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佛学基本知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佛学基本知识](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3234413.jpg)
- 广超法师讲述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6627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佛教-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佛学基本知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篇 业力与果报1
一、业的定义1
二、业的分类3
(一)业的造作分身、口、意三业3
(二)业的性质分善、恶、无记三业3
(三)业果分共业与不共业4
(四)受报时间分定业与不定业5
(五)受报种类分引业与满业6
三、业的活动7
四、业的造作者9
五、业的止息11
六、业的自性12
七、再生之谜14
八、对业与再生的理解17
第二篇 十二因缘20
一、十二因缘三世二重因果21
(一)第一重:过去因到现在果21
(二)第二重:现在因到未来果23
(三)十二因缘后来发展为三世二重因果25
二、缘起法则26
(一)现前的一切法皆是果法26
(二)缘生果法无主宰27
(三)缘生果法无开始27
(四)缘生果法无作者28
(五)缘生果法无受者28
(六)缘生果法不独立起作用29
(七)缘生果法继续随众缘流转29
(八)缘生果法不自在29
(九)缘生法性相是无常、苦、无我30
(十)缘生法性本性空30
三、十二因缘的流转与还灭31
(一)十二因缘的流转31
(二)十二因缘的还灭33
(三)如何截断流转34
四、十二因缘的启示34
五、《大缘经》中的缘起法38
第三篇 三法印41
一、法与法印41
(一)何谓法?41
(二)何谓法印?42
(三)三法印只符合究竟的佛法42
二、诸行无常43
(一)无常的诸行43
(二)无常的生、住、异、灭44
(三)无常的生、老、病、死45
(四)无常的因缘过程45
(五)刹那与一期之无常46
三、诸法无我48
(一)我是唯一、不变、主宰义49
(二)色身非我49
(三)心念非我50
(四)身、心之外亦无我51
(五)假名我52
(六)因自性见而产生我的执著53
(七)人我执与法我执54
(八)诸法无常是邪见55
四、涅槃寂静56
(一)解脱生死与烦恼的灭除56
(二)涅槃非心所知的境界57
(三)无我的涅槃智非生灭心58
(四)涅槃非妄想心所知59
(五)涅槃非任何处所61
(六)无为的涅槃非有无62
五、南传佛教的“有受皆苦”63
六、总结63
第四篇 四圣谛66
一、苦圣谛:不自在的苦果68
(一)苦处69
(二)苦相70
二、集圣谛:苦因即惑与业75
(一)惑之烦恼造作75
(二)影响生死最严重的贪76
(三)业之果报不断78
三、灭圣谛:苦灭之果即涅槃78
(一)无生的涅槃离语言与心行79
(二)涅槃是诸法实相79
(三)证涅槃无所得80
(四)涅槃无生非存在80
(五)智者离虚幻生灭而证涅槃实相81
(六)四种涅槃82
四、道圣谛:苦灭之因有三十七道品83
(一)修道分五次第83
(二)修道的方法85
(三)五停心观86
(四)四念处87
(五)八正道89
五、总结91
第五篇 烦恼94
一、根本烦恼94
(一)贪95
(二)瞋96
(三)痴97
(四)慢98
(五)疑99
(六)不正见101
二、随烦恼103
(一)小随烦恼103
(二)中随烦恼107
(三)大随烦恼107
三、总结110
第六篇 三皈五戒111
一、皈依111
(一)皈依的意义111
(二)皈依佛、法、僧三宝112
(三)三宝的种类114
(四)皈依者的行持116
二、戒律117
(一)戒的意义118
(二)五戒118
(三)性戒与遮戒124
(四)破戒124
(五)五戒乃自通之法125
(六)受持五戒的好处与功德125
(七)犯五戒者的过失126
(八)犯戒好过无戒128
(九)犯了戒应当忏悔128
三、学佛的次第129
(一)三皈依129
(二)受持五戒129
四、总结130
第七篇 五蕴132
一、五蕴略释132
二、众生的身心134
三、详谈五蕴135
(一)色蕴135
(二)受蕴137
(三)想蕴141
(四)行蕴142
(五)识蕴144
四、五蕴之间的互相关系148
五、五蕴的实相148
六、如何观察五蕴149
第八篇 禅定151
一、各种禅定的差别151
二、入定的前行152
(一)粗心住153
(二)细心住153
(三)欲界定154
(四)未来禅154
三、四色界定155
(一)初禅:有觉有观,有喜、乐155
(二)二禅:无觉无观,有喜、乐156
(三)三禅:离喜妙乐,有舍、念、智157
(四)四禅:舍、念清净,出入息断158
四、四无色界定159
(一)空无边处定159
(二)识无边处定160
(三)无所有处定161
(四)非想非非想处定161
五、出世间定——灭尽定162
六、修习禅定的一些法门164
第九篇 声闻与佛果167
一、声闻167
(一)初果:七往来168
(二)二果:一来171
(三)三果:不来171
(四)四果:无生172
二、缘觉175
三、佛176
四、证悟者的能力177
(一)六通177
(二)三明178
(三)佛十八不共法179
五、总结182
第十篇 四念处184
一、何谓四念处184
二、四念处观行的修法185
(一)身念处185
(二)受念处188
(三)心念处190
(四)法念处191
(五)总相念处194
三、修四念处的次第195
四、缅甸禅师教导的四念处修法196
五、修学四念处的利益198
第十一篇 六波罗蜜200
一、修六波罗蜜的菩萨200
二、六波罗蜜201
(一)布施202
(二)持戒204
(三)忍辱206
(四)精进209
(五)禅定210
(六)智慧212
三、修行六波罗蜜的功德215
四、菩萨的十地果位216
佛教大事年表(摘录)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