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小企业区域产业集群协同管理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朱传宝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70377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54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164页
- 主题词:中小企业-企业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小企业区域产业集群协同管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1.1 中小企业区域产业集群的定义和特点1
1.1.2 区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4
1.1.3 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7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
1.2.1 研究目的9
1.2.2 研究意义9
1.3 文献综述10
1.3.1 产业集群的综合研究10
1.3.2 企业间的协同管理研究11
1.3.3 企业间信任机制研究12
1.3.4 协同管理平台与Web Service技术研究12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本书结构13
1.5 主要创新点15
第2章 产业集群及其协同管理的理论基础17
2.1 产业集群的主要经济学理论分析17
2.1.1 竞争优势理论17
2.1.2 集聚经济理论19
2.1.3 产业集群的分工协作理论22
2.1.4 外部经济理论24
2.2 产业集群的协同学理论基础26
2.3 产业集群与虚拟企业和供应链29
2.3.1 虚拟企业和供应链的概念29
2.3.2 产业集群与虚拟企业和供应链的异同点30
2.3.3 产业集群与虚拟企业的协同发展32
2.3.4 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的协同发展33
2.4 小结36
第3章 中小企业区域产业集群协同管理机制37
3.1 产业集群协同管理的概念37
3.2 产业集群协同管理的基本原则38
3.3 产业集群的协同管理模式39
3.4 产业集群的协同管理机制40
3.4.1 产业集群协同管理的形成机制41
3.4.2 产业集群协同管理的运行机制50
3.4.3 产业集群的协同群体决策机制56
3.5 小结64
第4章 产业集群协同管理的内容65
4.1 基于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战略协同65
4.2 基于资源共享的产业集群资源协同66
4.3 基于信息集成的产业集群信息协同67
4.4 基于核心能力的产业集群知识创新协同69
4.5 基于第三方区域物流中心的产业集群物流协同70
4.6 面向群体品牌塑造的产业集群销售和营销协同73
4.7 小结75
第5章 动态非契约形式的产业集群协同管理信任机制76
5.1 信任的理论综述77
5.1.1 信任的定义77
5.1.2 信任的特点78
5.1.3 信任的分类80
5.2 信任对提高产业集群协同绩效的作用82
5.2.1 降低协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82
5.2.2 降低企业间交易成本83
5.2.3 提高集群的敏捷性84
5.2.4 促进集群内知识的流动和创新85
5.3 产业集群的信任“软约束”与契约“刚性约束”的关系85
5.4 产业集群协同管理信任关系的构建过程和发展维护机制87
5.4.1 信任关系的构建过程87
5.4.2 信任关系的维护发展机制89
5.5 基于综合信任度评价的集群内企业合作伙伴选择91
5.5.1 综合信任度评价指标体系91
5.5.2 企业综合信任度的灰色评价方法98
5.6 小结102
第6章 基于X列表和SOA的产业集群协同管理信息支撑平台104
6.1 产业集群协同管理信息支撑平台的需求特点105
6.2 X列表和SOA技术107
6.2.1 X列表体系介绍107
6.2.2 SOA技术概述109
6.3 基于X列表和SOA的协同管理信息支撑平台框架114
6.3.1 系统平台架构114
6.3.2 基于Web Service的产业集群协同管理流程116
6.3.3 产业集群UDDI117
6.3.4 Web Service组合技术122
6.4 产业集群协同管理技术——分布式工作流125
6.4.1 工作流技术概述126
6.4.2 基于Web Service的工作流体系结构127
6.4.3 基于广义工作中心的分布式工作流模型129
6.5 小结135
第7章 总结与展望136
7.1 本书的研究工作总结136
7.2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137
参考文献139
后记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