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3204015.jpg)
- 何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8529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14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30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史-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1
绪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1
一、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形成的内在机制15
四、全书的结构及其说明22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31
概论31
第一章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36
第一节 生平和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6
第二节 实践唯物主义原则的确立43
一、唯物主义与自由意志44
二、哲学的本性与政治、宗教批判50
三、异化劳动理论与实践辩证法61
四、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原则74
第三节 唯物主义的历史观79
一、人类历史的前提80
二、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83
三、世界历史理论93
四、国家、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98
五、历史主义方法104
第四节 资本主义理论109
一、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110
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及其历史运动116
三、科学技术与生产力121
第二章 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系统阐发及其发展130
第一节 生平与哲学贡献132
第二节 哲学基本问题与唯物主义学说140
一、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140
二、自然科学、工业与唯物主义的形式144
第三节 存在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147
一、哲学存在的特性及其证明149
二、物质存在的形式和存在方式151
第四节 辩证法的研究154
一、辩证法的性质及其不同形式的历史演变155
二、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159
三、认识的辩证法170
四、自然辩证法176
第五节 唯物史观的新贡献183
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的考察183
二、历史规律的研究193
第二编 19世纪后半期欧洲马克思主义哲学205
概论205
第一章 罗莎·卢森堡与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211
第一节 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211
一、德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伯恩施坦的批判212
二、罗莎·卢森堡的理论特色及其历史地位232
第二节 总体性与历史辩证法236
一、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解读236
二、罗莎·卢森堡的历史辩证法与马克思的辩证法之间的关系240
三、卢卡奇论罗莎·卢森堡的历史辩证法241
第三节 资本积累与帝国主义现象245
一、关于帝国主义的定义245
二、资本积累模式247
第四节 政治哲学252
一、社会革命和合法改良253
二、关于社会主义民主问题256
第二章 拉法格与法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266
第一节 经济决定论269
一、“经济决定论”的方法论意义269
二、“经济决定论”的理论内容273
第二节 人与环境的关系273
一、两种环境及其差别274
二、人对环境的作用276
第三节 经济系统及其历史演进277
一、经济系统及其内在结构278
二、资本财产的起源279
第四节 思想起源的认识论研究282
一、认识论的基本特点283
二、认识论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286
第三章 拉布里奥拉与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293
第一节 拉布里奥拉与意大利的哲学传统293
一、历史主义哲学的创造295
二、走向唯物史观296
第二节 唯物史观的历史观念及其起源299
一、唯物史观的历史观念300
二、唯物史观的起源306
第三节 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308
一、人为环境309
二、有关历史进步问题311
三、社会结构的主要因素及其演变314
第四节 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318
一、起源的方法319
二、经验综合的方法320
第四章 普列汉诺夫与俄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324
第一节 普列汉诺夫与“劳动解放社”324
一、从民粹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道路325
二、创立“劳动解放社”326
三、俄国革命民主主义传统的批判继承329
第二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333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性质333
二、唯物史观的起源336
第三节 唯物史观的一元论344
一、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五项论)345
二、生产力的系统345
三、生产力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48
四、生产力对社会其他因素的决定作用354
第四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58
一、自由和历史必然性359
二、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360
三、个人起作用的条件363
第三编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369
概论369
第一章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进程376
第一节 20世纪20—30年代的哲学论战376
一、论争的主要问题376
二、基本派别377
三、论争发展的过程378
四、哲学成就及其特点382
第二节 20世纪50—60年代的哲学改革384
一、柯普宁:辩证法与认识论、逻辑学385
二、凯德洛夫:辩证法的叙述方法389
第三节 20世纪70—80年代的哲学新思维391
一、哲学的新思维393
二、人与文化395
三、全球性问题的哲学研究397
四、认识论研究400
第二章 列宁:世界革命与唯物辩证法404
第一节 生平和哲学思想发展404
第二节 作为理论形态的辩证法410
一、马克思辩证法的传统411
二、建立辩证法体系的构想414
三、辩证法与哲学史423
第三节 感觉与认识论425
一、马赫哲学的历史渊源426
二、从感觉出发的两条认识路线427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前提和出发点431
四、认识论问题的解答436
五、自然科学革命与认识论439
六、认识路线与哲学的党性原则441
第四节 资本主义理论442
一、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探讨442
二、帝国主义理论448
第五节 政治哲学452
一、国家问题453
二、新经济政策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456
第三章 布哈林:平衡论465
第一节 列宁主义问题466
一、“列宁主义”的哲学内涵466
二、列宁哲学的特征469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472
一、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473
二、平衡论的方法论基础476
三、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关系479
四、社会要素之间的平衡483
第三节 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487
一、世界经济与帝国主义现象488
二、资本主义体系的崩溃和社会主义体系的诞生491
第四章 斯大林:社会主义时期的唯物辩证法495
第一节 列宁与列宁主义496
一、列宁主义定义496
二、列宁主义的基本问题498
第二节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500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结构500
二、辩证法的基本特征501
三、唯物论的基本特征502
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50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505
一、语言不是上层建筑505
二、语言不是阶级的,而是全民的、社会的508
三、语言的特征508
第四节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509
一、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问题509
二、社会主义经济与商品生产之间的关系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