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孩子与美术 教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孩子与美术 教与学
  • (日)东山明著;王晓平,夏河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13458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198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孩子与美术 教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致中国的读者朋友们1

前言1

Ⅰ.育人成长的重要环节——美术教育1

一、现代美术教育的课题2

1.被扭曲的儿童文化生活2

2.教育的困惑4

3.复苏孩子的善育之年6

1.美术教育的任务7

二、美术教育的宗旨和任务7

2.美术教育的意义13

Ⅱ.通过儿童画看儿童造型活动的发展与特征18

一、对儿童绘画的回顾19

二、儿童绘画各发展阶段的内涵22

三、乳幼儿的造型发展过程25

1.奠定基础时期(1—1岁半)25

2.信手涂鸦时期(1岁半—2岁半)29

3.象征期(2岁半—5岁)31

4.图式期(5—8岁)37

5.幼儿绘画的特征41

1.幼稚写实期(8—11岁)——写实表现的萌动、造型的黄金时代45

四、青少年期造型活动的发展过程45

2.写实期(11—14岁)——客观表现期48

3.完成期(14—18岁)——心理内向、艺术感觉敏锐50

Ⅲ.教学大纲和指导要领的自主编制52

一、教学指导要领的形成和内容53

1.教学指导要领是教学大纲的基础53

2.教学指导要领的沿革53

3.教学指导要领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56

4.幼儿园教学要领58

二、各科目的目标和内容59

1.绘画课程60

2.雕塑课程63

3.手工设计课程66

三、教科书和教学计划——地域性和系统性70

1.教科书和教学计划的编制70

2.如何实现美术教育的系统性72

3.怎样编制有地域特色的教材73

4.怎样推广自主编制美术教育大纲77

Ⅳ.美术课程的构成80

一、课程的组合81

1.课程——孩子、教材和教师的关系81

2.关于题材的设定83

3.课程的配置85

1.导入阶段的教学方法89

二、教学活动的进程89

2.指导阶段的教学方法95

Ⅴ.美术教学的实践100

一、儿童绘画造型的指导101

1.线条的指导——信手涂鸦阶段(1—2岁幼儿)101

2.把身边的事物描绘成型(3—4岁)103

引出丰富的体验感受103

3.指导5—6岁幼儿绘画107

二、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114

1.在集体进步中求得个人的提高114

2.制作中的提示118

3.对写生的指导——活用焦点画法120

三、教育的构成和指导方法127

1.“睡太郎”获野君江先生指导127

2.彼岸花(小学四年级)东奥启司先生指导132

3.故事画“老爷爷的油灯”(小学六年级)135

四、初中的美术教育138

1.美术教育与初中学生138

2.适合初中学生的美术教材140

3.歌颂和平的招贴画制作146

Ⅵ.美术教育面面观149

2.关于七种体验150

1.人生最重要的“基本体验”150

一、孩子的各种体验150

二、动手动脑的重要性155

1.人类的手和劳动的发展史155

2.制造活动的必要性158

3.手工课的指导方法162

三、美术教育和创造性166

1.从历史上看创造性166

2.儿童的成长与创造性167

3.造型活动中的创造性170

四、对残疾儿童的美术教育171

1.残疾儿童教育的基本方针171

2.适应生理特点的基础造型活动173

3.盲童的雕塑教育177

五、美术鉴赏教育179

1.从美学的立场看179

2.鉴赏教育的意义182

3.鉴赏的方法183

六、美术教育中的评价187

1.何谓评价187

2.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189

3.评价的观点和方法193

4.基于理解的重点评价196

后记1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