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0270404.jpg)
- 樊纲,张曙光等著 著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ISBN:7208018804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685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767页
- 主题词:公有制-宏观经济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导论:公有制经济的理论实证分析1
0.1 理论模型与现实背景1
0.2 理论实证研究的目的与方法5
0.3 经济哲学观与分析角度9
0.4 理论基础:发展到今天的现代经济科学13
0.5 几点说明与建议15
第1篇 模型设定:公有制经济19
1 公有制经济及其基本矛盾19
1.1 公有制概念:基本经济关系19
1.2 公有制中个人的二重规定性与公有权的基本矛盾24
1.3 公有制的基本矛盾25
1.4 公有权主体的基本职能30
1.5 公有权主体=计划者=国家-政府36
1.6 计划者的目标函数41
2 各行为主体及其利益矛盾46
2.1 行为主体与理性行为假设46
2.2 个人47
2.3 公有制的基层单位:地方和企业51
2.4 利益目标、经济行为与利益矛盾54
2.5 各种特殊利益矛盾58
2.6 小结:公有权基本矛盾与各种利益矛盾63
3 公有制的两种运行机制67
3.1 经济运行机制的概念67
3.2 计划者主权机制72
3.3 排除一种可能性:无计划者主权机制77
3.4 多元主权机制78
3.5 现实中的两种运行机制84
3.6 小结:对若干理论概念的评价87
第2篇 总需求分析93
4 引论:收入分配与需求形成93
4.1 总需求及其构成93
4.2 公有制总需求分析的特征:收入分配决定总需求形成95
4 3 总需求分析基本模型97
4.4 国民收入的货币增广与总需求规模104
4.5 公有制经济中的两种收入分配机制111
4.6 其他有关理论的比较与说明113
5 消费需求:收入幻觉消费理论116
5.1 理论参照系:积累—消费最优比例116
5.2 “收入幻觉”与个人高消费意向119
5.3 个人收入的构成与形式128
5.4 计划者主权机制下的收入分配130
5.5 多元主权机制下的收入分配135
5.6 消费需求的形成:储蓄倾向144
5.7 小结152
5.8 附录:收入幻觉消费理论的数理模型153
6 投资需求Ⅰ:计划投资162
6.0 引言162
6.1 计划者的积累责任和积累意向163
6.2 投资计划的偏差和投资需求波动166
6.3 政府的高增长意向:国家主权机制下计划投资的长期单向偏差174
6.4 “计划突变”和总需求膨胀184
6.5 个人与计划者的矛盾和计划投资需求的形成186
6.6 小结:积累与消费的矛盾和总需求规模的决定192
7 投资需求Ⅱ:兄弟竞争与基层投资194
7.1 基层单位的“投资企望”194
7.2 投资活动中基层单位之间的利益矛盾204
7.3 双曲线模型:计划者主权机制下的投资争议214
7.4 直接的兄弟竞争:多元主权机制下地方投资需求的形成221
7.5 企业负债与企业的“间接货币发放权”228
7.6 基层自主投资需求与总需求232
8 投资需求Ⅲ:私人利益在公益投资决策中的作用232
8.1 基本问题:公益经济决策的普遍性237
8.2 “公益投资的私人利益函数”239
8.3 利益矛盾与投资规模的决定241
8.4 小结:本章分析的一般意义245
9 储蓄、利率与投资248
9.1 储蓄与利率248
9.2 投资需求的利率刚性252
9.3 “利率杠杆”作用的不对称性258
9.4 利率与总需求259
9.5 公债261
9.6 所得税262
9.7 小结:几种计划者政策变量的综合分析263
10 货币供给与总需求形成267
10.1 统一性与从属性:公有制条件下货币供给体制的基本特征267
10.2 中央银行的两种货币供给和调控机制271
10.3 间接控制失效的原因与条件273
10.4 货币供给机制与总需求形成279
第3篇 经济潜在总供给分析285
11 引论:经济效率与经济潜在总供给285
11.1 问题的提出285
11.2 与总供给水平相关的三个基本问题289
11.3 经济效率291
11.4 经济生产函数294
11.5 技术潜在总供给与经济潜在总供给300
11.6 实际总供给306
12 劳动努力程度313
12.1 劳动努力程度的概念313
12.2 公有制下劳动者与管理者的基本特征316
12.3 劳动者的基本行为方式319
12.4 固定工资制度下的劳动努力程度递减趋势322
12.5 收入可变条件下的劳动努力程度324
12.6 生产责任制下劳动努力程度衰减的原因329
12.7 小结:劳动努力程度与经济潜在总供给332
13 资本利用效率Ⅰ:企业资本利用335
13.1 计划者主权机制下的企业资本利用335
13.2 承包经营责任制:留利最大化345
14 资本利用效率Ⅱ:配置效率350
14.0 引言:从资源配置角度考察资本利用效率350
14.1 资源部门间配置的两个一般性问题351
14.2 计划价格固定化与“合理亏损”356
14.3 区域配置、技术配置和规模配置367
15 创新程度369
15.1 经济体制与创新程度369
15.2 创新激励371
15.3 创新空间376
15.4 非生产性创新或“反创新”378
15.5 小结: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380
第4篇 总供求缺口及其弥合384
16 引论:总供求缺口384
16.1 基本概念:总供求缺口或总量短缺384
16.2 短缺的需求决定论390
16.3 公有制经济中短缺的原因393
16.4 超额总需求函数400
16.5 均衡概念:行为均衡与变量均衡406
16.6 总供求缺口的弥合:非均衡中的事后平衡414
16.7 附录:固定的相对价格与总量短缺416
17 被迫储蓄419
17.1 一般概念:被迫替代419
17.2 被迫储蓄421
17.3 个人被迫储蓄的具体形成过程429
17.4 平衡错觉和被迫储蓄的动态效应434
18 通货膨胀437
18.1 货币数量方程437
18.2 摩擦性通货膨胀440
18.3 基层推动型通货膨胀450
18.4 政策变动与公众反应:预期实现型通货膨胀453
18.5 小结459
19 灰市交易与双轨价格制463
19.1 灰市交易的基本关系463
19.2 短缺集聚:无加价互惠交易470
19.3 灰市加价:供给刚性与灰色通货膨胀的特殊效应475
19.4 双轨价格机制481
20 开放模型: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486
20.1 开放条件下的扩展模型486
20.2 国内短缺与进口需求487
20.3 创汇动机、比较利益与短缺的弥补492
20.4 外贸竞争、外贸条件恶化与寻租活动501
20.5 外债及其利用507
第5篇 短缺与增长515
21 引论:短缺下的增长与过度增长515
21.1 实际总供给与实际增长率515
21.2 短缺条件下的无限制增长518
21.3 短缺的社会经济负效益523
21.4 总供给函数:短缺压力下的过度增长527
21.5 过度增长539
21.6 过热常态543
22 资本成本递增、实际补偿不足与资本净增长率下降趋势543
22.1 高增长过程中边际资本成本递增与动态低效率549
22.2 过度增长中的资本补偿不足554
22.3 国民收入的虚假增长与短缺的转移弥补559
22.4 补偿不足与实际积累率的下降562
23 过度增长中的“结构恶化”570
23.1 总供求缺口与结构失衡570
23.2 基础部门的特点与过度增长中发生基础瓶颈的必然性573
23.3 比价关系与经济结构恶化579
23.4 价格问题小结:不同的经济关系与不同的价格运动规律585
24 经济调整588
24.0 引言:经济调整的概念588
24.1 经济调整的原因:过热增长的净效益曲线589
24.2 经济调整的主体597
24.3 经济调整的主要内容与主要方式602
24.4 经济调整中增长率的下降与经济波动605
25 经济调整中的社会博弈611
25.1 计划者主权机制下的调整611
25.2 多元主权机制下的调整:社会博弈612
25.3 小结:经济波动与机制变换623
第6篇 机制变换与经济周期630
26 公有制两种经济运行机制的交替变换630
26.1 理论基础与理论假定630
26.2 经济机制的社会效益函数637
26.3 两种运行机制净效益函数的特征与机制选择643
26.4 运行机制的交替变换648
26.5 现实中的机制变换652
27 机制变换周期说659
27.1 公有制经济波动的典型形态659
27.2 机制变换周期说:理论模型663
27.3 初步的经验检验:中国的经济周期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