发电的效率771
5.1 火力发电的热效率771
4.3 电池的储能作用771
第5章 高温燃气轮机与磁流体(MHD)发电771
5.4 MHD发电772
5.3 高温燃气轮机772
6.1 热核反应773
第6章 核聚变773
6.2 零功率条件774
6.3 点火条件775
6.5 等离子体的惯性约束776
6.4 等离子体的磁约束776
7.2 地热发电777
7.1 地热资源777
第7章 地热发电777
8.1 日照特性与分布778
第8章 太阳能与日照778
7.3 地热发电的现状778
8.2 真太阳时与时角780
8.3 倾斜面日照量781
9.2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782
9.1 太阳辐射光能利用概要782
第9章 太阳热能的利用与光发电782
9.3 太阳能光发电系统783
10.1 风轮机的种类785
第10章 风力发电785
10.2 风轮机的理论786
11.1 潮汐发电788
第11章 海洋发电788
11.2 波力发电790
11.3 海洋温差发电791
1.1 电力系统的结构793
第1章 输电与变电概要793
第13篇 输电与变电793
1.2 日本电力系统的特点799
1.3 输变电系统的规划801
2.1 架空线路804
第2章 输电线路804
2.2 地下输电线路809
2.3 其他输电线路814
3.1 线路参数815
第3章 输电系统的电气特性815
3.2 电压损失817
3.3 功率圆图818
3.4 系统稳定性819
3.5 中性点接地方式821
3.6 故障电流的计算822
3.7 电晕824
3.8 感应危害825
4.2 过电压的种类827
4.1 绝缘设计与绝缘配合827
第4章 输变电设备的绝缘827
4.3 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829
4.4 耐操作过电压的绝缘设计831
4.5 防污设计834
4.6 变电所的绝缘835
4.7 高电压绝缘试验837
5.1 变压器839
第5章 变电设备839
5.2 调相设备843
5.3 互感器845
5.4 断路器846
5.5 隔离开关849
5.6 避雷器851
5.7 中性点接地装置853
5.8 频率变换装置855
6.1 电力系统的监视控制方式856
第6章 电力系统的控制、保护与维护856
6.2 保护继电器857
6.3 继电保护方式859
6.4 架空线的维护862
6.5 地下输电线路的维护864
6.6 变电所的维护与安全对策865
7.1 系统的调度组织866
第7章 电力系统的调度866
7.2 供需调度869
7.3 可靠性控制872
7.4 电压控制874
7.5 大区域调度875
8.1 电力系统的调度计算机系统877
第8章 电力系统的计算机控制877
8.2 系统监视装置878
8.3 供电调度自动化880
8.4 配电设备的自动化883
8.5 发电厂变电所的计算机控制884
8.6 训练用仿真机886
1.2 配电电压889
1.1 配电系统的特点889
第14篇 配电和室内配线889
第1章 配电方式889
1.3 配电方式890
1.4 配电线路的构成891
2.1 配电的规划893
第2章 配电的规划与设计893
2.2 电气设计895
2.3 机械设计897
3.1 架空配电线路899
第3章 配电线路899
3.2 地下配电线路901
4.1 配电线的保护903
第4章 配电线的保护、运用和保养903
4.2 配电自动化906
4.3 配电线的运用908
5.1 供电可靠性909
第5章 配电质量909
4.4 配电线路的保养909
5.3 闪变910
5.2 电压变化910
6.1 概述912
第6章 室内配线概要912
5.4 谐波912
6.2 多样化设备与日本相关法规913
6.3 对象建筑物与所需电力914
6.5 室内配线的省资源化915
6.4 配线系统915
7.1 一般设计917
第7章 配线设计917
7.2 受变电室919
7.3 电线粗细的确定920
7.4 保护措施921
7.5 备用电源926
8.1 配线材料927
第8章 配线方法927
8.2 配线场所和配线方法的种类930
8.3 电线的连接932
8.4 接地933
9.3 信号及通信设备934
9.2 监视控制设备934
第9章 控制、信号及通信设备934
9.1 与室内配线的关系934
9.4 报警设备935
9.5 家庭自动化(住宅自动化)936
10.2 试验937
10.1 审查与调查937
第10章 审查和试验937
10.3 维护管理938
1.1 视觉系统941
第1章 视觉系统的机能941
第15篇 照明和热应用941
1.2 视感度943
1.3 适应性944
1.5 视力946
1.4 亮度对比度946
1.6 闪烁感948
1.7 眩光949
2.1 基本单位950
第2章 测光量950
2.2 有关术语952
2.3 各种光源光的测量值953
3.1 色觉学说954
第3章 色觉与色的表示954
3.2 颜色的表示方法955
3.3 颜色的心理表示956
3.4 颜色的心理物理表示959
3.6 演色性961
3.5 均等色空间961
4.1 辐射的基础事项963
第4章 光源物理963
4.2 热辐射964
4.3 发光967
5.1 光源968
第5章 光源系统968
5.2 电灯供电电路974
5.3 照明灯具976
6.1 独立光源的直射照度978
第6章 照明计算978
5.4 光源系统978
6.2 配光981
7.1 设计规划984
第7章 照明设计984
7.2 照明设计985
7.3 昼光照明987
8.1 热传导988
第8章 热传递988
8.2 对流热传递990
8.3 辐射热传递 ………………………………………………99o8.4 热阻992
9.1 电阻温度计993
第9章 温度测定993
9.2 热电温度计994
9.3 辐射温度计995
10.2 电阻加热996
10.1 电加热概述996
第10章 电加热996
10.3 电弧加热997
10.5 电磁感应加热1001
10.4 电磁波加热1001
10.6 红外线及远红外线加热1003
11.1 热管1005
第11章 热管和热泵1005
10.7 今后的电加热1005
11.2 热泵1006
1.2 速度-转矩特性1009
1.1 电动力应用1009
第16篇 电动力应用1009
第1章 电动机应用技术1009
1.3 起动和制动1010
1.4 工作状态与规格1014
1.5 使用环境与保护1015
2.1 直流电动机的速度控制1016
第2章 电动机的控制方式1016
2.2 感应电动机的速度控制1020
2.3 同步电动机的速度控制1028
2.4 无整流子电动机的速度控制1028
3.1 驱动系统的特性评价内容1030
第3章 产业中所用的可变速驱动系统1030
2.5 其他1030
3.2 各种系统结构的比较1031
3.3 应用实例1042
4.1 用于控制的电磁线圈1045
第4章 伺服系统1045
4.3 直流伺服电动机与应用1047
4.2 伺服电动机的重要问题1047
4.4 无电刷电动机及其应用1051
4.5 用于伺服的感应电动机及其应用1054
4.6 伺服中所用的检测器1057
5.1 电动力及其特点1058
第5章 电动力的应用1058
5.2 负荷装置及其特性1059
5.3 驱动系统的整合性1060
5.4 驱动系统的控制1061
5.5 电动力应用的具体例子1062
5.6 新的驱动系统1063
1.1 交通的发展与电气技术工作者的任务1065
第1章 交通系统与综合电气工程1065
第17篇 电气铁道和交通系统1065
1.2 综合交通系统内的主要交通机构的地位与评价1066
2.1 电气化铁道1068
第2章 轨道交通系统1068
2.2 电气化车辆1074
2.3 铁路信号及信息系统1082
2.4 营运管理系统1088
2.5 新的交通系统1092
2.6 物流系统1094
3.1 交通管制与控制1095
第3章 非轨道系列交通系统1095
3.2 运行安保系统1098
3.3 电气推进1099
1.1 温度传感器、热传感器1101
第1章 传感电子技术1101
第18篇 电子技术的应用1101
1.2 光传感器1104
1.3 图像传感器1107
1.4 压力传感器1111
1.5 磁传感器1113
1.6 化学传感器1115
1.7 生物传感器1117
2.1 磁存储器1118
第2章 存储电子学1118
2.2 半导体存储器1121
2.3 光存储器1126
3.1 概述1129
第3章 电子显示器件1129
3.2 液晶显示器(LCD)1131
3.3 电化学显示器(ECD)1134
3.4 等离子体显示器(PDP)1135
3.5 场致发光显示器(ELD)1138
3.6 荧光显示管(VFD)1139
3.7 其他显示器1140
4.1 图像输入装置1142
第4章 图像信息处理系统1142
4.2 图像处理装置1145
4.3 图像输出装置1147
5.1 一次电池1148
第5章 电源电子技术1148
5.2 二次电池1150
5.3 无间断电源装置UPS1152
5.4 开关稳压电源1154
5.5 变换器系统1156
6.1 电集尘装置1157
第6章 静电应用1157
6.2 静电喷涂1159
6.3 静电分拣1160
6.4 静电复印1162
6.5 静电的其他应用1163
6.6 静电危害和防范1164
7.1 光能的利用1165
第7章 光能技术1165
7.2 激光加工1166
7.3 激光手术1168
7.4 激光治疗1169
7.5 激光CVD1170
7.6 激光同异体分离1171
7.7 激光核聚变反应1172
第8章 医用电子学1173
8.1 医用诊断装置1174
8.2 治疗设备1181
9.1 音响1183
第9章 家庭电子学1183
9.2 视频1187
9.3 家用计算机1193
9.4 日语文字处理器1194
1.1 电子计算机的种类1197
第1章 电子计算机概要1197
第19篇 电子计算机与信息处理1197
1.2 数字计算机1201
1.3 计算机的历史和标准规格1203
2.1 计算机的基本构成1204
第2章 系统的基本构成1204
2.2 运算方式1209
2.3 计算机系统1213
3.1 布尔代数与逻辑设计1214
第3章 运算、控制与存储装置1214
3.2 运算与控制装置1220
3.3 主存储设备1225
3.4 辅助存储设备1227
4.1 输入输出设备的概念1231
第4章 输入输出设备1231
4.2 输入设备1232
4.3 输出设备1236
4.4 输入输出控制1239
5.1 程序语言概要1243
第5章 程序语言1243
5.2 通用程序语言1247
5.3 应用程序语言1253
6.1 操作系统概要1256
第6章 操作系统1256
6.2 控制程序1258
6.3 语言处理程序1261
7.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历史1264
7.1 从文件到数据库1264
第7章 数据库系统1264
7.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1265
7.4 关系模型1267
7.5 其他的数据模型1269
7.6 今后的课题1271
8.1 何谓人工智能1272
第8章 人工智能1272
8.2 基础课题(推理、知识及学习等)1273
8.3 基础课题(证明、编程及语言理解等)1275
8.4 应用课题(设计、诊断及教育等)1276
8.5 研究开发环境(程序语言、机器等)1278
第9章 信号处理1279
9.1 数字化1280
9.2 z变换的基础1283
9.3 z变换的应用1287
9.4 数字傅里叶变换与快速傅里叶变换1291
10.1 声音波形的编码1293
第10章 声音处理1293
10.2 线性预报分析与合成1296
10.3 PARCOR与LSP1297
10.4 残差相关与谱整合1300
11.2 图像与空间频率1301
11.1 图像处理1301
第11章 图像处理1301
11.3 图像增强1302
11.4 图像的复原1305
11.5 图像重构1306
11.6 图像数据压缩1308
第1章 信息通信概要1311
第20篇 信息通信系统1311
2.1 传送技术基础1316
第2章 传送方式1316
2.2 光导纤维传送及金属导线传送1326
2.3 无线传送及移动通信1335
2.4 卫星通信1341
3.1 交换技术的基础1343
第3章 交换方式1343
3.2 纵横制交换机1358
3.3 空间分割型电子交换机1360
3.4 时分割型电子交换机1363
3.5 分组交换机1366
4.1 网络构成技术基础1368
第4章 通信网1368
4.2 电话网1382
4.3 数字数据网1386
4.4 ISDN1389
4.5 LAN1391
4.6 VAN1393
5.1 多功能电话机1394
第5章 智能终端1394
5.2 传真机终端1395
5.3 视频终端1396
5.4 数据终端1399
第1章 机械控制与机械电子学1401
第21篇 机械控制应用系统1401
2.2 数控设备的构成1402
2.1 何谓数控1402
第2章 数控机械1402
2.3 数控程序1404
2.4 数控机械1405
3.1 工业用机器人的分类1406
第3章 工业用机器人1406
3.2 工业用机器人的机械构造1407
3.3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1409
3.4 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1411
4.2 发动机控制1412
4.1 历史与背景1412
第4章 汽车电子学1412
4.4 底盘悬吊的电子控制1413
4.3 变速器的控制1413
4.7 其他1414
4.6 汽车音响1414
4.5 仪表显示系统1414
5.2 VTR的种类与构成1415
5.1 VTR的原理1415
第5章 磁带录像机(VTR)1415
5.3 VTR的机构1416
5.4 VTR的控制1417
6.1 曝光1419
第6章 照相机中的电子技术1419
6.3 自动对焦(AF)1420
6.2 信息显示1420
7.1 复印的历史与基本工艺过程1421
第7章 复印机1421
7.2 电子照相复印机(PPC)1422
7.3 电子照相复印用的材料1423
8.1 自动售货机的种类1424
第8章 自动售货机1424
7.4 电子照相技术的应用1424
8.2 自动售货机的构成1425
8.3 主要技术1426
9.2 售票机1430
9.1 概述1430
第9章 站务系统1430
9.3 自动检票机1432
10.2 构成1434
10.1 概要1434
第10章 银行终端机1434
10.3 I/O机器1435
1.1 何谓系统工程1439
第1章 系统工程与工业工程1439
第22篇 系统工程与工业工程1439
1.3 系统工程与工业工程的关系1440
1.2 何谓工业工程1440
2.1 系统工程的研究途径1441
第2章 基本的研究途径1441
3.1 系统建模的基本考虑方法1442
第3章 系统模型1442
2.2 工业工程的研究途径1442
3.2 模型的表示方法分类1443
3.3 建模方法1445
4.2 仿真示例1448
4.1 仿真概述1448
第4章 仿真与试探方法1448
4.3 试探法1451
5.1 系统安全性的考虑方法1452
第5章 可靠性与安全性1452
5.2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1453
5.3 系统的可靠性分析1454
6.1 概述1456
第6章 运筹学1456
6.3 排队论1457
6.2 数理规划法1457
6.4 需求预测1458
6.7 日程计划与管理1459
6.6 博弈论1459
6.5 库存管理1459
7.1 概述1460
第7章 系统分析1460
7.2 费用效果分析与事例1461
8.2 系统动力学1463
8.1 系统技术方法的分类1463
7.3 使用PATTERN的事例1463
第8章 其他方法1463
8.3 相关树法1464
8.4 工作设计1465
9.1 人机系统的设计1466
第9章 人的因素与人机系统1466
9.2 人机系统的分析1468
10.2 经营规划与信息系统1469
10.1 概述1469
第10章 管理信息系统1469
10.4 管理信息系统与办公自动化1470
10.3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1470
1.代数1471
附录 数学公式1471
2.几何1476
3.平面三角1477
4.复数1480
5.双曲函数1481
6.平面解析几何1483
7.微分1489
8.积分1492
9.傅里叶级数1494
10.近似计算1495
11.矩阵1496
12.微分方程式1499
13.拉普拉斯变换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