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构造地质译文集 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构造地质译文集 5](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3179179.jpg)
- 徐和聆,杨新孝,魏大卫,杨美玲译;崔盛芹,任希飞校 著
- 出版社: 地质矿产部地质力学情报网
- ISBN: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8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1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构造地质译文集 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议题 大陆构造分区原则1
1、显生宙大陆地壳的形成规律(关于大陆的构造分区) A·V·Peive等1
2、造山运动划分标准的探讨 J·Aubouin1
3、全球性国际构造图及其若干结论 V·E·Khain等2
4、造山运动构造记录的类型 J·Jaros2
5、以逐个阶段构造区划为基础研究西伯利亚的地壳构造与演化 A·L·Yanshin等3
6、根据古构造分析进行大陆地壳的构造分区 T·N·Spiznarsky等3
7、越南及邻区的大陆地壳形成过程 Van Ducchuong4
8、全球地块系统 L·A·Krasny4
10、巴西亚马孙地区的构造分区与演化 G·Amaral5
9、印度西部滨大陆的中生代盆地结构与区域构造格架 S·K·Biswas5
11、大陆岩石圈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分区原则 B·V·Ermakov等6
12、东欧地台西南缘的国际构造图 R·G·Garetsky等6
13、根据地壳形成时期与类型、构造—物质组合分布和断层系统关系,对非洲——阿拉伯克拉通进行大区域的构造分区 E·D·Soulidi—Kondratiev等7
14、墨西哥构造地层图 M·A·Campa—Uranga7
15、根据地台构造形成时期进行构造和古构造分区 R·G·Garetsky等8
第二议题 大陆与大洋间的过渡带8
16、活动边缘的一种新类型:以危地马拉沿海的中美海沟为例的聚敛——扩张边缘 J·Aubouin等8
17、亚洲/太平洋过渡带的地球动力学和晚新生代演化 B·V·Baranov等9
18、聚敛边缘流变学和中南阿拉斯加的变形作用 B·L·Bruhe等9
19、共轭体系演变中的构造侵蚀、堆积及稳定性 M·G·Lomize10
20、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北部中生代的弗兰西斯克俯冲复合体、增生构造与混杂建造 K·R·Aalto10
22、小笠原岛弧的新生代史 Honga E等11
21、论大陆与大洋间的过渡带 V·V·Beloussov11
24、厄瓜多尔西南部安第斯山海岸带的第三纪盆地滑动的块断产物 Dugas F等12
23、美国华盛顿州太平洋岸奥林匹克半岛的陆缘是向海仰冲的海山吗? W·M·Cady12
25、北冰洋地球动力学系统中的陆——洋过渡带 Yu·E·Pogrebitsky13
26、前寒武纪构造在巴西与非洲大陆分离中的意义 B·B·Brito Neves等13
27、默西亚地台与黑海凹陷间过渡带的地质构造及其发展 Ch·I·Datchev14
28、印度安达曼——尼科巴盆地构造 T·K·Roy等14
29、过渡带沉积盆地的构造与定量参数 L·E·Levin14
30、中亚中特提斯海的早中生代活动边缘 V·A·Shvolman等15
31、特兰西瓦尼亚——潘诺尼亚地区欧洲大陆边缘中生代时的发育 M·Lupu15
32、中特提斯海西部陆缘的主要形成阶段 M·A·Bear16
33、显生宙中太平洋陆缘的火山作用和构造 V·F·Bely16
35、西地中海盆地的深层构造:Croc 2号大缝隙的地震调查 Le Douaran Sylvie等17
34、东亚的后阿尔卑斯期运动 A·Yoshitani等17
36、苏联东北部大陆边缘的构造演化模式 A·D·Chekhov18
37、古巴中部的构造分带 L·Haydudov18
38、大陆边缘地球动力带的发展 Ya·P·Malovitsky等19
第三议题 大陆褶皱带构造19
39、陆缘和陆间地槽带:发育情况之比较 V·E·Khain19
40、关于滨太平洋构造的一些所谓经典的方面 J·Aubouin20
41、中生代——新生代陆壳区和洋壳中的运动事件的时间及在地球动力学上的意义 W·Schwan21
42、日本列岛的板块构造演变 Taira Asahiko21
43、东亚中生代构造和岩浆作用 M·S·Nagibina22
44、日本中部的三迭纪——侏罗纪构造运动 Ghibara22
46、陆内褶皱带的构造 L·P·Zonenshain23
45、构造模式和古老弧前地体之比较研究 K·Crook23
47、大陆上的线性褶皱带的发育模式 S·N·Ivanov等24
48、阿尔卑斯期造山带和基梅里期造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的双重性 A·M·C·Sengor24
49、缝合带和推覆建造的一般机制 I·I·Belostotsky25
50、东北亚的中生代构造演变 L·M·Partenov等25
51、北海道—库页岛褶皱系的演化 V·S·Rozhdestvensky26
52、阿尔卑斯——地中海山脉带的前华力西和华力西期造山事件的比较 A·A·Belov26
53、高加索的前阿尔卑斯期构造 G·I·Baranov等27
54、乌拉尔地槽的成因及演化 T·T·Kasantseva等27
55、水平应力与乌拉尔山的构造成因 B·P·Diakonov等28
56、古生代的乌拉尔——蒙古活动带的发育特征 V·A·Unksov等28
58、阿尔卑斯型大地构造模式比较 M·Sandulescu29
57、巴塔戈尼亚:古生代的大陆漂移 V·A·Ramos29
59、阿尔卑斯、亚平宁和高加索的大地构造发育与深构造之比较分析 V·V·Beloussov等30
60、东阿卑斯和喀尔巴阡的白垩纪——三迭纪复理石阿尔卑斯——喀尔巴阡弧与欧洲板块之间的俯冲、碰撞和转换断层作用之证据 R·Hesse30
61、印度——亚洲碰撞带的演变 M·E·Brookfield31
62、中特提斯古构造问题 I·V·Arkhipov32
63、高加索的阿尔卑斯地球动力学 I·P·Gamcrelidze等32
64、喜马拉雅山的板块构造与矿化作用 H·Mohammad33
65、冲断层、构造楔劈和岩石圈劈裂:加拿大科迪勒拉的一些例子 R·Price33
66、墨西哥逆掩带与中生代油气捕 M·A·F·Campa—Uranga34
67、古生代蛇绿岩的地球化学及主要特性 M·I·Kuzmin等34
68、南乌拉尔东坡的蛇绿岩 V·A·Koroteev34
69、上地幔深部非均匀性及其对地壳构造和动力学的影响 V·B·Sollogub等35
(包括组间讨论议题:地壳构造的深部非均匀性及其构造意义)35
第四议题 岩石圈的构造成层作用35
70、起因于岩石圈非均匀性的地壳动力学 C·Froidevaux等36
71、作为构造驱动机制标志的上地幔非均匀性 A·L·Yanshin等36
72、大陆上地幔的非均匀性和新构造 A·O·Gliko等37
73、板块构造与地球动力学模式 J·Nedoma37
74、岩石圈内部的滑脱和大陆演化—根据大陆反射联合剖面(COCOR P) L·Brown、J·Oliver等37
75、大陆岩石圈的流变层理及其构造推论 G·Ranalli38
76、岩石圈的构造层 S·V·Rushentsev等39
77、大陆隆起时聚敛边缘软流圈在均衡补偿中的作用 P·E·Damon39
78、大地地壳均衡的新模式 K·F·Tyapkin39
79、大陆型大地构造单元密度模型的主要特征 S·S·Krasovsky40
80、地幔对流与岩浆作用 U·Walzer等40
P·M·Sychev41
81、西伯利亚岩石圈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复杂性 E·E·Fotiadi等41
82、上地幔异常带、其可能特点以及在地壳构造发育过程中的作用41
83、巴西南部磁性构造线的大地构造意义 F·J·F Ferreira42
84、岩石圈板片旋卷全球系统的初生期 D·Neev等42
85、地壳的深拗陷处的构造 N·I·Pavlenkova42
86、北海海盆区的深部地壳构造 P·J·Barton等43
87、大陆壳反射层的特点 R·Meissner43
88、莱茵河地块的构造和动力学 K·Fuchs44
89、中间地块——岩石圈构造成层作用的结果 S·N·Ivanov44
90、海平面——一种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新手段 N·A·M?rner45
91、沃罗涅日结晶地块的岩石圈成层作用(据地球物理、大地构造、岩石物理资料) A·P·Tarkov等45
93、大陆裂谷带地壳的破坏作用与运动类型 S·I·Sherman等46
第五议题 大陆与大洋裂谷系46
92、裂谷断裂作用及引起断裂的应力场方式 P·Mohr46
94、大陆和大洋地壳的裂谷和裂谷盆地构造的形成、岩浆贯入作用及地幔底群作用 S·Bhattacharji47
95、贝加尔裂谷的构造及演化阶段 N·A·Logatchev等47
96、大陆裂谷的大地热流 S·V·Lysak48
97、裂谷活动类型对拉伸条件的依赖关系 V·G·Kazmin48
98、从东非裂谷回顾构造、火山和气候对大陆裂谷湖及沉积物的控制 J·J·Tiercelin49
99、瑞奥格兰第裂谷发育的地球物理条件 P·Morgan等49
100、地质历史中的裂谷活动 E·E·Milanovsky50
101、北美克拉通裂谷作用的时期及式样 G·R·Keller等50
102、从某些大陆裂谷的构造及其演化推测它们的热—力学演化 P·Y·Chenet等50
104、中欧大陆内部裂谷活动的发育 H·Murawski51
103、贝加尔裂谷带的火山作用 A·I·Kisalev51
105、东非(埃塞俄比亚东南部—索马里—东肯尼亚东部)裂谷及前裂谷阶段的火山作用 G·Bellieni等52
106、土卡那湖(北肯尼亚)周围地区的火山旋回及岩浆演化 G·Bellieni等52
107、西非和中非裂谷系的区域应力研究 J·D·Fairhead等53
108、中非和东非卡鲁—白垩纪及新生代裂谷简述 R·Crossley53
109、伊拉特湾(亚喀巴)的构造及大地构造 Z·Ben—Avraham53
110、海平面下的大陆裂谷 K·Uri54
111、北美西部瑞奥格兰第裂谷的构造类型及演化 J·F·Callender54
112、从地震折射及天然地震研究看瑞奥格兰第裂谷区的岩石圈构造55
K·H·Olsen55
113、冰岛北部活动裂谷过程 W·Jacoby55
115、大陆破裂的脉动构造 R·E·Sheridan56
114、海洋裂谷作用—时空的不均一性 G·B·Udintsev等56
116、慢速扩展大洋裂谷的大地构造:雷克雅未克及红海裂谷水下考察结果 A·S·Monin等57
117、裂谷增生作用—一个新见解 R·N·Hey57
118、裂谷轴部地貌穹窿的间隔:取决于下伏软流圈的底辟作用吗? K·Crane58
119、亚丁—红海地区火山—沉积盖层及基底的构造—地球物理模式 E·N·Isaev等58
120、裂谷如何发展成高度变形的线性带? K·Burke59
121、元古代的裂谷活动 N·A·Bozhko59
122、镁铁质岩脉群:大地构造研究中裂谷活动的有力证据 H·Halls60
123、加拿大地盾的艾皮坦裂谷 P·S·Kumarapeli60
124、维启塔山脉硅质岩浆特征——一个寒武纪裂谷环境 M·Ch·Gilbert等61
125、大陆裂谷带演化(“成熟作用”)的前裂谷期 A·V·Razvaliaev61
127、亚洲东北部前寒武纪及古生代的裂谷活动 G·S·Gusev等古塞夫62
126、普瑞扎特—第聂泊—顿涅茨及坎扬裂谷深部构造及演化 V·K·Gavrish62
128、喀拉拉的裂谷岩浆活动:对印度次大陆西南部大地构造演化的意义 T·Radhakrischna63
129、巴纳特—斯瑞得诺戈莱裂谷的大地构造 P·N·Popov63
130、北极—北大西洋裂谷系 P·A·Ziegler64
131、北冰洋—北大西洋巨型裂谷系 V·S·Surkov等65
132、由中生代大洋裂谷作用所引起的北美大陆内部古裂谷的再活动 P·J·Barosh65
133、大陆主要横切断裂带的构造起源:南美的一些特例 G·R·Sadowsi65
134、伴随或无裂谷活动的超碱性岩浆作用 M·J·Lebas66
135、鄂霍茨克—白令后造山期后裂谷带 A·A·Zabolotnikov等66
136、年轻大陆及大洋碱性省的建造序列及大地构造位置 Y·G·Lazarenkor67
137、巨大的有色金属矿体:海下大陆裂谷中热液对流的结果;钻探证据 M·J·Russel67
138、岩石变形定量计算述评 J·G·Ramsay68
139、岩石的构造流动问题 A·V·Lukjanov68
第六议题 岩石的形变作用68
140、韧性断层带内的脆性变形 S·H·White69
141、构造相和褶皱构造变形程度的鉴别 E·I·Patalakha69
142、应变变化和应变相 I·S·Zagorcev69
143、日本一些剪切带的变形相 Uemura Takeshi70
144、褶皱带挤压时的水平挤出 M·L·Kopp70
145、冲断推覆体异地岩块中大构造、小构造与显微构造间的关系以及岩石的变形机制 A·I·Rodygin70
146、高级变质太古代杂岩的地质构造 V·V·Ez71
147、作为变形条件标志的变质构造岩石英亚组构(C轴方位) J·Hofmann71
148、印度哈里亚纳邦南部德里叠加岩石群的多期褶皱变形 R·C·Dey72
149、变质杂岩体的构造发育和水平构造流动问题 Yu·V·Miller72
151、保加利亚西南部早阿尔卑斯期构造及其应变分布 I·S·Zagorcev73
150、迭加变质区显微构造资料的构造成因意义(以南喀尔巴阡山脉为例) A·Gurau73
152、布丁在褶皱构造和断裂位移分析中的意义 S·N·Kudrin74
153、日本中部构造线扰动带的糜棱状岩石 Hirotaka Ui74
154、西伯利亚南部阿尔卑斯期超基性岩的褶皱变形和构造演化 A·I·Goncharenko74
155、新西兰新生代岩石的深部向斜构造 R·P·Suggate75
156、沿断裂带构造运动的流动控制 G·I·Barenblatt等75
157、“脆性”褶皱的实验研究 J·G·Dennis等75
158、单轴压缩与拉张条件下成层岩石的破裂非均质性 J·P·Dixitl等76
159、不均一压张条件下的岩石变形类型 I·T·Aitmatov等76
160、中子衍射法岩石组构研究结果 P·Bankwitz等77
161、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J·E·Gillot77
162、决定矿田、矿床形成部位的构造物理条件 Sh·D·FatkhullaeA77
164、活动褶皱区岩石的应力—应变状态 I·T·Altmatov78
163、压力影和压力流苏发育过程的实验研究 M·H·Khandeker78
165、中乌拉尔默津斯基剪切带石英的碎裂与重结晶 O·K·Sustavov79
166、大断层的构造分带 R·M·Lobatskaya79
167、剪切及其在变形岩石中的作用 L·M·Plotnikov79
第七议题 北太平洋及其边缘的构造80
(组间讨论议题)80
168、北太平洋地壳的区域构造特征 Yu·P·Neprochnov等80
169、东北太平洋海岭的构造及其演化 J·Mammerickx80
170、太平洋区世界地质地球物理图集及西北太平洋地质制图的意义81
G·B·Udlntsev等81
171、日本飞?带与南朝鲜早中生代地质事件的比较 Nozawa Tamotsu81
174、震源带的地球动力学模式 A·S·Alexeev等82
173、西北美的生长增生构造 D·L·Jones等82
172、太平洋西北边缘的推覆体和冲断构造 Yu·M·Pushcharovsky等82
175、有关阿留申——白令海域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构造结局的推测 D·W·Scholl等83
176、鄂霍茨克海和白令海的沉积层 I·K·Tuezov等84
177、第三纪至今阿留申弧的地球化学演化:区域构造含义 R·W·Kay等84
178、阿拉斯加阿留申岛弧上新世更新世至今火山化学特征与其区域构造背景之间的关系 M·S·Kay等85
179、千岛——堪察加列岛的地质与地球物理 M·L·Krasny等85
180、基于地震资料的奥布鲁切夫和沙茨基洋隆 B·Ya·Karp等85
181、加拿大东南山脉变质核的构造演化 R·L·Brown86
182、济州岛附近东海海域的地质构造 Kyun Duck Mln等86
183、马里亚纳盆地东部西太平洋地震地层学、构造和沉积史 J·M·Whltman等87
184、襟裳岬海山地质概况 H·Aoki等87
185、皇帝山中部的平顶山及区域构造 N·C·Smoot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