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校特色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学校特色论
  • 孙孔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10720578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学校管理-研究-干部教育-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学校特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背景与意义2

一、学校特色及其研究的背景2

(一)文化多样性意义的充分显现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6

(三)教育理论与管理理论的新进展11

(四)现代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16

二、学校特色研究内容、方法与意义19

(一)学校特色研究内容19

(二)学校特色研究方法21

(三)学校特色研究意义25

第二章 内涵与本源30

一、学校特色的内涵30

(一)学校特色是什么——本质的把握30

(二)学校特色不是什么——误解的辨正47

二、学校特色的本源55

(一)物质世界的差异性55

(二)社会需求的广阔性58

(三)发展时代的多元性59

(四)办学主体的能动性61

第三章 结构与功能63

一、学校特色的结构63

(一)以独到的办学理念为灵魂65

(二)以稳定的学校常规为中介70

(三)以独特的优良校风为标识72

(四)以学生的素质特征为归宿75

二、学校特色的功能79

(一)为人才成长创设特定情境79

(二)为学校竞争赢得文化资本83

(三)为办学理论注入源头活水86

(四)为教育决策拓展感性思路89

(五)为中国教育塑造崭新形象91

第四章 类型与品位94

一、学校特色的主要类型94

(一)体现于校舍建设的特色96

(二)渗透于行为方式的特色104

(三)凝结为文化品格的特色123

二、学校特色的品位126

(一)学校特色品位的含义127

(二)学校特色品位的尺度127

第五章 过程与模式136

一、学校特色形成过程136

(一)学校特色形成过程的本质136

(二)学校特色形成过程的阶段140

(三)学校特色形成过程的规律147

二、学校特色形成的常见模式149

(一)传统发扬式150

(二)弊端矫正式151

(三)借机发挥式154

(四)空白填补式155

(五)困境奋起式157

(六)理想实施式161

第六章 内因与外因165

一、学校特色形成的内部根据165

(一)校长的主导作用166

(二)教师的中坚作用189

(三)学生作用不可忽视194

(四)校长与师生之互动197

二、学校特色形成的外部条件199

(一)社会需求的开阔200

(二)管理体制的开放201

(三)领导机关的开明203

(四)公众舆论的开通205

三、学校特色形成之内外因关系206

(一)地位各异,相互依存206

(二)外因内化与内因外化211

第七章 设计与营建215

一、学校特色设计215

(一)思路之起点216

(二)控制代价的原则225

(三)目标设计230

(四)目标的符号学转换235

二、学校特色营建244

(一)全方位贯彻“校本理论”244

(二)在全面渗透中重点突破249

(三)在持续发展中形成特色252

三、学校特色的发展与完善254

(一)不断扬长补短255

(二)走出“高原期”258

第八章 评估与推广260

一、学校特色评估260

(一)评估职能260

(二)评估范围262

(三)评估原则265

(四)关键在于评估者的眼光270

二、学校特色的传播与推广273

(一)学校声誉的价值273

(二)学校特色的传播276

(三)主管部门的推广278

附录一 校名选释283

附录二 校训词选286

附录三 校歌词选291

主要参考文献300

第一版后记302

第二版后记3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