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韦新祺等主编;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316108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一、什么是哲学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4
三、哲学形态的历史发展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1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19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杰出贡献21
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22
四、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23
第二章 实践是沟通人与世界的桥梁27
第一节 实践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27
一、实践的科学涵义27
二、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31
第二节 实践的结构和发展机制36
一、实践的结构36
二、实践的发展机制40
第三节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44
一、实践的主体和客体44
二、实践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48
三、实践主体能力及其提高49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性54
第一节 物质54
一、哲学物质观的发展54
二、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56
第二节 物质的根本属性及其存在形式59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59
二、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61
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63
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68
一、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68
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70
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72
第四章 世界发展的规律性76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76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76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79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83
四、矛盾分析的方法论意义86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89
一、质、量、度89
二、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91
三、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93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94
一、肯定、否定、辩证否定观94
二、否定之否定98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101
第四节 唯物辩证法诸范畴102
一、原因和结果102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103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104
四、内容和形式106
五、现象和本质108
第五章 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发展110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人的本质110
一、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10
二、人的本质111
第二节 人与自然的关系120
一、人与自然120
二、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124
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127
第三节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129
一、人类生存环境问题的紧迫性129
二、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迫切性134
三、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136
第六章 人类社会的辩证发展140
第一节 社会的基本结构140
一、生产力结构140
二、生产关系结构143
三、上层建筑结构144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147
一、人类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147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150
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55
四、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57
五、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159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162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62
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64
三、新科技革命开辟了一个新时代166
第七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71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171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71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173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176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76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178
三、意识与人工智能181
第三节 意识的要素和结构186
一、意识的要素186
二、意识的构成188
第四节 意识的能动作用191
一、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191
二、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193
三、社会意识形态195
第八章 认识发展的规律性198
第一节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198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98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01
三、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205
四、实践和认识的统一206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207
一、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207
二、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211
三、认识发展的总规律212
第三节 真理的辩证发展214
一、真理及其特性214
二、真理的检验222
三、真理的发展226
第九章 价值、自由和社会进步229
第一节 价值与价值观229
一、价值及其特性229
二、价值观及其功能231
三、现代化与价值观念的转变236
第二节 人的自由240
一、自由问题上的诸理论240
二、自由的本质243
三、价值与人全面、自由的发展247
第三节 社会进步250
一、社会进步的科学涵义250
二、社会进步的标准252
三、社会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54
第十章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258
第一节 辩证思维方法258
一、归纳和演绎258
二、分析和综合262
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265
四、逻辑和历史的相一致267
第二节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270
一、系统方法270
二、控制方法273
三、信息方法276
结束语:哲学与大学生的使命279
后记282