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宪法学 2005年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宪法学 2005年版
  • 魏定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2473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14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宪法学 2005年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1

二、本课程编写的指导思想3

三、本课程和宪法典的关系4

四、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方法7

第一章 宪法绪论11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11

一、宪法的概念11

二、宪法的分类13

第二节 宪法规范、宪法渊源和体系结构14

一、宪法规范14

二、宪法的渊源17

三、宪法的体系结构18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修改和解释19

一、宪法制定和宪法修改的概念19

二、制宪和修宪的关系20

三、新中国修宪的方式22

四、宪法解释23

第四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23

一、宪法的一般基本原则2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26

第五节 宪法的作用28

一、巩固和规范国家权力28

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30

三、推动三大文明协调发展31

四、宪法发挥作用所必备的条件32

第六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33

一、宪法监督实施的必要性33

二、宪法监督权和监督制度的基本类型34

三、宪法监督的内容和方式36

四、我国的宪法监督38

第七节 宪法和宪政40

一、宪法和宪政的定义40

二、两种不同性质的宪政40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41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42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42

一、“宪法”一词的起源42

二、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42

三、宪法的发展概况45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49

一、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肇始49

二、对清末宪法性文件的简析50

三、辛亥革命产生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1

四、北洋军阀时期的宪法52

五、国民党政府制定的宪法54

六、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55

七、建国前宪法问题的启示57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58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58

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9

三、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1

四、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2

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3

第三章 国家性质68

第一节 国体68

一、国体概述68

二、人民民主专政70

三、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74

四、爱国统一战线81

五、我国的政党制度84

第二节 经济制度96

一、经济制度是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96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97

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00

四、分配制度106

五、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07

六、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109

七、宪法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定113

第三节 精神文明120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现着我国的国家性质120

二、宪法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规定122

三、宪法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定125

第四节 政治文明127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27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30

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意义132

第四章 政权组织形式135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概述135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135

二、政权组织形式的分类136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0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140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发展141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44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148

第三节 选举制度150

一、选举制度概述150

二、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151

三、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156

四、选举的组织和民主程序161

第五章 国家结构形式169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概述169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169

二、国家结构形式的分类169

第二节 我国国家结构形式172

一、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历史演变状况172

二、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174

第三节 行政区划178

一、行政区划的概念和原则178

二、建国以来行政区域的变化情况179

三、我国目前行政区域划分180

四、行政区划变更的法律程序181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82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和特点182

二、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184

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建立原则与类型185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88

五、民族乡190

六、维护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191

第五节 特别行政区制度195

一、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指导方针195

二、“一国两制”指导方针的重大意义197

三、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和特点199

四、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202

第六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206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和特征206

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设置的原则和范围210

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组成和任期210

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任务213

第六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15

第一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215

一、公民和国籍215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219

三、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220

四、宪法和人权222

五、公民基本权利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229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234

一、平等权234

二、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235

三、人身自由242

四、宗教信仰自由247

五、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250

六、特定人的权利257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义务261

一、忠实履行义务是每个公民的责任261

二、公民的基本义务262

第四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本质268

一、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人民性268

二、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269

三、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的原则271

第五节 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273

一、国家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273

二、国家可以给予外国人受庇护的权利274

第七章 国家机构原理275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概念275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和特征275

二、国家机构的阶级本质277

三、国家机构是各国宪法的重要内容278

第二节 我国国家机构体系的发展概况279

一、第一阶段(1949—1954年)280

二、第二阶段(1954—1966年)281

三、第三阶段(1966—1982年)283

四、第四阶段(1982年12月—迄今)284

第三节 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284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285

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286

三、社会主义法治原则288

四、责任制原则289

五、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290

六、精简、效率和反腐倡廉原则291

七、坚持党对国家机构的领导292

第八章 国家元首295

第一节 国家元首概述295

一、国家元首的涵义与特征295

二、国家元首的产生297

三、国家元首的分类299

四、国家元首的任期301

五、国家元首的职权30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304

一、国家主席制度的历史沿革304

二、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306

三、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307

四、国家主席的职权308

五、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310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职位的补缺311

第九章 国家代议机关312

第一节 代议机关概述312

一、代议机关的概念312

二、代议机关的性质与地位312

三、代议机关的产生315

四、议会的组成与任期317

五、议会的职权320

第二节 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323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23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30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委员会338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机构340

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42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344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44

二、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49

三、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353

四、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委员会354

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55

第十章 国家行政机关357

第一节 行政机关概述357

一、行政机关的概念和分类357

二、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359

三、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361

四、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362

第二节 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363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363

二、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364

三、国务院的领导体制365

四、国务院的职权368

五、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和其他机构370

第三节 我国的地方各级行政机关372

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性质和地位372

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组成和任期373

三、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职权373

四、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体制374

五、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所属工作部门375

六、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375

第十一章 国家军事领导机关377

第一节 军事领导机关概述377

一、军队和军事制度的概念377

二、军事领导体制377

三、中国军事领导机关378

第二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380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380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381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381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责382

第十二章 国家司法机关384

第一节 国家司法机关概述384

一、司法机关的概念和特点384

二、法院的组织和分类385

三、检察机关386

四、司法原则387

第二节 我国的人民法院391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391

二、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基本原则391

三、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和职权394

四、人民法院的组成、任期和领导体制395

五、人民法院的审级制度和审判监督制度396

六、人民法院的法官397

七、人民陪审员制度398

第三节 我国的人民检察机关400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400

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原则401

三、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和领导体制402

四、人民检察院的组成和任期404

五、人民检察院的职权404

六、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406

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的关系408

第十三章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和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410

第一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410

一、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概念和特征410

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性质、组成和任期411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的政权机关415

一、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性质415

二、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制416

三、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420

四、特别行政区政府421

五、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422

六、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424

第十四章 国家标志426

第一节 国家标志概述426

一、国家标志的概念426

二、宪法规定国家标志的意义427

三、各国宪法对国家标志的规定428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430

一、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430

二、我国国旗的组成和涵义430

三、国旗的升挂使用431

四、维护国旗的尊严432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433

一、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433

二、我国国歌的确立过程433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435

一、国徽的组成435

二、国徽的悬挂使用436

三、维护国徽的尊严437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438

一、我国首都的正式确立438

二、北京确立为我国首都的原因438

参考书目440

后记441

宪法学自学考试大纲 (含考核目标)445

出版前言445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447

Ⅱ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448

第一章 宪法绪论448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分类448

第二节 宪法规范、宪法渊源和体系结构449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修改和解释449

第四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450

第五节 宪法的作用450

第六节 宪法的监督实施451

第七节 宪法和宪政451

考核知识点451

考核要求452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454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454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454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455

考核知识点456

考核要求456

第三章 国家性质458

第一节 国体458

第二节 经济制度459

第三节 精神文明460

第四节 政治文明460

考核知识点461

考核要求461

第四章 政权组织形式463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概述463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63

第三节 选举制度464

考核知识点465

考核要求465

第五章 国家结构形式466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概述466

第二节 我国国家结构形式466

第三节 行政区别467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67

第五节 特别行政区制度468

第六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469

考核知识点469

考核要求469

第六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71

第一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471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472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473

第四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本质473

第五节 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473

考核知识点474

考核要求474

第七章 国家机构原理477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概念477

第二节 我国国家机构体系的发展概况477

第三节 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478

考核知识点478

考核要求478

第八章 国家元首480

第一节 国家元首概述48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481

考核知识点482

考核要求482

第九章 国家代议机关484

第一节 代议机关概述484

第二节 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485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县级以上常务委员会486

考核知识点486

考核要求487

第十章 国家行政机关490

第一节 行政机关概述490

第二节 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491

第三节 我国的地方各级行政机关491

考核知识点492

考核要求492

第十一章 国家军事领导机关494

第一节 军事领导机关概述494

第二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494

考核知识点495

考核要求495

第十二章 国家司法机关496

第一节 国家司法机关概述496

第二节 我国的人民法院497

第三节 我国的人民检察机关498

考核知识点499

考核要求499

第十三章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和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500

第一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500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的政权机关501

考核知识点502

考核要求502

第十四章 国家标志504

第一节 国家标志概述504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50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505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505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506

考核知识点506

考核要求506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508

Ⅳ题型示例512

后记5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