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服务经济的兴起与中国的战略选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服务经济的兴起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 程大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50960849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服务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服务经济的兴起与中国的战略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导论1

1.1 世界经济的工业化和服务化1

1.2 中国经济的工业化和服务化4

1.3 本书要关注并回答的几个问题6

2 服务业的兴起:理论分析与经验事实11

2.1 结构变动与服务业发展11

2.2 服务业增长的“特征事实”及其解释24

3 服务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57

3.1 服务业供给与需求57

3.2 国际服务贸易与服务领域FDI91

3.3 服务领域体制改革与多边框架104

4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基于世界制造中心历史演变的考察109

4.1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与集聚的理论分析109

4.2 制造中心演变与生产性服务业区位转移和集聚的历史考察112

4.3 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转移”趋势与中国的基本方位137

5 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内生关系:理论及来自中国的证据141

5.1 引言141

5.2 模型设定145

5.3 均衡分析148

5.4 实证分析154

5.5 结论与启示168

6 中国经济的服务化趋势177

6.1 服务业增加值的变化177

6.2 服务业就业变化189

6.3 国内服务消费和服务的进出口206

6.4 各地经济存在“服务化”的收敛趋势吗217

6.5 小结220

7 中国发展服务经济的战略选择235

7.1 中国发展服务经济的逻辑起点235

7.2 中国发展服务经济的战略思路238

参考文献243

表2—1 贝尔三种社会的比较19

表2—2 用来解释服务业增长“特征事实”的分析维度24

表2—3 服务消费的收入弹性与价格弹性比较及其宏观经济效应26

表3—1A 20世纪中叶前后世界重要经济体国民经济中的就业结构演变: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比较58

表3—1B 20世纪中叶前后世界重要经济体国民经济中的产出结构演变:服务业占GDP比重与其他产业的比较63

表3—2 在不同收入水平上服务产出份额相对于人均收入的斜率70

表3—3 在不同收入水平上影响服务产出份额的因素73

表3—4 服务分部门的规模及特点比较73

表3—5 家庭最终消费支出构成的国际比较(%)77

表3—6 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及相关经济指标的总体比较(%)84

表3—7 生产性服务业的部门构成、投入结构与三次产业的服务投入率(%)85

表3—8 基于资本品比率的服务业及相关部门的生产性服务比重(%)87

表3—9 13个OECD经济体三次产业的分类服务投入率(%)88

表3—10 服务业及其分部门的影响力和感应力:生产性服务的产业关联效应比较93

表3—11 世界商业性服务贸易的结构变化95

表3—12 2007年全球主要商业性服务出口经济体和进口经济体95

表3—13 “外国附属机构”或“商业存在”模式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重要性97

表3—14 美国FATS统计口径的服务贸易97

表3—15 按行业列出的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分布情况(%)99

表3—16 按经济体类别列出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分布情况(%)100

表3—17 2006年《财富》全球50强公司所涉入的行业102

表4一1 三大制造中心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113

表4—2 美国邮政业发展情况:1910~1950年126

表4—3 日本批发和零售商业的发展135

表5—1 一般均衡结果及其均衡条件153

表5—2 主要变量和参数的定义及数据处理155

表5—3 经验模型设定及其理论基础157

表5—4 基于中国总体的经验分析:1991~2006年161

表5—5 基于中国各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分析:1996~2005年162

表5—6 数值模拟:中国总体视角166

表6—1 1994~2006年中国各省区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变化(%):名义值与实际值比较184

表6—2 1994~2006年中国各省区市服务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比及其变化(%):名义值与实际值比较186

表6—3 中国各地区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之比(%)187

表6—4 1994~2005年中国各省区市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191

表6—5 全国服务业的就业份额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及其滞后程度(%)195

表6—6 全国31个省区市服务业的就业份额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及其滞后程度(%)196

表6—7 服务业就业份额增长的原因:基于“成本病”模型的计量分析199

表6—8 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202

表6—9 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及服务部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对服务部门实际产出和就业份额变化的影响203

表6—10 各地区服务消费支出与实际人均GDP的变化208

表6—11 影响服务支出的价格因素与收入因素分析212

表6—12 中国BOP服务进出口的部门特征216

表6—13 中国各省区市经济结构的收敛趋势219

图1—1 世界经济的工业化和服务化趋势与中国维度 (18世纪中叶以来)2

图2—1 罗斯托经济发展的五阶段13

图2—2 两个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的基本设定28

图2—3 生产可能性边界、扩展线与稳态31

图2—4 经济发展过程中部门就业份额的相对变化37

图2—5 服务业就业与工业就业的关系39

图2—6 实际收入与工业就业之间的关系39

图2—7 生产率非均衡增长的影响40

图2—8 服务的中间消费(生产性服务)、分工与产业关联44

图2—9 生产性服务与“微笑曲线”45

图3—1A 2004年世界服务业增加值与收入水平66

图3一1B 2004年的人均GNI与服务业增加值:不同经济体和经济体集团的比较66

图3—2A 世界服务业就业与收入水平的关系67

图3—2 B世界服务业就业与收入水平:代表性经济体的比较68

图3—3 不同产业占GDP的比重(纵轴:%)与人均收入水平 (横轴:对数值)的关系71

图3—4 不同组别服务部门占GDP的比重(纵轴:%)与人均收入水平(横轴:对数值)的关系72

图3—5 中国国民经济及三次产业的分类服务投入率90

图3—6 1988~2002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分布98

图4—1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与集聚: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112

图6—1 1985~2006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的变化:三次产业比较179

图6—2 1985~2006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的相对比重变化180

图6—3 中国主要物价总指数(1991年=100)181

图6—4 1985~2006年中国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变化:三次产业比较189

图6—5 1985~2006年中国服务业就业相对于第二产业就业的变化190

图6—6 中国国内服务消费支出(%)207

图6—7 1995~2006年各地服务价格指数的变化(1994年=100)210

图6—8 1997~2006年中国总体服务贸易进出口状况215

图6—9 中国BOP各服务项目的贸易差额比较217

附表2—1 关于服务业增长“特征事实”的代表性研究文献46

附表5—1 中国各地区服务相对价格指数(服务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变化(基比计算)174

附表6—1 中国各地服务消费支出与服务价格、收入水平的关系225

附图1—1 经济服务化的衡量9

附图5—1 中国服务相对价格指数的变化171

附图5—2 中国服务消费的变化171

附图5—3 中国服务业就业与产出的变化171

附图5—4 中国服务业产出增长与经济增长172

附图5—5 中国服务业实际劳动生产率增长172

附图6—1 中国各省区市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收敛趋势2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