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世纪家庭教育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世纪家庭教育指南
  • 骆风,张玉辉著 著
  • 出版社: 珠海:珠海出版社
  • ISBN:780607682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21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世纪家庭教育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走进家庭教育的科学园地1

第一节 中华家庭教育的传统1

一、中华民族的家庭教育源远流长1

二、值得继承的优秀家庭教育传统2

三、应当抛弃的不良家庭教育传统3

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基本定位4

一、家庭教育的性质4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5

三、家庭教育的作用7

第三节 家庭教育的时代特色9

一、家庭教育的目标9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11

三、家庭教育的方法12

第四节 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17

一、社会地位不断提高17

二、社会职能逐渐扩大18

三、教育观念和方法趋于科学化18

四、教育模式变得更为开放19

五、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19

第五节 合格家长的必备素质20

一、良好的思想品德20

二、家庭教育的知识21

三、教育子女的能力22

四、健康的心理素质23

五、较高的生活素质24

第六节 家长教子的基本要求25

一、掌握基础知识26

二、调理亲子关系26

三、注意全面发展27

四、讲究教育方法27

五、创造良好环境28

六、端正指导思想29

“狠心”的母爱29

日本今后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32

第二章 现代家庭教育的科学观念34

第一节 教育目标与现代人34

一、好孩子的标准与人才特征34

二、现代人的心理-行为特征35

三、市场经济对年轻一代的要求37

第二节 时代发展与素质教育39

一、素质与素质教育的特点39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41

三、实施家庭素质教育的措施42

第三节 年龄阶段与关键期43

一、年龄阶段与关键期的涵义43

二、不要让孩子过早上小学44

三、学龄前子女的上学准备45

四、低年级子女适应学校的环境50

五、中年级子女适应学习的变化52

六、小学儿童品德教育的侧重点54

第四节 儿童权利与亲子关系56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56

二、尊重儿童的基本权力57

三、亲子关系及其沟通58

四、家长要向孩子学习60

只有素质教育才能提高中华民族素质63

小黄猫的悲惨命运64

第三章 促进子女的身体发育69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身体发育69

一、儿童期发育的特点69

二、少年期发育的特点70

三、儿童少年体质的测量71

第二节 饮食营养的安排73

一、儿童少年营养的现状73

二、儿童少年的营养需要74

三、儿童少年的膳食安排75

四、身高、体重与营养80

五、饮食营养的基本要求82

第三节 体育锻炼的指导87

一、儿童少年体质的现状87

二、儿童适宜的锻炼项目88

三、少年适宜的锻炼项目93

四、指导锻炼的基本要求94

五、指导锻炼的特殊问题99

第四节 卫生习惯的养成102

一、家庭环境卫生的保持102

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103

三、儿童少年常见病的防治106

四、家庭医护的基本知识110

第五节 安全教育的实施114

一、安全教育的意义114

二、预防意外的常识115

三、保持安全的策略120

儿童世界集萃123

合理安排好双休日生活的“八字”原则125

第四章 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128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基本观点128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128

二、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129

三、儿童少年心理疾病的种类130

四、儿童少年心理疾病的判定133

五、儿童少年心理疾病的根源134

第二节 儿童期心理疾病的转化135

一、学习无兴趣的转化135

二、注意力不集中的转化137

三、自我为中心的转化138

四、攻击性行为的转化140

第三节 少年期心理疾病的转化141

一、考试焦虑的转化142

二、抑郁寡欢的转化143

三、自卑心理的转化144

四、社交恐怖的转化145

五、性敏感症的转化147

第四节 矫治心理疾病的措施148

一、建立亲密的家庭人际关系148

二、及时转化孩子消极的情绪150

三、了解心理治疗的基本方法151

四、改善孩子的神经系统功能152

第五节 独生子女教育的问题153

一、当代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153

二、独生子女成长的家庭条件156

三、教育独生子女的基本策略157

孩子应有自己的社交圈159

学习障碍——影响儿童学习进步的心理疾病161

第五章 促进子女的智力发展165

第一节 关于智力的基本观点165

一、智力的涵义和结构165

二、儿童少年智力发展的轨迹166

三、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167

四、智力的测量和评价171

第二节 六大智力要素的培养175

一、观察力的培养175

二、记忆力的培养177

三、思考力的培养181

四、想像力的培养184

五、表达力的培养186

六、操作力的培养188

第三节 智力培养的综合措施191

一、教育子女牢固掌握知识191

二、正确对待子女学业成绩192

三、恰当对子女进行智力训练196

四、指导子女科学地用脑学习198

五、保证脑细胞的物质供应200

第四节 信息时代的学习指导202

一、信息社会的学习方式202

二、指导子女掌握学习方法205

三、指导子女养成学习习惯207

四、指导子女广泛阅读210

五、指导子女做好家庭作业216

教育孩子学好普通话220

儿童少年智商与环境因素222

第六章 开发子女的非智潜能225

第一节 心理发展与非智力因素225

一、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225

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226

三、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功能227

四、儿童少年心理潜能的开发228

第二节 情绪智商的提高229

一、情感—情绪智商的价值229

二、儿童少年情感智商的差异231

三、促进子女情绪智商的措施232

四、指导子女自我发展情绪智商235

第三节 坚强意志的磨练238

一、意志及其重要意义238

二、意志培养的基本措施239

三、挫折心理及其对策241

第四节 良好性格的培养243

一、性格与时代性格243

二、性格形成的家庭因素244

三、性格培养的基本措施246

第五节 高级社会心理的培养248

一、积极兴趣的培养248

二、科学世界观的培养251

三、进步人生观的培养252

丰富学龄儿童的课余活动254

童年啊,童年!256

第七章 提高子女的道德素质258

第一节 儿童少年品德的发展258

一、儿童少年品德的心理结构258

二、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要矛盾259

三、品德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60

四、品德发展的长期性和反复性261

第二节 家庭美德的熏陶262

一、培养尊敬长辈的习惯262

二、培养听从长辈教导的习惯263

三、培养帮助家长理家的习惯264

四、培养主动关心长辈的习惯265

五、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266

第三节 社会公德的培养267

一、培养热爱祖国的品德267

二、培养热爱人民的品德268

三、培养热爱劳动的品德270

四、培养热爱科学的品德272

五、培养诚实礼貌的品德273

六、培养尊师敬长的品德275

第四节 现代意识的灌输276

一、培养自尊自信与自主自强的观念276

二、培养交往意识与合作观念278

三、培养效率观念和质量意识280

四、培养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282

第五节 顽皮孩童的转化284

一、顽皮孩童的行为和心理特征284

二、顽皮孩童品德不良的原因285

三、对顽皮孩童的教育和转化288

第六节 家庭德育的综合艺术290

一、充分认识家庭德育的意义290

二、着力解决成长中的主要问题291

三、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293

四、坚持采用疏导的教育方式295

五、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手段297

六、注意培养自我教育能力299

韶山毛氏家训301

第八章 提高子女的审美素质303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审美素质303

一、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303

二、儿童审美素质的特点304

三、少年审美素质的特点305

第二节 审美情趣的陶冶307

一、指导子女欣赏自然美307

二、指导子女欣赏艺术美308

三、指导子女欣赏社会美315

第三节 审美能力的培养317

一、指导子女表现仪表美317

二、指导子女创造环境美318

三、指导子女表现艺术美319

第四节 家庭文化活动的开展325

一、家庭文化活动的意义325

二、家庭文化活动的内容327

三、家庭文化活动的方式329

第五节 家庭美育的综合艺术334

一、端正审美教育目标335

二、注重潜移默化作用337

三、坚持进行合理训练338

四、加强内在美的培养340

五、创造高雅家庭文化341

中宣部等推荐的18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片名343

国家教委推荐的7首爱国主义歌曲歌名344

第九章 培养子女的生活素质345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生活素质345

一、生活素质的涵义及其意义345

二、儿童少年生活素质发展的特点346

三、当前城镇职工家庭生活的特征348

四、生活素质教育的涵义和意义350

第二节 家庭生活能力的提高351

一、指导子女提高自理水平351

二、指导子女参加家务劳动353

三、指导子女美化家庭环境358

四、指导子女学习用钱管钱360

五、指导子女了解消费知识363

六、指导子女建立作息制度368

第三节 社会生活能力的提高372

一、指导子女学习人际交往372

二、指导子女参与公共事务374

三、指导子女处理社会信息376

四、指导子女参加生产劳动378

五、纠正子女不良生活习惯383

第四节 培养劳动习惯的综合艺术388

一、应当高度重视劳动教育388

二、让劳动贯穿于生活之中390

三、要不断提高劳动的质量392

四、注意劳动的适度和安全394

轰动美国的家庭革命——父母罢工,孩子“投降”395

当前生活素质教育的基本措施397

第十章 教育子女懂得性事400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性发育400

一、儿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特点400

二、少年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点401

三、少年期性意识发展的基本阶段404

四、儿童少年性事教育的重要意义406

第二节 儿童期的性教育407

一、对子女性生理知识的教育407

二、对子女性卫生习惯的训练408

三、对子女性道德的教育409

第三节 少年期的性教育410

一、对子女性生理保健的指导410

二、对子女性道德的教育414

三、对子女异性交往的指导416

四、对子女性知识的教育418

五、对子女欣赏爱情作品的指导419

六、少年期性教育的基本策略421

第四节 防范子女性失误的教育424

一、准确把握孩子早恋的苗头424

二、了解子女性失误的原因426

三、指导男孩防治经常性遗精429

四、正确对待孩子的手淫行为430

五、正确预防和对待少女怀孕431

六、教育女儿自尊、自爱、自强433

美国中小学的性教育434

第十一章 教育子女学会创造437

第一节 创造教育的基本观点437

一、创造能力及其测量437

二、创造人格及其特征439

三、创造教育的特点与意义443

第二节 家庭创造教育的方法445

一、培养子女独立学习的能力445

二、指导子女制定学习计划446

三、鼓励子女在生活中创造448

四、指导子女进行创造性思维451

五、教给子女创造思路或技法452

六、丰富子女的想像能力454

第三节 创造教育的综合艺术455

一、树立创造志向455

二、培养创造意识457

三、开展创造活动459

四、提高创造本领460

五、优化创造品格462

第四节 造就天才儿童的艺术464

一、天才儿童的特征与发展前景464

二、天才人物的特征与成长背景467

三、培养天才儿童少年的艺术469

培养创造能力更重要475

“神童”不神——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家庭教育探秘477

第十二章 争做第一流的家长479

第一节 自觉提高自身素质479

一、充分认识家长的神圣职责479

二、防止和纠正家庭教育失误481

三、借鉴海内外先进家教经验485

第二节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488

一、现代理想家庭的标准488

二、优化家庭的物质环境489

三、优化家庭的文化环境490

四、优化家庭的心理环境492

五、树立良好的家庭风尚493

六、调动子女自身的积极性495

第三节 了解现代教育趋势496

一、教育观念现代化497

二、培养目标现代化499

三、教育制度现代化502

四、教育内容现代化504

五、教育手段现代化505

第四节 形成“三教共育”合力507

一、主动与学校教师建立联系507

二、积极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509

三、推动社会家庭教育事业进步510

第五节 掌握家庭教育的原则511

一、全面发展与培养特长相结合512

二、立足家庭与面向社会相结合513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513

四、持之以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514

五、关心爱护与艰苦磨练相结合515

六、说服教育与环境熏陶相结合515

七、维护权威与尊重子女相结合516

八、父母成长与孩子成长相结合516

家长教育行为准则517

中国大陆家庭教育事业的前景518

后记5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