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家道教与中土佛教初期经义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道家道教与中土佛教初期经义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3184783.jpg)
- 萧登福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3482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67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84页
- 主题词:道教-影响-佛经-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道家道教与中土佛教初期经义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第一章 导论1
壹、道佛的初期交会,及道教对佛教经义的影响1
贰、试论道佛二教在教理上的一些差异9
第二章 道家道教的道物本体论、方术及其对汉魏六朝佛典、佛教哲学发展之影响19
壹、道家即道教——论道家、道教方术相涵为一的先秦道家及道家人物19
一、《老子》书与神仙术19
二、先秦道家典籍中所见的神仙方术23
三、先秦道家人物即神仙人物28
四、汉及汉后的道家道教30
贰、先秦道家典籍中所见的道家哲学本体论34
一、《老子》书中所见的宇宙本体论34
二、《关尹子》书中所见的本体论37
三、《文子》书中所见的宇宙本体论46
四、《列子》书中所见的本体论56
五、《庄子》书中所见的本体论60
六、《子华子》书中所见的本体论71
叁、先秦道家本体论对后世道经的影响75
一、道家气生万物与道经之开天造物75
二、先秦五方天帝与道教之五气三十二天说79
三、道经所见沿承自列子的五期生天说86
四、先秦太一生水说与道经之关系88
肆、道家本体论及道教方术对汉魏六朝佛教经籍的影响99
伍、结语103
第三章 从安世高禅法看道佛交流及二教对“淫”与“生”之态度108
壹、从安世高译经看初期印度禅法108
贰、佛教初期禅法之对治,及禅观所引来之流弊120
一、初期禅观及其对治120
二、不净观之弊害124
叁、论道、佛二教对淫欲与生命的看法127
一、佛教对“淫欲”与“生命”的看法127
二、道教对“淫欲”与“生命”的看法135
肆、安世高禅法与中土道教之关系144
一、安世高引道家清静无为等名相及思想以说禅145
二、安世高之守意与道家道教之守一148
三、安世高数息、相随与道教之导引吐纳154
伍、结语158
第四章 支娄迦谶般若学与中土道家道教之关系162
壹、支娄迦谶其人及般若学在中土流行之情形162
贰、支谶般若学“本无”中,“有”、“无”之论,及其与道家老庄“有”、“无”说之关系180
叁、支谶《道行般若经》与先秦《列子》书事例相同者之探讨192
肆、结语199
第五章 两晋名僧名士相交游及佛教之发展202
壹、序言202
贰、名僧与名士之交流及佛理的玄学化206
一、竺法护与名士206
二、竺叔兰与名士209
三、帛远与名士210
四、帛尸梨密多罗与名士212
五、支孝龙与名士214
六、康僧渊、康法畅、支愍度与名士215
七、竺法雅、康法朗与名士217
八、竺法乘、竺法深与名士218
九、支遁与名士220
十、于法兰、于法开、于道邃与名士225
十一、道安与名士227
十二、竺法汰与名士236
十三、慧远与名士237
十四、僧肇、道生与名士239
叁、结语243
第六章 魏晋玄学与佛教般若学252
壹、玄学的起因及其内涵253
贰、玄学对般若学的影响266
一、般若学玄学化——六家七宗277
二、六家七宗的终结者——僧肇《肇论》291
叁、结语299
壹、序言303
第七章 格义佛教303
贰、晋宋世僧侣著作中所见的格义佛教304
一、支遁305
二、道安311
三、慧远317
四、僧肇326
五、道生337
六、其他348
叁、结语353
第八章 天台智顗《摩诃止观》与道教养生、时媚说之关系356
壹、序言356
贰、出自玄学老庄思想的三谛圆融说360
叁、智顗止观与中土五行生克说362
肆、智顗止观与道教六气治病说368
伍、智顗与道教之卅六兽时媚扰人说374
陆、驳论智顗之讥评老庄379
壹、序言391
第九章 论佛教受中土道教的影响及佛经真伪391
贰、佛经是否曾受道教影响392
一、中土佛典受道教影响情形392
二、印度本土佛典受道教及中土影响情形394
叁、佛经的真伪问题404
一、据书籍真伪的定义言:本人亲自撰写为真,此外为假404
二、世人以为:印度人写的为真,中土僧侣写的为伪405
三、梵本非梵本的问题406
四、先伪后伪的问题406
五、详本略本的问题407
肆、结语408
第十章 汉魏六朝受道家道教影响之佛经412
壹、序言412
贰、借用相近的中土名相来译述的佛经419
一、以“太山”译“地狱”者420
二、以“道人”、“道士”译“沙门”者422
三、以“度世”译“涅槃”者425
四、以“真人”译“罗汉”及“佛”,以“天师”译“佛”者426
叁、以有、无、有为、无为及本无、心无、自生等老庄及魏晋玄学思想掺入佛经者428
一、以“有”、“无”、“有为”、“无为”、“清静”、“寂寞”、“澹泊”(或作惔怕)等名相来译经者428
二、以“本无”、“心无”等老学玄学思想掺入佛经中者433
三、将“自然”、“自生”、“自尔”等道家及玄学思想掺入佛经中者441
四、以老庄道体论掺入佛经者449
肆、抄袭或援引《老子》等先秦两汉典籍、故事者451
一、援引《老子》者452
二、援引《文子》、《列子》、《庄子》、《吕氏春秋》、《战国策》等先秦典籍者453
三、援引汉代典籍及故事以入佛经者461
伍、将道教思想名相及中土文化习俗等掺入佛经中者463
一、将血忌、上相、四激、反支等中土吉凶时日说及占梦说掺入佛经者464
二、以飞尸、魅魃、蛊魖等汉世民间鬼怪传说掺入佛经者471
三、以中土特有医术针灸、阴阳补泻等说掺入佛经者472
四、将汉世正腊上坟等民俗掺入佛经者473
五、采用中土特有器物以掺入佛经者474
六、以中土孝道及女子三从四德观念掺入佛经中者478
七、以中土“魂魄”及生死船之说掺入佛经者480
八、将中土昆仑山及泰山等名山传说及五行生克说引入佛经者483
九、引道教修炼法门以入佛经者488
十、引道教三尸说以入经者489
十一、将符咒、星神崇拜等道教说引入佛经者491
十二、将道教天神检校人世善恶及斋戒日等说掺入佛经者503
陆、整本经书都是根据道教及中土习俗所杜撰或抄袭而来者510
一、杜撰511
二、抄袭516
柒、结语524
附录:试论佛道二教之初期交会,兼论二教对“淫欲”与“生命”的看法526
壹、佛教初期发展及佛道二教交流526
贰、佛道二教之善恶报应说537
叁、佛、道二教对“淫欲”与“生命”的看法545
一、佛教对“淫欲”与“生命”的看法545
二、道教对“淫欲”与“生命”的看法554
参考书目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